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抗菌肽CJH是从金环蛇毒液中提取出的一种抗菌活性极强的免疫活性多肽物质。试验测定了抗菌肽CJH对不同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抑菌活性及杀菌速率,并与常用抗生素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棋盘实验法测定了抗菌肽CJH联用不同抗生素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相比几种常用抗生素,抗菌肽CJH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且杀菌能力较强;抗菌肽CJH与阿莫西林、土霉素联用有协同效应。试验为抗菌肽CJH的实际应用及为了探明其减少甚至替代抗生素成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探讨蛇源抗菌肽C-BF的抗菌活性及其与抗生素和人源抗菌肽LL-37的抑菌协同作用。试验检测蛇源抗菌肽C-BF和2种畜禽常用抗生素对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棋盘法分析蛇源抗菌肽C-BF与抗生素、人源抗菌肽LL-37联合使用效果,计算出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 index)。结果表明:抗菌肽C-BF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抗菌肽C-BF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相加作用;与抗菌肽LL-37联合使用对大肠杆菌表现出协同效应。结果提示,蛇源抗菌肽C-BF具有成为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巨大潜力,试验可为C-BF在畜禽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新疆家蚕抗菌肽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进行药效学观察,确定抗菌肽的抗菌谱,为今后选择新药提供资料和依据。挑选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先确定抗菌肽的最小抑菌浓度。再将抗菌肽和抗生素进行比较。家蚕抗菌肽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中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没有生长抑制作用;与抗生素抑菌圈相比,家蚕抗菌肽抑菌圈较小。结果提示抗菌肽没有抗生素抑菌效果强,但抗菌肽可以减少耐药性,为今后抗菌肽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抗菌肽是一种具有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是生物非特异性防御系统的免疫应答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不仅可以抑制多种细菌或真菌,而且可以抗原虫和病毒,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均有抑杀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得到的抗菌肽,对畜禽养殖中常见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抗菌肽MagaininⅡ是来源于非洲爪蟾体内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肽类物质。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蛙源抗菌肽MagaininⅡ对几种常见畜禽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在此基础上将抗菌肽MagaininⅡ在不同温度、pH值及人工胃蛋白酶与胰蛋白酶进行处理,进而评价其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MagaininⅡ对革兰氏阳性菌不具有抑菌作用,但对几种革兰氏阴性菌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MIC值处于64~256μg/ml;由时间杀菌曲线可知,MagaininⅡ不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菌落的形成,但能够在90 min内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发挥抑制作用;MagaininⅡ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分别经不同温度、pH值以及人工胃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处理后的Magainin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523和表皮葡萄球菌ATCC 12228始终没有发挥抑菌活性,在经50~70℃处理后能够对大肠杆菌K12和肠炎沙门氏菌CMCC 50041稳定发挥抗菌效果,MIC值始终为64μg/ml;经两种人工酶处理后的MagaininⅡ对两种试验革兰氏阴性菌不再具有抑菌作用;经pH值为2处理后,MagaininⅡ对大肠杆菌K12和肠炎沙门氏菌CMCC 50041的MIC均为256μg/ml,比未处理时明显增大,经pH值为8处理后,MagaininⅡ不能抑制大肠杆菌K12,对肠炎沙门氏菌CMCC50041的MIC为128μg/ml。基于试验结果可推断:MagaininⅡ对革兰氏阳性菌抗菌效果不明显,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经人工酶处理后性质不稳定,该研究为MagaininⅡ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人工抗菌肽MA-D4的高效制备方法 ,检测其体外生物活性,探索该抗菌肽作为新型抗菌药物的应用前景和开发潜力,本试验设计人工抗菌肽MA-D4的氨基酸序列,并采用大肠杆菌偏嗜性密码子设计编码该抗菌肽的核苷酸序列;采取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合成目的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肠激酶酶切处理和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体外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人工抗菌肽MA-D4具备较强的广谱抗菌活性,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同时不具有溶血活性。综上所述,人工抗菌肽MA-D4在食品防腐、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应用氯化铵裂解、超声波破碎和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鹿白细胞中提取出阳离子抗菌肽混合物。经平板抑菌试验初步检测其抗菌活性后,采用微量反应板法测定了鹿抗菌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9个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该混合抗菌肽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真菌均具有抑制活性。体外杀菌曲线试验表明,鹿抗菌肽的杀菌作用是非浓度依赖性的,杀菌效果迅速,可在2min内杀灭63.8%的受试细菌。  相似文献   

8.
