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鸡Ⅰ群腺病毒(FAV-Ⅰ)为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病毒,广泛存在于多种家禽的眼睛、上呼吸道及消化道内,大多数呈隐性感染或与其他疾病共同作用引起家禽发病或死亡[1]。2015年以来在我国北方鸡群内流行一种以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出血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经研究证实为腺病毒感染,俗称安卡拉病,也称心包积液综合征。本病毒属于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型,与包涵体肝炎都属于Ⅰ亚群禽腺病毒。主要感染1~3周龄商  相似文献   

2.
CELO病毒(Chicken Embryo Lethal Orphan Virus,CELOV)即鸡胚致死孤儿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鸡腺病毒Ⅰ型,归于腺病毒A群.1954年Yates等人首次报告从鸡胚中分离到一种新病毒,并于1957年命名为鸡胚致死孤儿病毒,简称CELO病毒[1].由于CELO病毒具有禽腺病毒属各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抗原特性,1982年国际病毒学分类委员会(ICTV)第四次报告把CELD病毒确定为禽腺病毒属的代表种.  相似文献   

3.
<正>禽腺病毒分为3群。禽腺病毒Ⅰ群来自鸡、火鸡、鹅等禽类,具有共同的群特异抗原。Ⅱ群包括火鸡出血性肠炎、大理石脾病和鸡脾肿大症的病毒,这些病毒有可与Ⅰ群相区别的群特异抗原。Ⅲ群是与产蛋下降综合征有关的病毒以及来自鸭的相关病毒,具有与Ⅰ群部分相同的共同抗原。与禽腺病毒Ⅱ群、Ⅲ群不同,禽腺病毒Ⅰ群作为病原体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作为自然感染的原发性病原体仍有争议。一般认为它可引起包涵体肝炎(IBH)。张泽  相似文献   

4.
鸡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鸡的急性传染病。 1病原 鸡腺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的Ⅰ群禽腺病毒,病毒粒子的直径为70~90纳米,无囊膜。病毒的核酸为双股DNA,核内复制,产生嗜碱性包涵体。Ⅰ群禽腺病毒的血清型较多,已报道从病鸡中分离到12个以上血清型。  相似文献   

5.
Ⅰ群禽腺病毒分离鉴定及hexon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禽腺病毒的感染状况,2008—2010年从广西南宁市活禽市场采集样品259份,通过SPF鸡胚传代增殖,经PCR鉴定,92份为禽腺病毒阳性,阳性率为35.5%(92/259)。选取不同年份的8株进行免疫琼脂扩散、血凝性、致细胞病变、形态学和鸡胚致病性试验。结果:8株均与Ⅰ群禽腺病毒阳性血清反应,不能凝集鸡红细胞,病毒粒子具有腺病毒典型特征,可致鸡胚肝细胞变圆、折光性增强,使鸡胚发育不良。将克隆的8株hexon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均与Ⅰ群禽腺病毒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8株分离株均为Ⅰ群禽腺病毒。  相似文献   

6.
通过形态学、致细胞病变和序列比较等对一株疑为Ⅰ群禽腺病毒江苏分离株FAVI-JS进行了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为球形、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70 nm~80nm;不具有凝集鸡、鸭、鹅红细胞的能力但可以凝集大鼠红细胞.在鸡胚肾细胞(CEK)上可致细胞变圆,折光性增强等病变;通过PCR方法扩增出的FAVI-JS L、R、ITR三个片段,经过测序分析并与GenBank上发表的属于血清Ⅰ型的CELO病毒、FAV-1、FAV-A和血清8型的禽腺病毒(FAV-8)全基因组的相应序列比较,FAVI-JS与Ⅰ群禽腺病毒各毒株在三个片段上同源性都很高,其中与血清Ⅰ型的同源性高达96%以上,在根据对遗传上具有重要意义的ITR序列绘制的遗传进行树分析,FAVI-JS与Ⅲ群禽腺病毒EDS、Y81G4株明显属于不同的分支,而与群禽腺病毒,特别是与血清Ⅰ型的禽腺病毒更接近,这些结果证明,FAVI-JS确为Ⅰ群禽腺病毒.  相似文献   

7.
正禽腺病毒属于腺病毒科,主要分为三个群,分别是Ⅰ群、Ⅱ群、Ⅲ群,而目前临床上禽腺病毒Ⅰ群表现的症状为鸡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禽腺病毒Ⅱ群临床表现为火鸡出血性肠炎,禽腺病毒Ⅲ群临床表现为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目前禽腺病毒Ⅲ群引起的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用疫苗防控效果很好。当有其他病毒性疾病存在时,可增强禽腺病毒的致病性。禽腺病毒在呼吸道疾病中不是原发  相似文献   

