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6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AVAV)作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的最佳工作程序,其中抗原包被浓度为0.61μg/孔,被检血清为1:50.酶结合物1:1600;其灵敏度为琼脂凝胶沉淀试验(AGP)的238.5倍.在受检的529份鸡血清中,该法检出率(85.1%)显著高于AGP(46.0%).间接ELISA对S1133疫苗及AVAV—J株接种鸡抗体消长情况的观察结果表明,S1133疫苗常量接种后所产生的免疫力足以抵抗强毒株AVAV—J的攻击,AVAV—J毒株的良好免疫原性.使其有可能成为研制国产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22.
从广东省不同猪场分离到4株H3N2亚型猪源流感病毒A/Swine/Guangdong/01/2004、A/Swine/Guang-dong/02/2004、A/Swine/Guangdong/03/2004、A/Swine/Guangdong/04/2004.根据GenBank公布的H3N2亚型猪源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运用RT-PCR方法扩增四株病毒的HA基因,并进行测序和分析.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实验的4株H3N2亚型SIV H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8%~99.9%,在遗传进化树中均位于同一分支上.与参考毒株的比较分析表明,4个毒株与WHO推荐的2001-2004年北半球H3N2亚型流感疫苗株A/Moscow/10/99 H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4%~99.5%,4个毒株与A/Moscow/10/99 HA基因在遗传进化树中位于同一个小分支上.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4个毒株HA基因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均为PEKQTR↓G,4个毒株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均有11个糖基化位点,4个毒株HA蛋白226位受体结合位点(RBS)处氨基酸均为异亮氨酸(Ⅰ).4个毒株H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受体结合位点以及糖基化位点均与A/Moscow/10/99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本试验的4株H3N2亚型猪源流感病毒的HA基因属于以A/Moscow/10/99为代表的近代类人H3N2亚型流感病毒,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广东省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HA基因进化与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23.
对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NS1基因进行原核表达,获得纯化表达产物,以期为检测猪流感抗体的ELISA试剂盒的研制奠定基础。采用RT-PCR方法扩增H3N2亚型猪源流感病毒的NS1基因(693bp),并将该片段克隆至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NS1。将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以终浓度1mmol/L的IPTG在不同时间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并经Western-blot分析表达产物的抗原性。pET—NS1重组表达质粒表达的NS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kD,1mmol/L的IPTG诱导4h时蛋白表达量达到高峰。Western-blot印迹分析证实表达蛋白能与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阴性血清不反应。NS1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可用来鉴别流感感染猪群和灭活疫苗免疫猪群。  相似文献   
24.
以兔出血症病毒 CD株人工感染家兔 ,发病死亡后 ,取肝脏匀浆 ,用 Trizol试剂从匀浆上清中提取病毒 RNA。根据 Gen Bank已发表序列保守区设计并合成引物 ,采用 RT- PCR方法扩增了 RHDV衣壳蛋白 VP6 0基因。将所扩增片段克隆到 p MD18- T载体上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 ,测序结果表明 ,CD株 VP6 0基因全长 174 0 bp。该序列与已发表的其他分布于世界各地的 14株 RHDV序列进行了比较和基因进化树分析。无毒株与各强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为 85 .3%~86 .5 % ,强毒株间的同源性较高 ,为 92 .1%~ 10 0 %。根据进化树可把强毒株分为 2大群 ,一群为 CD株、Iowa2 0 0 0株、0 0 - 139株、99- 0 5株 ,其余的为另一群。进一步细分 ,还可以分为 4个亚群和 7个组。但毒株之间的地域性差异并不明显。同时根据 15株 RHDV VP6 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推导了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并进行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和亲水性、柔性区、抗原性和表面结构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各毒株氨基酸之间的的同源性在 90 .5 %~ 10 0 %之间 ,其中无毒株与各强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为 90 .5 %~ 91.9% ,强毒株间的同源性在 95 %~ 10 0 %之间 ;氨基酸变异分析未发现突变造成的 VP6 0蛋白高级结构的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25.
为获得FMDV的衣壳蛋白前体P1和P1与3C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并评价两重组病毒的免疫效果,进行了本项研究。将构建的重组转移质粒pIESZP1和pUTK3CP1,用脂质体转染预先感染0.1 MOI PRV的Vero细胞,经120 h培养收获病毒后,再分别用蓝斑筛选和BrdU加压筛选重组病毒3~5次。经过挑斑纯化、扩增培养后用PCR、IFA检测筛选表达的FMDVP1蛋白。用这2株病毒分别免疫BALB/c小鼠,通过SN和EL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的抗体水平。成功地获得了2株可以正确表达目的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P1和rPRV3CP1。2株重组病毒均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FMDV抗体,两重组病毒各项免疫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6.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次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9月21日至26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220人,美籍华人美国MVP公司林伯苍博士应邀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学术交流和选举产生第三届理事  相似文献   
27.
对鸡大肠杆菌中草药佐剂多价灭活苗进行了免疫产生期、免疫持续期、疫苗保存期试验。研究表明 :雏鸡接种该疫苗 3~ 5d后便产生免疫力 ,到 9d时抗体产生水平已经很高 ;以免疫攻毒保护率不低于 80 %为标准 ,疫苗的免疫持续期可在 7个月以上 ;以物理性状合格和免疫攻毒保护率不低于 80 %为标准 ,疫苗置 4℃时保存期为 18个月 ,2 5℃保存 6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基因的表达及反应原性鉴定。[方法] 以含有FMDV 3ABC基因的质粒为模板,应用RT-PCR技术扩增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将3AB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选取阳性克隆转化BL21感受态用IPTG诱导表达,并进行SDS-PAGE鉴定与Western-bolt检测分析。[结果] 经SDS-PAGE和Western-bolt分析表明,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3AB蛋白,表达的目的蛋白能与FM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 该项研究为应用以重组FMDV非结构蛋白为抗原建立感染和免疫动物的鉴别诊断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从临床"高热综合征"病例分离到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V),经分离培养、血清学鉴定和分子病毒学鉴定,确定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并命名为DZ0908。设计了针对病毒Nsp2基因和GP5基因的引物,扩增出目的基因。通过序列比对进行遗传变异分析,该分离株Nsp2基因序列中第483位和第535~563位氨基酸存在缺失,GP5相对保守,该毒株属于PRRSV变异株,为该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PRRSV变异株ORF6基因与IL-18共表达真核质粒的构建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和本实验室分离的PRRSVJL/07/SW毒株全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IL-18基因和ORF6基因。将2个目的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质粒pEGFP-ORF6和pEGFP-IL18-ORF6,阳性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进行筛选。通过表达载体在转染细胞中的高效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快速、准确的反映出阳性质粒在细胞质中的正确表达,再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IL18-ORF6的正确性。结果表明,ORF6基因和IL-18基因在Macr-145细胞中能有效表达。结论,所构建的真核质粒pEGFP-IL18-ORF6结构正确,能够在Marc-145细胞中高效表达,而且表达产物具有特异免疫学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