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采用烘箱干热法,对比包被粪肠球菌与普通粪肠球菌,在不同温度(70、85及100℃)下,分别处理不同时间(0、5、10、15、30及60 min)后的存活率,发现包被后的粪肠球菌存活率分别上升13.6%、13.7%和17.0%,可见微囊包被技术的确可提升粪肠球菌的耐高温性能。对比饲料制粒过程中不同制粒温度(65及75℃)与饲料中的包被粪肠球菌烘箱干热处理后的存活率发现:制粒温度为65℃时粪肠球菌存活率相当于饲料在烘箱75℃下热处理28 min,85℃热处理21 min或100℃热处理13 min;制粒温度为75℃时粪肠球菌存活率相当于饲料在烘箱75℃下热处理53 min,85℃热处理41 min或100℃热处理28 min;因此,将饲料中包被粪肠球菌添加至烘箱干热处理试验可快速对制粒过程中粪肠球菌的耐受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乳化凝胶化法微囊化益生菌抗胁迫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于乳化凝胶化基础上制备的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对储藏、高温、胃液和肠液等胁迫作用的抵抗力。以未包被的菌粉为对照,高温热处理的方法为烘箱干热法,温度为110和130℃,各处理30、45和60 s;在配制好的模拟胃液和肠液中,各处理30、90和180 min。结果表明:1)常温条件下储存5个月,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存活率比菌粉组分别高出34.63%和19.46%。2)微囊化过程提高了益生菌,尤其是粪肠球菌在110和130℃高温下的耐受性[与菌粉组差异显著(P0.05)]。3)模拟胃液处理30 min后,与菌粉组相比,微囊化的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存活率分别提高了59.18%和51.80%,处理180 min后,分别提高了57.76%和46.73%。4)模拟肠液处理180 min,与菌粉组相比,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耐受力分别提高了26.89%和21.16%。5)50 min时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释放率分别可达71.74%和87.47%。综合得出,基于乳化凝胶化原理上的微胶囊技术可显著增强布拉迪酵母菌和粪肠球菌对储藏、高温、胃液和肠液等体内、外不良环境的抗性。同时,表现出了体内缓慢释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试验将由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包被的维生素C置于温度为85℃,相对湿度设定为95%的恒温、恒湿箱内储存30min和60min,同时将包被的维生素C分别添加于育成蛋鸡料和团头鲂幼鱼料中,并分别经过温度为75℃,压力为3.0个大气压,调质时间30s和温度为95℃,压力为3.5个大气压,调质时间为40s的条件调质、制粒,了解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得知,通过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包被后的维生素C在温度为85℃,相对湿度设定为95%的恒温、恒湿箱内储存30和60min后损失分别为0.25%和0.27%,差异不显著(P0.05);在育成蛋鸡料和团头鲂幼鱼料中添加,并分别经过温度为75℃,压力为3.0个大气压,调质时间30s和温度为95℃,压力为3.5个大气压,调质时间为40s的条件调质、制粒后损失分别为5.82%、6.88%和6.95%、9.09%,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采用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对维生素C进行包被后能提高其在高温、高湿储存环境中以及高温、高压调质,制粒条件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将四株饲用乳酸菌,制成复合乳酸菌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存活率为指标,研究复合微生态产品对高温、酸、胆盐的耐受性,采用琼脂稀释法、牛津杯法分别测定复合乳酸菌制剂对不同种类饲用抗生素的耐受性及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复合乳酸菌产品在温度65℃处理2.5、5、7.5 min以及85℃处理2.5 min对其存活率没有影响,但当85℃处理5 min,存活率下降至48%;p H为3时处理90 min存活率高达80.54%。对0.3%猪胆盐的耐受性较好,处理1 h存活率为73.52%;对抗生素(药物饲料添加剂)杆菌肽锌、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耐受性最强,对吉他霉素的耐受性最差;可抑制致病菌株大肠埃希氏菌的生长。体外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复合乳酸菌制剂具有很好的益生特性,可进一步研究其在动物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发酵前包被的工艺,对所筛得屎肠球菌进行微胶囊化,并对微囊化菌体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微胶囊粒径大小合适,形态好;微囊化培养的屎肠球菌对致病型大肠杆菌K88、K99、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氏杆菌及沙门氏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K99的抑菌效果最好;与游离培养状态下相比,微囊化培养的屎肠球菌具有更好的生长优势,更好的抵御高铜、模拟胃液的能力(P<0.01);储存试验表明,4℃条件下,储藏2个月,活菌数基本没有下降。