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查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致病性大幅增高的机制,进而研制用于防治流行PRRSV变异株的高效疫苗无疑是兽医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在弱毒株APRRS的全长感染性克隆pAPRRS以及我室构建的高致病性HP PRRSV感染性克隆pJX143的基础上,构建了nsp2替换的强弱毒PRRSV嵌合感染性克隆.将构建的嵌合克隆转染MA104,4d后观察到典型的CPE.通过RT-PCR和免疫荧光证明获得了一系列强弱毒株之间的嵌合病毒.这些嵌合病毒的构建成功和相应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的建立及应用,为研发预防HP PRRSV的高效嵌合疫苗奠定了基础.该类嵌合感染性cDNA克隆也为解析目前流行的HP PRRSV毒力因子和高致病力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强弱毒之间毒力差异的分子基础,本实验分别以HP-PRRSV强毒HuN-F5株及其传代致弱的疫苗病毒株HuN4-F112为亲本病毒,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分别将ORF1a、ORF1b或ORF2-7编码序列在强弱毒之间互换。将6种含有不同嵌合基因的全长病毒基因组的重组质粒体外转录后转染BHK-21细胞,然后在Marc-145细胞中传代,拯救的重组病毒经RT-PCR、测序和免疫荧光鉴定,并分别命名为rHuN4-F5-ORF1a、rHuN4-F5-ORF1b、rHuN4-F5-ORF2-7(以强毒为骨架)和rHuN4-F112-ORF1a、rHuN4-F112-ORF1b、rHuN4-F112-ORF2-7(以弱毒为骨架)。进一步测定这些病毒在Marc-145上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以强毒为骨架的嵌合病毒rHuN4-F5-ORF1a生长滴度显著高于亲本强毒rHuN4-F5,而以弱毒为骨架的嵌合病毒rHuN4-F112-ORF1a在细胞上的生长滴度低于其亲本弱毒rHuN4-F112,其他片段替换对病毒在细胞上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本实验结果提示ORF1a对于PRRSV在体外细胞培养上的生长调节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表达猪瘟病毒(CSFV)E2蛋白重组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本研究首先利用高致病性PRRSV弱毒疫苗HuN4-F112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作为平台,构建了一个在nsp2区有缺失的感染性分子克隆,命名为pHuN4-F112-△480-620。以pHuN4-F112-△480-620作为载体,采用突变PCR的方法将CSF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E2基因1 bp~9 99 bp,1 bp~600 bp,1 bp~330 bp及256 bp~330 bp基因片段分别插到nsp2中aa 480~aa 620位氨基酸缺失编码区域。结果显示,插入完整E2基因或较大E2基因片段的重组PRRSV cDNA质粒均未能拯救出病毒,只有插入较小的E2基因片段(256 bp~330 bp)的重组病毒cDNA质粒成功地拯救出了重组病毒rPRRSV-F112-E2(256-330),拯救的病毒能够在MARC-145细胞上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而且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亲本病毒,间接荧光检测表明该重组病毒能够表达外源基因。  相似文献   

4.
