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参照已发表的伪结核棒状杆菌16S rRNA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用此引物进行PCR扩增,建立伪结核棒状杆菌的PCR检测方法。用此方法对羊链球菌、马尔他布鲁氏菌、结核分支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对比,确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同时,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病料,检测结果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以确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6.8%和97.1%;检测17份病料,阳性率为70.6%,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某鹿场致患病鹿蹄腐烂的病原菌,本研究于患病梅花鹿的前蹄病健结合处采集病料并对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最终分离到一株厌氧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细菌生化鉴定仪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小鼠致病力试验等。结果显示该细菌在显微镜下呈革兰氏阴性、丝状、长短不一的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多株坏死梭杆菌参考株的同源性均为99%,将其命名为HNFnf;经Vitek细菌鉴定仪鉴定该细菌为坏死梭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头孢类等中度敏感,对阿米卡星、链霉素、庆大霉素耐药。本研究为临床治疗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反刍动物"腐蹄病"与"肝脓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鸭疫里氏杆菌(RA) 16S rRNA变异与OmpA基因之间的关系,提取了RA吉林分离株JL-RA1和JL-RA3总DNA,并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两株RA保护性抗原OmpA全基因序列.结果显示,扩增出的16S rRNA序列大小均为1478 bp,OmpA片段序列大小均为1164 bp,与预期结果一致.扩增的16S rRNA与GenBank中已知的RA 16S rR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0% ~99.9%,扩增的OmpA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的RA OmpA序列同源性达93.3% ~ 100%,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100%.  相似文献   

4.
余绍华  陈武  莫卓东 《野生动物》2011,32(4):224-227
对黑颈鹤病原菌进行快速鉴定及毒力因子分析。采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鉴定黑颈鹤病原菌,其毒力基因分别用大肠杆菌的irp2、papC、iucD、tsh、iss毒力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并将扩增出来的irp2基因序列与Genbank~(TM)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分离菌株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鉴定结果与生化检测结果一致,分离菌携带irp2毒力基因,这从毒力试验得到证实,其序列与与Genbank~(TM)上发表的HPI irp2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8%以上。采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可以对黑颈鹤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进行快速鉴定,黑颈鹤源性大肠杆菌携带有irp2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5.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OmpP5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辽宁省副猪嗜血杆菌(Hps)OmpP5基因的遗传变异规律,从辽宁省阜新市某猪场疑似患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患猪肺部采取组织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通过革兰染色、生化鉴定、卫星现象及Hps 16S rRNA PCR检测,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根据已发表的Hps OmpP5基因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分离株OmpP5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及测序,得到长度为1 116bp的OmpP5基因序列。将该序列与已发表Hps参考株的OmpP5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核苷酸同源性为89.8%~99.5%,分离株与参考菌株№4在同一分支,表明OmpP5基因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分离株和№4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为阐明辽宁省Hps毒力基因及致病机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66株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鉴定结果表明,PCR是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病原检测方法。应用能够扩增大多数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株(EO630)和野外分离株的16S基因rRNA进行PCR扩增,以期为分子水平上准确地鉴别猪巴氏杆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西藏那曲牦牛莫拉杆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本研究无菌采集具有体温升高、眼睛红肿、持续性流泪、眼角黄色脓液、失明等临床症状牦牛的28份鼻拭子和30份眼拭子样品,经细菌的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鉴定结果初步表明,本研究从牦牛鼻拭子样品中里分离出了2株莫拉杆菌。并经16S rRNA的PCR扩增及其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其它莫拉杆菌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7%~100%;该基因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株与莫拉杆菌(DQ153089.1和NR_043583.2)聚为一支,进一步表明本研究分离的2株细菌均为莫拉杆菌,患病牦牛的红眼病是由该菌感染引起。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新霉素、丁胺卡那及诺氟沙星6种抗生素高度敏感,而对临床上常用的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多西环素5种抗生素均耐药。本研究为那曲及其他牧区、半农半牧区的牦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牛无浆体虫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虫16 S rRNA基因序列通用引物对湖南5个地区牛无浆体感染的阳性血液样品进行PCR扩增,经测序和序列拼接,获得5个无浆体样品16 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分析,并根据所获得序列的保守区间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诊断方法的探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通用引物下,5个地区无浆体感染的阳性血液样品均获得1 425 bp大小的虫体16 S rRNA基因条带;测序后5个无浆体16 S rRNA序列同源性均在97%~98%.证明5个分离虫株初步鉴定为牛边缘无浆体.  相似文献   

