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旨在研究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sp.zooepidemicus,SEZ)烯醇化酶(enolase,Eno)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获得重组烯醇化酶(rEno),采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法,判定在不同处理浓度和时间下rEno蛋白对RAW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将rEno蛋白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后,用SEZ作用于细胞并检测细胞吞菌数量,判断RAW264.7细胞对SEZ的吞噬活性。进一步通过活细胞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SILAC)和蛋白质谱分析技术(LC-MS/MS),筛选到RAW264.7细胞中可能与SEZ Eno存在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结果发现,10 μg·mL-1 rEno蛋白处理对RAW264.7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且10 μg·mL-1 rEno蛋白处理RAW264.7细胞2和4 h可显著抑制其对SEZ的吞噬作用(P<0.01、P<0.05)。初步筛选到RAW264.7细胞中动力蛋白激活蛋白亚单位蛋白(dynactin subunit protein 2,Dctn)、整合素α-M蛋白(integrin alpha-M)等17种可能与Eno发生互作的蛋白。本研究获得了rEno重组表达蛋白,发现rEno可减少RAW264.7细胞对SEZ的吞噬,互作蛋白的初步筛选也为进一步揭示Eno在SEZ抗吞噬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究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诱导牦牛颗粒细胞产生氧化损伤后,对颗粒细胞生长增殖、抗氧化性以及激素分泌的影响。本试验选取3~5岁的健康牦牛(n=3),完成卵巢颗粒细胞的分离培养,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颗粒细胞纯度。通过CCK-8法分别比较不同浓度ZEA (0(对照组)、5、10、20、40、60、80和100 μmol·mL-1)、不同浓度PC (0(对照组)、0.05、0.5、2.5、5、10、50和100 μg·mL-1)以及50 μmol·mL-1 ZEA+5 μg·mL-1 PC联合处理对牦牛颗粒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ELISA法检测对照组(未添加ZEA及PC)、50 μmol·mL-1 ZEA组和50 μmol·mL-1ZEA+5 μg·mL-1PC联合处理组牦牛颗粒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以及雌二醇(E2)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组颗粒细胞中部分增殖生长、凋亡、抗氧化及E2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分离培养得到的细胞表达颗粒细胞标志蛋白FSHR,具有较高的纯度,可以满足后续试验要求。添加不同浓度ZEA后,颗粒细胞活力随着ZEA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5 μg·mL-1),随着浓度的上升,PC对颗粒细胞的活力有显著提高作用(P<0.05),且在浓度为5 μg·mL-1时对细胞活力的提高作用最明显。与ZEA处理组相比,ZEA与PC联合处理后颗粒细胞的数量增加且细胞活力极显著提高(P<0.05),颗粒细胞增殖生长相关基因PCNAIGF-Ⅱ 以及抗凋亡相关基因XIAPBCL-2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相反,促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3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同时,ZEA+PC联合处理后能显著降低牦牛颗粒细胞活性氧水平并促进颗粒细胞分泌E2P<0.05),颗粒细胞中的抗氧化相关基因SOD2、GPX1及CAT和E2合成相关基因STAR、CYP11A1及HSD3B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上述结果表明,PC可提高经ZEA处理后颗粒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上调颗粒细胞的活力,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ROS水平以及提高E2的分泌水平。综上所述,PC对ZEA诱导的牦牛颗粒细胞氧化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本研究为ZEA毒性的防治和畜牧业生产中PC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究玉米赤霉烯酮(ZEA)对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毒性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力,ELISA法检测Caspase-3含量,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变化,RT-qPCR法检测内质网应激(ERs)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12.5~50.0 μg·mL-1 ZEA显著抑制DF-1细胞增殖(P<0.01),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关系。25.0 μg·mL-1 ZEA处理细胞24 h后,上清液中LDH和Caspase-3含量显著升高(P<0.01);细胞中ROS水平和细胞凋亡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极显著降低(P<0.01)。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ax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Bcl-2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ERs相关基因GRP78、ATF6、ATF4、CHOP、PERK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综上表明,ZEA能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导致细胞凋亡并对鸡胚成纤维细胞发挥毒性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ZEA对鸡细胞的毒性作用和解毒手段奠定基础,对相关禽类疾病治疗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分析旋毛虫二肽基肽酶1(dipeptidyl-peptidase 1,Dpp1)在体外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增殖、迁移、凋亡以及一氧化氮(NO)分泌和吞噬功能的影响。根据GenBank中旋毛虫Dpp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RT-PCR获得该基因,将其亚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后获得重组蛋白rDpp1。