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33篇
畜牧兽医   2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猪伪狂犬病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猪伪狂犬病毒(PRV)基因组中gE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利用实时定量PCR来定量检测PRV.利用PCR技术扩增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80 bp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阳性重组质粒命名为pgE80.pgE80质粒进行10倍系列稀释,作为荧光PCR检测的标准模板,定量拷贝数,并绘制标准曲线.以提取的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病毒(PRRSV)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DNA作为模板,进行特异性检测.该实时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斜率为-0.37,R2=0.992,可以检测到20个拷贝数.PRV能被扩增出S型荧光曲线,而其它病毒均未能扩出.用PRV强毒肌肉注射仔猪,定量PCR比普通PCR更能灵敏而特异地检出呼吸道排毒和血液带毒.建立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快捷、准确、方便地检测.  相似文献   
12.
参照GenBank上已发表的次黄嘌呤核甘酸脱氢酶(IMPD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34个猪链球菌不同血清型(缺12型)国际标准株进行了IMPDH基因的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除17型、24型、32型、33型和34型外,其他29个血清型都为阳性,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8.3%~100.0%,所推导的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为94.7%~100.0%。为进一步研究IMPDH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O157:H7(ΔhlyΔstxΔtoxB)口服能否减少亲本株O157:H7在山羊体内的定殖。选用3月龄山羊,首先口服接种O157:H7(ΔhlyΔstxΔtoxB),分别于第7,14天再次口服接种亲本株O157:H7,监测亲本株O157:H7的排菌持续时间和排菌量。结果表明:O157:H7(ΔhlyΔstxΔtoxB)口服后第7天攻击亲本株O157:H7,第4天检测不到亲本株O157:H7的排菌;第14天攻击亲本株O157:H7,第9天检测不到亲本株O157:H7的排菌。直接口服亲本株O157:H7,排菌一直持续到第25天。口服O157:H7(ΔhlyΔstxΔtoxB)能够减少O157:H7在山羊体内的定殖,为研制EHECO157:H7基因缺失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3种中药生物碱青藤碱、吴茱萸碱和川芎嗪对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的治疗作用,ICR小鼠腹腔注射6 mg.kg-1的内毒素3 h后,根据分组情况分别再腹腔注射高(10 mg.kg-1)、中(5 mg.kg-1)、低(1 mg.kg-1)3个剂量的青藤碱、吴茱萸碱和川芎嗪,并设立LPS攻毒组、空白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记录LPS攻毒后48 h内各组小鼠临床表现,测定体温、体质量及器官指数,检测血清中LPS和炎症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青藤碱和川芎嗪能显著抑制体温升高,吴茱萸碱能显著抑制体质量下降和血清中LPS水平升高,青藤碱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增加,吴茱萸碱和青藤碱能显著改善小肠肿大等病变。结论:青藤碱、吴茱萸碱和川芎嗪3种中药生物碱具有明显的抗细菌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 Intimin和Tir-Tccp蛋白质对接受1010 CFUEHEC O157:H7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将Intimin和Tir-Tccp蛋白质和佐剂充分乳化后,通过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小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共免疫2次,间隔14d,末次免疫后14d...  相似文献   
16.
建立用于从临床样品中检测EHEC O157:H7的二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EHEC O157:H7序列,通过对菌体和鞭毛抗原保守性核苷酸序列的比对和分析,分别设计编码O抗原rfbE基因和编码H抗原fliC基因各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二重PCR检测方法,并以EHEC O157:H7纯培养和模拟制备的3种阳性样...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2009年安徽省和江苏省周边地区流行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遗传变异特征,采用RT—PCR方法对该地区分离的22株PRRSV的Nsp2和ORF5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2株PRRSV均属于美洲型毒株,其中21个毒株的Nsp2存在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与高致病性PRRSV有相同的缺失特征;而且此21个毒株的ORF5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也发生多处突变,集中出现在毒力相关位点、抗原表位和糖基化位点序列中。只有HZNJ株与疫苗株的同源性较高。进化树分析显示,21个分离株与高致病性PRRSV处在同一进化分支,而HZNJ株与疫苗毒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进一步说明高致病性PRRSV已成为该地区的优势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8.
类猪圆环病毒P1是新发现的一种病原,能引起仔猪出现类似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症状,是目前所知的具有最小基因组的病毒。为了解P1感染范围和基因组分子特征,采用PCR方法扩增P1全基因组,克隆测序后,应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1已在我国猪场流行,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1%~100%,可分为2个亚分支;同时免疫组化结果也证实了P1在样品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对猪红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讨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后,广西巴马小型猪发生贫血的类型,推断贫血发生的原因。12头30日龄的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头,试验组经腹股沟淋巴结途径接种P1分子克隆。采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接种后3d、8d、17d、24d、31d及40d猪的外周血进行红细胞各参数检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1感染后,与对照组相比,红细胞参数之间无差异的指标有RBC、HGB、HCT、MCV和MCHC等5项,而MCH在接种后17d明显降低,而RDW在31d增高明显。可见,猪感染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可导致小细胞低血色素性贫血。  相似文献   
20.
猪流行性腹泻病(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我国猪群近两年的多发疾病。本试验于2012年在安徽分离到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AH2012。为研究该变异株N基因的特性,采用RT-PCR方法获得了其N基因片段,经测序后与其他代表性的PEDV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该毒株与近年来在我国流行的几株PEDV变异株同源性在99.399.5%之间,进化分析显示该毒株属于目前流行的PEDV变异株。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N,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至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并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重组菌可表达分子量为65 ku的融合蛋白,蛋白表达量较高,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表达的N蛋白能与PE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表明原核表达的N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该研究可为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与防控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