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编码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子孢子表面抗原CP15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变异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田间分离的鼠、兔、猪源微小隐孢子虫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CP15基因,克隆到pMD 18-T载体中,鉴定正确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上下载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克隆的CP15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核苷酸序列比较,鼠源微小隐孢子虫同源性为99.23%,兔源微小隐孢子虫为97.96%,猪源微小隐孢子虫为98.7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97.7%和98.4%。结论获得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抗原CP15基因,不同宿主来源的CP15基因序列高度一致,为利用该基因进行免疫预防和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隐孢子虫不同基因型P23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克隆隐孢子虫不同基因型子孢子表面抗原P23基因,比较其序列差异,提取上海地区分离的隐孢子虫鼠基因型(Cryptosporidiummouse genotype)、隐孢子虫兔基因型(Cryptosporidiumrabbit geno-type)、隐孢子虫猪基因型Ⅱ(Cryptosporidiumpig genotypeⅡ)总RNA,经RT-PCR扩增P23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上下载的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从隐孢子虫3个基因型中均扩增出了P23基因。与微小隐孢子虫P23基因核苷酸序列比较,隐孢子虫鼠基因型、兔基因型、猪基因型ⅡP23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7.6%、97.3%、97.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3%、97.3%和96.4%。获得了隐孢子虫鼠基因型、兔基因型、猪基因型Ⅱ子孢子表面抗原P23基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小球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基因材料,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牛源小球隐孢子虫基因组中扩增了子孢子表面蛋白CPl5的gpl5基因(413bp),然后将其克隆到pMDl8-T载体中,用Sanger’s双脱氧法对重组质粒中的插入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将测得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外报道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核苷酸同源性为99.2%,氨基酸同源性为100%。  相似文献   

4.
从河南两个地区猪的粪便中分离纯化了猪源隐孢子虫卵囊。参考隐孢子虫Hsp70基因属特异性引物,用PCR分别扩增了卵囊基因组DNA大小均为1 948 bp的片段,PCR产物经电泳鉴定后用试剂盒回收纯化,纯化后PCR产物直接测序。将测得的序列和推测出的氨基酸序列分别用ClustalX软件与已报道的相应序列比对,用DNASTAR中的MegAlign分析其同源性,并用PAUP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猪源隐孢子虫两个分离株Hsp70 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9%,与其他隐孢子虫相应序列同源性介于81.9%~99.8%之间,其中与猪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uis,AF221533)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8%,97.9%;与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AY954592)同源性最低。两个分离株推导Hsp70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100%,同其他隐孢子虫相关序列的同源性在92.8%~99.8%之间。本研究为隐孢子虫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火鸡隐孢子虫18S核糖体DNA部分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长春地区鸭的粪便中分离纯化了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eleagridis)卵囊,根据隐孢子虫18S rD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扩增了卵囊基因组DNA大小586bp的片段,PCR产物经电泳鉴定后用试剂盒回收纯化,纯化后PCR产物直接测序,将测得的序列用Dnastar软件分析并与国外已发表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并绘制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初步建立了火鸡隐孢子虫的PCR检测方法,序列分析显示长春外国语源火鸡隐孢子虫与国外9株隐孢子虫相应序旬同源性在82.7%-99.8%之间,其中与国外火鸡源火允隐孢子虫相应序列同源性为85.3%;与C.felis同源性最低,与C.muris同源性最高。本研究为火鸡隐孢子虫病诊断及该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将小球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蛋白(CP15/60)编码区基因克隆及测序,并对其抗原决定簇进行分析。抽提牛源小球隐孢子虫孵囊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编码CP15/60的基因,然后将其克隆到p MD18-T载体中,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DNA序列。结果,用PCR扩增获得了CP15/60的编码区基因,并测定了该基因编码区序列。与GebBank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9%;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3%。  相似文献   

7.
