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旋毛虫感染猪血清为抗体探针,对旋毛虫3日龄成虫cDNA文库进行免疫筛选,将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所得c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阳性克隆Zh68cDNA全长为1372bp,含有1个1287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由42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理论分子质量为47.5ku,等电点为8.45。SMART分析表明,1~18位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37~277位氨基酸为典型的丝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类结构域,其中His88、Asp142、Ser233为催化中心的3个主要氨基酸残基,78~80位氨基酸为N-糖基化位点(NCS),另外还有6个保守的Cys形成二硫键。BLASTn同源性分析表明,与其他生物丝氨酸蛋白酶的基因序列无明显的同源性,为1个新的cDNA分子。BLASTp蛋白质同源性分析表明,与丝氨酸蛋白酶的同源性为30%左右。Southern—blot杂交表明,此基因在旋毛虫基因组中属于多基因家族,具有基因多态性。cDNA的PCR结果表明,此基因在旋毛虫肌幼虫、新生幼虫及成虫期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2.
应用旋毛虫感染猪血清,对旋毛虫新生幼虫cDNA文库进行了免疫筛选。对阳性克隆pBK-cMV-WN10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DNA全长为1352bp。含有1个1218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的多肽由40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理论推导值为45900,等电点为5.43,N末端的信号肽及糖基化位点(NCS)表明其可能为分泌性糖蛋白,氨基酸序列19~156与158~295为重复区域,相似性为74%.C末端有1个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结构域,但旋毛虫p46000抗原与其他线虫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结构有很大差异,可能已经失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的功能。PCR结果显示。从旋毛虫新生幼虫、肌幼虫、3日龄成虫和5日龄成虫cDNA中均扩增出此基因,表明此基因在旋毛虫各个时期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3.
旋毛虫新生幼虫WN1抗原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旋毛虫人工感染猪血清对旋毛虫新生幼虫cDNA文库进行免疫筛选,对阳性克隆WN1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WN1 cDNA全长为474bp,含有1个354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的多肽由11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理论推导值为13200,等电点为4.25,N-末端的信号肽表明其可能为分泌性蛋白。GenBank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此序列为一个新基因的全长cDNA。经PCR扩增WN1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重组质粒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 star(DE3)并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的重组蛋白,与理论设计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中旋毛虫53000抗原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技术直接从旋毛虫肌幼虫cDNA文库中扩增靶基因p53cDNA,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氏菌NovaBlue后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到1176bp的p53cDNA,共编码39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53c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旋毛虫p53基因序列相比共有12个核苷酸发生改变,二者的同源性为98%,所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至表达菌BL21star(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获得约48000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p53重组蛋白可以被旋毛虫感染猪血清识别,具有很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 c DNA探针 ,从新生幼虫 c DNA文库中筛选出 2个相似的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 c DNA克隆 ,分别命名为 N5和 N10 ,N5长度为 12 5 0 bp,N10长度为 12 33bp。 NCBI Blast检索表明 ,2个c DNA全长序列均为旋毛虫新基因序列。DNASIS分析表明 ,N5与 N10的开放阅读框架分别为 10 14、10 17bp,编码338、339个氨基酸 ,推导的成熟蛋白氨基酸序列均为 32 1个氨基酸残基 ,相对分子质量推导值分别为 35 30 0和 354 0 0。 2个氨基酸序列中 N端均包含有一信号肽序列 ,可能为分泌性蛋白。NCBI Blast及 Inter Proscan检索表明 ,以上2个氨基酸序列均含有 型核酸酶的功能结构域 ,均编码 型核酸酶 (DNase ) ,且与已报道的旋毛虫包囊形成相关蛋白 P4 3(经鉴定也为 DNase )同源性最高。目前已有的试验结果证实 ,P4 3并未直接参与包囊的形成 ,而是一种与P4 3蛋白同源性非常高的蛋白参与了旋毛虫包囊的形成。由于 N5与 N10为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表达基因 ,也就是在旋毛虫包囊形成的时期表达 ,而且与 P4 3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并均编码 DNase 蛋白 ,因此 N5、N10具有参与旋毛虫包囊形成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6.
微小牛蜱铁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微小牛蜱克隆到1个新的铁蛋白编码基因,cDNA全长642bp,编码区为123-639bp,编码172个氨基酸残基,该蛋白预测的分子量为19.9ku,等电点为4.24。经过分析,其预测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变异革蜱、非洲钝缘蜱和蓖子硬蜱铁蛋白同源性分别为93.60%、88.37%和83.72%。且核苷酸序列在mRNA 5’未翻译区(5’UTR)的茎环结构存在铁应答元件(IRE),其氨基酸序列上带有典型的亚铁氧化酶中心结构的保守序列。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微小牛蜱卵、幼蜱、半饱血雌蜱、饱血雌蜱和雄蜱这几个阶段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7.
8.
为了研究马鹿β-防御素-1(Red deerβ-defensin-1,redBD-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揭示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规律。本研究利用PCR结合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马鹿舌黏膜中克隆redBD-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各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redBD-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455bp,开放阅读框(ORF)为192bp,编码6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redBD-1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6.94ku,有10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无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理论等电点为10.85。预测redBD-1蛋白有一个分泌信号肽结构,无跨膜区,主要在细胞外发挥生理功能;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分别以Cys1-Cys5、Cys2-Cys4和Cys3-Cys6连接形成3个分子内二硫键;成熟蛋白的三级结构是由β-折叠、延伸和无规则卷曲构成。redBD-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的是梅花鹿β-防御素(siBD-1)为98.4%,其次是水牛肠β-防御素(BEBD)为92.2%,与人β-防御素-2(HBD-2)同源性最低仅为35.9%。RT-qPCR结果得出,redBD-1在被检器官中均有表达,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表达量较高,肝、肾和脾等实质性器官表达量相对较低。本试验为今后深入研究防御素基因功能以及马鹿黏膜免疫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cDNA末端扩增(RACE)方法及简并引物克隆了柞蚕溶菌酶(Antheraea pernyilysozyme)基因(Gen-Bank登录号:DQ353869)。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675 bp,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其开放读码框(ORF)长420 bp,编码14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的1-20位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21-140位氨基酸为柞蚕溶菌酶成熟蛋白(分子质量14 kD,等电点8.46)。柞蚕溶菌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c型溶菌酶分子所特有的活性中心Glu32、Asp50以及8个半胱氨酸残基,与鳞翅目昆虫溶菌酶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属非钙结合型c型溶菌酶。柞蚕溶菌酶的模拟三级结构与印度柞蚕(Antheraea mylitta)溶菌酶的三级结构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0.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Ⅰ型(PCV1)ORF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对PCV1 ORF1基因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ORF1基因(939 bp)克隆入pMD18-T载体,将筛选获得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MD-ORF1。测序分析表明,克隆的ORF1与广东分离株DQ659154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6%,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4%。将ORF1双酶切产物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41a,得到的重组子命名为pET-ORF1。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PCV1ORF1在pET-41a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其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67.6 ku。  相似文献   

