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旨在构建具有高效抗菌、活性持久的奶牛乳腺特异性表达质粒,探索研制新型抗菌制剂,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重要材料。根据GenBank中奶牛溶菌酶基因(lysozyme,Lyz)mRNA序列(GenBank号:NM_180999.1)设计引物,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RT-PCR扩增Lyz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到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通用型表达载体pEGFP-N1中测序。重组质粒pEGFP-N1-Lyz经Ase I+Hind III双酶切除CMV启动子,将奶牛乳腺特异性表达β-乳球蛋白基因(BLG)启动子同源重组替换到Ase I和Hind III酶切位点,构建奶牛溶菌酶基因(Lyz)乳腺特异性表达质粒pBLG-EGFP-N1-Lyz,采用脂质体法转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人肾脏上皮细胞(HEK293T),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质粒pBLG-EGFP-N1-Lyz测序结果与目的片段长度相符,转染至BMEC细胞和HEK293T细胞,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观察到绿色荧光, HEK293T细胞未观察到绿色荧光,奶牛Lyz基因乳腺特异性表达质粒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 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LAT1)对奶牛乳腺中β-酪蛋白表达的作用,本试验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奶牛LAT1基因并构建LAT1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LAT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于转染48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LAT1过表达后乳腺上皮细胞中LAT1、4F2hc和β-酪蛋白的表达变化。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LAT1真核表达载体成功转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LAT1过表达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LAT1极显著增加(P0.01),β-酪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4F2hc表达变化不显著(P0.05)。这些结果提示LAT1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RT-PCR技术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全基因,构建含有TGF-β1基因及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TGF-β1。采用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猪脐静脉内皮细胞(SUVECs)后,通过直接荧光观察pEGFP-C1-TGF-β1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定位,并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TGF-β1基因在SUVECs中的表达。结果在转染后1周观察到绿色荧光,RT-PCR、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GF-β1表达均为阳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TGF-β1,且TGF-β1基因在SUVECs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猪瘟病毒C株特异的TCR Vα5和TCR Vβ6基因家族,为进一步研究其体外表达情况,应用RT-PCR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扩增其全长基因序列,并构建TCR Vα5-pIRES2-EGFP和TCR Vβ6-pIRES2-EGFP重组质粒,将其转染293T细胞。结果显示,TCR Vα5和TCR Vβ6全长基因分别为816bp和945bp,双酶切和核酸序列测定证实TCR Vα5-pIRES2-EGFP和TCR Vβ6-pIRES2-EGFP重组质粒构建正确;转染293T细胞24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70%以上的细胞表达EGFP蛋白。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可检测到TCR Vα5和TCR Vβ6基因的表达,单独转染组和共同转染组Western blot均可检测到EGFP蛋白的表达,且蛋白杂交带强度相似。研究结果表明,CSFV-C株特异性的TCR Vα5-pIRES2-EGFP和TCR Vβ6-pIRES2-EGFP真核表达质粒可同时转染到293T细胞中,实现体外共表达。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构建Asia 1型口蹄疫病毒(FMDV)的VP2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并建立稳定表达VP2基因的BHK-21细胞系。利用RT-PCR方法扩增Asia 1型FMDV的cDNA,获得VP2基因完整的编码区,构建可表达VP2的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的pIRES2-EGFP-VP2重组表达载体。经鉴定正确后,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VP2蛋白的瞬时表达;然后再转染BHK-21细胞,通过G418筛选,形成单克隆细胞系,经荧光筛选到表达EGFP的抗性单克隆细胞,扩繁培养克隆细胞,再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VP2的表达,最终筛选到稳定表达FMDVVP2基因的BHK-21细胞系。结果表明,VP2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IRES2-EGFP-VP2构建正确,能够在293T细胞内瞬时表达;转染BHK-21细胞,经G418筛选到表达VP2基因的BHK-21细胞克隆,经长达60d的传代,获得了稳定表达VP2基因和EGFP的BHK-21细胞系。上述结果表明,我们建立了稳定表达VP2基因的BHK-21细胞系,为进一步探讨VP2基因在FMD...  相似文献   

6.