富含亮氨酸和精氨酸的抗菌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亮氨酸疏水面和精氨酸亲水面来设计全新的抗菌肽,并评估利用这种螺旋轮投影模型设计出的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了设计得到的新型抗菌肽LGR16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对于红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杀菌动力学.结果表明,新型抗菌肽LGR16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其对于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8和4 μg·mL-1.LGR16杀菌速度快,在10 min内能杀死细菌.在最小抑菌浓度该抗菌肽只表现出很弱的溶血活性和对哺乳动物细胞的细胞毒性.综上可见,抗菌肽能够通过在螺旋轮中聚集疏水性或者碱性氨基酸残基来设计,而且本研究得到的抗菌肽LGR16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质.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BSN-37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抗菌肽BSN-37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菌落计数法分析抗菌肽BSN-37对大肠杆菌CVCC1568的杀菌动力学特征,扩散法测定抗菌肽BSN-37的盐离子稳定性、酸碱稳定性、血清稳定性、胰酶稳定性、热稳定性、反复冻融稳定性、室温保持稳定性、药效保持时间稳定性。结果显示,抗菌肽BSN-37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为1.5625~25μg/mL,对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的MIC为1.5625~12.5μg/mL,对真菌(白色念珠菌)没有活性;抗菌肽BSN-37可在90min内完全杀灭大肠杆菌CVCC1568;除了Fe2+和胰酶会影响抗菌肽BSN-37的抑菌活性外,在75~100℃的高温、150~250mmol/L高浓度盐离子(Na+、K+、Ca2+和Mg2+)、20%~25%饱和浓度的Cu2+、pH 4~10、20%~25%的血清、10~12次的反复冻融、10~12d室温保存等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好的抑菌活性,药效保持时间可达7.5d。本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BSN-37具有替代抗生素成为新抗菌药物的潜力,为抗菌肽BSN-37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BSN-37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抗菌肽BSN-37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菌落计数法分析抗菌肽BSN-37对大肠杆菌CVCC1568的杀菌动力学特征,扩散法测定抗菌肽BSN-37的盐离子稳定性、酸碱稳定性、血清稳定性、胰酶稳定性、热稳定性、反复冻融稳定性、室温保持稳定性、药效保持时间稳定性。结果显示,抗菌肽BSN-37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为1.5625~25μg/mL,对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的MIC为1.5625~12.5μg/mL,对真菌(白色念珠菌)没有活性;抗菌肽BSN-37可在90min内完全杀灭大肠杆菌CVCC1568;除了Fe2+和胰酶会影响抗菌肽BSN-37的抑菌活性外,在75~100℃的高温、150~250mmol/L高浓度盐离子(Na+、K+、Ca2+和Mg2+)、20%~25%饱和浓度的Cu2+、pH 4~10、20%~25%的血清、10~12次的反复冻融、10~12d室温保存等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好的抑菌活性,药效保持时间可达7.5d。本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BSN-37具有替代抗生素成为新抗菌药物的潜力,为抗菌肽BSN-37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V13KL,瞬时转染COS-7细胞及对小鼠受精卵进行原核注射,旨在通过抗菌肽V13KL在COS-7细胞、小鼠胚胎中的表达情况评价其对细胞生理状态、胚胎发育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V13KL可以与EGFP在COS-7细胞中高效共表达,转染效率为75.8%,且原核注射后约10%的胚胎发育成带有绿色荧光的囊胚。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分离纯化乌鳢体表粘液抗菌肽的方法并研究其抗菌活性,本研究通过嗜水气单胞菌对乌鳢进行刺激,采用甲醇提取、SephadexG-50凝胶层析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从其体表粘液中提取抗菌肽,经质谱分析测定分子量;并对抗菌肽的抑菌谱、最小抑菌浓度(MIC)、热稳定性、溶血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乌鳢体表粘液抗菌肽分子量约为3024.15ku,并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热稳定性好,没有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试验旨在获得分子质量小、溶血性低、稳定性好的抗菌肽。【方法】 以牛血红蛋白β亚基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以抗菌肽的构效理论为指导,筛选出1条多肽(YKK-18),并以其为模板肽设计了3条长度为18个氨基酸残基的改造多肽(LJ-1、LJ-2和DLK-3),通过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反映4条多肽的抗菌活性,采用琼脂糖扩散法分析有抗菌活性多肽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盐离子稳定性和反复冻融稳定性,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抗菌活性多肽的溶血性。【结果】 设计的4条多肽均为带正电荷的亲水性多肽,与APD3数据库中收录的抗菌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低于50%,二级结构中均有较高含量的α-螺旋,改造多肽的两亲性程度均高于模板肽,模板肽对测试菌株没有抗菌活性,而改造多肽对测试的大肠杆菌、沙门菌、绿脓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DLK-3和LJ-1的抗菌活性优于LJ-2,但对奇异变形杆菌均没有抗菌活性,在100 ℃高温、pH 4.0~10.0、生理浓度的盐离子(Na+、K+、Ca2+、Mg2+、Fe3+、Cu2+)和14次反复冻融等条件下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DLK-3的溶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200 μg/mL时的溶血率已超过50%,而LJ-1和LJ-2的溶血率在高浓度(200 μg/mL)时仍低于5%。【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抗菌肽的分子设计和改造提供了参考,获得的抗菌肽LJ-1和LJ-2具有成为抗生素替代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抗菌肽Tachyplesin Ⅰ(TP Ⅰ)的结构活性基础上,重新设计一种全新的抗菌肽TP Ⅰ-Y4。