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辛永萍  单颖  夏叶 《畜牧兽医学报》2020,51(5):1101-1109
从上海某羊养殖场获得了一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CMG47。为了确定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的分子分型,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多重PCR对该菌株进行谱系和血清型分析,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鉴定其分子分型。采用PCR方法对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通过体外观察和荧光定量PCR对菌株溶脂溶血特性进行分析。将菌株通过腹腔注射ICR小鼠和静脉注射斑马鱼,测定其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属于谱系Ⅰ,1/2b血清型;序列分型为ST619;携带prfAinlAinlBplcAplcBmplactAhly等主要毒力因子;体外无明显溶脂活性,溶血活性较弱;小鼠和斑马鱼试验均显示,该分离株属于强毒株,与强毒参考株EGDe的毒力相当(P>0.05)。该分离株的谱系/血清型为引起李斯特菌病的主要型别,拥有整套主要毒力因子,为单增李斯特菌强毒株。本研究为李斯特菌病散发病例的流行和传播特征分析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对建立健全李斯特菌监测体系和风险评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为鉴定分离自新疆北疆绵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本研究采用多重PCR方法,鉴定来自病发地区部分羊场的发病绵羊、健康绵羊、羊舍环境和乌鸦粪分离的30株李斯特氏菌分离株的8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分离株血清型。结果为4株发病绵羊株有3株鉴定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血清型为1/2a或4b,1株为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株健康绵羊株血清型为1/2a;其余来自羊舍水源的3株、乌鸦粪的2株及健康绵羊16株为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表明来自发病绵羊、健康绵羊及参考菌株LM血清型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8株来自新疆发病绵羊和健康绵羊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分离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相关性,本实验对8株LM分离株进行小鼠致病力检测、多重PCR谱系鉴定、血清型鉴定及InlA基因的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绵羊与临床发病绵羊中分离的LM分离株对小鼠具有相同的致病性;除1株临床分离株为血清型4b和谱系Ⅰ外,其余7株均为血清型1/2a和谱系Ⅱ;5株健康绵羊分离株的毒力基因InlA的PCR-RFLP复合基因型均为E型,而3株临床发病绵羊中的分离株为C型或B型。两种不同来源LM在小鼠致病性血清型及谱系上具有一致性及相关性,但其毒力基因InlA存在多样性。初步揭示健康绵羊携带的LM可以经内源性感染而发生李氏杆菌病,表明内源性感染是造成绵羊李氏杆菌病流行的一种传染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牦牛屠宰场中存在的单增李斯特菌对牦牛肉造成污染的风险。【方法】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分子学方法对牦牛屠宰场50份污水样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PCR方法对分离株血清型和毒力基因进行鉴定和检测,并测定分离株在不同生长条件下D600 nm值;通过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试验及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确定分离株的毒力。【结果】从50份污水样品中分离出1株革兰氏阳性短杆状细菌。分离株在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上为蓝绿色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短杆状菌,疑似为单增李斯特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可水解七叶苷,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鼠李糖,MR、VP、动力、过氧化氢酶试验为阳性,甘露醇和木糖发酵试验为阴性。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株与单增李斯特菌EDG-e具有高度同源性,序列相似性为99%,血清型鉴定其血清型为1/2a。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携带inlB、inlC、inlJ、actA、plcA、prfA、mpl、hly、inlA、SigmaB毒力基因。抗应激能力试验显示,分离株在低温、强酸、强碱、高盐、乙醇胁迫和氧化...  相似文献   

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野毒株prfA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特征分析/孟庆玲(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乔军,才学鹏…//中国兽医科学.-2011,41(3).