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乳糖诱导重组鸡γ干扰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乳糖代替IPTG诱导鸡γ干扰素(ChIFN-γ)在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的可行性。分别对乳糖作为诱导剂时的诱导时机、乳糖浓度、诱导持续时间和添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最优诱导条件下与IPTG诱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工程菌在对数生长中后期(OD600为1.5)添加终浓度为2g/L的乳糖诱导7h对蛋白的表达和菌体量最为有利。由于乳糖本身可作为碳源被菌体利用,分批流加乳糖效果优于一次性添加。与IPTG诱导相比,乳糖诱导的蛋白表达量为29.8%,稍低于IPTG的32.3%,诱导后蛋白表达时间也有所滞后,但收获的菌体量则显著高于IPTG诱导,约为1.21倍,显示出了乳糖作为诱导剂的自身的优势。研究结果证明乳糖可以作为诱导剂应用于重组鸡γ干扰素的工业化生产,同时也为其它重组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γ-干扰素基因工程菌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类型培养基、诱导时间、菌体密度和不同补料对rhIFN-γ表达的影响,并运用高密度发酵工艺对rhIFN-γ的产量进行优化,目的蛋白表达量从4 000 mg/L提高到20 000 mg/L以上,发酵产量提高了5倍,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时为验证工艺的稳定性,将优化的发酵条件进行连续三批重复发酵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条件具有重复性,表达稳定,维持在40%左右,从而为rhIFN-γ大规模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5,(11):52-54
对甲醇诱导毕赤酵母KM71高效表达目的蛋白的发酵工艺关键点进行研究,用ELISA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在42 L发酵罐中对毕赤酵母KM71进行诱导表达,考察甘油流加阶段后期甘油流加速率对菌体比生长速率、甲醇诱导阶段发酵液的p H及目的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得出在甘油流加阶段后期甘油的消耗速率和菌体比生长速率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将甘油消耗速率控制在18~25g/(L·h)时,有利于甲醇诱导阶段发酵液p H的下降,缩短发酵周期,提高目的蛋白的表达量。这表明在甘油流加阶段,需要控制菌体比生长速率在适当的水平以获得高密度菌体,并有利于目的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表达鸡α干扰素的毕赤酵母工程菌为研究对象,在50 L发酵罐水平,研究p H、装液量、溶氧、诱导条件等因素对发酵产鸡α干扰素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发酵工艺为菌体增殖阶段:控制p H为6.0,溶氧控制在30%~40%,诱导前菌体浓度为400 g/L,诱导时控制pH为5.5,溶氧控制在20%~30%,用50%质量浓度的山梨醇:甲醇=1:4的诱导剂,采取连续补料方式,诱导初期补料速度为1 mL/(L·h),每小时提升一个单位,5 h后控制流加速度为5~6 m L/(L·h)。此工艺条件可实现500 L规模发酵生产鸡α干扰素,并且工艺稳定,鸡α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可达到4.5×107U/mL以上,生产成本降低55%,发酵效价提高了3.5倍,并且控制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首先通过摇瓶培养方法,确定了表达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B和C抗原位点片段的毕赤酵母在BSM培养基中生长所需的最佳配方为甘油45 g/L、氨水单次补加量0.12%、甲醇流加量1.00%。然后采用分批补料培养方法对毕赤酵母GS115/pPIC9-TY进行高密度发酵,发酵液上清中蛋白的表达量为60.18 mg/L。本发酵工艺可实现酵母工程菌的高密度表达发酵,为下一步大规模化制备重组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通过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法优化饲用粪肠球菌EXW 27发酵工艺,探索搅拌速度、中和剂、pH、接种量、初始糖含量、通气方式以及补料工艺等对菌体在发酵罐内生长的影响。优化菌体小试发酵工艺为:将种子液以3%(V/V)接种于装液量为70%的5 L小罐,发酵温度37℃,搅拌转速165 r/min,通空气保压0.02 Mpa,自动流加12.5%的氨水控制pH在5.5,当pH高于5.5流加葡萄糖补料发酵18 h左右结束,在此最佳条件下所得发酵液的活菌浓度约为3.799×10^10 cfu/mL,比优化前提高了近3倍,为以后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表达重组猪α干扰素的大肠埃希工程菌的分批发酵动力学基本规律,以表达猪α干扰素的基因工程重组大肠埃希菌BL21(DE3)为实验对象,观察并研究重组大肠埃希工程菌在30 L发酵罐分批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重组猪α干扰素生成和基质消耗的变化规律,根据经典的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和类似Luedeking-Piret方程对其实验结果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菌体生长呈典型的S型曲线,蛋白生成和菌体生长无明显的相关性,属于非生长偶联型;重组猪ɑ干扰素的产生和大肠埃希工程菌的生长速率及菌体积累量相关,菌体生长、基质消耗和产物形成模型的拟合度R2分别为0.99030、0.91095和0.96683,能较好地描述发酵中的动力学特征;重组猪ɑ干扰素蛋白得率提高了40%,由此建立的模型将为后续的连续补料、高密度发酵和工业化放大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大量表达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Sj28GST,本文采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在不同的培养温度、种子液接种量、IPTG浓度、IPTG诱导时间等培养条件下进行高密度发酵表达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Sj28GST,分别用Bradford法和比浊法分析重组蛋白Sj28GST的浓度和重组大肠杆菌的密度.