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奶牛附红细胞体的分类鉴定及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确定奶牛附红细胞体(E.wenyoni)的分类学地位及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诊断方法。本研究通过利用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对分离得到的奶牛附红细胞体(广西株,E.wenyoni-GX)进行16SrRNA基因的克隆及测序。并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同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诊断引物,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的PCR诊断方法。结果扩增出长约1.5kbp的奶牛附红细胞体的16SrRNA基因片段;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表明。所建立的PCR方法与常见支原体、细菌及原虫元交叉反应,能检测奶牛附红细胞体最低DNA量为0.145fg。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建议将奶牛附红细胞体这类血营养菌划归入支原体科、支原体属;同时,所建立的PCR诊断方法是特异、敏感、快速的,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2.
无菌采集感染温氏附红细胞体(E.wenyoni)的牛血液,抽提E.wenyoni基因组DNA,参考GenBank发表的E.wenyoni 16S rRNA基因序列(AF016546),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并克隆E.wenyoni 16S rRNA部分基因,基因产物大小为1 005 bp.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所测序列与参考序列(AF016546)同源性最高.达97.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测序列与支原体属病原代表种的序列接近.同源性约为70%,而与无浆体科病原代表种的序列相差较远,同源性约为50%.可见,E.wenyoni应归为支原体属,而不应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的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猪场,无菌采集血样,抽提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采用真细菌的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从3个地理位置不同的猪场均成功地扩增出长度为1469bp的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个猪场样品所测序列一致性达99.52%以上,具有相同的基因型,但与国外报道的猪附红细胞体Illinois株同源性为95%,属于同一基因群,但基因型不同;所有种类的附红细胞体和血巴尔通氏体组成同一进化分支,这类血营养菌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病原最靠近(75%),而与立克次氏体目的病原较远(70%)。上述研究证实,广东所流行的猪附红细胞体是一种新基因型的猪附红细胞体,建议命名为猪附红细胞体广东株型;为反映进化关系,猪附红细胞体和其它血营养菌应划归于支原体科的支原体属。  相似文献   

4.
从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湖北黄牛无菌采集血液,分离附红细胞体并提取病原基因组,用血营养菌的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长约1.5kb的扩增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为1 471 bp(GenBank收录号为AY946266),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与Neimark公布的温氏附红细胞体(AF016546)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98.7%,证实该病原为温氏附红细胞体,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证实了温氏附红细胞体在湖北省的存在.将该序列与5种支原体、14种血营养菌及边缘无浆体等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温氏附红细胞体同边缘无浆体的关系较远,而与肺炎支原体组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5.
无菌采集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的牛血液,提取全血基因组,用血营养菌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长约1 500 bp的扩增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所克隆的牛附红细胞体基因片段大小为1 454 bp,GenBank登录号为FJ375309(丰都株).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牛附红细胞体丰都株与武汉株(AY946266)最高,达99.7%,与支原体科代表种同源性为60.7%~76.2%,而与立克次氏体科的立克次氏体和无形体科的无形体同源性仅为51.4%~56.4%,表明牛附红细胞体应归为支原体科,附红细胞体属,而不应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对国内外牛温氏附红细胞体的亲缘关系分析表明,牛温氏附红细胞体无明显的地域性差别趋势.  相似文献   

6.
猪附红细胞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猪红细胞表面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高热和急性黄疸性贫血为典型临床症状.有关该病原的分类地位国内外一直不统一.<伯吉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将其归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形体科附红细胞体属.依据对各种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Neimark等[1-2]认为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与支原体属生物16S rRNA基因序列的亲缘关系较近,提议将其划入支原体属.目前,绝大多数英文学术论文已将附红细胞体属归为支原体属.我国学者对流行于国内的病原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尚未进行系统研究,因而仍然沿用附红细胞体的命名.  相似文献   