将大鼠PBMCs与rDpp1共孵育,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析rDpp1与大鼠PBMCs的结合情况,分析不同质量浓度(10、20、40 μg·mL-1)的rDpp1对细胞增殖、迁移、NO分泌、吞噬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40 μg·mL-1rDpp1极显著促进PBMCs增殖;10 μg·mL-1rDpp1能显著促进PBMCs迁移,而20及40 μg·mL-1时表现极显著的促进;20与40 μg·mL-1rDpp1极显著促进PBMCs分泌NO;10 μg·mL-1rDpp1能显著促进PBMCs的吞噬功能,而20及40 μg·mL-1时表现极显著的促进;各质量浓度蛋白均极显著地促进PBMCs的凋亡。旋毛虫二肽基肽酶1在体外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调节宿主免疫应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究脱氧雪腐烯醇(DON)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将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分别在含DON浓度为0、50、250、500、1 000 ng·mL-1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进行体外成熟,检测卵丘细胞扩展程度及第一极体排出率,构建DON毒性模型。然后,借助此模型研究DON对卵母细胞的线粒体分布及后续受精卵裂率、囊胚发育率的影响,探究DON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后续发育能力的影响;通过检测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内的氧化相关因子(ROS、GSH)水平和抗氧化基因CAT、GPx4的mRNA表达量,揭示DON影响牛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250、500 ng·mL-1的DON显著抑制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P<0.05),1 000 ng·mL-1的DON极显著抑制第一极体排出(P<0.01); 250 ng·mL-1的DON显著抑制卵丘卵母细胞扩展(P<0.05),500、1 000 ng·mL-1的DON极显著抑制卵丘细胞扩展(P<0.01);后续试验选取DON浓度为500 ng·mL-1作为毒性模型(DON组),与不含DON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与DON组的线粒体均匀分布比例(60.2%vs.40.0%)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的受精卵裂率(33.6±3.6%vs.(67.7±2.6)%)及早期囊胚率((0.0±0.0)%vs.(18.3±2.2)%)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卵母细胞内ROS水平(1.6 vs.1.0)显著升高(P<0.05),GSH相对水平(0.4 vs.1.0)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基因CATGPx4的mRNA相对表达量(0.0 vs.1.0;0.6 vs.1.0)显著降低(P<0.05)。以上研究表明,DON对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DON破坏牛卵母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spirin eugenol ester,AEE)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LPS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其炎症模型,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阿司匹林组(aspirin,Asp,150 μmol·L-1)、丁香酚组(eugenol,Eug,150 μmol·L-1)、AEE低(75 μmol·L-1)、中(150 μmol·L-1)、高剂量(300 μmol·L-1)组。CCK-8法检测AEE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L-1β、IL-6、IL-8、TNF-α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RT-PCR法检测细胞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通路关键酶PLA2、COX-2、COX-1、CYP450和5-LOX的mRNA表达量;分子对接研究Asp、Eug、AEE与AA代谢通路关键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 CCK-8结果显示,AEE浓度在0~350 μmol·L-1时,对细胞无毒性;2) ELISA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炎症因子IL-1β、IL-6、IL-8、TNF-α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经不同剂量的AEE处理能极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8、TNF-α表达水平(P<0.01);在炎症因子IL-1β、IL-6、IL-8中,与Asp和Eug组比较,等摩尔的AEE与其差别不显著(P>0.05),表明其抗炎效果相似;不同剂量的AEE在炎症因子IL-1β、IL-6、IL-8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 RT-PCR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中AA代谢通路关键酶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经不同剂量的AEE处理能显著降低AA代谢通路关键酶的mRNA表达量(P<0.05);与Asp和Eug组比较,等摩尔量的AEE能够显著降低AA代谢通路关键酶PLA2的表达量(P<0.05);不同剂量的AEE在COX-1、COX-2、5-LOXCYP450关键酶表达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分子对接结果显示,AEE与靶蛋白的结合能均低于-20.9 kJ,表明AEE与靶蛋白结合稳定且质量高,且AEE能够与PLA2、COX-2、COX-1、CYP450和5-LOX之间形成氢键。综上,AEE能够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并且与前体化合物Asp和Eug抗炎作用相似,其可能通过AA代谢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PERK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自噬中的作用。首先,试验设对照组(CON)和LPS组(LPS,4μg·mL-1),研究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影响;随后用不同浓度的PERK抑制剂GSK2606414(GSK)预处理细胞,通过测定PERK、ATF4、eIF-2α和CHOP的mRNA表达,筛选出GSK的最佳抑制浓度;最后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CON)、LPS组(LPS)、GSK+LPS组(GLPS)和GSK组4组,研究抑制PERK对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内质网应激、自噬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检测GRP78和p62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PERK、IRE1α、ATF6、GRP78和CHOP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升高。LPS还可以显著升高LC3、ATG5、ATG14和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并且显著降低p62的mRNA和蛋白表达(P...  相似文献   

8.
