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5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3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本文就前报建立的M_(28)lD_2C_1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McAb进行了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的探讨,现报告于后。材料及方法一、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McAb加等量含5%2-巯基乙醇(2-ME)、2%SDS的pH6.8Tris  相似文献   
122.
应用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株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以免疫斑点试验(DB)与免疫扩散试验(ID)相结合的方法,已成功地用于马传贫自然病马与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的鉴别诊断。为方便推广应用,我们在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研制了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诊断试剂盒,经与原法比较,结果稳定,方法简易,适于现地使用。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2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地方分离株M基因的分子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实验根据已经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利用RT-PCR扩增得到了IBM新疆分离株LX4株(HA价为2^7)M基因678bp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UC18载体上,通过对所得到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PCR鉴定,证明得到了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阳性重组质粒。采用Sanger's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对插入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了IBV-LX4株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DNASIS分析软件,将它与GENBANK中发表的15株国外参考毒株相比较,发现核苷酸的同源性(除D1466和DE072外)为85%-92%,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3%-92%,与国内参考株(H52-GD)相比分别为90%和92%,确证我们得到的克隆片段为IBV-LX4株的M基因,且含有两个糖基化位点,9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三个跨膜区域,与国外的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24.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是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突破性新技术,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因该技术的试验环节多、周期长、影响因素也很复杂,稍有不慎就会遭受挫折,影响工作进展。在此仅就有关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中的细胞培养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5.
从黑龙江省某鸡场发病鸡群的肾脏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病毒致SPF鸡胚病变特征、对鸡外周血红细胞凝集特性、病毒粒子形态学特征以及RT-PCR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CK/CH/LHLJ/04V。通过对该病毒基因型分析以及对SPF鸡致病性试验发现该病毒为我国近年来流行的一类重要IBV的代表。将该毒株在SPF鸡胚连续传代110代(P110),取不同代次毒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毒株对SPF雏鸡的致病力随鸡胚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110代毒以105.0 EID50/0.1 mL的剂量通过点眼滴鼻接种15日龄SPF雏鸡,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0。不同代次毒接种SPF鸡对同源毒株P3代强毒的攻击均具有100%保护性。实验表明,IBV毒株CK/CH/LHLJ/04V P110对SPF雏鸡已无致病性,但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研制IB弱毒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126.
本研究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tls,SA)耐热核酸酶(nut)基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ST)鞭毛抗原(H1-d)基因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热稳定直接溶血素(tdh)基因,分别设计了三对引物Nuc-F/Nu-R、H1-d—F/H1-d—R和Tdh-F/Tdh-R,预计PCR扩增的DNA片断分别为279bp、202bp和458bp。通过对单个基因PCR和单管多重PCR扩增的特异性、敏感性分析以及对单管多重PCR扩增条件如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和dNTP浓度等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和副溶血弧菌的单管多重PCR方法,该方法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47.8PgST的基因组DNA.22.7PgSA的基因组DNA和0.3745PgVP的基因组DNA。模拟试验显示最低检测限度为分别为:SA150CFU/反应体系,ST98CFU/反应体系,VP53CFU/反应体系。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7.
为获得果子狸源呼肠孤病毒(MRV)Masked Palm Civet/China/Liu/2004(MPC/04)株的全基因序列,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哺乳动物MRV基因序列设计了22对引物,运用RT-PCR技术对该毒株的各个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同源性分析,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该毒株L1、L2、M1和S3基因核苷酸序列与SARS病人体内分离到的SARS病毒T2/BYD1/human/Song/2006(T2S)株同源性较高,该病毒株L3、M2、M3、S1、S2和S4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病猪体内分离到的MRV株SC-A/pig/Zeng/2006(SC-A)同源性较高,系统发育进化树同样表明各个病毒株的不同基因节段均具有不同的进化过程,推测MRV不同病毒株之间存在重配现象。通过MPC/04株S1基因同源性分析和核苷酸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该病毒株S1基因与MRV血清3型的S1基因同源性较高,而与其它血清型的同源性较低,因此初步判断该病毒株血清型为血清3型。  相似文献   
128.
为确定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eng gp90基因的遗传变异特性,本研究应用ELAV日本分离强毒株P337-V70实验感染了1匹健康马,经第2次感染后,实验马未呈现临床症状,gp9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被直接从这匹马的外周血和肝脏所获得的前病毒DNA扩增。  相似文献   
129.
为鉴定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抗原表位,本研究将IBV ck/CH/LDL/091022株免疫6周龄~8周龄BALB/c小鼠,将小鼠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过有限稀释法克隆筛选,得到一株针对IBV核衣壳(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2F2,经鉴定其染色体数目为101条,MAb亚类鉴定其重链属于IgG1,轻链属于K链.用肽扫描方法将IBV ck/CH/LDL/091022株N基因截短为具有相互部分重叠的23段,表达带GST标签的重组蛋白,与MAb 2F2进行western blot和ELISA反应后,鉴定其表位为397INWGDSAL404.将表位序列进行Blast结果表明,本研究鉴定的表位在大部分IBV株中均为保守抗原表位,为进一步建立IBV的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0.
利用PCR技术扩增了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 , GPV)HG5/82株vp1基因5'端长662 bp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 Simple载体后,转化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细胞。筛选阳性质粒,并通过BamHⅠ和Hind Ⅲ将外源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PROEXTMHTb,所得的阳性重组质粒经序列测定,证明外源片段正确插入到pPROEXTMHTb的预期位置。将转入外源基因的工程菌经0.6 mmol/L IPTG诱导,SDS-PAGE电泳表明, 外源基因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2 kD。通过薄层扫描分析显示,融合蛋白表达量占工程菌菌体总蛋白的22.8%。经诱导后的工程菌用6 mol/L盐酸胍裂解,再经超声处理后离心,用镍离子亲和树脂对裂解产物的上清进行纯化。纯化所得的融合蛋白免疫白兔,制备了兔抗鹅细小病毒结构蛋白的抗血清。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抗血清与表达的融合蛋白及亲本病毒的VP1和VP2都具有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