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筛选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抗菌活性较强的中药。方法:选取治疗乳房炎常用的中药20味进行超声提取,用微量肉汤法对6种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筛选试验。结果:当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9213的最小抑菌浓度都在要求抑菌范围内,说明菌数符合要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小于6.25 mg/mL的中药有甘草、黄连、大黄、黄芩、连翘、地肤子、远志、知母和丹参;对大肠杆菌最小抑菌浓度小于6.25 mg/mL的中药有黄连、黄芩和连翘;对无乳链球菌和副乳房链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小于6.25 mg/mL的中药有黄连、甘草和知母;对停乳链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小于6.25 mg/mL的中药有甘草、黄连、知母、地肤子、远志和大黄;对肺炎克雷伯菌,20味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均大于50 mg/mL。结论:不同中药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不同,其中黄连、甘草、黄芩、大黄、知母、连翘、丹参等对奶牛乳房炎6种病原菌抗菌活性均较强,且抗菌活性强的中药大多为清热解毒类。  相似文献   

2.
抗菌肽LL-37的抑菌作用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量2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肽LL-37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进一步研究温度、pH和保存时间对LL-37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LL-37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12、1.56和0.78μg/mL。热稳定性试验显示:重组抗菌肽121℃加热21 min、100℃加热3 h仍有较好的活性。酸碱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LL-37在pH 2.0~12.0时均具有一定的活性,pH 5.0~6.0时活性最好。此外,-20℃为此抗菌肽长期保存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表达高活性的抗菌肽Hadrurin提供开发应用的依据,进一步为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抗菌肽Hadrurin蛋白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表达获得重组抗菌肽Hadrurin(rHadrurin)蛋白的基础上,将纯化的rHadrurin蛋白进行肠激酶酶切,恢复其天然活性结构。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方法检测抗菌肽Hadrurin在不同剂量、不同pH值、不同保存温度下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杀菌活性。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进行抗菌肽rHadrurind对小鼠的体内保护实验。结果表明抗菌肽rHadrurin对上述细菌的最小抑菌范围为1.32μg/mL~4.32μg/mL,最小杀菌范围为1.77μg/mL~8.54μg/mL,而且-70℃~100℃及在pH3~pH10条件下仍具有高效抗菌活性。240μg/只剂量的抗菌肽蛋白可有效预防保护小鼠免受致死剂量鸡致病性大肠杆菌攻击,320μg/只剂量可达到保护率85%以上。  相似文献   

4.
桉油精的抗菌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桉油精的抗菌抗炎作用,选取37株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分离株,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同时分别设计小鼠耳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2种炎症模型研究其抗炎活性.结果显示,桉油精对7种细菌均有抗菌作用,MIC为3.9~12.4 mg/mL,MBC为6.0 ~ 18.2 mg/mL;桉油精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及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且给药剂量为400 mg/kg时效果最佳.研究表明,桉油精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和显著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究地衣芽孢杆菌38(Bacillus licheniformis 38,B38)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的抑菌性能,以期为新型替抗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采用抑菌圈法对48株芽孢杆菌经过两次筛选,获得一株对CP抑菌效果最好的芽孢杆菌,测定其最小抑菌效价、抑菌产物生成曲线、抑菌谱和代谢产物的稳定性,并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对抗菌物质进行粗提取。结果表明:B38对CP的抑菌圈直径最大可达31.14 mm,其发酵上清液的最小抑菌效价为64 AU/mL,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发挥抑菌作用;B38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在6~<12 h呈指数增长,在12~<24 h保持稳定;B38代谢产物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和过氧化氢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均大于87.78%,对温度和pH具有良好的耐受性;B38代谢产物中的抑菌物质可以被80%硫酸铵完全沉淀,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菌粗品的MIC为6.25 mg/mL。试验通过抑菌圈法筛选得到了一株对CP具有优良抑菌性能的菌株B38,其发酵产物对蛋白酶、温度和pH具有优良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设计研发新型猪源抗菌肽PMAP-23,本研究参照PMAP-23的作用机理和氨基酸组成,人工设计并合成新型抗菌肽PMAP-23LR,通过药敏试验检测其体外抗菌活性,同时以感染鼠伤寒沙门菌的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感染模型,研究抗菌肽PMAP-23LR对致病菌的体内抗菌活性。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PMAP-23LR相较于PMAP-23对猪霍乱沙门菌C78-1的最小抑菌浓度未发生变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鼠伤寒沙门菌1344、禽巴氏杆菌C48-3、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7915的抑菌活性增强;酸碱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PMAP-23LR在pH2~pH12时具有100%的抗菌活性;热稳定性试验显示,PMAP-23LR在沸水中2 h后仍具有抑菌活性,溶血试验结果显示PMAP-23和PMAP-23LR在2μg/mL~1 mg/mL的浓度下均不能使鸡红细胞发生溶血。在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的体内治疗试验中,PMAP-23LR能够减少小鼠肝脏和肺脏的病理损伤,增加了小鼠的存活率。本研究为抗菌肽PMAP-23的改造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究大高良姜提取物对饲料微生物污染中常见的4种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和2种真菌(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稳定性,优化提取工艺。