-250~255 利用PCR技术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TA野毒株prfA基因进行扩增,将其克隆后测序,并对该分离株prfA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发病母猪组织是否感染病原菌及调查病原菌耐药情况,试验对发病母猪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经过培养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确定分离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常见血清型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一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菌株的16S rRNA测序结果与NCBI上18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参考菌株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分离菌株接种在血琼脂培养基上会发生α溶血现象,且具有多重耐药性,携带四环素类tet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aph(3′)-Ia、strA、strB耐药基因,磺胺类sul 1、sul 2耐药基因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基因blaSHV,与耐药表型结果一致。分离菌株血清型分型为K20型,含有ureA、wabG、uge毒力基因。在小鼠致病性试验中,以浓度为6.15×10~8cfu/mL的菌液进行攻毒,能够使小鼠在22 h内死亡,表明分离菌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说明本试验所分离得到的猪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严重的耐药性和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毒力岛4(LIPI-4)携带株的血清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本研究以新疆各师局2014年~2017年常规送检的1 027份食品中分离的5株携带LIPI-4的LM(菌株编号LM461、LM873、LM928、LM2947、LM5573)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对其7个看家基因的序列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通过腹腔注射法测定小鼠LD_(50),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其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结果显示,5株食源性LMLIPI-4携带菌株血清型PCR分组均为1/2b、3b和7;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均为ST87(CC87);LM928、LM2947、LM5573、LM461和LM873菌株对小鼠的LD_(50)分别为10~(7.2) cfu、10~(7.2)cfu、10~(7.3)cfu、10~(7.5)cfu、10~(8.6)cfu;5株LM分离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其中LM928和LM2947形成能力最强,LM873最弱。本研究首次明确LIPI-4不仅仅存在于LM CC4克隆群,同时也存在于ST87型,CC87克隆群,该结论对LM LIPI-4的致病性及其致病机理的进一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集甘肃省兰州市、定西市、张掖市、酒泉市和庆阳市等地区部分屠宰场和农贸市场共1 387份样品。通过常规细菌学和分子鉴定方法对样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血清型以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测定。1 387份样品中共分离出1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总分离率为1.0%。选择12种抗菌药物进行纸片扩散法(KB)药敏性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四环素和头孢噻吩耐受最严重,耐药率为100%。青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磷霉素和多黏菌素,多重耐药严重。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1/2a血清型菌5株(35.7%),1/2b血清型菌2株(14.3%)1/2c血清菌6株(42.9%),4b血清型菌1株(7.1%)。同时,分离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其中1/2a、1/2b和1/2c血清型菌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较强。研究表明,甘肃省畜禽肉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农贸市场中污染最严重,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控,从而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致兔结膜炎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FJPM001的分子分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本试验对分离菌FJPM001进行荚膜分子分型、菌体分子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并对该菌的毒力基因分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菌的荚膜为A型,菌体为L3型,确定其血清型为A:L3。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显示该菌的序列型为ST12,并携带omp A、omp H、oma87、hgb B、ptf A、tad D和pm HAS 7种毒力基因。本研究分析了致兔结膜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子分型和毒力基因分布,为进一步研究该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人与动物的胃肠炎、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其感染过程的每一步均由特定的毒力因子介导。本试验应用荧光定量PCR,比较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弱毒株H4(4a型)与强毒株10403S(1/2a型)、681(4b型)主要毒力基因(prfA、plcA、hly、mpl、ac-tA、plcB、inl A、inlB和sigB)的表达水平差异。除应激调控因子σB(sigB)外,H4株主要毒力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10403S与681。膜裂解因子的高表达导致H4更易暴露于宿主免疫系统而被清除,从而引起毒力下降。