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6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用琼脂扩散法检测,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EV)抗原与马传染性贫血(EIA)阳性血清不发生反应,EIAV抗原与CAE阳性血清亦不发生反应.CAEV抗原与绵羊进行性肺炎(OPP)阳性血清不发生反应.但OPPV抗原与CAE阳性血清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22.
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株的致弱及免疫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传染性贫血病 (EIA)是由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EIAV)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传染病。在慢病毒属中 ,EIAV与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在传播形式 ,单核细胞为病毒贮存库 ,病毒形态结构 ,病毒持续感染 ,病毒抗原漂移 ,EIAV的 P2 6与 HIV的 P2 4之间抗原交叉反应等都更为相似。至今 ,我国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疫苗 (DL V)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成功应用的慢病毒疫苗 ,是慢病毒免疫预防很有希望的研究模型。因此 ,揭开 DL V的致弱及免疫机制 ,这使 EIAV有可能作为研究 HIV等慢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免疫机制的模型。EI…  相似文献   
23.
马传贫弱毒LP继代细胞疫苗冻干后置于-40℃及冷库保存18个月,其毒价为10~(-7)/ml,与冻干前湿苗的毒价一样。用冻干疫苗免疫的马其免疫期可达25个月。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中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弱毒疫苗致弱过程中基因组的进化特征,作者对EIAVFDDV前病毒的囊膜基因env进行了分析。使用PCR方法体外扩增EIAVFDDV前病毒DNA的env,并随机挑取PCR的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随机挑取的PCR阳性克隆中,29/30的克隆子在第2 128-2 130位核苷酸处存在TGG→TGA(翻译中止密码)的突变。该基因对应的EIAV穿膜蛋白gp45的氨基酸数在突变株中较未截短株中减少154,变成259个aa。对EIAVFDDV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时发现,EIAVDLV45 ku的gp45条带被约35 ku的条带取代。由此推测,EIAVFDDV疫苗株绝大多数病毒颗粒的gp45是截短型。对该代次疫苗株免疫马匹第15和40天体内EIAV前病毒DNA和基因组RNA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截短毒株具有在体内和体外进行复制的能力。由于已有研究表明细胞嗜性改变与gp45的截短有关,因此,推断EIAVFDDV的gp45的截短是其适应在体外培养的驴胎皮肤细胞上复制传代的结果。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EIAVFDDV的gp45存在高比例截短突变,证明该截短突变毒株具有在体内和体外进行复制的能力。但该截短突变是否可通过改变EIAVFDDV在免疫马体内的细胞嗜性,进而影响其毒力和免疫原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5.
基于RT-PCR方法,扩增了用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减毒疫苗株CTL表位研究的5匹马的编码经典MHC-I类分子的大部分基因,具体包括编码肽结合区大部分区域、α3区、穿膜区及胞浆区蛋白的基因,并进行了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试验马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总RNA提取物经RT-PCR扩增,并将所得产物进行T-A克隆。从每匹马的所有克隆中,分别随机挑取鉴定为阳性重组质粒的21~23个克隆用于测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匹试验马匹各自具有3~5个等位基因,由于MHC-I分子等位基因表达的共显性特征,可以推测马的基因组内可能存在2~3个基因座对应于这些等位基因,这与国外已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另外,不同马匹PBMC表达的MHC-I类分子的差别水平不一致。除了6号与7号和10号马之间MHC-I类分子的差异较大,无相同或高度相近的经典MHC-I类分子序列外,各马匹间均表达具有1个或1个以上的相同或高度同源的对应经典的MHC-I类分子的mRNA。以上研究结果既可作为正在开展的EIAV减毒疫苗株CTL表位研究的基础性、支持性数据,又可进一步丰富国内马的经典MHC-I分子多态性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6.
分离纯化3周龄SPF鸡法氏囊B淋巴细胞的mRNA,以5'端生物素标记的Oligo(dT)primer为引物反转录后连接3种读码框的Adapter,层析柱分级纯化,通过BP重组反应分别构建3种读码框的cDNA入门文库,平均滴度分别为1×105 CFU/mL、1×105CFU/mL、1.2×105CFU/mL,文库总容量分别为1.2×106CFU、1.2×106CFU、1.5×106CFU,平均插入片段分别为1 270 bp、1 190 bp和1 120 bp,阳性重组率均为100%.将3种读码框的cDNA入门文库扩增后提取质粒,取等量的质粒通过LR重组反应将入门文库转换为三框表达文库,经测定平均滴度为1×105CFU/mL,文库总容量为1.2×106CFU,平均插入片段为1 017 bp,阳性重组率为100%.结果表明所构建的三框cDNA表达文库具有较高的重组率和较大的库容量,为进一步筛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在法氏囊B淋巴细胞中的受体及研究细胞嗜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将来源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强毒株第25代和第118代病毒的LTR,白细胞弱毒(EIAV-DLA)的LTR,以及TAR起始碱基和/或poly(A)附加位点发生突变的驴胎皮肤细胞弱毒(EIAV—FDD)的LTR分别克隆到pCAT3-Basic质粒中,获得了6个重组质粒pCAT-25、pCAT-118、pCAT—FD、pCAT—G219A、pCAT—A294C和pCAT—G219A—A294C。同时用pcDNA3.1(+)构建了EIAV反式激活蛋白(Tat)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TM7-D。将pcTM7-D分别与含有不同LTR的重组质粒共转染驴胎皮肤细胞,考察Tat对LTR启动子活性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在皮肤细胞中Tat蛋白可以特异性增强来源于皮肤细胞弱毒疫苗株LTR的启动子活性,而对白细胞源的LTR无明显增强作用;TAR起始位点和poly(A)的单碱基突变和联合突变对Tat的反式激活作用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8.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EIAV)驴强毒株DV是一株经过驴体传代获得的而具有超强毒力的毒株,对马和驴均可100%致死。用PCR方法分段扩增了DV其前病毒基因,将包含全基因片段的3个基因克隆以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顺次连接克隆到pLG338上,命名为pD70344。将此克隆体外转染驴胎皮肤细胞和驴白细胞,连续盲传3代并以反转录酶活性测定,RT-PCR鉴定其病毒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培养物中存在大量典型病毒粒子,证明获得了1株具有感染性的EIAV病毒粒子,命名为pD70344V。经序列测定确认了本试验首次构建了1株完全来源于EIAV强毒基因的感染性分子克隆,将此克隆病毒接种驴,可以引起典型的马传贫症状并导致试验动物死亡。该分子克隆的建立为进一步考察病毒的毒力与基因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29.
LP-1细胞株取自健康驴三月龄胎儿的皮肤,体外共传48代,其生长动态符合二倍体细胞株的有限生命期特性,染色体稳定,达到二倍体水平。未发现外源因子污染,致肿瘤活性试验阴性。对猪伪狂犬病毒、马传贫病毒、绵羊梅地-维斯纳病毒敏感。LP-1细胞株易于培养,不仅可作为制备马传贫弱毒疫苗和抗原的优良焙养基质,还为马传贫强、弱毒结构蛋白、基因分析等基础理论、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0.
研究酸碱度、温度、硫酸铵、辛酸、NalO_4/HIO_4和冻融对特异性抗绵羊 IgG MeAb 活性的影响。纯化单抗对56℃加热处理敏感,在 pH7.0~9.6间活性保持稳定,辛酸处理单抗活性不变。培养杂交癌细胞时,血清浓度可降低到2%,其细胞土长繁殖状况、抗体分泌量与10%血清培养时相以。SS-14和 SS-39两株单抗对绵羊 IgG 不同表位是特异的,与绵羊 IgG 结合的亲和力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