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Ghrelin对采食和分泌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hrelin是从鼠和人的胃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天然的内源性配体,它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且氮端第三位丝氨酸发生了辛酰基化,Ghrelin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包括调控动物采食、调节生长激素释放、调节胃肠功能及调节能量平衡等,对Ghrelin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Ghrelin对采食及对其分泌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Ghrelin是从鼠和人的胃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天然的内源性配体,它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且氮端第三位丝氨酸发生了辛酰基化,Ghrelin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包括调节能量平衡、调节胃肠功能、调节生长激素释放及调控动物采食等等,对Ghrelin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是一种在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的内源性配体, Ghrelin与位于下丘脑的GHSR结合后,具有促进生长激素释放、增加食欲、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及能量代谢等作用。文章就Ghrelin的结构、分布、生物学效应及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促进Ghrelin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Ghrelin在调节摄食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hrelin是在大鼠和人胃内发现的一种含有28个氨基酸的生长激素释放肽,酰基化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的内源性配体。Ghrelin与受体结合后,具有促进生长激素释放、增加食欲、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和能量代谢等作用。文章对Ghrelin在调节摄食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为新的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色氨酸是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它不仅参与机体蛋白质的合成,而且其代谢产物还参与许多生理代谢过程.大量研究表明,日粮色氨酸能促进动物采食.对色氨酸调控动物采食的5-羟色胺(5-HT)途径和生长激素释放肽途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Ghrelin是一种的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脑肠肽激素,是生长激素促泌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主要由胃的一种内分泌细胞分泌,也分布于其他许多组织中,如下丘脑、垂体和胰腺等。Ghrelin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如刺激垂体前叶释放生长激素,增加采食,调节能量平衡,促进胃酸分泌和胃肠蠕动等作用。Ghrelin可能是新发现的下丘脑、垂体、胃之间内分泌调节的联系纽带,在动物生产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肠肽激素Ghrelin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hrelin是一种的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脑肠肽激素,是生长激素促泌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主要由胃的一种内分泌细胞分泌,也分布于其他许多组织中,如下丘脑、垂体和胰腺等。Ghrelin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如刺激垂体前叶释放生长激素,增加采食,调节能量平衡,促进胃酸分泌和胃肠蠕动等作用。Ghrelin可能是新发现的下丘脑、垂体、胃之间内分泌调节的联系纽带,在动物生产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999年,日本科学家Koji ma等人从小鼠的胃中提纯并鉴定了促生长激素分泌受体的特定的内源性配体,即生长素(Ghrelin)。它是一种含有28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主要由胃黏膜的一种内分泌细胞分泌,也分布于其他许多组织中,如垂体、下丘脑和胰腺等〔1〕。Ghrelin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如刺激垂体前叶释放生长激素,调节心血管功能,通过激活下丘脑弓状核细胞的NPY/AGRP神经元来调节采食,还参与体重和能量平衡的调节〔2,3〕。Ghrelin影响生殖系统功能并参与胃肠道生长和功能发育的调节,可以促进胃酸分泌和胃肠运动〔4,5〕…  相似文献   

9.
<正>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的内源性配体,是日本M.Kojima等人在1999年发现的,并被成功分离和克隆。Ghrelin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肠肽,可促进动物生长激素的分泌;与动物摄食活动、胃酸分泌,以及糖代谢、甲状腺疾病、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代谢疾患有关;可能是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轴和调节能量平衡的神经内分泌之间的一个新的联结纽带。通过  相似文献   