旨在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针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能存在细胞壁增厚的耐药机制。2016-2018年间,采集宁夏地区部分奶牛养殖场临床及亚临床型乳腺炎的乳样,通过显色培养基鉴别、镜检及PCR方法,分离鉴定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了解本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情况;通过qRT-PCR方法检测细胞壁增厚相关的pbpB、murG、glmU、atlR基因转录丰度,并结合透射电镜进行形态观察,以确定增厚及发生原因。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出261株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包括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其中氨苄西林为79.69%,青霉素为78.54%。多重耐药情况是以3、7和8重耐药的菌株居多;其中1株耐药种数达14种之多。qRT-PCR结果表明,4种相关基因的转录丰度均极显著上调(P<0.001或P<0.0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JY21菌株的细胞壁在64和128 μg·mL-1的青霉素浓度下,较对照组均极显著增厚(P<0.001),并可见细胞壁表面粗糙,有结节状凸起;但药物浓度从64 μg·mL-1升高至128 μg·mL-1细胞壁不再显著增厚(P>0.05)。MRSA WLD10菌株细胞壁未出现明显增厚(P>0.05)。综上所述,本地区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针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存在细胞壁增厚的耐药机制;增厚的原因主要是肽聚糖的过度合成及细胞自溶的减少。与MSSA JY21菌株相比,细胞壁增厚并非MRSA WLD10重要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究猴头菇多糖(HEP)预处理RAW264.7细胞对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复制的影响及其机制,从Toll样受体3/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LR3/TRIF)信号通路解析HEP在调节MDRV所致的雏番鸭机体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机制并提供体外试验参考。试验设空白对照组(BCG)、病毒感染对照组(VCG)、HEP对照组(HCG)和HEP预防病毒感染组(HPG),RAW264.7细胞在MDRV感染12和24 h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TLR3、TRIF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蛋白表达量;病毒感染24 h后,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IL-6、IL-1β、干扰素-β(IFN-β)的含量。TCID50检测结果表明,MDRV病毒的TCID50为103.46。病毒感染后12 h,细胞未出现明显变化;病毒感染后24 h,细胞变圆;病毒感染后36 h,细胞大量死亡。MDRV在RAW264.7细胞中的复制结果显示,在感染病毒12~24 h内,σNS的表达量呈现上升趋势;在24~36 h,σNS的表达量维持在较高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VCG组细胞TLR3、TRIF和TRAF6蛋白的表达量在感染后12和24 h均显著升高(P<0.05),HCG组TRIF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感染组相比,HPG组的σNS、TLR3、TRIF和TRAF6蛋白表达量在病毒感染12和24 h均显著降低(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VCG组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6、IL-1β和IFN-β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感染组相比,HPG组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FN-β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HEP可调节MDRV感染诱导RAW264.7细胞TLR3信号转导通路活化,抑制TLR3信号转导通路下游产物TNF-α、IL-10、IL-6和IL-1β的过度表达,同时上调IFN-β的表达,从而抑制MDRV在RAW264.7细胞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10.