由此可见,微胶囊包被能明显提高屎肠球菌在极端环境下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C对制粒温度及其在预混料中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4种维生素C产品(单体VC、乙基纤维包被VC、脂肪包被VC、微胶囊包被VC),按300mg/kg计量添加至全价配合日粮中,混合均匀后在不同温度下制粒,取调制后的样品-20℃保存,备测维生素C。预混料(含维生素C30g/kg)及制粒后的颗粒料在室温(18℃~25℃)下贮存3个月,隔一定时间取样,备测维生素C。结果表明,VC保存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各种维生素C对制粒温度和在预混料中的稳定性依次为:单体VC<乙基纤维包被VC<脂肪包被VC≤微胶囊包被VC。胆碱对维生素C稳定性影响很大,在不含胆碱预混料中,普通VC保存3个月存留率可达90%以上,在含胆碱的预混料中仅52%。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模拟肉仔鸡饲料制粒条件及其消化道环境,研究丁酸梭菌在饲料制粒过程中及在肉仔鸡消化道内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性。试验分别对丁酸梭菌的温度、压力、人工胃液及肠道消化酶耐受性进行评价。高温耐受性试验:将含丁酸梭菌试验饲粮在85℃的条件下分别处理2.5、5.0、7.5 min,对照组不作处理。高压耐受性试验:将含丁酸梭菌试验饲粮分别在0.20、0.30、0.40 M Pa压力下处理5 min,对照组不作处理。人工胃液耐受性试验:将含丁酸梭菌试验饲粮在p H分别为2.00、3.00、4.00的人工胃液中处理48 min,对照组以p H为7.0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替代人工胃液。肠道消化酶耐受性试验:将含丁酸梭菌试验饲粮用p H为3.00的人工胃液处理48 min后,再在肠道消化酶混合液中处理198 min,对照组以p H为7.00的PBS替代肠道消化酶。每组均设3个重复。试验结束后平板计数法检测试验饲粮的丁酸梭菌活菌数,计算存活率。结果表明:85℃高温处理2.5、5.0、7.5 min后丁酸梭菌的存活率分别为70.43%、52.69%、46.35%;0.20、0.30、0.40 M Pa压力下处理5 min后丁酸梭菌的存活率分别为64.38%、87.14%、101.74%;p H为2.00、3.00、4.00的人工胃液处理48 min后丁酸梭菌的存活率分别为113.27%、123.07%、78.52%;经肠道消化酶混合液处理198 min后丁酸梭菌的存活率为47.71%。结果提示,丁酸梭菌能够耐受肉仔鸡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高压环境,对人工胃液有较好的耐受性,但对肠道消化酶的耐受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木聚糖酶在制粒工艺中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试验研究了不同制粒工艺参数(温度和时间)条件下饲料中木聚糖酶在制粒前后的活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在75℃、85℃和95℃温度条件下,制粒5min,酶活性的损失率分别为15.58%、24.54%和59.96%;制粒10min,酶活性的损失率分别为19.80%、27.40%和61.93%。不同制粒温度间,酶活性损失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制粒时间,酶活性损失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高端微囊化前包被技术目前在国内属于高端包被技术,优点在于改变微生态制剂产品的形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容易与其他饲料混合均匀,便于运输、贮存和添加使用;微胶囊的保护,能够有效地防止粪肠球菌失活,提高微生态制剂产品的稳定性;可将配伍禁忌的各种成分在同一产品中隔开;使不溶于水的物质能均匀地分散在水溶性介质中。在生产过程中(包被、干燥等处理过程),由于“固定化发酵”使活菌得到保护,高端微囊化前包被粪肠球菌产量明显增加,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此,选择了两个试验场,在大块型肉鸡饲料中添加了高端微囊化前包被粪肠球菌优C100进行了效果观察试验,通过试验证明,高端微囊化前包被粪肠球菌优C100可以增加肉鸡增重和提高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酸菌对环境及大多数抗生素均较敏感,多年来人们对如何延长微生态制剂中乳酸菌的存活时间,进行了大量研究。袁杰利等利用明胶和阿拉伯胶对双歧杆菌进行了微胶囊包被,使双歧杆菌在干燥过程中的死亡率下降了20%-30%,本研究利用明胶和阿拉伯胶及固定剂制成了乳酸菌微胶囊制剂。现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1.1菌种:嗜酸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1.2微囊材料:明胶、阿拉伯胶。1.3微胶囊的制备1.3.l菌体的收集:经厌氧固体平板发酵、增殖嗜酸乳杆菌及青春双歧杆菌,洗下菌苔。混合后,得到菌体悬液。1.3.2原胶液的制备:将固体明胶或…  相似文献   

11.