安氏隐孢子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BLAST检索,以HSP70基因设计一对引物(5'-CAATCGAATTGGATTCTTTGTC-3'和5'-CACCTTCAAAT-ACTTGAATAAGT-3')对奶牛安氏隐孢子虫进行了PCR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只能特异扩增隐孢子虫GD株DNA,而对照样本如微小隐孢子虫、弓形虫、圆孢子虫、纤毛虫、肝片吸虫、血矛线虫、莫尼茨绦虫、牛粪便以及大肠杆菌均为阴性;通过对6个浓度梯度的虫体DNA进行PCR反应,结果表明当样本中含有445个隐孢子虫卵囊的DNA时,即可扩增产生清晰可辩的条带.测得该序列长度为494bp,序列分析为牛型C.andersoni.表明该引物能特异扩增C.andersoni,敏感性较高,适合于奶牛安氏隐孢子虫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南疆某规模化绵羊养殖场腹泻羔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和基因亚型分布特点。[方法]采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规模化绵羊养殖场4个品种1月龄以内腹泻羔羊新鲜粪便样本60份,使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进行种类初步鉴定;全部粪便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后,基于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位点和微小隐孢子虫gp60基因位点,对其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鉴定隐孢子虫种属和基因亚型,构建遗传进化树解析其分子遗传特征。[结果]经显微镜观察,发现38份样本呈隐孢子虫卵囊阳性,形态学初步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基于SSU rRNA基因位点,采用PCR方法检测出52份样本呈隐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86.67%(52/60),经序列比对分析,均为微小隐孢子虫;基于微小隐孢子虫gp60基因位点,PCR扩增后成功获得49条序列,经比对分析均为ⅡdA19G1基因亚型。[结论]该养殖场腹泻羔羊普遍感染微小隐孢子虫,其基因亚型均为ⅡdA19G1。调查结果为新疆南疆绵羊隐孢子虫种属鉴定与遗传进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山东省滕州市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和种类,从该市2个绵羊场、2个山羊场采集222份羊粪便样品,提取所有样品的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扩增隐孢子虫actin基因,对阳性样品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滕州市羊隐孢子虫总的感染率为6.76%,其中绵羊7.84%,山羊5.83%;不同月龄的羊感染情况不同,6~12月龄绵羊感染率最高(20.69%),而12月龄以上的山羊感染率最高(10.00%);共发现3种隐孢子虫感染,其中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C.parvum)检出率最高为53.33%,其次是肖氏隐孢子虫(C.xiaoi)为40.00%,仅发现1例(6.67%)泛在隐孢子虫(C.ubiquitum)感染;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本试验所获得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的C.parvum、C.xiaoi、C.ubiquitum actin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滕州市的羊样品中鉴定的actin序列,与Gen Bank中的相应虫种序列在同一分支上。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滕州市羊隐孢子虫流行情况及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猴源人隐孢子虫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感染不同灵长类动物的隐孢子虫种类以及与感染人的人隐孢子虫(C.hominis)之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猴源隐孢子虫进行分离和鉴定。利用常规方法分离猴粪便中的隐孢子虫卵囊,通过改良抗酸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并采用PCR方法扩增其卵囊壁蛋白(COWP)基因和18SrRNA基因,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作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抗酸染色和荧光检查结果与所报道的人隐孢子虫的结果一致。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明显地出现554bp和370bp大小的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两种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猴源隐孢子虫与C.hominis的相似性均为100%。由此可认为本次分离的隐孢子虫为C.hominis。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延边黄牛犬新孢子虫NcSAG1基因特性,试验提取延边黄牛流产胎牛脑组织中犬新孢子虫DNA,应用PCR技术扩增延边黄牛犬新孢子虫NcSAG1基因,并将此基因克隆到pMD18-TSimple载体上,筛选获得重组质粒,然后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对PCR鉴定和酶切鉴定均为阳性的菌株进行测序,用DNASIS序列分析软件将目的基因与已发表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基因片段长度为681 bp,编码226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发表的NcSAG1基因(AY113004)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7%。  相似文献   

12.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病毒的鉴定及其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已发表的隐孢子虫病毒的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对小球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parvum)、鼠隐孢子虫(C.muris)、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进行RT-PCR扩增,结果发现仅小球隐孢子虫(C.parvum)含有大小约为1.7×103nt和1.3×103nt2个片段的dsRNA病毒.将其PCR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克隆测序,经与GenBank比较,含这2个片段的dsRNA病毒与已发表的该虫病毒的同源性分别为96%和98%.电泳鉴定发现,该病毒对低浓度RNA酶不敏感,且不能被DNA酶降解.依赖RNA的RNA聚合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具有该聚合酶的活性.电镜观察未发现存在病毒样粒子.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ORF2基因的分子特征,试验采用PCR方法从疑似圆环病毒感染的猪组织病料中扩增ORF2基因(大约730 bp),将纯化后的PCR产物克隆入p MD18-T载体,筛选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的PCV-2海南株ORF2基因与来自国内的GZ株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达到99.6%和99.6%;与疫苗株SH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8.7%;而与疫苗株LG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1.3%,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0.6%。