旨在通过研究NF-κB、Nrf2/HO-1通路来揭示艾纳香油(Blumea balsamifera(L.)DC Oil,BBO)发挥抗炎效果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试验分为空白组、LPS模型组、BBO组(低、中、高剂量)、BBO阴性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采用Hoechst 33342和PI双染检测BBO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ELISA和分光光度法检测BBO对LPS诱导巨噬细胞后分泌IL-1β、TNF-α、PGE2、LTB4、NO含量及iNOS活力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BBO对TNF-αIL-1β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BO对NF-κB及Nrf2/HO-1信号通路关键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BBO在80 μg·mL-1剂量范围内可以扭转LPS导致的巨噬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凋亡发生;与LPS模型组相比,BBO 60~80 μg·mL-1剂量下可以极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细胞炎性因子和炎症介质IL-1β、TNF-α、PGE2、LTB4、NO的分泌及iNOS活力(P<0.01),并极显著抑制LPS导致的细胞IL-1β、TNF-α mRNA表达(P<0.01);同时,BBO 60~80 μg·mL-1剂量下极显著下调LPS导致的COX-2、5-LOX、p-IKKα、p-P65、p-IκB-α、胞质Nrf2蛋白表达(P<0.01),极显著促进HO-1、核Nrf2蛋白表达(P<0.01),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结果提示,艾纳香油有良好的抑制细胞炎性和抗凋亡效果,其可能通过抑制NF-p-IκBB通路中关键蛋白磷酸化和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促进Nrf2/HO-1通路中主要抗炎基因表达最终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的毒性损伤及其潜在损伤机制。本研究从屠宰场所获得的猪卵巢中收集GV期卵母细胞,将其随机分为4组,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20、40和60 μg·mL-1 MC-LR,研究MC-LR对卵母细胞第一极体(PbI)排出、纺锤体结构以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早期凋亡蛋白(Annexin V)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并采用RT-qPCR分析氧化应激和凋亡相关基因SOD1、SOD2、CAT、GSH-Px、BaxBcl2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试验重复3次。结果发现,MC-LR处理导致猪卵母细胞PbI排出率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当MC-LR添加浓度达40 μg·mL-1以上时,卵母细胞成熟率极显著下降(P<0.01),且纺锤体结构异常率极显著升高(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MC-LR处理后卵母细胞ROS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而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并伴随着抗氧化相关基因SOD1、CATGSH-Px mRNA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细胞凋亡检测表明,MC-LR处理可导致卵母细胞早期凋亡率极显著增加(P<0.01),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比值极显著升高(P<0.001)。研究结果表明,MC-LR可诱导猪卵母细胞纺锤体结构异常,并引发氧化损伤与细胞凋亡,最终导致卵母细胞成熟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郭骞  张钰  方小伟  安妮  袁梅  方春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6):2298-2306
【目的】 构建糖基翻转酶gtcA基因缺失株,并阐明其对单增李斯特致病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gtcA基因缺失株;进一步分析亲本株EGDe-prfA*、缺失株ΔgtcA和回补株CΔgtcA的生长能力;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gtcA基因缺失对InlA和InlB在细菌表面锚定的影响;通过DF1细胞黏附侵袭试验、RAW264.7细胞吞噬增殖试验和鸡胚毒力试验评估gtcA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细胞侵染能力及对鸡胚致病性的影响。【结果】 生长曲线显示,gtcA基因缺失并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在BHI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内化素InlB在ΔgtcA表面的锚定量极显著低于EGDe-prfA*和CΔgtcAP<0.01),但其表面InlA的锚定量与EGDe-prfA*并无显著差异(P>0.05)。细胞黏附侵袭试验结果显示,ΔgtcA对成纤维细胞DF1的平均黏附率和侵袭率显著低于EGDe-prfA*和CΔgtcAP<0.05)。吞噬试验结果显示,巨噬细胞RAW264.7对ΔgtcA的平均吞噬率显著低于EGDe-prfA*和CΔgtcAP<0.05),但ΔgtcA与EGDe-prfA*、CΔgtcA在RAW264.7中的3 h内增殖倍数并无显著差异(P>0.05)。鸡胚毒力试验结果显示,ΔgtcA感染鸡胚肝脏和脾脏中的平均细菌载量分别为6.86×103和3.69×102 CFU,极显著低于EGDe-prfA*和CΔgtcA感染鸡胚(P<0.01);同时,ΔgtcA感染鸡胚存活率及存活时间均高于EGDe-prfA*和CΔgtcA感染鸡胚。【结论】 糖基转移酶gtcA基因缺失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1/2a血清型菌株EGDe-prfA*的生长能力,但能显著降低该菌表面InlB的锚定丰度,减弱该菌的细胞侵染能力及对鸡胚的致病性。