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8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为探讨乳酸菌在填饲过程中对朗德鹅产肝性能、脂肪沉积、屠体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08只健康、体重相近的12周龄朗德鹅,随机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填饲日粮为无乳酸菌菌液的基础日粮,试验A、B组于正式填饲前期(1~5 d)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 000、3 000 g/t乳酸菌菌液;正式填饲中期(6~15 d)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 000、5 000 g/t乳酸菌菌液;正式填饲后期(16~25 d)不添加乳酸菌菌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乳酸菌使填饲朗德鹅肥肝成熟期延长(P<0.05),淘汰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乳酸菌使填饲朗德鹅肝脏脂肪沉积比例下降,试验B组肥肝重、肝脏重/(肠脂重+腹脂重)、肝脏重/填饲期增重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屠体性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试验A、B组钙、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组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喂添加乳酸菌的日粮虽可促进鹅体健康,但会延缓鹅肝脏脂肪的沉积,不利于鹅肥肝生产。因此,生产中不宜在朗德鹅填饲日粮中添加乳酸菌。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旨在探讨菜籽粕对4~6周龄浙东白鹅体增重、养分利用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此阶段肉鹅日粮中菜籽粕的合理添加水平。试验选用4周龄健康的浙东白鹅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以3%、6%和9%的菜籽粕代替基础日粮中豆粕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14 d。结果表明:①3%、6%和9%组鹅体增重较对照组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3%组总能(GE)、粗蛋白质(CP)和总磷(TP)的利用率最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粗脂肪(EE)利用率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P<0.01),随着菜籽粕添加量的增加,肉鹅对粗纤维(CF)和钙(Ca)的利用率降低,且6%和9%组较对照组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③3%组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色氨酸(Ser)、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利用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组除缬氨酸(Val)、赖氨酸(Lys)外,其余氨基酸利用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9%组色氨酸(Ser)、甘氨酸(Gly)、组氨酸(His)利用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随着菜籽粕添加量的增加,血清中血糖(GLU)、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9%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4~6周龄浙东白鹅日粮中用3%~6%的菜籽粕代替部分豆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3.
本试验旨在探讨0~10周龄扬州鹅肠道的发育规律。选取189只1日龄扬州鹅仔鹅,随机分为7个重复,每个重复27只,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研究扬州鹅肠道长度和肠道重量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扬州鹅肠道发育与体重发育趋势基本一致,扬州鹅1~4周生长迅速,4周龄左右达到增重高峰,4~7周日增重稳定在73 g/d左右,而肠道在6周龄时基本发育完善;随周龄的增加,肠道各段长度与肠道总长度的比值均无明显变化。该研究结果为扬州鹅的生产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是一种糖酵解酶,在脊椎动物的所有组织均有稳定的表达,经常作为看家基因来研究基因的表达,本研究分析了鸭GAPDH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利用PCR,RT-PCR技术扩增得到了浙东白鹅的GAPDH基因的DNA序列为235 bp,mRNA序列为209 bp,作为参比基因应用于荧光定量PCR来研究目标基因的表达,目标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量可通过参比基因校正cDNA加入量的不同来研究,荧光定量PCR显示了以cDNA为模板,此引物扩增时Ct具有单一的溶解曲线,说明其表达稳定,可以作为参比基因用于浙东白鹅基因的定量表达研究。  相似文献   
45.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纤维分解菌对鹅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0日龄健康农安本地鹅6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只。试验组从0日龄每3 d饲喂一次纤维分解菌,喂菌量为109 CFU/mL,纤维分解菌分别为:从鹅肠道内分离扩增的芽孢纤维分解菌(A组);从白蚁肠道内分离扩增的芽孢纤维分解菌(B组);从牛粪中分离扩增的芽孢纤维分解菌(C组);对照组用等量的蒸馏水代替。测定鹅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结果表明,A、B、C组提高了鹅的日增重、采食量,显著降低了料重比,B组作用效果较好、A组次之,C组较差。  相似文献   
46.