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溶剂的大高良姜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活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为指示菌,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乙醇回流提取工艺,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该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以及对pH值、温度和紫外光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6种试验菌中,大高良姜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较好;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为指示菌时,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95%、料液比115(mV)、55℃水浴回流提取2 h,提取物对这2种菌的MIC均为0.313 mg/ml,MBC分别为1.25 mg/ml和0.625 mg/ml;提取物对pH值极不稳定,加热和紫外光照射均使其抑菌活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果提示,大高良姜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体外抑菌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岩青兰、旱辣蓼和轮叶棘豆的化学成分和体外抑菌活性,采用GC-MS技术对各植物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采用二倍稀释法、平板涂布法和琼脂平板打孔法分别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最小抑菌浓度抑菌圈大小。GC-MS分析显示,岩青兰、旱辣蓼和轮叶棘豆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分别为13、19、15种,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9、12、13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分别为0、2、0种,醌类化合物分别为2、2、1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2、3、1种;体外抑菌活性试验显示,复方提取物对链球菌,岩青兰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岩青兰和复方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复方提取物对沙门氏菌抑制效果最好,其MIC值范围为1.95 mg/mL~31.25 mg/mL,MBC值范围为3.25 mg/mL~250 mg/mL。结果表明,3种药物提取物对4种常见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能是因为3种药物中含有多种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型兽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6,(8):8-11
通过对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超氧化物阴离子、羟自由基的清除试验,测定硫酸化酵母葡聚糖(s GSC)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s GS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猪链球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NY3等的最小抑菌浓度,评价s GSC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s GSC对DPPH、超氧化物阴离子、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随着s GSC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浓度为5 mg/m L时,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9.72%、42.16%、83.41%,表明s GSC对3种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表现出了较好的抗氧化活性。s GS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猪链球菌、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80 mg/m L,而对大肠杆菌为40 mg/m L,表明s GSC对这几种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而对NY3的最小抑菌浓度大于80 mg/m L,表明s GSC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蒜提取液具有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本研究通过牛津杯法抑菌试验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大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蒜提取物均为高度敏感,大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50mg/mL和25mg/mL,MBC值也分别为50mg/mL和25mg/mL。试验结果表明大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外分泌蛋白的核酸酶活性,本研究复苏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取培养上清液,采用透析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外分泌蛋白,结果显示获得的该蛋白浓度为48.5μg/mL。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琼脂扩散法和琼脂培养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外分泌蛋白的核酸酶活性,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探究温度、pH、金属离子对核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外分泌蛋白表现出降解λDNA的核酸酶活性,且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50℃和9.0,在低温和酸性条件下核酸酶的活性较弱,但胞外核酸酶对70℃以上的耐受性较差。不同浓度的Ba^2+、Mg^2+和Zn^2+对胞外分泌蛋白的核酸酶活性无影响;低浓度(0.01 mmol/L^1 mmol/L)的Ca^2+、Ni^2+、Cu^2+和Mn^4+可以促进胞外核酸酶切割λDNA的活性;高浓度的Na^+、K^+和Fe^3+可以提高胞外核酸酶切割λDNA的活性;添加Co^2+(0.01 mmol/L^10 mmol/L)可以促进胞外分泌蛋白的核酸酶活性。本研究证实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外分泌蛋白的核酸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胞外分泌蛋白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宿主互作中的确切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 ATCC 43889)、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 CMCC 51334)3株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用于测定L-乳酸、D-乳酸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比较L-乳酸、D-乳酸对3株食源性致病菌抑菌效果差异.结果表明:L-乳酸、D-乳酸对3株食源性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MIC0.1 mg/mL、MBC 3.2 mg/mL,大肠杆菌MIC 0.1 mg/mL、MBC 1.6 mg/mL,福氏志贺菌MIC 0.1 mg/mL、MBC3.2mg/mL.在所选3株指示菌浓度105~106 CFU/mL、乳酸0.2 mg/mL质量浓度下,L-乳酸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D-乳酸.  相似文献   

13.