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糖基翻转酶基因gtcA介导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讨黄芩水提液对肠炎模型小鼠空肠损伤的作用机理。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水提液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小鼠。通过连续3 d给小鼠灌胃0.4 mL·d-1产肠毒大肠杆菌(3×108 CFU·mL-1)建立肠炎模型,黄芩水提液组每只小鼠在攻菌前预灌服0.2 mL黄芩水提液(低剂量组0.3 g·d-1,中剂量组0.6 g·d-1,高剂量组1.2 g·d-1),连续灌胃6 d。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空肠炎性因子IL-6 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空肠绒毛结构受到严重破坏,但参与肠道损伤修复的MAPK mRNA表达量未发生显著变化;相比于模型组,黄芩水提液各剂量组的小鼠空肠IL-6 mRNA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空肠JNK/ERK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且绒毛结构得到显著改善。综上所述,在小鼠肠炎模型中,黄芩水提液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和下调JNK/ERK mRNA的方式促进空肠的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究牦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Bos grunniens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4, BgIGFBP4)在牦牛肝细胞增殖及小鼠生长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pET-28a-BgIGFBP4原核表达载体,对其进行表达、鉴定,用终浓度为0.002、0.02、0.2、2、20 μg·mL-1的BgIGFBP4蛋白处理肝细胞,采用CCK8法、细胞集落形成试验检测BgIGFBP4蛋白对肝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再根据试验结果选取浓度蛋白处理肝细胞,检测24、48、72 h时肝细胞活性、肝细胞上清生长类激素和肝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变化。选取30日龄((18±1)g)健康雄性KM小鼠,试验组每2 d灌喂100 μL 50 μg·mL-1 BgIGFBP4蛋白,对照组用等量0.9%的生理盐水进行灌喂,每组40只,共80只。试验前进行饥饿处理12 h,试验周期为28 d,在试验28 d时检测各项生长性能指标、血清生长类激素水平和肝PI3K-Akt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显示,获得大小约28.86 ku的BgIGFBP4蛋白,并纯化鉴定得到该目的蛋白。2 μg·mL-1 BgIGFBP4蛋白可促进牦牛肝细胞增殖及集落形成。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2 μg·mL-1BgIGFBP4蛋白处理)肝细胞上清GH、VEGF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相关基因ERBB2、IRS1、PIK3R1、AKT1、RAF1、MAPK3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00 μL 50 μg·mL-1 BgIGFBP4蛋白处理)小鼠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料重比显著降低,肝、脾、肺、肾、小肠器官指数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小鼠血清GH、ISN、VEGF含量显著升高(P<0.05),小鼠肝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ERBB2、IRS1、PIK3R1、AKT1、RAF1、MAPK3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综上表明,BgIGFBP4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牦牛肝细胞增殖、并能促进小鼠生长。这为深入研究IGFBP4在牦牛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Toll样受体(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马链球菌马亚种(S.equi)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作用,收集S.equi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RAW264.7细胞,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Toll样受体1、2、6(TLR1、TLR2、TLR6)、接头蛋白骨髓分化蛋白88(MyD88)及细胞因子IL-1、IL-6、IL-10、IL-12、TNF-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equi感染RAW264.7细胞后6h时,TLR1、TLR2、TLR6与MyD88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感染后12h时,TLR1、TLR2和TLR6mRNA表达量未出现明显上升(P>0.05),而MyD88mRNA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感染后24h时,TLR1、TLR2和TLR6mRNA表达水平出现极显著升高(P<0.01),MyD88mRNA表达没有显著变化(P>0.05),且IL-10和IL-12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IL-1、IL-6和TNF-αmRNA水平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S.equi感染RAW264.7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6.