为构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Hu N4株传代致弱株Hu N4-F30感染性克隆,本研究利用高保真DNA聚合酶,分6个片段进行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并通过点突变在其基因组10 808位引入Mlu I作为分子标记。通过重叠延伸PCR在5'端上游引入CMV启动子,3'端引入丁型肝炎病毒(HDV)核酶基因和牛生长素多聚腺苷酸化信号(BGH)。将各片段依次连接克隆于改造的p Belo BAC11载体中,构建含有全长HP-PRRSV致弱株c DNA感染性克隆p Belo BAC11-Hu N4-F30,并将全长质粒直接转染Marc-145细胞拯救出病毒。通过核酸鉴定与测序、分子标记鉴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拯救的病毒能够通过Mlu I酶切与亲本鉴别,拯救病毒的间接免疫荧光与亲本病毒一致,拯救病毒表现出低致病性。HP-PRRSV Hu N4-F30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与病毒的拯救,为进一步研究HP-PRRSV传代致弱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o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基因组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对病毒复制转录等过程至关重要,但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室将欧洲型PRRSV 5′UTR替换入北美型PRRSV弱毒株感染性克隆pAPRRS的骨架中,构建pAPLV5。经过DNA转染入MARC-145细胞系中,两次传代后,拯救出嵌合病毒vAPLV5。通过对嵌合病毒的全长测序发现,嵌合病毒基因组较亲本病毒发生了碱基突变,突变主要集中于Nsp2和Nsp9位置。将Nsp9位置(病毒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KNA povymerase,RdRp)的4处突变位点引入嵌合病毒的感染性克隆pAPLV5,所构建的4个突变嵌合克隆转染MARC-145细胞后无需传代即产生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且P0代病毒滴度较原嵌合病毒vAPLV5高。通过半定量负链和亚基因组检测发现,突变嵌合病毒的RNA合成水平也较亲本嵌合病毒高。由此推测PRRSV 5′UTR功能可能与RdRp相关,异源的5′UTR通过突变RdRp来发挥其调控作用,完成病毒拯救过程。  相似文献   

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Nsp9基因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在病毒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索Nsp9基因与病毒的毒力、复制能力及细胞嗜性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将PRRSV弱毒疫苗毒CH-1R的Nsp9基因进行克隆,酶切后连接到强毒株XH-GD的感染性克隆上,进行病毒的拯救。结果表明,成功构建替换了CH-1R Nsp9基因的重组病毒。对重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拯救病毒的生长速度和病毒滴度明显高于亲本毒株rXH-GD,但是低于疫苗毒CH-1R,重组毒株的噬斑大小与CH-1R相似,初步推测疫苗株CH-1R的聚合酶有助于提高病毒的滴度。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Nsp9基因对病毒毒力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EIAV弱毒疫苗株(EIAV_(FCCV15))S2基因发生的稳定性突变对疫苗株特性的作用以及S2基因的功能,以EIAVFDDVl5感染性克隆质粒pFDDV3-8为模板,根据疫苗研制过程中S2基因发生的4个主要稳定性变异位点,构建及拯救出S2基因不同差异位点逆向突变为强毒株相应氨基酸的6株感染性克隆衍生毒株.经实时定量PCR、逆转录酶活性和western blot等检测表明,疫苗株S2基因4个稳定性变异位点全部逆向突变的感染性克隆衍生毒、,pFDDVS2rl-3-4-5在体外培养靶细胞中的复制水平低于亲本疫苗株感染性克隆衍生病毒和其他组合的逆向突变的感染性克隆衍生病毒,提示ELAV疫苗株S2蛋白4个稳定突变位点的综合作用可能是决定疫苗株和强毒株特性差异的因素之一.以上结果为体内感染S2基因逆向突变感染性克隆衍生病毒,进一步揭示S2基因在ELAV弱毒疫苗致弱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是基因组中高度变异区之一,EIAV LTR的变异对于指导病毒的复制和病毒致病性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为了阐明我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毒力致弱的分子机制,由马传贫强毒至弱毒致弱过程中不同代次毒株LTR序列的分析,以驴胎皮肤弱毒株疫苗全长感染性克隆pLGFD3-8为父本,选取LTR R区的TAR起始碱基,poly(A)附加位点,采用反向遗传操作对其位点进行PCR体外定点突变,将弱毒序列构建的逆向点突变型全基因克隆转染到驴胎皮肤细胞(FDD)并在FDD上传代,通过逆转录酶活性(RT)检测、RT-PCR方法及real-time RT PCR检测并验证其感染性。检测结果为构建的逆向点突变型感染性克隆在FDD上被拯救,其衍生病毒感染的FDD上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细胞培养上清可检测到RT酶活性和RT-PCR阳性;电镜下可见大量典型的EIAV颗粒pLGFD-M点突变型嵌合克隆衍生病毒与其父本克隆衍生病毒pLGFD3-8复制水平相似。