优化应用发酵罐高密度发酵表达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Sj28GST的培养温度、种子液接种量、IPTG浓度、IPTG诱导时机等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37℃、种子液接种量7%、溶解氧浓度保持20%以上、pH 7.2左右、用0.7mmol/L IPTG在重组大肠杆菌TB1开始培养后5 h进行诱导,细菌密度明显提高,获得的重组蛋白Sj28GST的表达产量最高,为74.32 mg/L发酵液,菌体密度达到13 OD左右.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密度发酵是现代发酵工程的一项新技术,能显著提高大肠杆菌菌体和基因工程产品的产量。我们就影响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的因素及其控制、发酵方式的选择和发酵终点判断及异常发酵处理进行了简要讨论,并对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发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抗菌肽是饲料中广泛使用的药物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之一。菌丝霉素作为一种革兰氏阳性菌抗菌肽,其活性研究已积累较多数据,但发酵工艺摸索还少见报道。重组菌丝霉素酵母工程菌的高效表达是后续能否进行大规模生产的瓶颈之一。本文通过培养基配方,接种条件,甲醇诱导和流加方式,菌体湿重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对重组菌丝霉素蛋白表达量影响的主要因素,得出使用BSM培养基,接种量为15%,甲醇诱导48小时,湿重达到300g/L时,菌丝霉素的表达量最高,活性最佳,同时经济成本也可得到相应控制。本研究为后续重组菌丝霉素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和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发酵是现代发酵工程的一顶新技术,能显著提高大肠杆菌菌体和基因工程产品的产量。我们就影响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的因及其控制、发酵方式的选择和发酵终点判断及异常发酵处理进行了简要讨论,并对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发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厌氧罐培养,对乳酸粪肠球菌进行筛选、富硒效果及富硒条件的研究,结果乳酸粪肠球菌具有较强的耐受硒和富集硒的能力,其富集硒的效果受培养发酵液中的硒添加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影响.获得乳酸粪肠球菌最佳发酵产量和富硒量的条件,考虑到试验中的菌体红色因素,确定硒添加量35 mg/L、接种量10%、发酵时间28 h、pH4.5~6.3,是比较理想的乳酸粪肠球菌富硒发酵增殖培养条件.其发酵产量和最佳富硒量为:菌体产量404.10 mg/100ml,干物质产量683.14 mg/100 ml,菌体富硒量248.56 μg/100 ml,干物质富硒量393.21 μg/100 ml,发酵液环境硒量31.07 mg/L,干物质非有机硒量147.65 μg/100 ml.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分批培养及分批补料培养方式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的发酵培养,以提高其菌体生物量。本试验首先分析了副猪嗜血杆菌分批培养的发酵过程,然后采用分批培养、恒速流加分批发酵、pH反馈流加分批发酵3种培养方式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发酵培养。结果显示利用恒速流加分批发酵方式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发酵时活菌数最高,为1.6×1010 CFU/mL,表明采用分批补料培养方式可明显地提高副猪嗜血杆菌的活菌数,且为分批培养的3~4倍。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表达胸腺肽和鸡γ干扰素融合蛋白(Tα1-cIFN-γ)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并检测其作为口服免疫增强剂对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增殖活性及鸡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将鸡胸腺肽(Tα1)和鸡干扰素(cIFN-γ)的编码基因序列(去除干扰素信号肽编码基因序列),并按照宿主菌乳酸乳球菌NZ3900株的基因组优化密码子后,以经G4S-linker连接的Tα1-cIFN-γ基因为模板,采用PCR扩增携带表达载体p NZ8149同源臂及HA标签的目的基因序列(Tα1-cIFN-γ-HA);通过PCR扩增携带Tα1-cIFN-γ-HA基因序列同源臂的全长p NZ8149载体序列,利用同源重组的方式将这两段基因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 NZ8149-Tα1-cIFN-γ-HA,并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电转化乳酸乳球菌NZ3900感受态细胞中,构建重组乳酸乳球菌p NZ8149-Tα1-cIFN-γ-HA/NZ3900 (r L.lactis-Tα1-cIFN-γ)并经PCR和测序鉴定;将重组乳酸乳球菌r L.lactis-Tα1-cIFN-γ经乳酸链球菌素(Nisin)诱导6 h~7 h,离心超声破...  相似文献   

15.