本研究为探明这类菌株的弱毒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9型猪链球菌广东株的分离鉴定和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9型猪链球菌广东分离株毒力因子基因型、基因变异和进化情况,本试验采集发病猪脑脊液、关节液、脾脏、肝脏、淋巴结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采用PCR方法鉴定其血清型及部分毒力基因,对cps9D、gdh、gapdh与orf2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菌镜检为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在鲜血琼脂平板中呈β溶血,可发酵大多数糖类,能成功扩增cps9D基因,含重要的保守基因gdh及毒力基因gapdh和orf2,表明分离菌株为9型猪链球菌。分离菌株cps9D、gdh、gapdh、orf2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国内外参考菌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9%~100.0%、98.6%~99.8%、98.7%~99.6%和95.5%~99.9%,说明分离菌株与国内外其他9型猪链球菌毒株核苷酸同源性都较高,且与国内外的流行毒株基本一致,未发生太大的变异。系统发育树表明,分离株与国内外来源不同的猪链球菌分离株同源性高,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从贵州省盘县某养羊场病例组织样本中分离出1株疑似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通过革兰染色、生化鉴定、PCR扩增hly基因、克隆、测序、序列分析及药敏试验等方法对可疑菌株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的培养特性、菌落形态、菌体形状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均与文献报道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相同,并从该分离菌株基因组中扩增到大小约850bp的Lm的特异性DNA片段,其序列与GenBank中其他Lm地方株核苷酸同源性在39.1%~99.7%之间,其中与从发病动物分离到的加拿大、瑞士参考株同源性最高,均达到99.7%,与其他途径分离到的参考菌株同源性都很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实分离菌株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且从不同途径分离的地方株hly基因差异大。研究结果为本病临床防控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为革兰染色阳性菌,在人类与动物生活环境中均广泛分布,为人畜共患病原菌。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由hly编码)作为李斯特菌重要毒力因子主要在细菌裂解并逃逸吞噬体中起作用,但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尚待深入解析。以单增李斯特菌EGD-e为参考菌株,通过PCR分别扩增hly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序列(各约500bp),选用SOE PCR方法将同源臂整合连接成融合片段。经BamHⅠ/SalⅠ酶切、连接后克隆至李斯特菌温敏型穿梭质粒pKSV7中得到重组质粒pSL081,测序验证后电转至EGD-e感受态细胞中,在温度变化及抗生素双重选择压力下筛选获得hly基因缺失株Δhly。同时,设计引物扩增含hly基因启动子和编码区序列的片段,克隆至李斯特菌整合型质粒pIMK2中得到重组质粒pSL251,测序验证后电转至缺失株Δhly感受态细胞中,经抗性筛选获得回补株CΔhly。测序结果显示,缺失株Δhly和回补株CΔhly均构建正确。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突变株中LLO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EGD-e和CΔhly中均能检测到LLO的正常表达,而Δhly中无法检测到,进一步证实成功构建了hly基因缺失株和回补株,为下一步深入探索LLO在李斯特菌感染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9型猪链球菌广东分离株毒力因子基因型、基因变异和进化情况,本试验采集发病猪脑脊液、关节液、脾脏、肝脏、淋巴结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采用PCR方法鉴定其血清型及部分毒力基因,对cps9D、gdh、gapdh与orf2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菌镜检为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在鲜血琼脂平板中呈β溶血,可发酵大多数糖类,能成功扩增cps9D基因,含重要的保守基因gdh及毒力基因gapdh和orf2,表明分离菌株为9型猪链球菌。分离菌株cps9D、gdh、gapdh、orf2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国内外参考菌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9%~100.0%、98.6%~99.8%、98.7%~99.6%和95.5%~99.9%,说明分离菌株与国内外其他9型猪链球菌毒株核苷酸同源性都较高,且与国内外的流行毒株基本一致,未发生太大的变异。系统发育树表明,分离株与国内外来源不同的猪链球菌分离株同源性高,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国内水貂出血性肺炎病原绿脓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型分布,2002—2010年间从国内5个省水貂养殖场暴发出血性肺炎的水貂肺中分离获得45株绿脓杆菌,测定了分离株的生化特性、血清型、抗生素敏感性和对小鼠和水貂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主要生化指标除甘露醇和ONPG与人医临床分离株的不同外,其余均与绿脓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相同。45株菌共分为3种血清型:G型(42/45),B型(2/45)和I型(1/45),此结果与国外近几十年流行的水貂出血性肺炎和人医临床分离的绿脓杆菌主要流行血清型相同。45株菌对5种抗生素均较敏感,敏感性与分离的年份和菌株的血清型无关系。经动物试验证明,所选的4株菌毒力均不同,2株B型菌株毒力均较G型弱,4菌株对水貂的毒力均强于对小鼠的毒力,说明菌株对水貂较易感。  相似文献   

16.