9.
从病死牛组织中分离到4株致病菌,编号分别为P1、P2、P3、P4。经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小鼠毒力试验,初步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多杀性巴氏杆菌16S rRNA和种特异性kmt1基因以及荚膜血清型基因A(capA)、B(capB)、D(capD)、E(capE)和F(capF)合成引物,利用多重PCR扩增16S rRNA、kmt1和荚膜血清型基因,对PCR产物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P1~P4都扩增出了16S rRNA、kmt1和荚膜血清型A型基因的特异性目的条带;P1~P4的16S rRNA、kmt1、A型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相应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99.0%);P2、P3、P4间的16S rRNA基因同源性较高(99.0%),而P1与其它3株(P2~P4)同源性较低,P1~P4间的kmt1基因、荚膜血清型A型的同源性较高(99.0%)。说明本次分的4株病原菌P1~P4均为荚膜血清型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牛、羊、鸡、猪四种主要肉类物种16S rRNA基因序列之间的差异及进化关系,进而为餐饮市场肉类的鉴定建立方法基础,试验合成了1对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了牛、羊、鸡、猪四种动物肌肉组织的16S rRNA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PCR扩增体系和条件均能很好地扩增出四种动物的16S rRNA基因;与Gen Bank中各自对应物种的标准序列均具有99%以上的同源性,同源性较高;序列间富含174个位点的差异或插入缺失,同源性较低。在物种进化关系上牛、羊最近,其次是猪,最后是鸡。表明16S rRNA基因种属特异性显著,可以作为基因条形码的候选基因,可利用该基因建立相应的分子诊断方法,用于对肌肉组织进行物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1.
坏死梭杆菌是一种严格厌氧的革兰阴性(G-)杆菌,可以依据坏死梭杆菌的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生化试验、耐药性试验、酶特性试验等进行检测。根据坏死梭杆菌的16 S rRNA基因序列、16 S~23 SrRNA基因间序列以及rpoB基因序列,可以对其进行菌种水平上的鉴定;根据坏死梭杆菌的gyrB基因序列和白细胞毒素操纵子启动子区序列,可以对坏死梭杆菌进行亚种水平的鉴别。环介导的等温扩增(LAMP)技术的发展也为坏死杆菌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临床常见致病菌16S-23S rRNA基因间隔序列(ISR)两端的16S及23S rRNA保守序列设计PCR扩增的通用引物,对9株奇异变形杆菌和6株相近菌株应用通用引物PCR扩增16S-23S rRNA ISR序列.通过PCR长度多态性比较、RFLP分析以及部分序列测序比较,分析鉴别奇异变形杆菌.结果显示,PCR长度多态性可以将奇异变形杆菌同其余菌种进行区分;RFLP分析可以将所有试验菌种进行区分;部分序列测序可以对奇异变形杆菌进行分型.由此表明,16S 23S rRNA ISR序列PCR及RFLP分析可以简单、快速、准确的鉴定奇异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13.
对青海省互助县送检的2份病死羊组织,经细菌学厌氧分离培养,参考已发表的产气荚膜梭菌16S rRNA基因和毒素基因(α、β、ε、ι)合成引物,采用PCR和多重PCR扩增目的基因条带,并对分离株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从其中1份病死羊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β溶血型革兰阳性杆菌,经PCR和多重PCR扩增可得16S rRNA基因和α、ε毒素基因的目的条带;分离株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已登录(登录号:NR113204.1、NR121697.2)的产气荚膜梭菌的相应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99.0%),同KU714939.1的遗传关系最为亲密,因此经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离株细菌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利用Blue Light Broth "Nissui"和MRS培养基对门源县饲喂羊的青贮饲料中的菌种进行了分离分纯和16S rRNA序列通用引物PCR扩增和测序鉴定,分离分纯得到12株菌,其中8株为地衣芽孢杆菌,1株为单纯芽孢杆菌,2株为干酪乳杆菌,1株为副乳杆菌。  相似文献   

