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RG)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鼻粘膜发炎,眼睑水肿,多发生于育成鸡和产蛋鸡群。虽然病死率不高,但由于发病造成的淘汰鸡数量增加和产蛋率的显著减少,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IC的诊断以往多用病原分离鉴定的方法,近几年来,随着免疫学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于IC的诊断方法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比以往的诊断方法更加快速灵敏。现将本病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病原分离鉴定这是最早应用于诊断该病的方法。常规操作主要由眶下窦采集…  相似文献   

2.
宋敏训 《中国家禽》1999,21(10):30-31
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PG)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以流鼻涕、面部肿胀或结膜炎为特征,使育成鸡生长受阻和产蛋鸡的产蛋率下降。自DeBlieck于1930年分离出IC病原体以来,世界各国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在诊断和免疫方面,现综述如下。1诊断方面病原分离鉴定是最早用于诊断该病的方法,常规的操作程序即可作出诊断。由于HPG是一种抵抗力非常弱的病原微生物,在体外存活时间很短。因此,对该病原菌的分离必须及时。在培养基的选择使用上,除了常用的血琼脂培养基外,还有HMM、TM…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由双股RNA组成,无囊膜,淋巴组织、法氏囊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器官.该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琼脂扩散试验以及易感雏鸡接种等.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重PCR检测人工感染鸡呼吸道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IBV,NDV,ILTV,MG人工感染4周龄SPF鸡和非免疫鸡后,用多重PCR检测试验鸡的咽喉棉拭子和器官组织样品,并与传统的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学方法进行比较,多重PCR无论是对单一感染病原,还是对两种以上混合感染病原,其敏感性和检测速度都优于传统的鉴别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检测,服务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养鸡技术讲座第八十五讲鸡白痢病(下)李文彬,陈震林(甘肃省平凉地区畜牧兽医站744000)(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5诊断鸡白痢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分离与鉴定及血清学反应等综合判断,确切诊断必须分离鉴定出鸡白痢沙门氏菌。5.1发...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鼻炎PCR快速诊断试剂盒的保存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鼻炎 (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pg)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鸡一旦感染本病 ,蛋鸡产蛋率下降 ,肉鸡因水肿而肉质降低 ,淘汰率增加 ,给养鸡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 ] 。该病的传统诊断方法为细菌分离鉴定 ,要求有经验的实验人员使用新鲜病料、复杂的培养基和几天时间才能作出诊断。 1 996年 ,陈小玲等首次成功地建立了 Hpg的 PCR诊断方法 [2 ] ,可直接检测 Hpg感染鸡临床样品 ,并证明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 ,特别适用于一些有条件的基层单位应用[3,4,5] 。为了推广应用这一方法 ,并将其研制成 IC快速诊断试剂盒 ,我…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损伤雏鸡的法氏囊,导致免疫抑制,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从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原分离鉴定、免疫学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属山羊痘病毒(GP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山羊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试验通过病原分离、琼脂扩散试验、鸡胚接种、电镜形态学观察及PCR鉴定等方法对贵州地区山羊群爆发的疑似山羊痘进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城疫 (ND)、传染性支气管炎 (IB)、传染性喉气管炎 (ILT)和鸡毒支原体 (MG)是四种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在世界许多国家广泛流行。这几种鸡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十分相似。临床上 ,一个鸡群同时感染二种上述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的现象也常有发生。常规的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学方法难以对两种上述病原混合感染的鸡呼吸道传染病作出快速鉴别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特异及敏感等特点 ,近年来在禽病诊断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常规PCR技术一次扩增只能诊断一种…  相似文献   

10.
1989年以来,一些国营和专业户鸡场相继发生一种潜伏期短、病程长(1~3个月),发病率高(90~100%)、中鸡死亡率达20%、母鸡产蛋率急剧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鼻炎。经病原分离和鉴定证实是由鸡副嗜血杆菌(HPG)和鸡败血支原体(MG)混合感染所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鼻炎及其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coryza,简称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鸡主要以鼻粘膜发炎,流鼻涕,眼睑水肿和打喷为特征。本病首次报道于1920年,但直到1931年才分离到病原。近10多年,随着集约化养鸡业的蓬勃发展,本病已成为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病原特性及血清型本病的病原为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的副鸡嗜血杆菌,该菌的生长要求较为严格,需要V因子(烟酌胺腺瞟吟Th核音酸,NAD),故分离培养基需用新鲜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或鸡血清培养基。副鸡嗜血杆菌对环境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2.
1例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查明河南省新乡市某规模化蛋鸡场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病原,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无菌采集疑似病雏鸡肠管样品,用革兰氏染色、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方法对其进行确诊,并进行病原回归试验,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分析分离菌对19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分离了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该分离菌符合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PCR成功扩出invA基因,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确定该细菌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用分离细菌株感染SPF鸡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病例,说明鸡白痢沙门氏菌是造成本养鸡场雏鸡发病的主要病原;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对阿米卡星、苯唑青霉素、青霉素耐药,对复达欣、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等药物敏感,将敏感抗生素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结合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该病的具体防治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提供了参考,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病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B型副鸡嗜血杆菌北京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主要影响蛋鸡的产蛋(下降10%~40%)和肉鸡的肉质,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鸡上呼吸道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本病主要引起育成鸡的生长受阻,增重减慢,鸡群的死亡数和淘汰数增加,蛋鸡的产蛋率下降,给养鸡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的实验室诊断可以采用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血清学试验以及PCR方法。在防控方面,本文从管理措施、药物治疗、疫苗免疫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禽杆菌(Apg)引起的一种鸡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是鼻腔和鼻窦发炎、流鼻涕、打喷嚏、面部肿胀,并伴发结膜炎。IC能够导致育成鸡生长不良,饲料转化率下降,致使肉鸡淘汰率增大,蛋鸡产蛋率下降,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体会,对鸡传染性鼻炎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等多种类型。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新型传染病。1994年江苏省首次报道分离和鉴定出病原,随后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和黑龙江等省区均有发生本病的报道。近几年,由于养禽业的迅速发展,本病呈逐年扩散流行趋势,发病率、死亡率较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主要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来初步确定该病的病原,为今后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河南省新乡市某规模化蛋鸡场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病原,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无菌采集疑似病雏鸡肠管样品,用革兰氏染色、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方法对其进行确诊,并进行病原回归试验,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分析分离菌对19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分离了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该分离菌符合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PCR成功扩出invA基因,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确定该细菌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用分离细菌株感染SPF鸡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病例,说明鸡白痢沙门氏菌是造成本养鸡场雏鸡发病的主要病原;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对阿米卡星、苯唑青霉素、青霉素耐药,对复达欣、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等药物敏感,将敏感抗生素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结合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该病的具体防治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提供了参考,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病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鸡易感的呼吸道病毒传染病,病原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该病对养禽业具有巨大威胁,鸡感染后会造成蛋鸡产蛋量下降,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通过对一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于鸡霍乱的诊断除了免疫学上的特异性荧光抗体技术外,最常采用的方法仍是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长繁殖,特别是初代分离时需要营养较高,因此以往采用的分离用培养基是含5~10%绵羊(或兔)脱纤血琼脂平板;为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鸡贫血病毒(C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鸡的主要免疫抑制病之一。从该病的病料采集和处理、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诊断等方面介绍了该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旨在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