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野生动物疫病与公共卫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面临的人畜共患病形势严峻,目前在我国范围内,传统的人畜共患病呈上升趋势,世界上的新发人畜共患病在我国已有发生,部分还未传入我国的新发人畜共患病也已经在我国周边国家流行。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威胁正在加大,要控制人畜共患病在人间的流行和传播,主要还要从控制人畜共患病在动物间流行传播入手。政府应建立人畜共患病防控机构,建立跨专业领域的疫情通报机制,实现跨学科跨部门与地区间、国际间的整体合作,加强动物疫病的检测、监控,加强技术储备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形势。2006年5月18~21日,由中国科协、卫生部联合主办,世界卫生组织协办,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和中国微生物学会共同承办的“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本次会议是迄今我国第一次卫生部门与农业部门共同参与探讨防控人畜共患病的研讨会,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多专业领域人员参与,是我国人畜共患病领域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会议。本刊将陆续刊登研讨会部分精选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2.
对狂犬病病毒(RV)ERA株核蛋白(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RV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RV ERA株N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将PCR产物纯化后与pMD18T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MD-N,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该基因全长1353bp,编码450个氨基酸。RV ERA株与CVS-11、PV-11、SRV9和SAD—B19株相比,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98.3%、99%、99.6%,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99%、99%、99.6%。将pMD-N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N;将其转化表达菌BL21(DE3)并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结果重组菌裂解物经SDS-PAGE电泳可检测到相对分子量为53kDa的重组蛋白。经凝胶薄层扫描分析,重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56.8%,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能与RV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3.
犬瘟热病毒小熊猫株H、F和N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犬瘟热病毒(CDV)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扩增CDVH、F和N基因的3对引物,经RT—PCR分别扩增获得了CDV小熊猫株(LP株)H、F和N基因,并对H、F及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CDV LP株属于强毒谱系,与CDV流行株的亲缘关系近.H基因含有较多潜在的糖基化位点.F和N基因相对比较保守。将CDV LP株H、F和N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栽体pVAX1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了CDV基因疫苗表达载体pVAXLPH、pVAXLPF、pVAXLPN,体外转染BHK-21细胞.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用构建的3个表达质粒免疫小鼠,从小鼠血清中检测到了抗CDV抗体.初步证实用CDVH、F和N基因作为核酸疫苗免疫动物,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4.
应用荧光抗体技术诊断乙脑病毒感染的研究,国内外都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诊断方法与通常采用的动物分离病毒和血清学试验的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尤其以感染动物的血液为材料进行检查、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但是,目前将其应用于临床诊断的报道还不多见。 我们以人工感染乙脑病毒的豚鼠血液接种鸡胚,经一定时间孵育后制备单层细胞,  相似文献   
125.
将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虎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Tiger/Harbin/01/2003(H5N1)株第3代鸡胚尿囊液进行10-3倍稀释,接种小鼠,待小鼠死亡后无菌采取心、肝、脾、肺、肾、脑六种脏器分别研磨制成乳剂,接种MDCK细胞,以细胞病变为判定指标,计算病死小鼠不同脏器内病毒含量。同时用RT-PCR、血凝-血凝抑制试验以及电镜负染的方法进行鉴定和观察。结果显示,可在小鼠的肺脏、肝脏、肾脏、脑组织中检出所接种的病毒,肺脏中的病毒含量最高,脑中的病毒含量次之,肝脏和肾脏中的病毒含量最少。可在肺、肝、肾、脑组织与感染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与理论值一致的核酸条带,肺乳剂上清液感染细胞培养物中可检出1∶23的血凝效价,电镜观察在肺乳剂上清液及其感染细胞培养物中可见到典型的流感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26.
根据犬瘟热病毒核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一对引物及其相应的Taqman探针建立荧光定量PCR。构建FQ-PCR绝对定量的标准品,并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 建立绝对定量的标准曲线。利用十倍稀释法检验方法的灵敏度并与普通RT-PCR法进行比较;特异性检验后进行临床标本的检验。结果显示:实验成功构建了绝对定量的参照质粒,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4。犬瘟热病毒FQ-PCR检测反应的灵敏度为10 TCID50;5种非犬瘟热病毒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说明本实验建立的FQ-PCR具有快速、灵敏和稳定的特点,适用于临床样品的检验。  相似文献   
127.
对SARS病毒核蛋白(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SARS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SARS病毒N蛋白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将PCR产物纯化后与pGEM-T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GEM-N,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该基因全长1269bp,编码422个氨基酸。与Tor2、Urbani和TW1株相比,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将pGEM-N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并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N;将其转化表达菌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菌可表达相对分子量约为53kD的蛋白。Western-blotting证实,重组N蛋白可以与SARS免疫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经凝胶薄层扫描分析,重组N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43%。  相似文献   
128.
首次对犬冠状病毒(CCV)V1株纤突蛋白(S)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CCV V54株S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对CCV V1野毒株S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将扩增得到的PCR产物纯化后克隆到pGEM-T中得到重组质粒pTS,用于序列测定。结果该基因全长4362bp,编码1453个氨基酸,N端前18个氨基酸为推测的信号肽序列,后1435个氨基酸构成成熟蛋白。将V1株S全基因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6个CCV毒株S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1.0%~99.0%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3.0%~99.0%之间;同时发现CCV变异区主要集中在S基因前1/2处,其中350-370、439-478、1718-1818三个区域碱基变异较大,而1060-1700区碱基却十分保守。基于S全基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S基因分型结果与CCV毒力强弱并不一致;V1野毒株推导的S蛋白潜在的N-联糖基化位点与CCV V54强毒相同,均为34个,比Insavc-1弱毒多一个;其中第566-568位糖基化位点是多数强毒拥有而弱毒Insavc-1没有的。推导的V1株S蛋白疏水性及抗原表位与Insavc-1株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别对病毒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等影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9.
用PCR方法扩增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 貉分离株(PV/貉/CC/1/86)的VP2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MD18-T,命名为pTCPV,进行测序分析。结果除发现300G→S突变外,还发现32G→D突变。然后将PV/貉/CC/1/86 VP2蛋白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的CMV启动子的下游,构建了CPV核酸疫苗的真核表达质粒pVCPV。pVCPV转染BHK-21细胞能够表达CPV VP2蛋白,所表达的CPV VP2蛋白能够与抗CPV的阳性抗体发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用pVCPV免疫接种小鼠,用ELISA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免疫小鼠抗CPV抗体阳性,但是没有检测到抗CPV HI抗体; pVCPV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原刺激均有明显的增殖。结果表明, pVCPV免疫接种小鼠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CPV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30.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llosis multocida)可感染多种畜禽、皮毛动物、野生动物和野禽,引起发病和死亡,对畜牧业生产、皮毛动物养殖和野生动物保护危害严重。在我国,黑熊、小熊猫、豺、狼、麝鼠、鹿、斑马、水貂、蓝狐和孔雀均有发病死亡的报道,国内外未见有虎发生巴氏杆菌病的报道。2004年7月至8月问,我国某动物园养殖的3只东北虎发生急性死亡,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动物实验和生化试验,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