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P、P和L蛋白作用机理和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新城疫病毒Clone 30株NP、P和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根据Gen Bank中新城疫病毒Clone 30株的全长序列(Y18898.1),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法扩增出新城疫病毒Clone 30株的NP、P和L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载体pCI-neo上。通过酶切和测序验证克隆正确,得到重组质粒pCI-NP、pCI-P和pCI-L,瞬时转染到BHK-21细胞中。经RT-PCR、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别检测NP、P和L蛋白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I-NP、pCI-P和pCI-L构建成功,为后期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将以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的ClassⅠ类新城疫病毒(NDV)BJ1株微基因组质粒pOK-M和3个辅助蛋白表达质粒pCI-NP、pCI-P、pCI-L共转染BSR T7/5细胞,转染24 h即可见到明显的绿色荧光,表明微基因组及其3种辅助质粒均获得了表达,并具有各自的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建立该毒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想  高超  李芹 《中国兽医学报》2014,(5):751-755,760
以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感染性克隆PCI-La为平台进行反向遗传操作,并利用PCR技术将其3′端和5′端非编码区分别替换为鹅源NDV NA-1株3′端和5′端非编码区,以及3′端和5′端非编码区同时替换,通过生物学软件DNAStar对替换后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所替换的序列未出现基因突变现象,证明非编码区替换成功,从而分别获得3株突变全长感染性克隆pCI-rL-NL、pCI-rL-NT、pCI-rL-NL-NT;将所获得的这3株突变感染性克隆分别与辅助质粒pCI-NP、pCI-P、pCI-L共转染BSR细胞,进行重组病毒的拯救。结果显示,pCI-rL-NL、pCI-rL-NT两种质粒表达系统均可拯救到有感染活性的病毒粒子,其HA效价为24,23,HI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并且通过电镜观察到具有典型副黏病毒科特征的、有囊膜的NDV颗粒。本试验成功构建了2株NDV LaSota突变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后期进行重组NDV致病性的研究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筛选新型分子标记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蓝舌病病毒(BTV)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构建了分别表达血清1型BTV SZ97/1株VP1、VP3、VP4、VP6、VP7、NS1和NS2蛋白的7个真核表达质粒,同时又构建了含有SZ97/1株BTV的全部10个基因节段的T7聚合酶体外转录重组质粒。并利用T7 RNA聚合酶对酶切线性化的10个体外转录质粒进行体外转录,制备BTV全部10个基因的体外转录RNA。将已构建的7个真核表达质粒和体外转录获得的RNA产物依次共转染BHK-21细胞,拯救出含有分子标记的BTV。本研究首次在我国建立了BTV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我国深入开展该病毒致病机理、传播机制、基因组功能的研究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现地分离的4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选取其中1株在新城疫病毒 La Sota弱毒疫苗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野生型HA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基因组cDNA克隆,经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鉴定,结果表明:拯救重组病毒为rL-H9HA;重组病毒MDT≥168 h,ICPI和IVPI均为0,与亲本疫苗株La Sota具有相似的生长特性;重组病毒保持了La Sota弱毒疫苗亲本毒株对鸡胚良好的高滴度生长适应和低致病特性,具有作为同时预防H9亚型禽流感和新城疫的双价苗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储存库,为了研究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水禽致病性的分子基础,研究构建了DKHB/49/05的8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用Trizol从含A/duck/HuBei/49/05株病毒的鸡胚尿囊液中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PB2、PB1、PA、HA、NP、NA、M、NS基因片段,将其分别克隆至pBD载体中。利用8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将重组的pBD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成功拯救了该病毒,并命名为R-DKHB。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以H7N9亚型(AIV)A/CK/Shanghai/S1053/2013(CK/53)株为亲本病毒,构建了该病毒株的8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拯救出救获株rCK/53。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rCK/53与亲本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同时以A/PueaoRico/8/34(PR8)的内部基因为骨架,以CK/53的HA和NA的表面基因为供体,构建H7N9亚型AIV疫苗候选株CK53/PR8,疫苗株的8个基因来源与预期完全一致。对rCK/53以及疫苗候选株CK53/PR8在MDCK和A549两种细胞中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在A549中复制差异不显著,而在MDCK中48 h和72 h两者复制具有明显差异。