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仔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引起危害仔猪健康的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急性出现败血症.论文对发病猪场疑似病料的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符合沙门菌检验标准,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对临床送检疑似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病例进行细菌分离,利用沙门菌所具有的种属特异性的亲膜蛋白基因inv A做PCR鉴定,结合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并分析分离菌的耐药性。从4例病死鹅病料中共分离到4株细菌,经inv A PCR鉴定、生化特点和血清型鉴定确认为鼠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曲松等药物敏感性较强,但对多黏菌素B、多西环素耐药。其中,有2个分离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鹅源沙门菌的病原学特性,本研究从一发病雏鹅体内分离到2株细菌,根据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检测及血清学分型结果鉴定,分离菌分别为鼠伤寒沙门菌与印第安纳沙门菌。药敏试验表明,2个沙门菌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鼠伤寒沙门菌耐3种药物(耐药率16.7%),而印第安纳沙门菌耐12种药物(耐药率66.7%);2个分离株均对头孢曲松钠、呋喃唑酮、多粘菌素B及链霉素表现高度敏感。对分离菌株16S r DN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后,与Gen Bank登录的22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序列进行比较,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2个分离菌株具有较高同源性,与大多数泛嗜性血清型亲缘性较近,而与鸡沙门菌感染密切相关的血清型亲缘性相距较远。本研究为鹅沙门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积累了数据,也为临床防控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收集了全国范围内23个猪场125份21~70日龄临床腹泻仔猪肠内容物样品,用以分离和鉴定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23株沙门菌分离株及31株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其中较为流行的沙门菌为鼠伤寒沙门菌。同时,对SS琼脂和XLD琼脂上的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进行对比鉴定,提高了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分离鉴定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动物源性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耐药性.从不同动物病料中分离细菌,以PCR方法鉴定沙门菌,结合玻片凝集法和16S rRNA序列测定确定沙门菌的血清型和分布,结晶紫染色定量法检测分离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药敏试验检测分离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鉴定出58株沙门菌,包括鸡白痢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和阿哥那沙门菌等7种血清型,其中鸡群以鸡白痢沙门菌感染为主,肠炎沙门菌次之;水禽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为主.生物被膜测定结果显示51.72%的沙门菌分离株可形成生物被膜,其中83.33%的鼠伤寒沙门菌可形成生物被膜.20种抗生素(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林可酰胺类、氯霉素类、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敏感性试验表明所有菌株对林可霉素耐药,51.72%对4种及其以上抗生素耐药,并出现了1株对所有受试抗生素均耐药的鼠伤寒沙门菌.结果表明鸡白痢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是为目前在家禽中分离的优势血清型;同时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多重耐药性的沙门菌将对家禽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带来更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复方白头翁散对鹅源沙门菌优势流行株的抑制效果。2017年5月—2018年7月共收集扬州、滁州和泰州等10个地区送检的病死鹅的肝脏、胆汁和盲肠内容物等病料共计214份,随即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沙门菌分离率为23.4%(50/214),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占60%(30/50),为优势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6株沙门菌具多重耐药性,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占20株;结晶紫染色试验结果显示,86.7%(26/30)的鼠伤寒沙门菌能够形成生物被膜;体外试验结果显示,复方白头翁散对鼠伤寒沙门菌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23.44~375.00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范围为46.87~375.00 mg/mL;93.75 mg/mL复方白头翁散可抑制此26株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菌是鹅源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也是感染鹅的一个重要的病原体,复方白头翁散能有效地抑制鼠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华中地区种鸡场沙门菌(Salmonella)的优势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研究从湖北、河南、湖南等省市22个规模化鸡场采集病鸡、死胚及弱雏组织样品3 724份,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血清型试验确定分离菌种属及其血清型,并采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从3 724份病料中共分离鉴定出124株沙门菌,其中79株为D群肠炎沙门菌(63.71%,79/124),34株为D群鸡白痢沙门菌(27.42%,34/124),8株为B群鼠伤寒沙门菌(6.45%,8/124),有3株沙门菌未能确定血清型。O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和34株鸡白痢沙门菌为O9,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O4。H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为Hg,m,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H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4株分离菌株对萘啶酸、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5.97%(119/124)、91.94%(114/124)、57.26%(71/124)和70.16%(87/124);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5.81%(32/124)和12.10%(15/124);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45%(8/124)、1.61%(2/124)、1.61%(2/124)和0.81%(1/124);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完全敏感。99.19%(123/124)的分离株至少对一种药物耐药,87.10%(108/124)的分离株表现多重耐药。