本试验旨在研究应用固态发酵技术改善香蕉茎叶粉养分组成的工艺参数及鹅对其养分的利用率。选择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作为发酵菌种,逐步探究5个因素(单菌种发酵、硫酸铵添加量、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接种比例、混合菌液接种量)对发酵后香蕉茎叶粉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利用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发酵温度、底物水分和发酵时间的组合。结果显示: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单独发酵均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发酵后香蕉茎叶粉的粗蛋白质含量(P0.05或P0.01)。添加硫酸铵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发酵后香蕉茎叶粉的真蛋白质含量(P0.05或P0.01),其中添加2%硫酸铵组的真蛋白质含量最高。米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接种比例为2∶1的处理发酵后香蕉茎叶粉的蛋白质净增加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比例为1∶1、1∶3和3∶2的处理(P0.05或P0.01)。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以4%的接种量、接种比例为2∶1(米曲霉∶产朊假丝酵母)、2%的硫酸铵添加量,在基质水分为50%,30℃的环境下发酵4 d效果最佳。经过该工艺发酵后的香蕉茎叶粉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33.82%,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除赖氨酸和精氨酸外其余的15种氨基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马冈鹅的代谢试验结果显示,发酵后香蕉茎叶粉中的粗蛋白质利用率提高了52.66%,极显著高于发酵前(P0.01);此外,代谢能和能量利用率也都略有提高(P0.05)。由此可见,经过该发酵工艺发酵后的香蕉茎叶粉营养价值不仅得到了改善,也促进了鹅对其养分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47.
为了解农牧一体化下"玉米田养鹅"生产模式的土壤温度影响机制,通过对比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田养鹅处理杂草群落平均密度为171.33株/m~2,是对照密度(11.11株/m~2)的15.42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n=9),该处理下杂草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76,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77,均高于对照;玉米田养鹅处理的地上生物量为386.30g/m~2,是对照(5.67g/m~2)的68.13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n=9),同时玉米田养鹅处理的盖度为90.56%,是对照(7.22%)的12.54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n=9)。在白天土壤温度的变化过程中,玉米田养鹅处理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和丰富的地表植被使得田间地下生物生理代谢活动旺盛,土壤呼吸作用增强,土壤CO2呼吸通量增加,高达308.64 mg/(m~2·h),显著高于对照的234.90mg/(m~2·h)(P0.05;n=9)。因此,在试验期间白天光照不足,地表接受光照辐射有限的情况下,生物代谢活动产生的热量是影响土壤温度的主导因素,白天的土壤温度高于对照。在夜间土壤温度的变化中,玉米田养鹅处理5~15cm的土壤含水量为16.14%,显著高于对照1.27%(P0.05;n=9),水的良好导热能力促进了土壤的散热,使得玉米田养鹅处理表层土壤夜间散热较快,以致夜间该处理下的土壤温度低于对照。因此,在"玉米田养鹅"模式生产过程的前期,生物代谢活动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8.
选择300只29日龄生长鹅进行28 d的饲养试验,研究在高纤维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和0.4%的NSP酶制剂对生长鹩小肠食糜黏度及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对小肠食糜黏度的研究结果显示:0.2%与0.4%的NSP酶制剂对十二指肠食糜相对黏度的下降幅度分别为9.43%和10.69%(P<0.05),对空肠食糜相对黏度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0.74%和12.81%(P<0.05),对回肠食糜相对黏度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4.11%和15.03%(P<0.05).对盲肠微生物数量的研究结果显示:0.2%与0.4%的NSP酶制剂对盲肠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化特性、药敏情况、血清型和致病性,从扬州郊区发病鹅场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玻片凝集试验,确定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对病料进行病毒分离试验,经过血凝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没有发现鹅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小鹅瘟病毒。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菌株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3种途径感染鹅,出现100%的死亡率,说明分离株对扬州鹅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同时提示在鹅的免疫计划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到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和传播。  相似文献   
5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纤维源对成年扬州鹅肠道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选用18只健康、体重相近的25周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为3组,即:稻壳粉组、苜蓿草粉组、羊草粉组,每组6只。试验期28 d,试验期末将试验鹅处死并留取各肠段组织,称重并观察肠道组织形态。结果表明:①不同纤维源对十二指肠和空肠长度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稻壳草粉组回肠长度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与羊草粉组(P<0.05),苜蓿草粉组与羊草粉组差异不显著(P>0.05)。②稻壳粉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与羊草粉组(P<0.05),其中苜蓿草粉组隐窝深度、V/C与羊草粉组差异显著(P<0.05);稻壳粉组与羊草粉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苜蓿草粉组(P<0.05),稻壳粉组与羊草粉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稻壳粉组肌层厚度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P<0.05);羊草粉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与稻壳粉组(P<0.05),3组间绒毛宽度差异显著(P<0.05),且以稻壳粉组最大,羊草粉组V/C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和稻壳粉组(P<0.05),羊草粉组肌层厚度显著低于苜蓿草粉组与稻壳草粉组(P<0.05)。由此可知,不同纤维源可显著影响25周龄扬州鹅肠道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