rCK/53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和疫苗候选株CK53/PR8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展H7N9亚型AIV跨宿主传播机制、致病机理及进一步的免疫保护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2016年从广东佛山、肇庆、云浮等地疑似新城疫的家禽病料分离鉴定获得12株新城疫病毒,采用RT-PCR方法对所有分离株的F基因和HN基因进行扩增,产物经克隆并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参考毒株做遗传进化分析。12个分离株的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9株属于基因Ⅶ型,2株属于基因Ⅸ型,1株属于基因Ⅵ型。F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12个毒株与目前疫苗株La Sota、B1、Mukteswar和Clone30的同源性在81.6%~91.5%之间,12个毒株间同源性的差异较大,9个Ⅶ型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在84.8%~99%之间;HN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12个毒株与目前疫苗株La Sota、B1、Mukteswar和Clone30的同源性在80.9%~91.9%之间,12个毒株间同源性的差异较大,9个Ⅶ型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在84%~98.5%之间。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12个分离株与NDV强毒株的氨基酸特征相符,有10个分离株的HN基因第514氨基酸残基出现Ⅰ→Ⅴ的变异,有9个分离株的F基因和HN基因的中和抗原位点出现变异。试验提示,当前广东部分地区的分离株与传统疫苗株之间存在抗原性差异,故应加强广东地区新城疫病毒的分子遗传监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微型基因组的复制效率,本实验分别以NDV 9a5b(ClassⅠ)病毒株和La Sota(ClassⅡ)病毒株基因组骨架为平台,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基因替代病毒的整个编码区,只保留与病毒复制、转录和病毒包装相关的调控区域Leader和Trailer,构建获得的微型基因组DNA片段反向插入反向遗传载体TVT(0.0)中,从而构建了两株病毒的微型基因组质粒。同时,将相应病毒株的NP、P和L 3个基因分别克隆至pCI-neo载体中,构建3个辅助质粒的真核表达系统。通过将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共转染BSR T7/5T7-5细胞,表明在相同转染条件下,无论使用哪一种辅助质粒,ClassⅡ型微型基因组的报告基因的表达效率均高于ClassⅠ型微型基因组。实验结果显示ClassⅠNDV转录复制系统的运行效率明显低于ClassⅡNDV。  相似文献   

10.
利用RT-PCR技术扩增猪流感病毒A/swine/Shanghai/1/07(H1N2)的8个基因片段,分别克隆至双向转录表达载体PBD上,构建出8个能在哺乳细胞中复制和表达的质粒。将8个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取转染48 h时的细胞上清并接种9~11日龄SPF鸡胚,成功拯救出有血凝活性的病毒。经序列测定,确定拯救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均来自猪流感病毒A/swine/Shanghai/1/07(H1N2)基因组。H1N2亚型猪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成功建立为猪流感病毒致病机理、传播机制及病毒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H1N2亚型猪流感新型疫苗的研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XH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实验采用RT-PCR方法将PRRSV-XH株的基因组序列分为6个片段进行扩增,连接至低拷贝载体pOKQ中,获得全长cDNA克隆。将该克隆体外转录,经脂质体转染Marc-145细胞,观察细胞病变。经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等试验验证,表明构建了具有感染性的PRRSV-XH株全长cDNA克隆。本实验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PRRSV的复制、致病机理和基因产物的功能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并为构建新型病毒载体和开发安全有效的活病毒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高保真DNA聚合酶,分7个片段扩增猪瘟病毒(CSFV)Thiverval株全基因组序列,克隆至pMD18-T载体并测序.经适当的连接策略将各片段连接克隆至低拷贝载体质粒pAC/F101,同时对病毒基因组5'和3'末端进行修饰,构建出含有T7启动子、榔头状(HH)核酶基因、CSFV Thiverval全基因组、丁型肝炎病毒(HDV)核酶基因和T7终止子的重组质粒pAC/F101/T1-7.利用T7 RNA聚合酶将线性化重组质粒pAC/F101/T1-7体外转录成基因组RNA,再使用脂质体转染将体外转录RNA转染PK-15细胞.通过传代、RT-PCR、免疫过氧化物酶细胞单层试验鉴定,表明成功的从感染性克隆拯救出活病毒粒子.猪瘟病毒低温诱变疫苗"Thiverval"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病毒的成功拯救,为进一步研究CSFV疫苗株的致弱机制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将PRRSV全基因组分6段克隆,构建获得6个重组质粒,先由A1和A2片段或B1和B2片段连接构成A片段或B片段,然后D、C、B和A片段依次亚克隆入pOKq载体。在基因组5′端和3′端分别加上CMV启动子序列和BGH终止信号肽,全基因组510位核苷酸突变引入遗传标记位点FseⅠ。测序正确的全基因组质粒命名为pOK-A2BCD。再将pOK-A2BCD质粒转染BHK-21细胞,拯救病毒通过PCR、酶切、测序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结果表明拯救病毒成功,为进一步研究PRRSV致病性等相关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A/Ann Arbor/6/60Ca(H2N2)冷适应疫苗供体株具有冷适应性、温度敏感性和致弱性表型。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体外合成A/Ann Arbor/6/60Ca(H2N2)冷适应疫苗株具有冷适应性的内部基因PB2、PB1、PA、NP、M、NS,从A/Anhui/2/2005(H5N1)毒株获得HA、NA,并对HA基因上的多个连续碱性氨基酸基序进行了缺失修饰。