本研究为华中地区养鸡场沙门菌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华中地区种鸡场沙门菌(Salmonella)的优势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研究从湖北、河南、湖南等省市22个规模化鸡场采集病鸡、死胚及弱雏组织样品3 724份,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血清型试验确定分离菌种属及其血清型,并采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从3 724份病料中共分离鉴定出124株沙门菌,其中79株为D群肠炎沙门菌(63.71%,79/124),34株为D群鸡白痢沙门菌(27.42%,34/124),8株为B群鼠伤寒沙门菌(6.45%,8/124),有3株沙门菌未能确定血清型。O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和34株鸡白痢沙门菌为O9,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O4。H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为Hg,m,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H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4株分离菌株对萘啶酸、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5.97%(119/124)、91.94%(114/124)、57.26%(71/124)和70.16%(87/124);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5.81%(32/124)和12.10%(15/124);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45%(8/124)、1.61%(2/124)、1.61%(2/124)和0.81%(1/124);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完全敏感。99.19%(123/124)的分离株至少对一种药物耐药,87.10%(108/124)的分离株表现多重耐药。本研究为华中地区养鸡场沙门菌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从发病雏鹅肝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根据培养特性、镜检结果、生化特征、血清学分型及PCR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茵为鼠伤寒沙门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可致死雏鹅;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环丙沙星、痢特灵、茵必治、阿米卡星、链霉素等药物敏感,对利福平和四环素耐药,与其它家禽或水禽来源的沙门菌相比,该分离株耐药性不严重.将分离茵16SrDNA基因进行扩增,PCR产物经胶回收试剂盒纯化后测序,序列Blast分析与血清型鉴定一致.将序列与GenBank上已登录的29株不同来源的鼠伤寒沙门茵序列进行比较,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菌与美国分离的VDL-SS334株位置最为接近,同源性为95.9%.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鹅源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试验从病料中分离出菌株后采用生化试验、亲膜蛋白基因invA的PCR扩增、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对分离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7株菌株均为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这些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不利用蔗糖等,符合沙门氏杆菌生化特性;亲膜蛋白基因invA的PCR扩增得到大小为330 bp的目的条带;血清型鉴定显示,分离株血清型符合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血清型。药敏试验显示,82.35%的菌株对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敏感,64.71%的菌株对卡那霉素敏感,64.70%的菌株对诺氟沙星敏感,58.82%的菌株对庆大霉素敏感,52.94%的菌株对新霉素敏感;64.71%的菌株对多西环素耐药,58.82%的菌株对链霉素耐药,35.29%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29.41%的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有11株分离株至少对2类抗生素耐药,其中7株分离株对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说明分离自鹅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且出现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作为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同时是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我国每年因沙门菌感染所引起的经济损失严重。沙门菌感染通常会导致猪副伤寒,主要特征是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并且可能会导致肠炎或腹泻性疾病。本研究通过收集全国范围内仔猪腹泻样品,对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了解规模化猪场沙门菌流行情况,同时对沙门菌抗生素敏感性进行分析。从我国16个省份,84个猪场,571份样品中分离得到的128株沙门菌中,发现最常见的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菌,其次是德尔卑沙门菌、伦敦沙门菌、婴儿沙门菌、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和阿贡纳沙门菌。这些沙门菌的耐药情况严重,尤其是复方新诺明,其耐药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鼠伤寒沙门菌ABC转运膜蛋白SapC在沙门菌致病机制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λ-Red重组技术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sapC基因缺失突变株SMΔsapC,对其进行生长特性、酸性应激试验、多黏菌素B敏感性试验、生物被膜检测、胞内存活和小鼠体内毒力试验。结果显示,基因缺失株SMΔsapC与亲本菌株和互补菌株相比,其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在酸应激条件下,SMΔsapC存活率显著低于亲本菌株;sapC基因缺失降低了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同时,SMΔsapC基因缺失株在鼠源巨噬细胞内的增殖能力和小鼠体内的毒力显著低于亲本菌株。研究表明,sapC基因影响鼠伤寒沙门菌的抗酸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从而影响沙门菌在体内外的毒力。本研究为进一步阐释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猪源复合乳酸菌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仔猪引起的肠道损伤的保护效果,对实验室前期从猪粪便中分离并保存的23株猪源乳酸菌进行体外耐酸、耐胆盐及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并将筛选得到的乳酸菌等比例混合,形成复合乳酸菌。选取16只日龄、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复合乳酸菌、沙门菌、复合乳酸菌+沙门菌和无菌PBS(对照组),每日记录仔猪体重变化,于6 d后屠宰采样,分别采集回肠、结肠及回肠内容物,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回肠、结肠病理变化,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检测回肠中杯状细胞数量,16S rRNA测序检测回肠内容物中微生物组成,并测定沙门菌载量和肠道炎症相关细胞因子、黏蛋白(muc2)表达量。结果:经体外试验筛选得到5株耐酸、耐胆盐及体外抑菌效果良好的乳酸菌,等比混合组成的复合乳酸菌能有效改善鼠伤寒沙门菌导致的仔猪体重增长减缓(P=0.087),并能修复肠道组织学损伤,显著降低回肠中鼠伤寒沙门菌载量(P<0.05),抑制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P=0.083,P=0.073)。本研究还发现,复合乳酸菌能够显著改善沙门菌...  相似文献   

14.