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羊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从吴忠市的2个规模羊场采集480份粪便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套式PCR扩增隐孢子虫SSUrRNA基因,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吴忠市羊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8.3%,其中盐池县绵羊感染率为33.8%,同心县山羊感染率为22.9%;共发现3种隐孢子虫感染,其中肖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xiaoi)阳性率最高(62.5%),其次是泛在隐孢子虫(C.ubiquitum)(32.4%),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感染率最低(5.2%);从季节上看,春季感染率最高(49.2%),夏季最低(6.7%);从羊的年龄上看,未断奶羔羊感染率最高(34.4%),而成年羊感染率最低(19.4%);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有阳性样品均在Gen Bank找到100%同源的序列。本研究首次对宁夏羊感染的隐孢子虫进行了分子鉴定,为深入了解宁夏吴忠市羊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调查江苏盐城某猪场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采集300份仔猪新鲜粪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方法对隐孢子虫18S rRNA和ITS序列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共检出41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3.67%,克隆得到的序列大小分别为429 bp和532 bp。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该猪场感染的隐孢子虫为鸵鸟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truthioni)。猪感染鸵鸟隐孢子虫在我国尚属首次。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我国猪隐孢子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也为本地区隐孢子虫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微小隐孢子虫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子孢子表面抗原CP15、P23和CP15/60基因。利用重叠延伸PCR(SOE PCR)将该3段基因片段串联在一起,各基因片段之间引入柔性氨基酸接头(GGGGS)编码基因。将串联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获得了CP15-P23-CP15/60融合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蛋白能被牛抗微小隐孢子虫阳性血清识别,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被重组蛋白特异性识别,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7.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建立了一种检测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的方法。试验中隐孢子虫卵囊纯化采用庶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以液氮-热水浴反复冻融及酚-氯仿抽提冷乙醇沉淀法制备模板DNA,根据隐孢子虫18S rRNA序列高度保守区设计2对引物,建立Nested PCR诊断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可检出牛源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羊源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牛源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鸡源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及猪源隐孢子虫(C.suis);敏感性高,该方法最低核酸DNA检测量达到10fg。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Nested PCR方法适合于隐孢子虫病的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基于ITS-1基因序列的隐孢子虫种群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内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作为研究对象,用PCR技术分别对广东(GD)禽源、广东(GD)和安徽(AH)牛源3个隐孢子虫分离株ITS-1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将扩增序列用DNAStar(4.0)和ClustalX1.81软件与GenBank上登录的参考序列比对,用Phylip3.67构建种群发育进化树,以确定分离株与其他隐孢子虫虫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对ITS-1基因全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禽源隐孢子虫GD分离株为Cryptosporidium baileyi,牛源隐孢子虫GD分离株和AH分离株均为C.andersoni.因此,ITS-1基因可作为隐孢子虫分离株种群分类的遗传标记,从而为隐孢子虫属的种间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诊断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猪附红细胞体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基因库中已登录的猪附红细胞体新的基因组DNA序列设计引物,从疑似猪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suis)感染猪全血样品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了预期长度666 bp的目的DNA片段,通过对24份临床疑似病例样品的PCR扩增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基因组DNA的特异性扩增试验,建立了E.suis的PCR诊断方法;进一步对PCR产物克隆、测序分析表明,与国外已报道的AJ504999株相关区域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19%和96.85%,表明我国分离株与国外株基因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牛α干扰素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提取黄牛血液中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出α干扰素基因,并与pMD18-T克隆载体相连.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含有498个核苷酸,编码166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与已报道的牛α干扰素C亚型最相近,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6%.获得BoIFN-α成熟蛋白基因,为重组牛干扰素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