7.
猪附红细胞体又称为猪血营养支原体,可以引起猪的贫血、黄疸性疾病,危害较大。作者主要对猪附红细胞体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依据16S rRNA序列对猪附红细胞体进行重新分类,对猪附红细胞体的Illinois和KI3806 2个菌株进行全基因测序,MSG1和α-烯醇化酶2种蛋白基因进行研究,以及应用PCR方法对病原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猪源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spp.)RNA酶P RNA(RNase P RNA,rnpB)基因序列变异状况,将实验室保存的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53份猪源附红细胞体阳性DNA样品用于rnpB基因的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将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猪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suis)德国分离株rnpB基因序列(登录号:EF523602)进行分析和比对,利用MEGA5.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与16S rRNA判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得到42条猪附红细胞体rnpB基因和11条小附红细胞体(M.parvum)rnpB基因序列。猪附红细胞体上海分离株rnpB基因与GenBank登录的猪附红细胞体德国分离株rnpB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1%~100.0%;小附红细胞体上海分离株rnpB基因与猪附红细胞体德国分离株rnpB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1.0%,与猪附红细胞体上海分离株rnpB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0.0%~91.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猪附红细胞体rnpB基因与小附红细胞体rnpB基因分布在不同聚簇上,与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奶牛温氏支原体16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克隆分析。方法从自然感染体的广西奶牛无菌采集血液,分离温氏支原体并提取病原基因组,用血营养菌的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GEM-Teasy载体后进行溺,I序和分析,并与Genebank上搜索的温氏支原体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PCR扩增得到长约1.5kb的扩增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全长为1453bp,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与Neimark公布的温氏支原体(前称温氏附红细胞体)(AF016546)的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97.4%,与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本株温氏支原体同本地株的关系较近,而与国外株的新缘关系较远。国内公布的广西株同源性为99.8%。结论结果表明证实该病原为温氏支原体,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证实了温氏支原体在广西的存在。由于本试验分离得到的牛温氏支原体与国外发表的牛温氏支原体核苷酸序列相差2.6%,因此两者的基因型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对该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基于猪附红细胞体广东株16S rRNA基因的序列特点,设计合成种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能特异性扩增523bp的猪附红细胞体16SrRNA基因片段,而对猪丹毒杆菌G4T10株、猪链球菌STl7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E0630株、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和猫血巴尔通氏体CA株的基因组DNA没有扩增带出现。对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的最小检测量为160pg。通过对38份临床样品的检测,8份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阳性,其余为阴性。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急性猪附红细胞体病和临床健康带菌猪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检测猪支原体更为特异、敏感的PCR检测方法,本试验分别以16S rRNA、50S rRNA和膜蛋白OxaA为靶基因进行PCR检测,并从其敏感性、特异性和临床样本检出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以膜蛋白OxaA和16S rRNA为靶基因的PCR方法敏感性最高,最小检测DNA量为1.86 fg/μL,而以50S rRNA为靶基因的PCR方法最小检测DNA量为18.6 fg/μL;3种靶基因引物均扩增不出大肠杆菌、猪链球菌、猪肺炎支原体、牛附红细胞体等基因片段,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通过对临床60份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以膜蛋白OxaA基因设计的引物检出率最高,为25%(15/60),明显高于16S rRNA基因的21.6%(13/60)和50S rRNA基因的18.3%(11/60)。本试验为猪支原体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更为敏感、特异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2.
温氏附红细胞体部分16S rRNA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确诊为附红细胞体感染的黄牛无菌采集血样,抽提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用实验设计的能扩增多种动物血营养菌部分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大小约为370bp的DNA片段。PCR产物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实验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为温氏附红细胞体的16SrRNA基因,与国外报道的温氏附红细胞体的同源性为97%。反映出不同地理株的温氏附红细胞体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为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丁立  张力  刘全 《中国兽医学报》2023,(12):2486-2494
蜱传病呈全球分布,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为了研究湖南省娄底市现存蜱媒病原体,于2021—2022年在湖南省娄底市采集1 395只微小牛蜱样本,提取蜱样品基因组DNA。选取蜱线粒体COI基因扩增特异性的基因片段,对微小牛蜱进行鉴定。为了对该蜱携带的病原进行检测,采用PCR方法对立克次体ompA和gltA基因,无形体groEL和23S rRNA基因,埃立克体groEL和16S rRNA基因,螺旋体16S rRNA和23S rRNA基因进行扩增,对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测序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来确定病原的基因型。结果显示,从蜱样本中检测出5种蜱传细菌病原,包括敬信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jingxinensis)、中央无形体(Anaplasma centrale)、扁平无形体(Anaplasma platys)、米氏埃立克体(Ehrlichia minasensis)和宫本疏螺旋体(Borrelia miyamotoi)。其中敬信立克次体、米氏埃立克体和宫本疏螺旋体阳性率均为2.16%,扁平无形体阳性率为0.30%,中央无形体阳性率为5.79%。本研究利...  相似文献   

14.
猪附红细胞体PCR-微孔板杂交-酶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附红细胞体和多种血营养菌16S rRNA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合成引物HM-f/HM-r,在反向引物的5′端用生物素标记,以猪附红细胞体广东株16S rRNA基因的可变区序列设计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探针的5′端用地高辛标记,成功地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PCR-微孔板杂交-酶免疫检测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浓度PCR产物对应的微孔板杂交-酶反应显色OD值,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y=2.1012-0.4492×logx,其相关系数R为0.977,显示对未知样品可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与猪的多种细菌性病原、猫血巴尔通氏体CA株和E.wenyonii无交叉反应,其敏感性比常规PCR琼脂糖电泳检测提高了近100倍。用建立的方法对3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有12份检测结果为阳性。  相似文献   