将上述8个基因片段分别克隆至pBD双向表达载体中测序鉴定。利用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将构建正确的8个重组pBD质粒转染Vero细胞拯救病毒。经RT—PCR和序列测定鉴定,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获得了一株H5N1亚型A/Anhui/2/2005重组病毒,将其命名为AH/AAca,救获的重组病毒具有预期的温度敏感性和冷适应性生物学特性。随后进行了AH/AAca人工感染SPF鸡的感染性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鸡既无感染性,也无致病性。AH/AAca的获得为评价其在小鼠、非人类灵长目等动物模型上的保护效力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我国预防人禽流感的流行建立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携带Strep标签的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 uenza virus,AIV)A/Goose/Hunan/109/2014(H5N6,HN109)反向遗传操作系统,RT-PCR扩增AIV HN109株8个基因片段,分别连接至p BD双向转录表达载体。通过点突变技术将NS1基因的77~84位的氨基酸替换成Strep-tag。将8个重组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48 h后收取细胞上清接种至9~11日龄SPF鸡胚,并检测血凝效价。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拯救病毒株r HN109-NS1-Strep。r HN109-NS1-Strep的8个基因片段序列与亲本毒素HN109株一致;r HN109-NS1-Strep与亲本毒HN109株在MDCK细胞上复制水平相似,在小鼠体内病毒复制能力相似。结果表明,本研究已成功构建携带Strep-tag的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研究该病毒的分子致病机理、传播机制及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基因组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已发表的猪瘟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了9对引物,用RT-PCR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得到了覆盖猪瘟病毒基因组全长的9个cDNA片段,将所得cDNA片段分别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经测序和拼接后,获得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基因组全序列。序列分析表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基因组全长12310个碱基,其5’非编码区(5'-NCR)和3'-NCR分别由373和239个碱基组成,在3’末端有富含T的碱基插入,其间为1个大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3898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与国内外已发表的另外7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基因组全序列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8.7%~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8.6%~99.9%。基因组全序列比较显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基因组在遗传上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18.
应用反向遗传技术对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LaSota株感染性克隆PBRN-FL质粒进行操作,构建插入欧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ORF5基因的重组质粒LaSota-ORF5并进行病毒拯救及鉴定。依据GenBank所发表的欧洲型PRRSV LV株ORF5序列,设计引物扩增ORF5片段,通过PBRN-FL质粒上P和M基因间的PmeⅠ酶切位点插入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LaSota-ORF5。采用磷酸钙转染法将重组质粒和PCI-NP、PCI-P、PCI-L等3种辅助质粒共转染BSR-T7/5/细胞拯救病毒并对其分别进行RT-PCR、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WB)试验鉴定。结果显示:拯救病毒的RT-PCR产物测序结果正确,IFA出现绿色荧光,WB试验条带大小符合预期,证明GP5蛋白有效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并拯救得到重组病毒rLaSota-GP5,为制备表达PRRSV GP5蛋白的重组NDV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鸡新城疫病毒F基因和鸡IL—2重组DNA疫苗的构建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利用已克隆到的新城疫D26株F基因和鸡IL-2基因,经过载体改建,将他们共同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上,经酶切分析、PCR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共表达鸡新城疫病毒F基因和鸡IL-2的重组质粒,为探讨禽类重组基因疫苗的构建及鸡IL-2在基因疫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了禽源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A/Swine/Guangxi/7/2007(H9N2)的8个目的基因片段,分别克隆至pBD双向转录表达载体。将8个重组质粒纯化后共转染293T细胞,54 h后收集上清,接种MDCK细胞。当拯救的病毒在MDCK细胞上增殖至第3代时,收集的细胞上清经检测具有血凝效价。经过测序分析,确定获救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序列与野生株完全一致,表明病毒拯救成功。禽源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平台的成功建立为探索猪流感病毒致病机理、传播机制与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