对含伪狂犬病病毒(PRV)鄂A株gG全基因,PK,gD基因部分编码序列的质粒pUSK进行改造,肖除其中的EcoRI位点,将通过PCR扩增的增强绿色 荧光蛋白基因(EGFP)融合到gG启动子下游,构建了由gG启动子控制EGFP表达的PRV转移载体pgG^-1/EGFP^ ,该转移载体单独转染或同PVR基因组DNA共转梁IBRS-2细胞,结果单独转染时EGFP不能表达,共转梁时,6h就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到明显的荧光。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4,(10):1-5
为了构建结核分枝杆菌rv3802c基因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质粒,本研究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扩增出rv3802c-HisFlag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测序验证后,将基因合成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和增强型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片段(IRES-DsRed2)定向插入到这个重组质粒上,经酶切鉴定获得双顺反子表达质粒pC3.1-3LHF-Red。将质粒pC3.1-3LHF-Red转染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增强型红色荧光蛋白成功表达;经Western blot分析表明Rv3802c-HisFlag融合蛋白在CHO细胞中获得了表达。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共表达增强型红色荧光蛋白和Rv3802c-HisFlag融合蛋白的双顺反子表达质粒pC3.1-3LHF-Red,为进一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Rv3802c蛋白在分枝杆菌感染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 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LAT1)对奶牛乳腺中β-酪蛋白表达的作用,本试验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奶牛LAT1基因并构建LAT1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LAT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于转染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LAT1过表达后乳腺上皮细胞中LAT1、4F2hc和β-酪蛋白的表达变化。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LAT1真核表达载体成功转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LAT1过表达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LAT1极显著增加(P<0.01),β-酪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4F2hc表达变化不显著(P>0.05)。这些结果提示LAT1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利用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基因疫苗的可行性,构建了以奶牛β-酪蛋白启动子为调控序列,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基因抗原位点区乳腺表达载体pEGBS。通过脂质体介导方法将其转染小鼠乳腺癌细胞EMT6,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明亮的绿色荧光分布于阳性细胞,并且RT-PCR检测结果显示,RT-PCR扩增产物与目的基因片段大小相符,证明其确实源于重组质粒转录后的mRNA。  相似文献   

10.
PRRSV变异株ORF6基因与IL-18共表达真核质粒的构建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和本实验室分离的PRRSVJL/07/SW毒株全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IL-18基因和ORF6基因。将2个目的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质粒pEGFP-ORF6和pEGFP-IL18-ORF6,阳性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进行筛选。通过表达载体在转染细胞中的高效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快速、准确的反映出阳性质粒在细胞质中的正确表达,再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IL18-ORF6的正确性。结果表明,ORF6基因和IL-18基因在Macr-145细胞中能有效表达。结论,所构建的真核质粒pEGFP-IL18-ORF6结构正确,能够在Marc-145细胞中高效表达,而且表达产物具有特异免疫学反应。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H2O2与Fe2+等金属离子产生的自由基胁迫对桑树生理特性的影响,旨在为桑树的抗逆栽培提供理论参考。以桑树叶片为材料,研究H2O2与Fe2+、Cu2+、Zn2+协同作用对桑自由基伤害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H2O2-Fe2+、H2O2-Cu2+和H2O2-Zn2+3种体系溶液处理的桑.OH含量分别提高34.38%、8.14%和5.43%;O2.