15.
谢和平  朱庆艳  陈武  肖建雄 《野生动物》2012,33(3):109-112,133
从患病华南虎分离病原菌,进行快速鉴定,同时以大肠杆菌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和irp2、papC、iucD、tsh、iss毒力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将扩增出来的irp2、iucD、iss基因序列与Genbank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测序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与传统细菌鉴定方法结果相一致,分离菌携带irp2、iucD、iss毒力基因,从毒力试验得到证实。其序列与Genbank上发表的iucD、iss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高达98%、99%,而irp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仅为48%。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可以对华南虎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进行快速鉴定,华南虎源性大肠杆菌同时携带有irp2、iucD、iss 3个毒力基因,可能与其致病性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鉴定从狮头鹅心血中分离到的芽胞杆菌.本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鉴定该芽胞杆菌为栗褐芽胞杆茵.同时,提取了该芽胞杆菌的基因组DNA,用细菌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经PCR方法成功扩增出其部分16S rRNA基因,克隆后测序表明其全长1 516 bp,G+C含量为55%.该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717967.BLAST在线分析显示其与栗褐芽胞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一致性>99.5%,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证实了该菌为栗褐芽胞杆菌.将其回归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以1×10~8CFU/只的接种剂量对鹧鸪、鹌鹑的致死率为60%,对狮头鹅的致死率70%.  相似文献   

17.
从3日龄健康小鸡肠道中分离到1株乳杆菌,用PCR方法从分离菌株扩增16S rRNA基因,获得大小为1340 bp的DNA片段,该片段的核酸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EU290749。将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其它乳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建立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NCBI公布的鼠约氏乳杆菌分离株(AB295648)的同源性为99.6%,因此该分离菌株被鉴定为鸡约氏乳杆菌(chicken Lactobacillus johnsonii),命名为HN/0711。  相似文献   

18.
一只牦牛屠宰后肝有干酪样结节,为了探究其形成原因,本研究对该牦牛肝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对所分离可疑致病菌的16SrRNA以及rpoB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并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生化表型的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经细菌分离培养得到一株革兰阳性、棒状、可疑致病菌;其16S rRNA扩增片段大小1 483bp,GenBank序列编号为MH000696,该菌的16SrRNA与干燥棒状杆菌GD34株(KF928790.1)等的相似性最高,序列一致性为99%,系统进化树显示,本菌与干燥棒状杆菌在同一进化分支上;rpoB基因扩增片段大小434bp,GenBank序列编号为MH006608;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为变异库克菌,可信度为93%。该菌对妥布霉素、氨曲南、头孢哌酮、米诺环素等多种药物高度敏感。综上所述,分离的细菌为干燥棒状杆菌,但基因序列,如rpoB等以及生化表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本研究为兽医临床上该菌的分离和鉴定提供了依据,且为该菌的致病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细菌的进化过程中,rRNA结构既具保守性又具高变性.保守性反映生物物种的亲缘关系,高变性则揭示生物物种的特征核酸序列,rRNA是属种鉴定的分子基础.因此,可以利用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扩增细菌的相应靶序列,再利用可变区的差异鉴别菌种,文章就16S rRNA、 23s rRNA和16S~23S rRNA基因在细菌分离与鉴定中的应用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刚察县某牦牛产业基地牦牛发生咳嗽,鼻孔有分泌物流出,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疾病。为快速确诊发病牛的致病原因,及时防控和治疗,从发病和病死的牦牛中,采集鼻腔拭子和肺脏、胸腔积液,利用PCR方法进行分子鉴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此牛场中引发肺炎的病原是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殊异支原体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测序结果显示5个有效样品中鉴定的为完全相同的病原,P.multocida-GC1的Kmt基因与参考序列中国株CP031554/3/2/1同源性在99%以上,M.dispar-GC1与参考序列的16S rRNA基因同源性在97%以上。同时在遗传进化角度再次分析确认了鉴定的P.multocida与中国和俄罗斯的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聚成一大支;鉴定的M.dispar与殊异支原体聚为一支。结果表明,青海刚察地区牦牛存在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殊异支原体的潜在风险,该研究为牦牛呼吸道疾病与肺炎的病原学调查和病原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