3株嗜水气单胞菌弱毒株的毒力相关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健康鲫鱼和水体环境中分离的3株嗜水气单胞菌NJ-4、NJ-13和CS-13的毒力相关特性进行分析。采用PCR技术检测该菌5种主要毒力基因:气溶素(aer)、细胞毒性肠毒素(act)、细胞兴奋性肠毒素(alt)、温敏胞外蛋白酶(eprCAI)和丝氨酸蛋白酶(ahp),并进行溶血性、溶蛋白性、细胞毒性、细胞黏附特性和主要外膜蛋白(MOMP)图谱分析,以及斑马鱼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NJ-4不合上述5种毒力基因,NJ-13只含有ahp基因,CS-13仅具备aer基因。3个菌株培养上清均不溶血、不溶蛋白;NJ-4和CS-13培养上清不能致细胞病变,NJ-13上清对细胞的毒力效价达1:128;而强毒株BSK-10培养上清的溶血价、溶蛋白效价和细胞毒力效价分别为1:128、1:256和1:256。NJ-4、NJ13和CS-13对HEp-2细胞有一定的黏附能力,但与强毒株BSK-10相比,黏附能力较弱。NJ-4、NJ-13和CS-13的培养液上清均不致斑马鱼死亡,菌体有一定致病作用,对斑马鱼的LD50超过10^8CFU/mL;而BSK-10培养上清和菌体致病性均很强,菌体对斑马鱼的LD50小于10^5CFU/mL。NJ-4、CS-13的MOMP条带与BSK-10相似度很高,而与NJ-13有一定差别,可能与菌株的来源有一定关系。结果表明,3株细菌均属弱毒株,特别是NJ-4的毒力最弱。  相似文献   

17.
致仔猪脑膜炎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从脑膜炎症状仔猪的脑组织及其他脏器中分离鉴定病原菌。采集患病仔猪脏器分离病原,通过PCR及血清凝集试验鉴定其种属及血清型;透射电镜观察分离株的超微结构;经多序列位点分型分析,鉴定其ST型;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分析其耐药性;经小鼠攻毒试验分析其毒力。结果:最终从患脑膜炎仔猪的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猪链球菌,血清型为9型,将其命名为WH1609。电镜结果显示WH1609有荚膜结构。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表明WH1609属于一个新的ST型。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WH1609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万古霉素、青霉素及氨苄西林敏感。BALB/c小鼠毒力试验测得LD50为1.89×10~2 CFU·mL-1,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WH1609感染小鼠可出现明显的脑组织病变。本研究从患脑膜炎的仔猪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猪链球菌9型强毒株,其在BALB/c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已发现的猪链球菌强毒株的10~5倍以上,对猪链球菌致脑膜炎分子机制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分别与浊度信号检测系统(turbidimeter)和荧光信号检测系统(fluorescence)相结合,建立了LAMP-浊度/荧光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方法。选择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保守毒力基因iap序列,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设计在线软件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并对建立的LAMP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LAMP-浊度信号检测方法优化后的扩增温度为61℃,菌液最低检测浓度为22.1 CFU/mL,灵敏度是普通PCR扩增方法的10倍;LAMP-荧光信号检测方法优化后的扩增温度为64℃,菌液最低检测浓度为2.21 CFU/mL,灵敏度是普通PCR扩增方法的100倍;建立的两种LAMP方法的特异性良好,其中1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标准菌株和1株本试验分离保存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8株非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利用两种LAMP方法对630份肉类及其制品、人工污染样品等进行检测,检出45个LAMP阳性,与国标法(GB)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建立优化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AMP-浊度/荧光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基层兽医、食品及口岸一线部门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快速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9.
6株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DNA的PCR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肠道菌基因闻重复一致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ERIC-PCR和RAPD技术,研究了副猪嗜血杆菌6个分离菌株的指纹图谱和DNA多态性。结果表明,6个分离株的PCR指纹图谱与15个标准血清型指纹图谱相比较可分辨出4种血清型;6个分离株的RAPD研究结果均表现出多态性。有意义的是,6个菌株的多态性DNA片段也能明显将其分为4种类型的副猪嗜血杆菌,与特异性引物PCR结果相一致。该研究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和该菌的分子分型快速诊断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集了320份奶牛鼻拭子,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分离、培养和PCR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6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离率1.88%,本研究为本地区奶牛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防控及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