鸡源双歧杆菌微囊化及存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健康成年鸡肠道双歧杆菌进行微囊化研究。结果显示 ,微囊化的双歧杆菌在干燥过程中死亡率明显下降 ,B960 1和B960 2 菌分别下降 3 5 3 %和 3 1 3 %,保存期加速试验在 3 7℃贮存 3个月 ,CP960 1和CP960 4 活菌数分别达 1 4× 10 10 和1 7× 10 10 ,保存期存活率比对照组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芽孢乳酸菌的生长特性、泌酸能力、高温耐受性、耐酸性、胆盐耐受性和抑菌能力,旨在为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研发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芽孢乳酸菌在30 h时菌体质量浓度达到最高值,在32 h时产酸量最高,最后在pH 3.80左右趋于稳定;芽孢乳酸菌经90℃处理10 min后存活率达到73.47%,pH 2.0及1.0%胆盐处理3 h后存活率分别为54.69%、24.36%;芽孢乳酸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38、19.76、17.42 mm。结果说明,芽孢乳酸菌具备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是一株优异的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微胶囊技术是将核心菌体包覆于胃不溶、肠溶性的安全、特殊壁材中,可增加菌体对不良环境(胃液、胆盐等)的抵抗力,使其顺利到达肠道以发挥益生作用,且利于储存、加工和运输。利用喷雾干燥技术进行微胶囊制备具有包被速率快、生产成本低、适用于连续化生产等优点,但由于其存在较高进出口风温度及快速脱水过程,对于饲用乳酸菌的微胶囊制备在壁材物质及制备参数等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为此,作者从工艺过程、壁材选择、工艺参数选择及其产品效果分析等方面,对近年来喷雾干燥技术在乳酸菌微胶囊制备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推动乳酸菌微胶囊制剂的研制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饲料工业》2019,(22):34-40
为进一步提高微胶囊对乳酸菌的保护性能,以海藻酸钠和瓜尔豆胶为复合壁材,利用乳化法对嗜酸乳杆菌进行微胶囊包被,并通过测定微胶囊物理特性(包被率、粒径大小、外观结构)及胃肠道性能(耐酸性、耐胆盐以及肠道释放)等方面,评估微胶囊对目标菌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复合壁材包被率为(47.49±1.91)%,活菌数(荷载量)为(1.78±0.44)×10~9CFU/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SEM图像展示了复合壁材微胶囊更为有序致密的表面结构;胃肠存活率方面,复合壁材微胶囊显示出更佳的保护效果(P<0.01),胃肠液作用后目标菌活菌数均接近107CFU/g;释放性能方面,复合壁材微胶囊在进入肠液后2 h达到最大释放性能,保证了嗜酸乳杆菌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据此,复合壁材微胶囊对嗜酸乳杆菌有较好的包载效果并对其可以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嗜热链球菌微胶囊的冻干保护剂进行了筛选,对冻干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冻干嗜热链球菌微胶囊对胃液、肠液和贮存等胁迫作用的抵抗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最优的复合冻干保护剂为甘油2%,脱脂乳6%,抗坏血酸0.6%,海藻糖9%|存活率为80%|(2)添加冻干保护剂的微胶囊经模拟胃液处理150 min后,存活率为61%|未添加保护剂的微胶囊存活率为51%|(3)在模拟肠液中,添加冻干保护剂的微胶囊完全释放仅需60 min,而菌液对照组需要120 min才能释放完全|(4)4 ℃条件下贮存60 d后,嗜热链球菌冻干微胶囊存活率为77%,未冻干微胶囊存活率为62%|(5)冻干微胶囊分别在-20、4、20、37 ℃贮存60 d后,活菌数仍能达到108 cfu/g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的冻干保护剂可以提高嗜热链球菌微胶囊的性能,增强嗜热链球菌对胃液、肠液和贮存等体内外不良环境的抗性。 [关键词]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  相似文献   

16.
