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1篇
  13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黏虫体内两种微管蛋白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黏虫4龄幼虫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分别扩增得到该虫的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各1条。其中α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1 443个碱基,包括一个1 353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450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约为50.0ku。氨基酸的142~148位存在一个微管蛋白标志信号片段GGGTGSG,在氨基酸序列的C-端有一个酪氨酸残基,N-端存在一个对转录后调控非常重要的保守区MRECI序列,以上特点与其他昆虫α微管蛋白氨基酸序列相同。黏虫β微管蛋白基因cDNA序列含1 906个碱基,开放读码框1 344个碱基,编码氨基酸447个,分子量约为50.2ku,等电点4.75。1~4个氨基酸MREI为β微管蛋白转录后调控信号,140~146GGGTGSG位同样存在一个微管蛋白标志信号片段。序列比对表明,克隆的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与其他昆虫的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都是高度同源的,黏虫与家蚕(Bombyx mori)α微管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3%,与其他3种夜蛾科昆虫α微管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更是达到100%。黏虫与家蚕β微管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8.7%,与烟草天蛾β微管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6%。两个基因的cDNA序列已经登录GenBank并获得登录号分别为EU100016和EU234504。  相似文献   
22.
The plant cytoskeleton is a highly dynamic and versatile intracellular scaffold composed of microtubules and microfilaments, serving a multiplicity of functions in plant cell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ytoskeleton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cv. Suwon 11 attacked by the non-host pathogen Sphaerotheca fuliginea and the initiation of the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the microtubule inhibitor oryzalin was injected into the wheat leaves immediately prior to inoculation. The incidence of hypersensitive cell deat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water-treated control. In addition, the occurrence of hypersensitive cell death was also delayed and S. fuliginea was able to penetrate and form haustoria in epidermal tissues of wheat. All the results above indicated that hypersensitive cell death was associated with depolymerisation of microtubules, suggesting that microtubules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pression of non-host resistance of wheat.  相似文献   
23.
应用透射电镜术显示了腹毛目纤毛虫新伪尾柱虫(Pseudourostyla nova)的皮层表膜及表膜下细胞质、皮层微管胞器和其他细胞质胞器。结果显示:新伪尾柱虫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较为短小,细胞表膜下成束排列的微管结构与进化程度较高的纤毛虫的微管胞器表现出诸多差异,认为腹毛目纤毛虫棘毛基部微管的发达程度是与其各类群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24.
水稻叶脉发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脉能够运输营养物质和水分,同时还为植物叶片提供机械支撑力,以维持正常的形态结构,从而有利于其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水稻侧脉的数量直接与叶片宽度成正比,叶片的合适宽度、长度以及直立度都影响其光合效率。因此,对水稻叶脉微管束系统的形态发育以及分子机理研究就显得相当重要。综述了近年有关水稻叶脉发育的细胞以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抽提灰飞虱RNA,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灰飞虱体内β3-微管蛋白基因部分序列。进一步通过3’-和5’-RACE获得了全长。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LSTUB3)长1859bp,编码的蛋白含45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51kDa;类似于其他昆虫的β-微管蛋白,LSTUB3含有2个氨基酸保守区:NNWAKGHY和RKAFLHWYTGEGMDEMEFTEF。另外,LSTUB3还具有1个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β3-微管蛋白特征性的插入序列:CASRGG。结合已发表的其他昆虫该基因的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系统分析表明:LSTUB3与其他昆虫的该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达85.7%以上。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反式-2-己烯醛、牛至油和百里香油对金银花蚜虫的生物活性及橙皮精油、有机硅对这3种药剂杀蚜活性的增效作用,本研究以金银花蚜虫的优势种胡萝卜微管蚜为试虫,采用浸虫浸叶法和叶面喷雾法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及防效评价。室内测定结果显示百里香油毒力最高,LC 50为1.793 mg/L,添加橙皮精油、有机硅对供试药剂杀蚜活性均有提高,其中反式-2-己烯醛、牛至油、百里香油与有机硅组合有明显增效作用,毒力系数为1.80、1.48、1.45。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药后百里香油校正防效最高,施药7 d后3种药剂防治效果均高于对照组;3种药剂减量20%添加有机硅处理施药1 d后防治效果提高约10%,施药4 d后防治效果均高于对照组,施药14 d后防治效果达98%。综上,百里香油对胡萝卜微管蚜的毒力和防治效果最高,3种药剂结合有机硅使用减量增效作用明显,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27.
目的 针对我国检疫性植物病原真菌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stevensii,建立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及其近似种的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 MGB探针,分别以病菌DNA和β-tubulin基因靶标序列重组质粒DNA为阳性标准品检验探针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 探针BsP267对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菌株表现出特异性阳性扩增,且与近缘种及其他常见的果腐病菌无交叉反应,扩增效率为105.858%,探针检测DNA的灵敏度达到1 fg/μL。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法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控检测和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28.
小胡杨小孢子发生及微管骨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染色方法,进行了小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微管骨架变化和染色体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小胡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微管骨架呈动态变化过程,中期Ⅱ形成平行纺锤体和垂直纺锤体;末期Ⅱ未观察到典型的成膜体结构,同时型胞质分裂由子核间微管系统的相对界面发生,胞质分裂后形成四边形和四面体型四分体。②小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异常细胞学现象,中期Ⅰ和中期Ⅱ存在落后染色体;中期Ⅱ相互平行纺锤体发生联合;中期Ⅱ和后期Ⅱ孢母细胞两个纺锤体间的胞质会出现裂沟;四分体时期存在三分体和二分体等,说明由于远缘杂交而造成小胡杨染色体的异质性,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29.
用TRIZOL法提取了小卷蛾斯氏线虫RNA,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技术克隆了两条小卷蛾斯氏线虫β-微管蛋白基因cDNA的3′端序列。将得到的cDNA序列提交到GenBank,分别获取登录号EU049857和EU049858。两个序列长度分别为1372碱基(SCTUB1)和1374碱基(SCTUB2),分别编码434和432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的分子量在48kDa左右。氨基酸的124~131位存在一个微管蛋白信号片段GGGTGSG。序列分析表明,分离得到的两个基因与其他线虫的微管蛋白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65%以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1%以上,两个氨基酸序列都含有两个氨基酸保守区NNWAKGHY和RKAFLHWYTGEGMDEMEFTE。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用真菌U-微管蛋白基因的通用寡聚核苷酸引物B1和B3,扩增并克隆了一段821 bp的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U-微管蛋白基因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根据该序列设计了F.graminearum U-微管蛋白基因的特异性测序引物,测定了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不同抗感菌株的U-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结果表明不同F.graminearum菌株的U-微管蛋白的165,198,200和257位氨基酸未发生突变,在克隆的片段内也未发现核苷酸突变引起的氨基酸改变。表明该菌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与目前已知的其它真菌有所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