11.
猪2型圆环病毒ORF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ORF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对PCV-2广东株(GD)ORF1基因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的ORF1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获得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MD-ORF1。将ORF1的Kpn Ⅰ和Xba Ⅰ双酶切产物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BAD/gⅢ C得到重组子,命名为pBAD/gⅢ—ORF1。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ORF1与德国分离株AF201897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5%;与其他PCV-2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1%~9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2%~99.5%。同时,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ORF1准确插入了pBAD/gⅢC的多克隆位点,未改变读码框。用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PCV-2ORF1在pBAD/gⅢC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其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41ku。  相似文献   

12.
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T668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 c DNA片段 T6 6 8- SS2作为核酸探针 ,在新生幼虫 c DNA文库中筛选出 10个阳性克隆。序列测定及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表明 ,克隆 G10 - 6的 c DNA片段全长 16 0 0 bp,含 12 90 bp的开放阅读框架 ,编码 1个由 4 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其相对分子质量理论推导值为 4 6 84 0 ,等电点 (PI)为 9.6 5。主导氨基酸为Ser(11.39% )和 Thr(10 .93% )。开放阅读框架中具有丝氨酸蛋白酶保守功能区及酶活性位点结构 ,其 N末端的信号肽及 2个糖基化位点表明 ,其为分泌性糖蛋白 ,预示其可能在细胞外起着重要作用。DNA同源性分析表明 ,该 c DNA为一新的 c DNA分子。  相似文献   

13.
运用RT—PCR技术从由刀豆蛋白(ConA)诱导培养的荣昌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扩增出猪白细胞介素15(pIL-15)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共489bp,编码162aa。与已公布的2个猪IL-15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4%。分子进化分析表明其与人及哺乳动物IL-15基因的进化关系较近,而与鸡的IL-15基因进化距离较远。运用PCR技术从含荣昌猪IL-15开放阅读框序列质粒中扩增其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共345bp。将其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后在E.coli BL21中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约为34ku,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8.7%;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在相对分子质量34ku处有一条特异性带;对诱导重组菌进行转录检测得到约356bp的特异性片段。MTT法试验证实,表达产物初步纯化、透析复性后,可明显增强淋巴细胞的增殖。荣昌猪IL-15成熟肽成功在体外表达,获得的高效表达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RACE技术从19日龄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中扩增了1个Wnt家族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为日本血吸虫新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ORF)长1896bp,编码63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73.3ku。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wnt家族蛋白的典型特征,与人、鼠Wnt10a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26%,推测为血吸虫的Wnt10a基因,命名为Sjwnt10a(GenBanK登录号DQ643829)。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在19日龄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中表达量最高,在14日龄童虫和44日龄雄虫中也有表达,但分别仅为19日龄童虫表达量的8.8%和5.0%,而在31日龄成虫和44日龄雌虫中没有检测到该基因。结果提示,童虫差异表达的Sjwnt10a基因可能对童虫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鸡白细胞介素-17(ChIL-17)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以经ConA刺激3h的鸡脾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成功克隆了ChIL-17的cDNA。该cDNA全长725bp,其中第2~508位是该基因的阅读框(ORF),共编码169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序列相比较,二者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6%(722/725),共有3个碱基发生变异,其中有2个变异位于阅读框之内。DNAssit软件分析表明,二者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同时,以鸡脾淋巴细胞DNA为模板,用PCR方法首次扩增获得了ChIL-17的基因组DNA序列,经序列分析,其序列全长1934bp,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组成,3个外显子分别位于第2~27、569~815和1484~1720bp处。  相似文献   