保持母肽链长与电荷数不变,将序列中形成TP Ⅰ两个二硫键的4个半胱氨酸用酪氨酸进行替换后得到TP Ⅰ-Y4。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与TP Ⅰ相比,TP Ⅰ-Y4的热稳定性更好,亲水性更强,同时具有与母肽相似的结构与抗菌活性。化学合成后经圆二色谱检测发现,TP Ⅰ-Y4在水相及在模拟细胞膜疏水环境的50%三氟乙醇中都表现出β-折叠结构,疏水环境中TP Ⅰ-Y4的β-折叠含量高于水相,也高于不同环境中的TP Ⅰ。抑菌试验表明,TP Ⅰ-Y4对细菌和真菌都有较强抑菌活性,且对细菌的抑菌活性强于TP Ⅰ。TP Ⅰ-Y4对小鼠红细胞溶血性降低,并保留了很强的内毒素中和能力,浓度为40 μg·mL-1时中和率可达50%以上。TP Ⅰ-Y4抗菌活性的提高以及溶血活性的降低,可能与β-折叠强形成者酪氨酸的替代有关,进而导致抗菌肽分子中β-折叠结构增强。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分离纯化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BLCC1-0402代谢产物中的抗菌肽,为抗菌肽制备及其制品检测提供参考。采用离心、不同分子质量卷式膜超滤浓缩、Superdex peptide 10/300GL凝胶过滤层析对多黏类芽孢杆菌发酵上清液进行逐级分离纯化,对不同时段的收集液做抑菌试验,以大肠杆菌O78标准菌株为指示菌,采用打孔法进行抑菌活性检测,比较评价分步层析效果,以Tricine-SDS-PAGE进行分子质量检测。结果显示,通过5和3 ku卷式膜超滤获得的3~5 ku组分蛋白质样品抗菌活性较强;对于3~5 ku组分经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纯化后的抗菌肽A3抑菌活性最强,经Tricine-SDS-PAGE小分子多肽电泳检测,已达到电泳纯,分子质量为4 ku;抑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抗菌肽A3对大肠杆菌O78标准菌株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同时,抗菌肽A3表现出较好的耐热性,90~100 ℃处理15 min,抑菌活性可保持在96%左右;具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在pH 2.0~9.0下,抑菌活性保持在90%以上;经胃蛋白酶作用后抗菌肽A3抑菌活性降低20%,胰蛋白酶作用后抗菌肽A3抑菌活性降低18%,蛋白酶K对抗菌肽A3的抑菌活性几乎无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抗菌肽A3是一种对大肠杆菌O78具有抑菌活性的新型抗菌肽,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可为下一步抗菌肽的结构分析、理化特性分析等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鹅β-防御素7(Av BD7)的生物学特性,将鹅Av BD7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 Pro EX HTa的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位点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Pro EX-Av BD7,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感受态细胞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对其菌液进行诱导表达。经N-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icine-SDS-PAGE)分析,该重组蛋白大小为10~15 ku,与预期大小结果一致。重组鹅Av BD7蛋白纯化后,通过菌落计数的方法测定其体外抗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抑菌活性,盐离子浓度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及其对鸡红细胞的溶血活性。结果显示,重组鹅Av BD7蛋白对所测定的5种细菌均有显著抗菌活性(P0.05),且其抑菌活性随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高浓度盐离子(150 mmol/L)显著抑制重组鹅Av BD7蛋白的抗菌活性(P0.05)。重组鹅Av BD7蛋白对鸡红细胞没有溶血活性(P0.05)。由此可见,重组鹅Av BD7蛋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高浓度盐离子显著降低其抗菌活性,且该重组蛋白不具有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抗菌肽对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抑菌活性。[方法]利用抗性平板划线法从腹泻病牛血便中筛选分离出1株耐药菌,通过16S rDNA序列进行鉴定,采用琼脂孔穴扩散法通过梯度盐酸壮观霉素(spectinomycin,Spe+)、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Amp+)、硫酸卡那霉素(kanamycin,Kan+)和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m+)试验确定该菌药敏特性,并利用1种抗菌肽制剂对该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经BLAST比对分析该菌16S rDNA序列,鉴定该耐药菌为科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ohnii),此菌对Amp+敏感,但对试验中其他抗生素均有耐药性,各梯度抗菌肽对该耐药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结论]抗菌肽能有效抑制耐药科氏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望在畜牧生产中代替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produce antimicrobial peptide PBD-1 with bioactivity in Pichia pastoris,according to publish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PBD-1 and the partiality codon of yeast,the PBD-1 gene was amplified by SOE-PCR and cloned into pPIC9K to construct a recombinant expression vector pPIC9K-PBD-1.The recombinant vector was linearized by SacⅠ,and then transformed into SMD1168 by electroporation.Positive yeast expression strain was obtained by PCR.The antimicrobial peptide PBD-1 (approximately 4.5 ku) was expressed by methanol induction.Antibacterial activity assay showed that the antimicrobial peptide PBD-1 had bette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E.coli,S.aureus and B.subtil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