此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LTR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复制水平和毒力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性克隆,本实验根据PRRSV HuN4株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PRRSV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分6段扩增了PRRSV HuN4株全基因组cDNA.将扩增的各个cDNA部分重叠片段分别克隆于pBlueScript Ⅱ SK(+)载体中构建了感染性重组质粒pHuN4.并在病毒cDNA 5′末端引入sp6启动子序列便于后期的体外转录获得病毒的转录本,在3'末段Poly (A)尾引入Not Ⅰ酶切位点用于线性化pHuN4;此外,将HuN4基因组第14680位的A沉默突变为G产生一个Mlu Ⅰ酶切位点作为鉴定拯救病毒的分子标记.pHuN4通过酶切线性化后经体外转录及转染BHK细胞,并在Marc-145细胞中救获病毒.结果显示:救获的病毒能够在Marc145细胞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以及分子标记验证结果表明病毒拯救成功,而且拯救的病毒与亲本强毒生长曲线没有显著差异.利用拯救的第5代克隆病毒株对本动物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猪在感染后第3d开始出现体温升高、厌食、消瘦等临床表现,发病率达100%,在感染后20 d内陆续死亡,表明拯救的病毒保持了与亲本病毒株相一致的致病特征,以上研究证实我们成功的构建并获得PRRSV强毒HuN4株感染性克隆,为从基因水平上研究PRRS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2013年—2014年广西桂林市猪蓝耳病(PRRS)的流行情况,以及主要基因的变异情况,本研究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疑似猪蓝耳病病毒(PRRSV)样品35份,阳性为8份,阳性率22.9%。选择其中3个阳性的样品进行GP5和部分nsp2基因测序并分析其结果。GP5基因分析结果表明3株PRRSV的GP5基因与NCBI基因库中参考序列对应核苷酸的同源性为63.5%~99.8%,氨基酸同源性为57.1%~99.5%。通过GP5的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所获得的PRRSV为北美型,且与HP-PRRSV同属于一个小分支上;部分nsp2基因结果表明,与PRRSV原型毒株VR2332的核苷酸同源性在78%~78.8%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69.1%~70.3%之间,与高致病性毒株PRRSV JXA1核苷酸同源性在96.3%~99.1%,氨基酸同源性在93.2%~97.6%。氨基酸的比对结果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3株PRRSV部分nsp2基因均存在与HP-PRRSV一致的1+29个氨基酸的缺失,表明3株PRRSV毒株均为HP-PRRSV。  相似文献   

11.
高致病性PRRSV变异株与经典株混合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RT-PCR技术对来自广东省某猪场患有明显呼吸道临床症状和高热死亡的仔猪肺脏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初步鉴定为PRRSV高致病性变异株(YGhp株)与经典株(YGcl株)混合感染.进一步对2个毒株的NSP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YGhp株与VR-2332、JXA1和Lelystad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5.1%、99%和35%,而YGcl株与上述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9%、77.7%和34.5%,表明YGhp株为高致病性变异株,YGcl株为经典株,均属美洲型. 高致病性PRRSV变异株与经典株混合感染属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12.
多重RT-PCR检测PRRSV和CSFV及PRRSV ORF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瘟病毒(CSFV)的基因组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同时检测PRRSV和CSFV的多重RT-PCR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采集山东各地71个不同规模猪场及农村散养户212份病料,采用建立的多重RT-PCR技术同时检测PRRSV和CSFV的感染状况.检测结果显示,病料中高致病性PRRSV占57.1%(121/212),CSFV占29.2%(62/212).应用RT-PCR方法扩增山东不同地区16株PRRSV的ORF5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6株PRRSV的ORF5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7.0%~100.0%;与参考变异毒株JXA1、传统毒株VR2332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0%~99.5%和86.4%~87.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16株毒株GP5蛋白氨基酸不存在缺失,但存在位点突变.12株在非中和表位29位点与准种进化34位点发生了突变,分别由V→A和N→S;1株在非中和表位185位点发生突变,由A→V;这与2007年流行的PRRSV毒株JXA1、HUN等不同.  相似文献   

13.
