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乙烯亚胺对猪细小病毒的灭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新型灭活剂二乙烯亚胺(binary ethylenimine,BEI)对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进行了灭活试验,通过ST传代细胞接种法观察病毒灭活后是否出现细胞病变,并结合血凝试验检测灭活效果,确定最佳灭活方法。用3~5日龄乳鼠检测BEI灭活后的病毒培养物和相应制备疫苗的安全性,并用豚鼠检测该灭活工艺制备疫苗的效果,与传统甲醛灭活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终浓度为1‰的BEI在32℃情况下经20 h即可彻底灭活PPV病毒;BEI灭活的病毒制备的疫苗免疫豚鼠较甲醛灭活病毒产生较高的血凝抑制抗体。  相似文献   

2.
1983年我们在上海地区分离到猪细小病毒(PPV),并进行了鉴定,结果见以前的报告。 1984年起,我们和嘉定县种畜场协作又进行了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的研究,研制成一种灭活疫苗,现将研究结果简述如下。一、灭活苗的制备用上海分离的PPV S-1毒株的猪睾丸(ST)传代细胞株适应毒作为制苗用种毒,用转瓶培养技术增殖ST细胞,当瓶壁的2/3~3/4长满单层时接种病毒,37℃培养,待50%细胞出现病变时收获培养液作血球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3.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该病原属于细胞病毒属,呈典型的二十面立体对称结构,无囊膜,直径约为20~30nm,基因组为单链线状NDA,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一般含有三种结构蛋白(VP1,VP2,VP3).PPV对外界理化因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56℃4h处理,几乎不降低其感染性,37℃ 7日,56℃ 2日也不能完全使其丧失感染性,但是80℃ 5分钟可使其灭活.对酸碱、脂溶剂及许多蛋白酶有抵抗力.PPV适合在生长旺盛并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内增殖,体外培养时,它可在细胞生长的晚期或早期大量增殖.妊娠初期(怀孕第1~70天)是病毒增殖的最佳时期,一般认为,PPV主要侵袭增殖快速的组织器官,故病理变化主要局限于血管上皮,小脑外胚层,胎儿组织和肿瘤等.  相似文献   

4.
我研究所研制的猪细小病毒(PPV)AEI灭活苗对预防因PPV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病有良好的效果。该疫苗的效力检验以豚鼠为最易感。本文采用PPV灭活苗的不同剂量,分别为1ml二次、0.5ml二次、0.5ml一次和1ml一次,免疫PPV HI阴性豚鼠,观察豚鼠抗体反应的情况。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7批PPV AEI灭活苗,按本所“猪细小病毒AEI灭活疫苗的制造和检验试行规程”制做,经检验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5.
<正>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以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产、产木乃伊胎等为特征的繁殖障碍类疾病。该病毒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无囊膜,抵抗力很强,90℃下5 min内不能使其灭活。根据基因型差异,PPV至少可分为6个亚型,包括PPV1、PPV2、PPV3、PPV4、PPV5以及猪博卡病毒(PBo Vs)。1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6.
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猪繁殖障碍病是以胚胎期感染、死胎和胎儿的本乃伊而母猪又缺乏症候为其特征。最近的研究表明,灭活疫苗对于预防本病无效,而弱毒疫苗较灭活苗能产生更为持久的免疫性。作者将10头小母猪分成二组,每组五头,一组用MLV疫苗,该疫苗的毒株(NADL—2)是从猪白细胞与猪胎细胞联合培养分离所得,然后猪胎肾细胞传30代以上,又在猪睾丸传代细胞连续传至54代,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其感染滴度。当半数病毒培养感染  相似文献   

7.
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PPV最早是从培养细胞中发现并分离得到的一种小DNA病毒。研究表明,PPV不仅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而且能够引起多种猪病。随着对猪细小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在猪细小病毒病原学、诊断与防制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8.
猪圆环病毒(PCV)为一种圆形小颗粒病毒,属于环病毒科,PCV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70℃时可以存活15min,56℃不能将其灭活。PCV以滚环方式复制,PCV抗血清不能抑制细小病毒(PPV)的红细胞凝集.PCV1与PCV2基本上没有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 猪圆环病毒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病毒,主要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由于本病的广泛分布,危害日益严重,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为了尽早地做好防治工作,特概述该病的一些情况,供同道者参考。病毒特性猪圆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本科有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动物病毒有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鹦鹉喙羽病毒和猪圆环病毒等。猪圆环病毒有两个血清型:PCV-1和PVC-2,其中PVC-1不引起细胞病变,感染猪也不出现临床症状,而PVC-2是引起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的主要病原。本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70℃可存活15分钟,56℃不能将其灭活,PCV抗血清不能抑制细小病毒(PPV)的红细胞凝集。  相似文献   