旨在初步探究猪m6A甲基化酶METTL3基因表达水平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损伤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稳定干扰METTL3基因表达水平的IPEC-J2细胞系,用1 μg·mL-1 DON诱导METTL3干扰组和对照组猪肠上皮细胞48 h,通过实时荧光...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从短管兔耳草(Lagotis brevituba Maxim)中分离纯化多糖,初步分析多糖的结构表征并研究其体外免疫调节活性。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短管兔耳草中提取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短管兔耳草多糖(Lagotis brevituba Maxim polysaccharide,LMP)。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HP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紫外光谱法(UV)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并以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murine 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为靶细胞,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FC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对其免疫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从短管兔耳草中分离到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的多糖LMP,得率为(18.5±1.7)%,糖含量为(89.7±1.9)%,平均分子量为3.18 ku,平均粒径为1 483.89 nm,Zeta电位为-14.81 mV。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显示,LMP的表面光滑,呈片状分布,单链的高度在5.4 nm左右。3.13~50.00 μg·mL-1 LMP能显著促进BMDCs增殖(P<0.05)及其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Ⅰ和MHC-Ⅱ)的表达(P<0.05)和细胞因子(TNF-α、IL-12)的分泌(P<0.05),同时显著降低BMDCs的吞噬能力(P<0.05)。LMP能促进BMDCs表型和功能的成熟,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活性,可将其作为潜在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GnIH对鸭颗粒细胞周期、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用不同浓度GnIH(0、0.1、1、10和100 ng·mL-1)处理体外培养的鸭颗粒细胞24 h(n=3),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通过流式细胞术和EdU方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并用qRT-PCR方法检测增殖相关基因CDK6、CyclinD1、IGF-2、IGFBP-2、p27kip1的表达。结果显示,各浓度GnIH处理组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形态正常,细胞轮廓清晰,组间死亡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在0.1和1 ng·mL-1 GnIH处理组,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的比例显著上升(P<0.05);随着GnIH处理浓度的增加,EdU阳性细胞数所占的百分比降低;在0.1和1 ng·mL-1 GnIH处理组,颗粒细胞中CDK6、CyclinD1、IGF-2、IGFBP-2、p27ki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在10和100 ng·mL-1 GnIH处理组中这些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有所上升。研究表明,在体外培养的鸭颗粒细胞中,GnIH能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并降低EdU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和下调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颗粒细胞增殖来影响动物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N-氨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NCG)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甲烷排放量的影响。试验选择45头健康、体重相近((478±13.66)kg)的荷斯坦奶公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头,每头分别添加0 g·d-1(Ⅰ组,对照)、15 g·d-1(Ⅱ组)、25 g·d-1(Ⅲ组)的NCG。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喂15 g·d-1和25 g·d-1 NCG的公牛饲料转化效率分别改善6.91%(P<0.01)和7.91%(P<0.01);2)与对照组相比,饲喂15 g·d-1和25 g·d-1 NCG的公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浓度显著升高了22.91%和15.17%(P<0.01);随着NCG的增加,丙酸浓度显著线性升高(P<0.01),且15 g·d-1 NCG组最高;3)从瘤胃产甲烷古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上分析,25 g·d-1的公牛甲烷短杆菌属最低,其相对丰度为80.05%;随着NCG的增加,甲烷球菌属、甲烷丝状菌属的相对丰富度显著下降(P<0.01);4)添加不同水平的NCG均显著降低了甲烷的排放量,饲喂15和25 g·d-1 NCG公牛甲烷排放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44%和10.51%(P<0.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NCG能有效调控荷斯坦奶公牛瘤胃发酵,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甲烷排放量。推荐添加量为15 g·d-1。  相似文献   

20.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病原菌,可抵抗外界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酸、碱、渗透压和氧化应激.双元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TCS)是细菌适应环境的重要调控系统,为了探明双元调控系统HssS/HssR对单增李斯特菌抗应激能力及毒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