-含量分别降低78.77%、54.75%和63.84%;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清除率分别降低44.60%、57.34%和54.6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44.45%、36.02%和28.28%;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分别降低68.18%、86.58%和54.78%;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降低97.46%、96.57%和68.02%;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降低22.22%、提高7.42倍和66.67%。H2O2与Fe2+等的协同作用破坏了桑细胞内自由基动态平衡,导致自由基含量提高,保护酶活性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将产下后48h的家蚕滞育卵和即时浸酸卵进行低温(5℃)冷藏处理30d以上,滞育卵孵化率显著上升,而即时浸酸卵孵化率显著下降。为了探讨低温处理对滞育卵和即时浸酸卵的孵化产生不同影响的分子机制,测定了冷藏期间2种卵中的H2O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2种卵在冷藏期间随着卵中的H2O2含量显著增加,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也上调;虽然冷藏后的10~70d,2种卵中的H2O2含量、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CAT活性都显著上升,但滞育卵的H2O2含量仍显著高于即时浸酸卵,而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CAT活性则显著低于即时浸酸卵。即时浸酸卵在冷藏过程中H2O2含量显著增加,可能造成了对胚胎的氧化伤害,从而降低其孵化率。然而,滞育卵在冷藏过程中的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CAT活性相对较低,H2O2相对较高,胚胎却未受到氧化伤害,推测低温处理可能诱导了滞育卵中其它抗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朊病毒(PrPSc)是由动物体内正常朊蛋白PrPc构象改变形成的,PrPSc与PrPC在氨基酸序列上完全一致,PrPC中α-螺旋丰富而PrPSc富含β-折叠。目前,科学家还未研究清楚PrP的生理机能。人们普遍认为:人和动物感染朊病毒病时除PrP外还存在一些重要的辅助因子影响着PrPC变构、PrPSc传播、PrPSc引起神经细胞凋亡等病变过程,因此,研究朊蛋白的各种辅助因子将有助于阐明这方面的问题,这些辅助因子包括各种金属离子,如Ca2+、Cu2+、Fe2+、Mn2+。作者概述金属离子对朊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它们在朊病毒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镉、铅对沙打旺种子萌发及早期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溶液培养和盆栽实验研究了镉(Cd2 )和铅(Pb2 )对沙打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幼苗叶绿体色素含量、脯氨酸含量、抗氧化系统中的2种抗氧化酶(SOD,CAT)活性的影响.Cd2 、Pb2 实验梯度分别为:0,1,2,3,10,20和0,500,1000,1500 mg/kg.结果表明,随着Cd2 浓度的增大,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总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Pb2 浓度的增大,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种子发芽进程受到严重抑制.Cd2 和Pb2 对沙打旺幼苗的株高、根长、根重和地上重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植物生长受到的影响越大.在同一浓度下,Cd2 、Pb2 对沙打旺胚根伸长抑制率大于对芽伸长的抑制率.随着Cd2 、Ph2 浓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Pb2 对叶绿素的影响大于Cd2 .脯氨酸含量、SOD和CAT的活性均出现低浓度(Cd2 浓度1 mg/kg,Pb2 浓度500 mg/kg)上升,高浓度(Cd2 浓度≥10 mg/kg,Pb2 浓度≥1 000 mg/kg)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选用荣昌(RC)猪和杜&#215;长&#215;大(DLY)杂交猪为试验动物,采用相对定量RTPCR测定10~120kg体质量时背最长肌中I、2a、2x和2b4种MyHC的基因表达,以探讨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发育性变化,并分析品种及营养对它的影响特点。结果表明:(1)10~20始,2个品种的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发生显著改变,MyHCI和2x型纤维比例显著降低,而2b型纤维比例显著提高;(2)20~120kg,背最长肌肌纤维的变化规律因品种和纤维类型而异,除MyHC2b外,2个品种的MyHCI、2a和2x型肌纤维的发育规律存在一定差异;(3)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在10~50kg阶段未见品种间显著差异,但在80kg,RC猪的MyHC2b型纤维比例显著低于DLY猪,而2a型纤维比例则正好相反;(4)饲粮营养水平对2个品种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均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2个品种的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发育性规律及组成存在差异,且纤维组成差异主要表现在80kg,RC猪的MyHC2b型纤维比例显著低于DLY猪,可能与其优良肉质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胰高血糖素样肽-2及其受体与胃肠道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是由胰高血糖素原基因表达并切割得到的一种33肽。它在肠道、胰腺及脑中都有表达,组织特异性的加工过程使得胰高血糖素原在不同的组织表达产物不同,肠道中以GLP-1和GLP-2为主。