16.
应用RT—PCR技术扩增并克隆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NH36编码基因,经鉴定及序列分析,构建其原核重组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鉴定其表达产物。结果显示,获得的NH36开放阅读框为945bp,编码314个氨基酸残基,与GenBank上发表的国际标准株NH36编码基因序列以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8.57%(837/945)和89.17%(280/314)。表达蛋白为36ku,经1mol/L IPTG诱导6h后的表达量最高;薄层扫描显示表达的蛋白占菌体蛋白总量的57%;该蛋白可被抗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多克隆抗体血清识别。  相似文献   

17.
成华猪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4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猪外周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伴刀豆球蛋白A(ConA)的刺激下培养48h,提取培养的淋巴细胞总RNA,应用RT-PCR扩增猪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并克隆到pMD-T载体测序。测序结果表明,IL-4基因的cDNA长度为413bp,开放阅读框为402bp,编码134个氨基酸,分子量15.0ku,等电点8.24;与人和小鼠的IL-4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0%和42%。  相似文献   

18.
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浙江分离株(ZJ2000)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Long-accurate RT-PCR(LA-PCR)一步法扩增并克隆了IBDV ZJ2000株基因组A节段全长c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的A节段全长共3259个核苷酸,包括5'、3'端的非编码区(NCRs)和2个部分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1和ORF2),与参比的血清1型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5.2%-99.2%。二级结构预测表明,在5'-NCRs存在1个大型的茎环发夹结构。ORF2编码145个氨基酸的VP5,与参比毒株的同源性高达98.6%-100%。ORF1编码1012个氨基酸的VP2/VP4/VP3,在氨基酸水平上VP2、VP3、VP4与参比毒株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4.9%-98.8、96.1%-98.5%、97.1%-99.2%。ZJ2000共有14-38氨基酸的替代,其中特有氨基酸6个,变异大多数集中在VP2高变区,突变率达2.9%-11%。第2个小亲水区内280位氨基酸由S替代了N、290位M替代了L。这2个突变可能与IBDV的抗原性有关。VP2-VP4剪切位点附近511和540位氨基酸的变异可能使ZJ2000株的毒力增强。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ZJ2000与欧洲Cu-1株、P2株、CEF94株和中国Harbin株的有关最近,而与欧洲、香港、日本的超强毒株和美国的变异株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驯鹿生长素(ghrelin)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4,(10):1647-1652
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在本课题组已获得的驯鹿ghrelin cDNA的部分片段的基础上进行3′和5′RACE。结果成功克隆出驯鹿ghrelin cDNA的3′和5′末端序列,从而得到604bp的驯鹿ghrelin cDNA全序列,其中包含57bp 5′非翻译区(UTR)、405bp的开放读码框(ORF)、128bp的3′UTR和poly(A)14。405bp的ORF编码134个氨基酸残基的前原ghrelin(preproghrelin),其中包含41个氨基酸残基的N末端信号肽,27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肽及66个氨基酸残基的C末端肽。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驯鹿ghrelin cDNA与山羊、绵羊和牛的同源性分别是92.0%、90.8%和89.5%;与猪和人的同源性分别是69.5%和65.2%;与鸡的同源性仅为33.8%。表明ghrelin的结构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驯鹿Ghrelin cDNA全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理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芽孢杆菌CY1-3株基因组DNA经Sau3A Ⅰ部分消化后回收2~7 kb片段,构建了部分文库.通过刚果红染色鉴定,筛选出6个纤维素酶基因的阳性克隆子,经酶切鉴定为同一克隆子,命名为pGJc-1.经测序分析,该片段包含一个由1 593个核苷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ORF),命名为celC.经推导,celC基因编码由一53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CelC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CelC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多种细菌的β-1,4-内切葡聚糖酶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粗酶液的SDSPAGE分析表明,cel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所表达的CelC蛋白具有纤维素酶活力,其分子质量约为58 k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