10.
Ghrelin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的内源性配体。这个脑肠肽在调节生长激素释放、增进食欲、调节能量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还具有其他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加强Ghrelin在营养生理学上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全放牧饲养与舍饲育肥2种饲养方式对牦牛肉的理化性质、营养品质以及安全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优质安全牦牛肉的生产和制定优质牦牛肉的评价标准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择4头舍饲育肥100 d、平均体重(243. 00±21. 43) kg的麦洼公牦牛和6头全放牧饲养、平均体重(297. 17±65. 65) kg的麦洼公牦牛,屠宰后取背最长肌与后腿半腱肌,测定其理化性质、营养品质及卫生安全指标。结果:舍饲育肥牦牛肉的pH_(24 h)显著高于全放牧牦牛肉(P<0. 05)、蒸煮损失率和红度值(a*值)极显著低于全放牧牦牛肉(P<0. 01),而2种饲养方式牦牛肉的pH_(45 min)及滴水损失、亮度值(L*值)和黄度值(b*值)无显著差异(P>0. 05),饲养方式对牦牛肉干物质、粗蛋白和灰分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 05);背肌和腿肌2个部位牦牛肉的理化指标及营养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 05);在卫生安全指标方面,2种饲养方式牦牛肉中均未检出兽药残留以及重金属铬、镉和汞,挥发性盐基氮以及重金属砷和铅的含量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研究表明,舍饲牦牛肉与放牧牦牛肉的营养品质无差异;舍饲牦牛肉有更高的pH_(24 h)值和更低的蒸煮损失,是更为优质的牦牛肉产品;两种方式生产的牦牛肉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均为优质安全的畜产品。  相似文献   

12.
孙颖  杨振才  赵兴 《中国饲料》2019,(17):84-88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料中预混料不同添加量对泥鳅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确定泥鳅饲料中预混料适宜的添加量。配制4组饲料,预混料含量分别为1.2%、1.5%、1.8%、2.1%,饱足投喂,试验期32d。结果显示:预混料对泥鳅的摄食率及鱼体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预混料含量的增加,摄食率及鱼体脂肪含量也逐渐增加;预混料对泥鳅的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抗氧化能力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但随着含量的增加,饵料系数有下降的趋势,而特定生长率、抗氧化能力和消化酶活力都有升高趋势。因此,泥鳅饲料中预混料的适宜添加量为2.1%。  相似文献   