肠道中GLP在营养物质、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激素的调控下由L细胞分泌,最终又被二酰肽肽酶Ⅳ(DPPⅣ)降解经肾脏代谢掉。经DPPⅣ降解后得到的产物GLP-2(3-33)可以作为GLP-2的拮抗剂使用。GLP-2能通过抑制胃肠的运动和分泌,加快营养的转运,从而增强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此外GLP-2还被报道有抑制摄食的作用。GLP-2对肠道的营养作用主要表现为刺激隐窝细胞的增殖,抑制黏膜细胞的凋亡。GLP-2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作用的,而GLP-2受体(GLP-2R)在肠道主要在神经元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上,其中的信号转导机制目前看来包含多种途径。从其对胃肠道的作用出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胰高血糖素样肽-2(p[Gly2]GLP-2)、聚乙二醇修饰猪胰高血糖素样肽2(PEG-p[Gly2]GLP-2)和p[Gly2]GLP-2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利用p[Gly2]GLP-2修复断奶仔猪肠道损伤提供参考依据。选取18只280 g左右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单次皮下注射p[Gly2]GLP-2(5.64 nmol/kg)、PEG-p[Gly2]GLP-2(5.64 nmol/kg)和p[Gly2]GLP-2微球(15 mg/只),定点采血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的血药浓度。结果表明:1)PEG-p[Gly2]GLP-2的半衰期(t1/2)是p[Gly2]GLP-2的4倍,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和平均滞留时间(MRT0-t)是p[Gly2]GLP-2的3倍,清除率(CL)是p[Gly2]GLP-2的1/2,两者的达峰浓度(Cm ax)相差不大,PEG-p[Gly2]GLP-2的达峰时间(Tm ax)滞后于p[Gly2]GLP-2。2)p[Gly2]GLP-2微球的达峰时间与p[Gly2]GLP-2、PEG-p[Gly2]GLP-2相差不大,但半衰期为(72.20±6.02)h,平均滞留时间为(90.66±7.41)h。结果提示,经聚乙二醇(PEG)修饰后p[Gly2]GLP-2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半衰期延长、达峰时间滞后、平均滞留时间延长、血浆清除减慢、生物利用度更高;p[Gly2]GLP-2微球半衰期更长,且持续稳定的释放,操作便利。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367份猪内脏样本进行PCV2检测,对阳性样本进行2a/2b鉴别诊断,并采用ORF2测序方法对部分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在发病猪群中PCV2b阳性率远高于健康猪群,而健康猪群中PCV2a的阳性率高于发病猪群,从而在临床表型方面论证了PCV2b毒力强于PCV2a。通过比较12株PCV2 ORF2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关键氨基酸位点,9株PCV2b毒株在ORF2氨基酸76位为I,131位为T;而3株PCV2a毒株在ORF2氨基酸76位为L,131位为P,据比对结果可知,PCV2b毒株为强毒株,PCV2a毒株为弱毒株。研究结果表明,PCV2的2种亚型2a/2b无论是临床表型还是ORF2基因型,毒力表现都是有差异的,且PCV2b毒力要强于PCV2a。  相似文献   

19.
中国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中国11个省(市)部分猪场收集的812份病料,应用ORF2-PCR进行检测,发现有235份为PCV2阳性病料.利用鉴别PCR方法从235份阳性病料中,检出10份PCV2a基因型和133份PCV2b基因型,检出率分别为4.2%、56.6%.进一步对ORF2-PCR检测阳性的部分模板进行全基因组扩增,构建阳性重组质粒,对插入质粒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利用DNAStar进行同源性分析,同GenBank参考毒株绘制系统发育树,从系统发育树中也可分出PCV2a、PCV2b 2种基因型.鉴别PCR和测序结果说明,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的猪圆环病毒2型以PCV2b基因型为主,少数为PCV2a基因型,也有既非PCV2a又非PCV2b的基因型(PCV2c?).  相似文献   

20.
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Medicago sativa L.)花药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可为苜蓿体细胞杂交、遗传转化以及获得苜蓿单倍体,建立苜蓿加倍单倍体群体(DH)提供快捷有效的途径。采用固-液培养基结合的方式建立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通过探索体系建立的基础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可建立适宜的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结果表明,苜蓿悬浮培养体系中,基本液体培养基为NB培养基,培养液最佳组合为NB+2,4-D 0.3 mg·L-1+NAA 0.3 mg·L-1,蔗糖2%;建立苜蓿花药悬浮细胞系,应选取淡黄色或乳白色,结构疏松,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为悬浮培养的基础材料;苜蓿花药悬浮细胞系继代周期为6~8 d;苜蓿花药悬浮培养时初始接种量为2g/30mL时悬浮细胞PCV、鲜重以及干重的增殖倍数最高,增殖倍数均超过4倍;植物生长调节剂2,4-D的添加浓度以0.3 mg·L-1为宜;糖作为组织培养过程中唯一的碳源,在苜蓿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中应有一定的浓度范围。因此,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中,蔗糖浓度为2%-3%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