10.
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安全性试验及佐剂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以猪细小病毒(PPV)现地分离株(BQ)第30代细胞培养毒株作为灭活疫苗研究用种毒,通过优化病毒增殖条件和培养方法,获得较高滴度的病毒传代细胞培养物用于PPV灭活疫苗的制备.PPV细胞培养毒株分别用甲醛和β-丙内酯进行灭活,对2种灭活剂灭活的病毒液分别用国产铝胶佐剂、进口矿物质白油佐剂以及法国赛比克公司的MONTANIDETM ISA 206、ISA15AVG、IMS251CVG 3种佐剂制备10种灭活疫苗,然后分别进行10日龄乳鼠、60日龄仔猪、不同妊娠阶段母猪的安全性试验及成年豚鼠的免疫效果对比试验.通过比较不同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对成年豚鼠的免疫效果,初步确认甲醛灭活的病毒液与佐剂ISA15AVG的组合为PPV灭活疫苗的最佳灭活剂和佐剂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癸甲溴铵-碘溶液消毒剂和癸甲溴铵消毒剂对猪主要疫病病原如猪细小病毒(PPV)、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灭活效果,通过细胞观察法,用不同浓度的癸甲溴铵-碘溶液消毒剂和癸甲溴铵消毒剂对PRV、PPV和TGEV进行灭活来观察其灭活效果。结果表明,癸甲溴铵-碘溶液和癸甲溴铵溶液对细胞的最大无毒剂量分别为1∶80和1∶10。1∶320的癸甲溴铵-碘溶液消毒剂,1∶80的癸甲溴铵消毒剂与相应浓度的中和剂的反应产物已无毒副作用。癸甲溴铵-碘溶液消毒剂1∶800稀释时可使PRV TCID50降低5个滴度,TGEV TCID50降低4个滴度;癸甲溴铵消毒剂稀释到1∶400时,可使PRV和TGEV的TCID50均降低约3个滴度。两种消毒剂对PPV的灭活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正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肠道疾病。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是该病的主要特征。1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该病毒对热和光敏感,加热56℃经45分钟或65℃经10分钟可杀灭病毒。肠组织中的病毒在-20℃下可保存6个月,37℃可活3~4天,在日光照射下6小时病毒可被灭活。0.03%福尔马林、1%来苏儿容易使病毒  相似文献   

13.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血凝抑制试验抗原、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在猪细小病毒制品的效力检验中不可或缺,对猪细小病毒相关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试验采用PPV 7909株病毒同步接种PK-15细胞制备血凝抑制试验抗原,用制备的抗原乳化后免疫豚鼠制备阳性血清,同时用未免疫的阴性豚鼠制备阴性血清。对抗原、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制备的PPV血凝抑制试验抗原HA效价达1:512;阳性血清HI效价达1:1024;阴性血清HI效价<1:8,且特异性均良好。利用制备的血凝抑制试验抗原、阳性血清与不同PPV疫苗株的灭活抗原、阳性血清进行交叉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抗原与阳性血清具备良好的血清学交叉反应性,可用于PPV制品的统一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二乙烯亚胺(BEI)对猪伪狂犬病病毒的灭活效果,使用终浓度为0.03%、0.04%和0.05%的BEI在30℃条件下对猪伪狂犬病病毒(DQ株)进行了灭活试验,通过ST传代细胞接种法观察病毒的灭活效果,用2~2.5 kg大耳白兔和断奶仔猪检测BEI灭活后的病毒液所制备疫苗的安全性,用小鼠检测该灭活工艺制备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与传统甲醛灭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终浓度为0.05%的BEI在30℃情况下经24 h即可彻底灭活PRV病毒;BEI灭活的病毒制备的疫苗接种大耳白兔和猪的安全性良好,免疫小鼠较甲醛灭活病毒能提供更高的保护率。本研究可为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灭活工艺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昊  李睿 《兽医导刊》2020,(5):91-92
目的利用微载体规模化培养ST细胞制备猪细小病毒L株灭活疫苗,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猪细小病毒L株接种微载体悬浮培养的猪睾丸传代细胞系(ST细胞)后,收获细胞培养液和细胞,经二乙烯亚胺(BEI)溶液灭活后浓缩,加矿物质油佐剂乳化,制备灭活疫苗,经肌肉注射疫苗,免疫后28天采血,测定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结果。微载体规模化培养ST细胞制备猪细小病毒获得病毒毒价较高,经灭活浓缩后制备疫苗免疫豚鼠,获得了较高效价的中和抗体效价。结论利用微载体规模化培养ST细胞成功制备了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为后期灭活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猪细小病毒(PPV)是临床上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致病原,4/6/7型猪细小病毒是近几年发现的新型猪细小病毒,并且均已在流产胎儿中发现.为了解福建地区三种猪细小病毒的感染情况,本研究收集2020年福建地区68份发病猪血清和20份发病猪组织样品进行调查,发现PPV4、PPV6、PPV7在福建地区存在较高的感染率分别为9....  相似文献   

17.
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对养猪业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用于防制猪细小病毒感染的疫苗主要有弱毒苗和灭活苗两种。邬捷等(1985)在四川发病猪场病料中分得PPV3株,即PPVSR1,SR2,SR3株,并应用PPVSR1毒株研制了灭活苗,应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是从培养细胞中发现并分离得到的一种DNA病毒。随着对猪细小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基本阐明了PPV的抗原性、组织嗜性、基因组、转录图谱和翻译图谱等,在病毒诊断技术、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综述了猪细小病毒的最新分子诊断技术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将猪细小病毒(PPV)接种于F81和PK15细胞,研究不同的培养基、pH值、血清含量、细胞密度对病毒在细胞里增殖的影响,细胞毒液冻融3次后测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试验结果表明,接毒24 h后F81和PK15细胞都有病变产生,在细胞病变达到75%以上时收获细胞毒液,发现PPV在F81细胞和PK15细胞中均能增殖且病毒滴度比较高。测得F81细胞接种PPV最高滴度为108.71TCID50/mL;PK15细胞接种PPV最高滴度为108.73TCID50/mL。  相似文献   

20.
猪细小病毒分子诊断技术与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猪细小病毒(PPV)最早是从培养细胞中发现并分离得到的一种小DNA病毒。研究表明,PPV不仅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而且能够引起多种猪病。随着对猪细小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在病毒病原学、结构与非结构蛋白、感染机制、诊断与疫苗防制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本文主要针对分子诊断新技术与基因工程疫苗防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