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14,(8)
<正>新生畜溶血病是指初生仔畜在吮食初乳后引起的红细胞大量溶解的一种特殊的贫血性疾病。疾病的实质乃是由于母畜血清抗体与新生仔畜红细胞抗原不合,引起的一种同种免疫溶血性反应的病理过程。各种新生畜均可发病,但以仔猪发病较多,偶见犊牛、羔羊的报道不多。笔者共收治羔羊溶血病51例,治愈45例,现报告如下。1症状羔羊出生后,发育正常,膘情良好,精神活泼。吮初乳12 d后逐渐出  相似文献   

2.
新生仔猪溶血病是指新生仔猪红细胞抗原与母体血清抗体不相合而引起的一种同种免疫溶血反应。临床上出现衰弱乏力、可视黏膜和皮肤黄染和尿带红色等症状,此病的主要发生在仍进行本交配种所生产的新生仔猪,一般情况下实施人工授精技术配种所生产的仔猪则不发生该病,但在实施人工授精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也可能引发该病。该病急性型可发生在出生后开始吸饮奶后2~3h的仔猪,稍慢的则出生数小时后发生,往往在同1窝仔猪内发病并可全部死亡。该病近年来在我州零星发生,特别是发生在那些用本地品种的小母猪与外来品种的个体较大的公猪进行本交配种繁殖的养殖户更易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了经济损失。通过对新生仔猪溶血病的发生、诊疗措施的分析总结,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3)
<正>1免疫程序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CSF免疫程序。目前多数猪场采用仔猪、育肥猪20~28日龄首免和60~70日龄二免,种猪每年2次免疫的免疫程序(母猪的免疫应避开配种和妊娠期,以免引起胎盘感染)。林毅等采用Dot ELISA检测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4种猪瘟免疫程序(超前免疫组:新生仔猪在吃初乳前接种2头份猪瘟单价疫苗,注苗后1h让其吃初乳;超前并加强免疫组:按超前一次免疫后,45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2,(11):21
<正>新生仔猪吸收初乳能力差或者无法获得母猪的初乳,通常会在24h内死亡。这是因为仔猪天生储备的能量有限,而初乳能提供给让它们生存下来的能量。对养猪业来说,仔猪断奶前的死亡率是长期以来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促进新生仔猪存活,美国农业研究服务机构的生理学家杰夫瑞瓦莱、杰瑞米迈尔斯和李任安培,在内布拉斯加州克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7,(7)
仔猪溶血病属于免疫溶血病,由母源抗体中含有抗仔猪红细胞抗体所致,抗体通过初乳进入消化道并经肠黏膜进入血液,导致溶血发生;贫血、黄疸是该病的主要表现,肝脾肿大是主要剖检变化,临床诊断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对该病进行确诊;种猪品种改良是根治该病的最好方法,此外,仔猪寄养、人工哺乳等可预防该病发生;补充生血性的营养物质可加快该病康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抗血清即免疫血清或高免血清,是指含有对某一特异性抗原起作用的抗体的血清。是用同一种抗原物质(菌苗、疫苗、类毒素等)反复多次注射动物体后,机体体液中尤其是血清中产生大量抗体,待抗体效价达到实验要求时,采集全血,析出的血清即为我们所需要的抗血清。制备血清需要一  相似文献   

7.
杨贵树  刘洁  王爱茹 《畜禽业》2007,36(7):28-3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以母猪妊娠后期发生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和新生仔猪出现异常呼吸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繁殖障碍病。本次实验对云南昆明(东川、富明、宜良)、玉溪(易门、江川)、红河(建水)等地区猪场送检的294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猪蓝耳病抗体金标快速检测。结果表明PRRS在我省已经存在,其血清阳性率高达90.8%。  相似文献   

8.
目前检测卵黄抗体的方法很多,但IHA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抗犬瘟热高免卵黄抗体检测方法。采用犬瘟热病毒和犬细小病毒二联疫苗处理作为疫苗抗原,用犬瘟热病死犬的肝脏部分处理后作为组织抗原,制备敏化绵羊红细胞,用IHA方法确定了犬二联疫苗抗原和犬瘟热病毒组织抗原的最适含量。二联疫苗提取抗原的含量为0.7 mg/mL致敏红细胞时,与犬瘟热单克隆抗体反应显著,抗体效价为1∶256;而患犬瘟热松狮犬的肝脏组织抗原蛋白浓度为0.5mg/mL,与犬瘟热单克隆抗体反应显著,抗体效价为1∶128。经过IHA验证,制备的松狮犬瘟热肝组织抗原,蛋白含量0.5 mg/mL 1%致敏红细胞,对应的单抗、鸡血清均出现了凝集,阳性对照也出现凝集,阴性对照未出现凝集。建立的IHA抗体检测方法,为准确检测制备抗犬瘟热高免卵黄抗体的效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仔猪断奶时进行猪瘟的初次免疫是许多养猪场的习惯性做法,为了研究这一做法的实际效果,笔者在某大型种猪场选择了112头在3周龄断奶时的仔猪,抽取血清后用猪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之后分为2组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组按照常规做法在3周龄时初免猪瘟疫苗,对比组则不进行猪瘟的免疫,在随后的第4周、5周、7周分别进行猪瘟抗体的测定,结果表明,仔猪在3周龄时进行猪瘟的初免并没有起到提高机体猪瘟免疫水平的作用;同时也发现高水平的猪瘟母源抗体在仔猪体内能维持较长时间,因此,可以适当推迟仔猪猪瘟的初免时间。  相似文献   