家蚕抗菌肽Cecropin-XJ的原核优化表达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ecropin-XJ是一种从家蚕幼虫体内分离纯化的具有很强热稳定性、酸碱适应性和广谱抗菌性的新型家蚕抗菌肽。以融合不同标签的表达载体构建pET28a-Cecropin-XJ、pET30a-Cecropin-XJ、pET32a-Cecropin-XJ、pMAL-p2X-Cecropin-XJ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并优化诱导时间、诱导温度、诱导剂IPTG浓度等条件,通过对目的蛋白表达的检测分析,选择、建立Cecropin-XJ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可溶性表达的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构建的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ecropin-XJ在IPTG终浓度为0.8 mmol/L、培养温度为37℃的条件下诱导5 h,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可达10 mg/L,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表达产物形式存在,可溶性蛋白的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5%,经金属螯合层析进一步纯化后的Cecropin-XJ融合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体外抑菌试验显示Cecropin-XJ融合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枯草芽胞杆菌L7是从牛粪中选出的,它的代谢产物中的抑菌物质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通过对其抑菌物质产生的发酵条件研究认为,最佳发酵条件为pH值7.0、接种量4%、30℃恒温振荡培养箱培养,发酵时间约60h。其代谢产物中的抑菌物质在80~121℃下30min稳定,pH值在6.0~10.0范围内稳定,光照2~6h后抑菌活性下降。结论:菌株L7的发酵产物具有较强稳定性,可置避光、pH值中性、常温环境中短期保存,经提高活性、纯化等处理后可能作为新型天然防腐剂应用于食品领域,或应用于抗感染微生态制剂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以直投式乳酸发酵剂为实验菌,研究乳铁蛋白及其水解产物对发酵剂各生长阶段的影响。实验条件为乳铁蛋白质量浓度范围0.5~2.5mg/mL,乳铁蛋白水解物的质量浓度范围0.05~0.3mg/mL,无氧条件下37℃培养。结果表明,37℃恒温培养,乳铁蛋白在0.5~2.0mg/mL范围内对乳酸菌生长有促进作用,最适添加质量浓度为1.0mg/mL,抑菌质量浓度为大于2.5mg/mL;乳铁蛋白水解物在0.05~0.25mg/mL范围内对乳酸菌生长有促进作用,最适添加质量浓度为0.1mg/mL,抑菌质量浓度为大于0.3mg/mL。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突破噬菌体裂解酶Lysep3应用瓶颈为切入点,采用酵母表达系统对其进行重组表达以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初步探究其体外抗菌活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试验提供数据参考。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爱性优化并合成Lysep3基因,将其连接至表达载体pPICZαA。经菌落PCR和测序验证后,将线性化重组载体pPICZαA-Lysep3电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X-33。重组酵母转化子经菌落PCR和摇瓶水平甲醇诱导重组蛋白初筛后,在5 L发酵罐中高密度发酵,发酵上清液经His-trap HPGE纯化柱纯化。通过抑菌试验和浊度试验进行rLysep3的抑菌活性分析,通过测定rLysep3对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毒性和小鼠血红细胞溶血性进行rLysep3的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菌在5 L发酵罐中甲醇诱导120 h后Lysep3的表达量达749.2 mg/L。抑菌活性分析发现,rLysep3对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葡萄球菌及无乳链球菌均具有抑菌活性,且rLysep3可与EDTA联合作用使肠炎沙门氏菌菌落数下降1.6~1.7个数量级。此外,细胞毒性试验发现,rLysep3在1 024 μg/mL浓度下细胞存活率仍可达78.75%;溶血性分析显示,1 024 μg/mL浓度下溶血率仅为1.58%。上述结果证明,通过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实现了Lysep3的重组表达,rLysep3具有体外抑菌活性,且具低细胞毒性和低溶血性。