研究针对粪肠球菌制剂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微胶囊法对粪肠球菌进行包埋,通过真空低温冷冻干燥法干燥,制备微胶囊原菌粉,研究储藏温度、载体和残余水分等因素对微胶囊化粪肠球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胶囊技术能显著提高粪肠球菌的稳定性,延长保质期;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微胶囊化粪肠球菌存活率降低,4~25℃粪肠球菌存活率相对较高,当储藏温度达37℃后,存活率急剧下降;使用混合载体,水分为4%,载体比例为玉米淀粉∶沸石粉=2∶1时,粪肠球菌存活率最高,且较为经济;微胶囊化粪肠球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强的耐酸、耐高温和耐胆盐特性,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7.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包埋剂,在其中加入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对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进行包埋,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合生元微胶囊,并对其制备工艺、控制性释放和储藏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的质量浓度为2g/100mL时,微胶囊的外观、粒径和包埋率均较好;在对得到的双层微胶囊进行人工胃肠道抗逆实验,发现双层包埋的微胶囊在人工胃液中比较稳定,S.thermophilus 基本不被释放,而当双层微胶囊在人工肠液液中到150min后微胶囊已经完全崩解,乳酸菌释放完毕.通过对游离状态和双层包埋微胶囊菌体存活率进行计算,游离状态的S.thermophilus菌悬液经过冷藏,菌体存活率下降十分明显,未添加GOS的菌悬液在第13天菌体存活率仅有0.32%,而添加GOS的菌悬液活菌存活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14.64%;但双层微胶囊在添加和未添加GOS时,菌体存活率在整个储藏期内下降幅度均较小,在第17天时,菌体存活率依然能够达到93.64%和87.98%.  相似文献   

18.
布拉酵母菌活菌制剂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布拉酵母菌生长特性的试验,确定了制备布拉酵母菌活菌制剂的最佳生长条件,并进行了活菌制剂的制备,与喷雾干燥法相比,确定了冷冻干燥法为最佳工艺。在此工艺基础上,做了3批次冻干试验,菌种存活率达到85%以上,室温及37℃贮存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78%、54%,其肠衣微囊在模拟肠环境中50min达到完全释放。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以海藻酸钠和脱脂乳作为混合壁材对植物乳杆菌A409微囊化后在动物消化道中的稳定性,试验选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胆盐、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处理微囊化植物乳杆菌样品,测定不同处理时间内菌体的存活率。结果表明:研究所用微囊化植物乳杆菌样品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用p H 2.5和3.5的人工胃液处理2 h,其存活率均超过80.00%;处理3 h,p H 3.5的人工胃液菌株存活率仍超过80.00%,但p H2.5的人工胃液菌株存活率仅剩64.70%,对强酸环境的耐受性略有不足;用0.10%~0.50%质量分数的胆盐溶液处理微囊化植物乳杆菌样品2 h后仍有较高存活率(超过80.00%),3 h后存活率降至65.60%~82.80%;微囊化植物乳杆菌经人工肠液处理,在0~8 h内有较好的耐受性(超过85.00%),8 h后存活率下降速度较快。以海藻酸钠与脱脂乳作为混合壁材的微囊化植物乳杆菌对酸性条件、胆盐质量分数、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均有较高的耐受性,在动物胃肠道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富硒乳酸粪肠球菌微胶囊包埋工艺及产品抗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富硒乳酸粪肠球菌采用0.03%к-卡拉胶、0.25%刺槐豆胶和2.5%明胶喷雾干燥的方法,进行三层微胶囊生物包埋,获得产品率为82.68%,包埋后菌体存活率为72.15%,菌体硒含量为0.571 mg/g.产品抗性试验表明:在人工胃酸 (pH2.1) 环境下,经2h包埋的乳酸肠粪球菌的存活率达96%以上,不受胃酸的影响;耐贮存性试验证明,包埋的富硒乳酸肠粪球菌在常温下贮存1年,由初始的5.7×108cfu/ml活菌数降为5.4×107cfu/ml,菌体存活率保持在19.5%以上,包埋菌体的耐贮存性能好;在一定加热条件下,50℃、30min菌体存活率为89.71%,100℃、5min为86.91%,120℃、2min为89.18%,证明经3层微胶囊包埋的富硒乳酸粪肠球菌,其微胶囊产品的耐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