8.
鸡包涵体肝炎病原检测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临床疑似鸡包涵体肝炎病例的肝组织,接种SPF鸡胚获取尿囊液,对获取的尿囊液进行PCR扩增和基因测序分析,成功分离并鉴定出1株鸡包涵体肝炎病毒,同时对送检病例采样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将病死鸡肝组织研磨后,经尿囊腔接种9日龄的SPF鸡胚,用获得的尿囊液提取病毒DNA,成功获得DNA模板。根据已发表的Ⅰ群禽腺病毒hexon全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用这对引物对病毒的DNA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与目的基因大小一致的片段。病理学观察见肝组织淤血,细胞核浓缩,发生坏死,核内出现包涵体,伴有脂肪变性。测序分析表明,分离株与Ⅰ群禽腺病毒中血清4型相似性为98.6%,与其他血清型的相似性为68.7%~96.9%,与Ⅱ群禽腺病毒的鸡出血性肠炎病毒和Ⅲ群禽腺病毒的减蛋综合征病毒的相似性为44.6%,最终确定分离病毒为Ⅰ群禽腺病毒,为进一步鉴定和分离Ⅰ群禽腺病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腺病毒感染是普遍的,需要注意的是,Ⅰ群禽腺病毒感染当中的包涵体肝炎不是一个多发病,常常需要在应激和其他病原感染存在的情况下发生。追踪至一个种鸡源或者污染疫苗,对该病毒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1禽腺病毒的类别禽腺病毒的类别主要分为三群:Ⅰ群禽腺病毒,宿主包括鸡、火鸡、鸭、鹅、鸽、多种野禽等;主要病种包括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S)、包涵体肝炎(IBH)。  相似文献   

10.
将从临床采集的发病鸡组织处理后经绒毛尿囊膜接种7日胚龄SPF鸡胚,通过PCR方法对鸡胚培养物进行鉴定,确定分离到4株Ⅰ群禽腺病毒。结合免疫学试验、病理学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对病毒进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均能致鸡死亡并表现出临床症状。使用针对Ⅰ群禽腺病毒Hexon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分离株均属于基因C型血清4型禽腺病毒。  相似文献   

11.
从蛋鸡养殖场采集疑似"心包积水-肝炎综合症"蛋鸡的肝脏,分离病毒,处理后接种于SPF鸡胚。应用PCR方法扩增Ⅰ群腺病毒hexon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分离的病毒感染30日龄健康雏鸡,观察感染后鸡群临床症状和病死鸡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分离的3株禽腺病毒病毒基因同源性为100%;与Ⅰ群腺病毒血清4型同源性为99.8%;与Ⅱ群禽腺病毒和Ⅲ群禽腺病毒同源性为43.1%~78.6%;病毒感染雏鸡后,第3 d出现鸡只死亡,第5 d达到死亡高峰期,整个试验阶段鸡只死亡率达到60%,解剖、死亡鸡可见典型心包积液-包涵体肝炎症状,肾细胞中出现空泡和坏死。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1株Ⅰ群腺病毒,命名为Ⅰ群腺病毒湖北株。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的毒株进行分离,试验采用病毒分离、DNA提取、PCR鉴定、Hexon基因序列分析、病毒毒价测定、病毒形态学观察及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对青岛地区疑似心包积水及包涵体肝炎病鸡的肝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提取的DNA经PCR鉴定为阳性;该分离毒株序列与已发表的Ⅰ群禽腺病毒4型序列同源性为97.7%,病毒毒价为1×10~8TCID_(50)/0.1 mL;病毒形态为球形、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的粒子结构;在动物回归试验中,病死肉鸡心包有积液,发病鸡肝脏的中央静脉广泛淤血,肝细胞发生空泡样变性,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可见嗜碱性包涵体。说明该分离株为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毒株。  相似文献   