13.
甘南藏羊在妊娠期、哺乳期进行补饲,所产羔羊进行综合饲养管理,12月龄时与自然放牧的成年藏羊共同全舍饲育肥90d,分析主要屠宰性状和内脏器官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虽然宰前活重、胴体重成年藏羊高于12月龄组(P<0.05),但净肉重、屠宰率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胴体体尺指标中,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指标成年藏羊高于12月龄藏羊,2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胴体后腿围、大腿肉厚、腰部肉厚、肋部肉厚12月龄藏羊高于成年藏羊,2组差异显著(P<0.05)。在内脏器官测定中,皮重、血重、花油重、胃重、肝重、脾重成年藏羊高于12月龄藏羊,2组间差异显著(P<0.05)。头重、蹄重、肺重、肾重、心重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从保护草原环境,加快羊群周转,提高羊产出效益等因素考虑,甘南藏羊以12月龄育肥出栏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限饲模式下宁乡花猪商品猪生长肥育性能以适应品牌猪肉具备风味性、安全性需要,在初生重(0.98±0.02)kg饲养(99.69±2.48)d的基础上,相应于25~35 kg、35~60 kg、60~75 kg等3个体重阶段,采用精料重分别占90%、80%、70%,青料重分别占10%、20%、30%配制饲粮,并按8.5成饱模式饲喂。结果表明:1)试猪由体重(24.79±0.64)kg饲养至出栏日龄(243.77±2.67)d、出栏体重(78.22±1.76)kg,该生长肥育全程(144.03±0.23)d、日增重(370.50±9.50)g、料重比(3.51±0.03),充分体现出限饲模式可行性;2)在≤240 d、240~260 d、>260 d的日龄梯级下分别以初生重(1.02±0.02)kg、(0.94±0.04)kg、(0.99±0.08)kg所求取的日增体重百分率曲线与日龄梯级呈负相关态势,显现日龄低梯级明显优于高梯级,反映出生长强度与日龄负相关的必然性;3)自起运至屠宰分别间隔5 h、29 h的胴体率、白条率的相差值达5.04和5.05个百分点,屠宰间隔直接造成胴体损失。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辣木梗粉,研究其对1~28日龄蛋雏鸭生长、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探讨辣木梗粉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三穗蛋雏鸭135只,随机分为3组(Ⅰ~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试鸭。采用基础饲粮加辣木梗粉进行饲喂,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g/kg和40 g/kg辣木梗粉,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20 g/kg辣木梗粉添加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分别比空白对照组和40 g/kg辣木梗粉添加组显著提高8.6%和9.8%(P <0.05);20 g/kg和40 g/kg g辣木梗粉添加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分别比空白对照组显著提高11.8%和18.3%(P <0.05);40 g/kg辣木梗粉添加组的料重比(F/G)分别比空白对照组和20 g/kg辣木梗粉添加组显著降低16.2%和14.1%(P <0.05);20 g/kg和40 g/kg辣木梗粉添加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39.1%和49.5%(P <0.05);20 g/kg辣木梗粉添加组的免疫蛋白M(IgM)含量比空白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6%(P <0.05);20 g/kg辣木梗粉添加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比空白对照组显著减少33.16%(P <0.05)。综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辣木梗粉可提高1~28日龄蛋雏鸭的免疫及抗氧化功能,对辣木梗粉在蛋雏鸭的应用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蚕种繁育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蚕种生产单位经营效益及饲养农户的经济效益。影响繁育系数的因素,除了蚕品种固有性状和不可抗的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是重要因子。前些年,我所在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中,在栽桑、养蚕、制种各技术环节未将原蚕户的利益与制种成绩紧密挂钩,存在重蚕轻桑、桑叶营养物质少、产茧量低、卵粒不充实;重养蚕轻种茧保护,在蔟中管理、采茧、运茧售茧、削茧、鉴蛹及制种等系列操作中方法不当、动作粗暴造成蚕蛹人为创伤致病;也有计划不周、全程监控不到位等人为因素,造成g蚁收茧量和制种量都达不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不饱和脂肪对安格斯肉牛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24头平均体重(447.78±2.53)kg、15~17月龄安格斯去势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1、2、3和4组分别饲喂含有0、2.0%、4.0%和6.0%过瘤胃不饱和脂肪的试验饲粮。试验期77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7 d,正试期分为前期(27 d)和后期(40 d)2个阶段。结果表明:1)试验前期,4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1和2组(P<0.05),1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4组(P<0.05)。试验前期、后期和全期,各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前期和后期,2和3组的血清胰岛素(INS)含量显著高于1组(P<0.05),2、3和4组的血清胰高血糖素(GC)含量显著高于1组(P<0.05)。试验前期,3组的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显著低于1组(P<0.05);试验后期,2、3和4组的血清GH含量显著低于1组(P<0.05)。3)试验前期和后期,各组之间血清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ACase)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4)试验前期和后期,各组之间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前期,4组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1组(P<0.05),2、3和4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1组(P<0.05),2、3和4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1组(P<0.05);试验后期,3和4组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1组(P<0.05),2和3组的血清AST活性显著高于1组(P<0.05)。5)4组的背最长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1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过瘤胃不饱和脂肪对试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对血清ATGL、CPT-Ⅰ和AACase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提高了血清GC和INS含量,促进了背最长肌PPARγ的基因表达。综合以上结果,本试验条件下,饲粮过瘤胃不饱和脂肪适宜添加量为4.0%。  相似文献   

18.
对引进的五个饲用甜菜品种(系)甜饲一号、甜饲二号、RICCI、TAMARA、PETRA在临夏川塬灌区试验种植。结果表明,每个饲用甜菜品种(系)均适合在临夏川塬灌区种植,其中甜饲二号块根667 m^2产量最高,为6 630.9 kg,较CK产量3 014.83 kg增产119.9%,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鲜茎叶667 m^2产量为3 503.7 kg。因此,选择甜饲二号在临夏州种植经济效益最大,在实践中推广应用甜饲二号。  相似文献   

19.
通过优化大肠埃希菌密码子、优化表达条件等方法,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中成功获得了可溶性的N蛋白与NH融合蛋白。进一步基于纯化的可溶性N蛋白与NH融合蛋白建立了小反刍兽疫病毒双抗原夹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方法。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够特异性的检测羊血清中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与其他相关疫病病原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组内与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对292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与法国IDVET竞争ELISA试剂盒比较,阳性样品符合率为92.47%,阴性样品符合率为97.26%,总的符合率为94.86%。该方法与传统的ELISA方法相比,具有敏感性、特异性相当,操作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葡聚糖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一类生物细胞壁成分,由葡萄糖聚合而成。来源和结构不同的葡聚糖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功能,其中以β-1,3和β-1,6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微生物源β-葡聚糖存在有效的免疫调控功能,在畜牧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的研究结果,对此类β-葡聚糖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畜牧行业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β-1,3/1,6-葡聚糖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