应用PCR检测方法,对来自山东、河北、河南等10省44份表现高热病症状的临床发病猪病料,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PC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巨细胞病病毒(PCMV)和猪流感病毒(SIV)6种病原的检测。结果发现,6种病原中PRRSV的检出率最高为72.7%;单纯PRRSV感染的比例仅为2.27%。根据PCR检测结果分析PRRSV与其他5种病毒的混合感染情况,结果发现两重感染中PRRSV/PRV并发率最高(62.50%),三重感染中PRRSV/PRV/PCV并发率最高(43.75%),四重感染中PRRSV/PRV/PCV/PCMV并发率最高(28.125%),五重感染中PRRSV/PCV/PCMV/CSFV/PRV并发率最高(15.625%),PRRSV/PCV/PCMV/CSFV/PRV/SIV六重感染的比例为9.375%。将PRRSV阳性病料接种猪肺巨噬细胞和Marc-145细胞,共分离到9株PRRSV,分离率为28.1%。结果表明,发病猪多为感染PRRSV的同时混合感染其他多种病毒,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预防猪场各种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正1绪论研究发现,猪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抵抗力具有年龄依赖性。因此,与年龄稍大的猪相比,尽管幼龄猪在抗PRRSV病毒抗体的产生时间和数量相似,但它们仍表现出较高水平和较长时间的病毒血症。大多数研究抗PRRSV中和抗体的研究以幼龄猪为试验对象,但我们在长时间暴露在PRRSV多种野毒下的母猪体内,观测到其体内含有高水平的中和抗体。2试验目的使用高通量的基于ELISA的分析法,检测PRRSV的中和抗体应答反应。笔者试图辨别出,高水平的抗体滴度是否随  相似文献   

16.
PRRSV, the virus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 is a positive-strand RNA virus that belongs to the Arteriviridae family. PRRSV grows in primary alveolar macrophages and in monkey kidney cell lines. The genomic RNA is approximately 15 kb. The genome encodes the RNA replicase (ORF1a and ORF1b), the glycoproteins GP2 to GP5, the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M, and the nucleocapsid protein N (ORFs 2 to 7). A comparison of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different strains indicates that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strains represent two distinct antigenic types. Various PRRSV-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recombinant structural proteins have been produced. Well-defined PRRSV mutants can be generated with the recently developed infectious cDNA clone of PRRSV.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在PRRSV持续性感染猪群中的抗体动态,对蓝耳病阳性猪场育肥猪、经产母猪、后备母猪及仔猪每周采血1次,分离血清,用RT-PCR方法检测PRRSV,ELISA试剂盒检测抗PRRSV抗体并检测猪瘟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在猪群康复后PRRS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并逐渐趋向于稳定,当整个猪群再次表现临床症状时,抗体逐渐上升至一定水平,但抗原检出率较低;猪瘟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上升依然很快,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在暴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广东某猪场进行,猪群暴发PRRS后立即封群。为研究猪场PRRS疫情和PRRSV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在母猪饲料中全群添加抑制PRRS的泰万菌素100 mg/kg~200 mg/kg,持续90 d。统计猪场PRRS暴发到平稳期间的临床数据,并用RT-PCR检测的方法检测分娩母猪血清、脐带血、弱残仔猪和保育死淘猪病料。结果显示,猪群PRRS暴发时,存在PRRSV经典毒、高致病性野毒和高致病性疫苗毒3种毒株亚型;猪群PRRS平稳时,猪群只检测到PRRSV疫苗毒株1种亚型。表明猪群感染PRRSV类型越单一,猪群PRRS越平稳。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初以来,杭州地区的几个规模化猪场陆续发生仔猪腹泻、保育猪呼吸困难的疾病,剖检见肺部呈橡皮样,全身淋巴结水肿,部分猪脾脏边缘梗死等,发病率、死亡率较高。设计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或PCR检测;运用伪狂犬病(PR)鉴别试剂盒检测PR,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猪瘟(HC),并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通过全面检查认为,这几个猪场发生了猪瘟合并猪PRRSV、PCV2感染。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山东4个养猪场暴发了多起母猪妊娠后流产,1月龄仔猪大量死亡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对送检的病猪进行了病原分离、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免疫荧光检测及动物试验,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确诊该养猪场混和感染了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控制猪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