10.
陶群 《畜禽业》2012,(7):43
<正>坚持"全进全出"可以有效保证保育阶段猪病的控制,但我国现阶段中小规模猪场基本上是自繁自养,所以我国中小规模猪场不能有效的控制猪病的发生和流行。针对建湖县养猪现状,笔者就养猪保育阶段猪病的防治谈一些经验和体会。1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哺乳仔猪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保育阶段的饲养,健康、顺利度过断乳关对以后的保育非常关键。1.1吃足初乳,保证乳猪抗病力乳猪在出生要吃足初乳,因为初乳里含有各种抗体,仔猪在哺乳期间和保育初期只有抗体使仔猪产生被动免疫从而增强抗病力,减少后期保育部分疾病的发生。1.2做好仔猪保健,提高仔猪抵抗力在出生后第二、三天注射铁制剂,  相似文献   

11.
闫恒普 《畜禽业》2008,(9):26-27
<正>8分娩舍的管理出生时,仔猪没有被感染(除了一些子宫感染外,但这比较少见),它们体内也无抗体,这意味着它们没有抵御任何疾病的能力。当吸收初乳时,仔猪获得一定水平的母体免疫来抵抗特异性疾病,但在生后头3周内自身不能产生抗体。仔猪生后立即吃一些初乳是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1,(1)
<正>1免疫接种预防PCV-2的母源抗体可以从母猪传给仔猪,有效预防仔猪不发生PMWS,如果仔猪没有得到足够的被动免疫抗体,仔猪感染PCV-2并引起免疫系统调节  相似文献   

13.
马骏 《畜禽业》2010,(5):75-75
<正>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仔猪急性、散发性疾病,对断奶仔猪危害比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上一般以发病突然、头部水肿、共济失调为特征。1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4.
间接红细胞凝集反应检测中华鳖血清抗体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杨先乐 《水产学报》1999,23(1):53-60
建立了间接红细胞凝集反应检测中华鳖血清抗体的方法。试验证明,致敏抗原菌体浓度为3×108cfu/mL、BSA浓度为2.0mg/mL,致敏红细胞浓度2.5%时(无论是人还是绵羊红细胞),本方法能获得最敏感的结果。加入稳定剂后的致敏红细胞,在80d内检测结果没有显著的差异。本试验测得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3.4±4.2,而且证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5.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引起猪的一种散发性、热性、溶血性疾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但以断乳和哺乳仔猪较为严重。本病多发生于夏秋或雨水较多季节,此期正是各种吸血昆虫活动频繁的高峰时期。目前本病已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6.
以硝酸纤维膜为固相载体,以猪瘟病毒为抗原,确定了Dot-PPA-ELISA检测猪瘟抗体的最佳反应条件。试验表明,猪瘟兔化弱毒经仔猪睾丸原代细胞培养纯化,以0.05mol/LpH9.5CBS缓冲液稀释至浓度为0.98~1.15mg/mL制备诊检抗原膜片;采用4%蛋清蛋白0.05mol/LpH9.5CBS封闭;检测反应稀释液应用0.01MPPBST(含0.1%PEG、0.05Tween-20),酶结合物工作浓度以1∶30,底物选取4-氯1-萘酚等为检测猪瘟血清抗体的最佳反应条件。重复试验证明了其检测稳定性好。交叉试验、阻断试验证明了其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17.
母猪初乳对仔猪的重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母猪初乳的特点及对新生仔猪的重要性 母猪初乳通常是指母猪在分娩后3d之内分泌的乳汁,颜色呈淡黄色至淡棕黄色,其免疫球蛋白含量高,且构成比例与母猪血清中极为相似,而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其免疫成分会发生明显变化,见表1:  相似文献   

18.
<正>仔猪水肿病又称仔猪肠毒血症,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直接发生于断奶仔猪。其特征为突然发病,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多见于春夏、夏秋等气候多变的季节。发病多是营养良好和  相似文献   

19.
王健 《畜禽业》2010,(3):62-63
<正>仔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断奶后仔猪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猪只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胃壁后肠系膜水肿,惊  相似文献   

20.
<正>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肠毒血症,是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在本镇养猪户中时有发生,本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给养猪业带来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