鸡干扰素-γ(ChIFN-γ)是由鸡体或培养的鸡体细胞在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类非特异性的功能调节蛋白,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活性.为了拓展ChIFN-γ的抗病毒图谱,探讨基因工程干扰素在家禽养殖业中的应用前景,研究采用可以同时进行原核和真核表达的pQE trisystem系统进行ChIFN-γ的表达,旨在弥补传统干扰素制备方法的缺陷,为安全、高效制备重组ChIFN-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将原核表达重组鸡γ-干扰素(rChIFN-γ)以100μg/只剂量免疫8周龄BALB/c小鼠,4次免疫后进行细胞融合,以昆虫细胞表达重组鸡γ-干扰素为检测抗原,筛选出阳性克隆株,经有限稀释,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鸡γ-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抗体亚型为IgG1型,轻链为Κ链,命名为G1株。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该单克隆抗体与原核表达和昆虫细胞表达的rChIFN-γ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原性。昆虫细胞表达rChIFN-γ经该G1单克隆抗体作用后,失去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复制的能力。利用纯化的单克隆抗体和昆虫细胞表达rChIFN-γ建立相对定量ELISA检测方法,取吸光度值(Y)对昆虫细胞表达rChIFN-γ的抗病毒活性单位对数(X)作回归曲线,回归方程为Y=0.1164~*X-0.1281,回归系数R=0.9539,具有艮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GMP原则的指导下,为了提高布鲁菌病活疫苗的产量和头份数,在500L发酵罐基础上,对布鲁菌S2株的菌体高密度发酵工艺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试验,各项发酵培养条件经优化后,菌体的密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发酵菌数可达到300亿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18.
梅花鹿γ干扰素克隆表达及抗病毒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取经植物血凝素诱导培养的梅花鹿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梅花鹿γ干扰素成熟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为梅花鹿γ干扰素成熟蛋白序列,与GenBank上发表的干扰素序列同源性为100%.将其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实现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以His-Tag融合蛋白的形式存在,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32.6%.用镍亲和层析法对蛋白进行纯化,并利用VSV-MDBK/IBRV细胞系统分析其生物活性,重组梅花鹿γ干扰素抗病毒活性分别约为7.25×104 U/mL和4.61×104 U/mL.结果表明,重组梅花鹿γ干扰素特异性好,而且抗病毒活性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应用PCR技术从含有罗曼鸡白介素18全长基因质粒pMD18-T-ChIL-18中扩增出鸡IL-18成熟肽基因,亚克隆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上,构建了重组质粒pPICZαA-ChIL-18。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电转化入毕赤酵母菌X-33,筛选多拷贝单克隆进行诱导表达,并进一步分析了培养液pH值、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温度对重组菌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优化的表达条件。结果表明,重组毕赤酵母菌能够表达鸡IL-18,且在培养液pH6.0,甲醇诱导浓度1.5%,诱导温度26℃的条件下诱导96 h,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可占菌体总蛋白的60.2%。本文为鸡IL-18的规模化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甜菜糖蜜为唯一碳源筛选酿酒酵母高密度有氧发酵条件,以实验室选育的酵母菌为试验用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实验室摇瓶发酵的条件,优化后的培养基为12%糖蜜,培养条件为温度30℃、初始p H值5.0、接种量4%、培养时间48 h、装液量1/5(v/v)、转速180 r/min,在此培养条件下菌体干重可达到9.63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