从抗菌活性、产业化制备及安全性等方面初步显示出rLysep3具有开发为临床治疗禽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新型抗菌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产量,考察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碳源和氮源对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植物乳杆菌XN1904E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5、培养温度37 ℃、半乳糖为最适碳源、鱼蛋白胨为最适氮源,此条件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产量为235.41 mg/L;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水溶液(0.2 mg/mL)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7.54%,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药五倍子(Galla chinensis, GC)被证明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其抑菌活性与活性成分之间的关联性不够明确。本研究采用大孔树脂从GC水提物(water extracts of GC, GCE)中分离五倍子单宁(gallotannins, GT)并收集大孔树脂脱GT后的剩余物(GTrE);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GCE中没食子酸(gallic acid, GA)和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 MG)含量;然后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法比较了GCE与其活性成分对耐药大肠杆菌(E.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的抑菌活性,分析了活性成分含量与五倍子抑菌活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GCE对耐药E. coli和S. aureus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GT和GTrE与GCE的抑菌作用类似,两者在GCE中的含量分别为58.3%和22.8%,联合使用多呈现相加作用,对不同E. coli菌株的MIC范围为5-20 mg/mL;对不同S. aureus菌株的MIC范围为0.156-0.625 mg/mL。这提示GCE、GT和GTrE对S. aureus抑制的选择性更强。GA对上述两种菌的MIC范围为5-10 mg/mL,MG则为1.25-2.5 mg/mL,但GA和MG在GCE中的含量较低,分别为3.1665%和0.0899%。以上结果表明GCE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GA和MG与其抑菌作用相似,但两者在GCE中的浓度远远低于它们的MICs。故推测含量较高的GT和GTrE或者未知组分的联合可能是五倍子发挥抑菌活性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9.
褪黑素、谷胱甘肽对猪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褪黑素、谷胱甘肽两种抗氧化剂对精子冷冻的保护效应。以成年杜洛克公猪为研究对象,在猪精液冷冻稀释液中先后单独、联合添加褪黑素、谷胱甘肽,解冻后精子质量通过检测活率、活力、顶体完整性、线粒体活性以及活性氧(ROS)含量来判定。结果表明:分别单独添加0.25mg/mL褪黑素、5mmol/L谷胱甘肽,或联合添加0.125mg/mL褪黑素和1mmol/L谷胱甘肽,均能减少精液冷冻过程中ROS的生成,显著提高冷冻精子解冻后的质量(P〈0.05),其中联合添加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添加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关荣  廖芳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03,29(3):231-235
采用一种类似PCR的基因组自我引发PCR(GSP PRC)法 ,初步研究了家蚕、野桑蚕、天蚕、蓖麻蚕和柞蚕的微卫星DNA的体外基因组自我引发PCR扩增条件。质量浓度为 10 0mg/L的基因组DNA经 10 0℃变性 15min后 ,与等量相同浓度未变性的DNA混合作为模板 ,在 80 μL扩增体系 [含 0 2mmol/LdNTPs、5 0mmol/LKCl、10mmol/LTris HCl(pH 9 0 )、4mmol/LMgCl2 、1 2 5UTaqpolymerase]中加入 1μL此混合模板 ,在92℃、1min→ 5 5℃、2min→72℃、2min ,30~ 90次累积循环的扩增条件下 ,成功地得到了PCR产物。反应体系中 ,基因组DNA的适宜质量浓度为 1 2 5mg/L。GSP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的部分片段回收后 ,在同样条件下 ,30~ 6 0个循环可得到同样大小范围的产物。GSP PCR产物经 6 %的变性测序胶电泳 ,得到典型的梯状带 ,表明为微卫星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