旨在分离鼠伤寒沙门菌烈性噬菌体,为控制该病原菌感染或污染提供生物制剂。以1株从市售散装牛奶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性鼠伤寒沙门菌为宿主菌,采用人工诱导方法,连续1周每日给3只试验鸡饲喂宿主菌悬液,7 d后,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试验鸡粪便中分离培养噬菌体,并对其效价、核酸类型、宿主谱、热稳定性与酸碱耐受性以及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鼠伤寒沙门菌噬菌体,命名为KM104。该病毒在体外高效裂解同源宿主菌株及另1株受试鼠伤寒沙门菌,形成清晰透明、直径约1 mm圆形噬菌斑,核酸类型为DNA,基因组约为28 kb,最佳感染比(MOI)为1∶10,对宿主菌感染的潜伏期约为6 min,70 min时效价最高,达4.6×108 PFU·mL-1,在20~60℃、pH2.0~8.0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并有效减轻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小鼠十二指肠组织损伤。结果提示,噬菌体KM104能在体内外高效裂解鼠伤寒沙门菌,且增殖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其耐酸特性利于抵御胃酸的分解,具有应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对某蛋鸡场送检的10日龄左右病死雏鸡,进行了病理剖检,并开展了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PCR鉴定、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动物回归、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能够与鸡白痢鸡伤寒沙门菌阳性血清产生明显的凝集,PCR结果证实该分离株为鸡伤寒沙门菌;动物回归试验中,分离的鸡沙门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株对替米考星、磷霉素、阿莫西林耐药,使用敏感药物氟苯尼考对鸡群沙门菌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重庆市荣昌区畜禽源沙门菌的流行特征和耐药情况,从荣昌区的一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和一家肉鹅养殖场分别采集动物粪便样品80份和30份,样品经过前增菌、选择性增菌、平板划线接种、挑取可疑菌落革兰氏染色并扩增沙门菌特异性基因invA,从而鉴定沙门菌分离株。对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10份样品中共分离到8株沙门菌,其中猪源沙门菌6株,鹅源沙门菌2株。沙门菌血清型鉴定表明,8株沙门菌中有5株为鼠伤寒沙门菌,1株为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为圣保罗沙门菌,1株沙门菌尚不能判断。药敏试验表明,沙门菌分离株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最为严重,其次为酰胺醇类、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8株沙门菌分离株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分别有1株鹅源和猪源沙门菌对16种和17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不同血清型/生物型沙门菌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出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特异性基因组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建立双重PCR方法鉴别检测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不同生物型,并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双重PCR方法结果显示,鸡白痢沙门菌显示417 bp条带,鸡伤寒沙门菌显示417 bp和636 bp两个条带,而阴性对照未出现条带,与预期设计相符。双重PCR体系对56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鉴定结果与细菌学分离的血清型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说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体系特异性良好,应用上述方法检测鸡场疑似20份临床样本,结果发现8株鸡白痢沙门菌阳性,1株鸡伤寒沙门菌阳性。上述结果表明,已建立双重PCR方法特异性检测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本试验为鸡白痢和鸡伤寒不同生物型沙门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洁、敏感、特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江苏省某肉鸽场发生的腹泻症状的死亡鸽中采集病料,分离出1株病原菌,通过PCR鉴定菌株,并进一步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分离鉴定为鼠伤寒沙门菌,属于血清O4群,该菌对20种抗生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对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及其耐药性进行研究。通过收集2012年2月-7月间具有典型沙门菌病病变特征的病例,无菌采集病死禽的肝脏、心、卵巢等脏器接种血清营养琼脂培养基,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纯化分离菌,并检测其生化特点,16S rDNA基因测序法快速鉴定分离菌株,然后进一步鉴定血清型;同时用15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15株细菌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为无色、透明的菌落,能利用葡萄糖、甘露醇,不发酵乳糖、蔗糖,符合沙门菌的生化特性。同时,15株沙门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的同源性达到97%以上。15株沙门菌的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有7株鼠伤寒沙门菌、5株伤寒沙门菌、2株肠炎沙门菌、1株鸡白痢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细菌对链霉素、萘啶酸、强力霉素和美洛西林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20.
从进口的17批饲料用鱼粉、肉骨粉样品中分离得到4株细菌,采用生化和血清学方法鉴定,提取其DNA,用细茵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PCR扩增产物测序,将测定的16SrRNA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确证为沙门菌,其中样品2、8与鼠伤寒沙门菌的序列同源性大于999/6,样品10、11与伤寒沙门菌的序列同源性大于99%。由此可以认定样品2、8为鼠伤寒沙门菌,样品10、11为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