13.
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最早报道于1987年巴基斯坦卡拉奇附近的Angara地区的肉鸡,故该病也被称为安卡拉病、心包积水综合征,是由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引起的一种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的传染病;该病特征性病变为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出血和坏死.2015年以来,该病在中国山东、山西、河北、湖北、辽宁、吉林、河南、江苏、贵州等地区呈暴发性流行,且发病区域不断扩大;FAdV可以感染商品肉鸡、蛋鸡、杂交鸡、麻鸡、鸭、鹅等多种宿主,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根据群特异性抗原的不同,FAdV所在的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被分为1,Ⅱ、Ⅲ三个群,Ⅰ群包括A(血清1型)、B(血清5型)、C(血清4、10型)、D(血清2、3、9、11 型)、E(血清6、7、8a、8b型)5个种,共计12个血清型;Ⅱ群代表病毒为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Haem-orrhagic enteritis of turkey virus,HEV);Ⅲ 群代表病毒为减蛋综合征病毒(Egg drop syndrome-76 virus,EDSV-76).据报道,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的病原多为血清4型FAdV,少数病例为血清12型FAdV.沙门氏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之一,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的鸡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沙门氏菌等感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家禽生产的不同阶段均有沙门氏菌存在,在肠道定植的某些血清型沙门氏菌可迁移至输卵管、消化道等器官,在环境中可持续存在,因此可导致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14.
<正>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V)作为家禽常见的传染病病原之一,其大多数可在健康鸡、鸭、鹅体内存在并且复制,但是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呈隐性感染~([1])。禽腺病毒可被分为Ⅰ、Ⅱ和Ⅲ3个群,Ⅰ群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Group Ⅰ,FAV-Ⅰ)具有共同的群抗原,可分为A、B、C、D、E 5个种和12个血清型,能引起家禽心包积液、肝炎、产蛋下降和再生障碍贫血等,形成鸡胚致  相似文献   

15.
SPF鸡及其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复震 《北方牧业》2005,(16):17-17
<正> SPF 鸡(Specific Pathogen Free Chick-ens)即无特定病原鸡。一般指饲养于屏障系统或隔离系统中,不能检出国际、国内(尤其是国内)流行的鸡主要传染病的病原,具有良好的生活力和繁殖性能的鸡群。其所产的受精卵即为 SPF 种蛋。一般来说,SPF 鸡除了应该没有鸡的内外寄生虫侵袭外,要消除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各种:新城疫病毒、禽脑脊髓炎病毒、禽流感病毒 A 型、禽呼肠孤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鸡白痢沙门氏菌,鸡痘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马立克氏病毒、嗜血杆菌、禽腺病毒Ⅰ型减蛋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Ⅰ型副粘病毒、禽霍乱巴氏杆菌、鸡滑液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山东省肉鸡场禽腺病毒的感染流行特点,为其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毒分离鉴定、鸡胚致病性试验、血凝试验、PCR检测及克隆测序等方法进行病原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发病肉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减少等临床症状。鸡胚致病性试验可见死亡胚体呈全身出血、体型小、肝肿大现象。血凝试验显示,分离株不具凝集鸡、鸭、大鼠红细胞的特性。对hexon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显示,LY9株与Ⅰ群禽腺病毒血清8型亲缘性近,与参考株(58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8%,氨基酸同源性为98.6%。其余8株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3%~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7.8%~100%;与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参考株(HB1510株)属同一进化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3.1%~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9%~100%。结论:从山东省4家肉鸡场分离到的9株病毒均为Ⅰ群禽腺病毒。  相似文献   

17.
正鸡包涵体肝炎(IBH)又称贫血综合征,是由I亚群禽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突然死亡、严重贫血、黄疸以及肝脏肿胀出血、有坏死灶和肝细胞内形成核内包涵体为特征。1病原学包涵体肝炎(IBH)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病毒颗粒直径为70~90nm,无囊膜,呈正20面体对称结构。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2~1.37g/ml。为双股DNA病毒。病毒复制分两个阶段。鸡腺病毒有12个血清型。该病毒对外界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禽腺病毒毒株,将临床疑似Ⅰ群禽腺病毒感染病例的肝组织,通过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用PCR方法对分离产物进行扩增,将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对测定的序列在NCBI网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病料可分离出病毒,用PCR方法特异性地扩增出了与设计片段大小相一致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序列与禽腺病毒SD1-15分离株序列同源性99%,说明分离株为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  相似文献   

19.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甲型反转录病毒属禽反转录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以禽类造血组织中某些细胞成分增生为主的各种可传染的肿瘤疾病.根据病毒中和试验宿主范围和囊膜糖蛋白的特性及其它一系列标准,将禽白血病/肉瘤群病毒划分为A到J 10个亚群,其中分离自鸡的有6个亚群(A、B、C、D、E、J).鸡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是1988年Payne等[1,2]首次从商品代肉用鸡中分离到并鉴定出的鸡白血病病毒的一个新亚群.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n Bank公布的Ⅰ群禽腺病毒hexon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Ⅰ群禽腺病毒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该PCR方法对Ⅰ群禽腺病毒扩增结果为阳性,对照毒株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Ⅰ群禽腺病毒检测的灵敏性为1pg总DNA量。以上结果表明该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及快速,可用于Ⅰ群禽腺病毒的早期确诊和病毒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