15.
细菌的16S核糖体RNA(ribosome RNA,rRNA)基因以其在进化上的特征性序列,现已被广泛用于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分子指标。本研究用终浓度为20μg/mL的氯霉素从蜜蜂中肠筛选得到耐氯霉素的菌株,经对其16S rRNA基因片段克隆测序,再与NCBI数据库中已知细菌的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相比对,结果表明经氯霉素筛选菌株的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相关序列相似度为100%,因此可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菌。该菌株在供试蜜蜂中肠内对氯霉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为避免奶牛关节炎对牛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采集患病奶牛关节积液,应用胰蛋白胨肉汤琼脂分离培养病原菌,随后通过形态学方法、生化试验和PCR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及TA克隆测序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在血琼脂上产生明显的β溶血;光镜下可见该菌个体为单个或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该菌七叶苷、麦芽糖、蔗糖、葡萄糖、过氧化氢酶试验均为阳性,对头孢唑啉、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链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头孢吡肟8种抗生素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强力霉素、阿米卡星4种抗生素耐药;该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核苷酸同源性为91%,但与肉葡萄球菌核苷酸同源性为92%.依据该菌株16S rRNA基因片段测序结果,并结合生物学特性分析,初步将分离菌株鉴定为葡萄球菌属的细菌.本试验结果可为该牛场确诊和防治关节炎提供必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青藏高原地区青海猪鼻支原体分离株(Mhr-QH1)进行了Mhr-p37基因的克隆鉴定及测序分析,并利用Mhr-16S rRNA基因与Gen Bank中相关菌株基因进行了基因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Mhr-p37基因和16S基因PCR扩增测序结果显示,获得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346bp和1500bp,Mhr-QH1-p37基因核苷酸序列与中国株、法国株和美国株的同源性达到100%;同样16S rRNA基因与巴西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同源性也为100%,与日本、瑞典和美国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9%。进化树分析发现:Mhr-QH1分离株与巴西株聚为组成一个微小分支,与美国株和巴西株共聚为同一个大支上,并与其他Mycoplasma spp.种系进化距离较远。因此,本研究对青海猪鼻支原体菌株的Mhr-p37基因序列和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及16S rRNA基因系统进化研究的结果,有望为我国猪鼻支原体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同时提示猪场搞好饲养管理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例的病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查清广西某牛场1起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病例的病原,指导牛场进行疾病防控。采取现场调查、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原分离鉴定等方法对病例病原进行分析,根据病原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治疗。从病例的肺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支原体和1株革兰氏阴性致病杆菌。支原体分离株在PPLO固体培养基上可见典型的"煎蛋样"菌落,PCR扩增出牛支原体oppF基因特异性的448 bp目的片段,其oppF基因序列与美国分离的牛支原体国际标准株PG45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4%。革兰氏阴性细菌分离株生化特性符合黏质沙雷氏菌特性,其16S rRNA基因PCR扩增出1 400 bp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登录的黏质沙雷氏菌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0%,对小鼠具有致病性。牛支原体和黏质沙雷氏菌分离株均对壮观霉素、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新霉素高度敏感,用高敏药物壮观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等相关措施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结果表明,引起这次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为牛支原体和黏质沙雷氏菌。  相似文献   

19.
凌晨  郝成武  何海  张飞  候凤  贺笋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5):1466-1473
为调查新疆规模化奶牛场病牛死亡原因并确定病原,本研究无菌采集7份肺炎病死牛病变肺组织样,通过牛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分离到1株支原体,采用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鉴定该分离株,采用支原体特异性引物和牛支原体16S rRNA通用引物扩增基因序列并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将分离菌株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采用Mega 6.0软件中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株菌落呈典型的"煎蛋样",菌落中心凹陷深入培养基,周边菲薄而透明,经Dienes染液染色后,菌落中心呈深蓝色。该分离株不分解葡萄糖、尿素、不水解精氨酸,血细胞吸附试验和溶血试验均呈阴性,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还原反应呈阳性,产生膜和斑。PCR反应扩增出大小为1 911 bp的牛支原体特异性目的片段;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牛支原体标准株PG45的序列同源性为99.8%,与牛支原体地方株(Mb NM2012、Mb HB0801、Mb Hubei-1、Mb Ningxia-1、Mb CQ-W70和Mb 08M)的同源性为99.3%~99.7%。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株16S rRNA基因与Mb Ningxia-1株和Mb 08M株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分支。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引起病牛死亡的病原为牛支原体,为新疆牛支原体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系统探讨草原红牛瘤胃内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本试验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草原红牛(20月龄左右,均重为577.5 kg)瘤胃液样本菌群结构并进行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显示: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共获得35 848条优质序列,聚类分析得到387个操作分类单元(OTU),经分类学鉴定分属15个门、20个纲、25个目、41个科及110个属;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群,所占比例分别为50.09%和41.11%;基于属的组成,依次为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15.20%、未知属f型拟杆菌目(norankfBacteroidales)BS11菌群8.66%、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NK4A214菌群6.96%、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RC9菌群5.56%、未知属(Christensenellaceae)R-7菌群4.01%、瘤胃球菌属2(Ruminococcus2)3.33%等;16S rRNA基因组的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瘤胃内菌群功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转运及代谢,表面草原红牛体内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酶基因。综上,基于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揭示了草原红牛瘤胃菌群的多样性,且预测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为探索草原红牛瘤胃微生物的认知提供了基础,也为挖掘其他重要营养生理功能相关的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