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番鸭细小病毒(MDPV)FM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MDPV FS株的VP2-VP3蛋白基因片段。将扩增后的VP2-VP3结构蛋白基因克隆到T载体上,MDPV FS株基因大小为1764bp,编码528个氨基酸,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我国分离的MDPV FS株基因序列与国外发表序列的同源性为98.6%,与已发表的YZ株同源性为99.5%,可见番鸭细小病毒结构蛋白基因较保守。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番鸭细小病毒(MDPV)FM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了MDPV YZ株的VP2和VP3蛋白基因片段。将扩增后的VP2和VP3蛋白基因克隆到pCR3.1T载体上,MDPV YZ株基因大小为1764bp,编码528个氨基酸,并对播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我国分离的MDPV YZ株蛋白基因序列与国外发表的序列的同源性为98.5%。  相似文献   

3.
摘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番鸭细小病毒(MDPV)FM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应用PCK技术扩增MDPVFS株的VP2-VP3蛋白基因片段。将扩增后的VP2-VP3结构蛋白基因克隆到T载体上,MDPVFS株基因大小为1764bp,编码528个氨基酸,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我国分离的MDPVFS株基因序列与国外发表序列的同源性为98.6%,与已发表的YZ株同源性为99.5%,可见番鸭细小病毒结构蛋白基因较保守。  相似文献   

4.
参考GenBank中的MDPV FM株和GPV B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分别对MDPV GD株和GPV GD株的结构蛋白基因(VP1)进行PCR扩增,并克隆到pMD18-T载体,筛选到重组质粒并测序.通过对MDPV GD株和GPVGD株的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这两种病毒VP1基因大小均为2 199 bp,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而位于VP1基因上的VP2至VP3基因起始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较大,同源性仅为64%.另外对MDPV GD株和GPV GD株与各地方毒株的VP1和VP3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显示它们之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内外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GPV)B株和GD株基因序列,应用DNA Star分子生物学软件设计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GPV ZQ株的结构蛋白基因VP2全基因片段。将扩增得到的VP2全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获得的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ZQ株基因大小为1 764 bp,编码587个氨基酸,其基因序列与GPV参考毒株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9.1%~99.3%之间,差异较大;与番鸭细小病毒(MDPV)参考毒株相比同源性在92.0%~92.5%之间,超过与部分GPV毒株的同源性,推测可能与该毒株来源于番鸭而不是鹅有关,另外也在基因水平上解释了GPV与MDPV在血清学上存在交叉反应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6,(11):1836-1841
从1例未免疫雏番鸭细小病毒活疫苗与鹅细小病毒活疫苗的临床病死雏番鸭脏器中成功分离到1株番鸭细小病毒(FJM3株)。为明确其基因组特征,运用PCR方法,扩增出番鸭细小病毒FJM3株全基因组。结果表明,FJM3株基因组全长为5017nt,其基因组结构和经典番鸭细小病毒参考毒株一致。序列比对结果表明,FJM3株全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经典MDPV参考株(FM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0%,与番鸭源GPV参考株(Y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5.6%。全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FJM3株处于MDPV遗传进化分支;VP1基因遗传分析表明,FJM3株处于经典MDPV遗传进化分支;VP3遗传进化表明,FJM3株处于GPV遗传进化分支。对FJM3株和参考株(FM株、Y株和SYG61v)进行遗传重组分析表明,该毒株于存在2处MDPV与GPV的基因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番鸭细小病毒(MDPV)安徽分离株的遗传变异特征,通过PCR扩增获得了MDPV结构蛋白(VP)基因全长序列AH-MDPV-VP,并将该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12条MDPV和鹅细小病毒(GPV)V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AH-MDPV-VP基因全长2 199bp,包括完整的VP1、VP2和VP3蛋白编码区。MDPV与GPV的VP基因部分序列一致,但具有明显的差异。进化分析显示,MDPV安徽分离株与基因重组型MDPV上海分离株SAAS-SHNH为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分析显示二者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9%,且AH-MDPV-VP与GPV毒株SHFX1201的序列同源性也有89.5%。此外安徽分离株与其他MDPV的VP1、VP2和VP3基因同源性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与GPV则相反呈上升趋势。进一步显示MDPV安徽分离株与基因重组型MDPV上海分离株SAAS-SHNH相似,可能为MDPV和GPV基因重组型水禽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番鸭细小病毒 (MPV) FM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 ,设计了 1对引物 ,分别对国内 2株番鸭细小病毒分离株 MPV扬州 (YZ)株和 MPV佛山 (FS)株主要结构蛋白 (VP2和 VP3)基因进行 PCR扩增 ,并克隆到p CR3.1T载体 ,经酶切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质粒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MPV YZ和 MPV FS的VP2 - VP3基因大小均为 176 4bp,编码 5 88个氨基酸。 MPV YZ、MPV FS与 MPV FM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5 %和 98.6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7.1%和 97.8% ;MPV YZ与 MPV FS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99.5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8.8%。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6,(7):40-43
为明确番鸭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1)基因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利用PCR方法从番鸭细小病毒(MDPV)黑龙江分离株YL08中扩增出VP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和分析。基因测序结果表明:MDPV YL08株VP1基因全长为2 199 bp,编码732个氨基酸;MDPV YL08株VP1基因与国内外其他已发表的MDPV分离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2.7%~95.8%;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MDPV各分离株在遗传进化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性。本研究中MDPV YL08株与其他MDPV中国大陆分离株处于不同的分支,提示其可能具有独特的遗传起源。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番鸭细小病毒(MDPV)基因的遗传变异特征,本试验采用分段PCR扩增法获得了2个MDPV安徽分离株(AH1901和AH1902)基因组NS和VP全长基因,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20个水禽细小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对。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MDPV基因均包括完整的NS和VP基因,分别为1 884 bp和2 199 bp,VP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程度相对较高,而NS基因则较为保守;进化分析显示,安徽分离株AH1901和AH1902位于同一分支,二者与国内分离的MDPV毒株ZJ-JH-2013基因遗传距离最近,可能来源于同一毒株,与MDPV疫苗株P1及国外分离毒株FM基因遗传距离则较远;安徽分离株AH1901和AH1902的N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8%,VP基因序列一致。两者的NS、VP基因序列与分离株ZJ-JH-2013的同源性最高,与重组型毒株SAAS-SHNH及安徽分离株AH1401同源性也在99.5%以上;与疫苗株P1、国外分离株FM同源性则较低,其中VP基因仅为88.9%、89.3%。本试验结果表明近年国内的MDPV分离株同源性均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变异,增...  相似文献   

11.
参考GenBank发表的鹅细小病毒(GPV)B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采用PCR方法对国内鹅细小病毒分离株H1(GPV-H1)株的结构蛋白VP2基因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并测序。结果表明:H1株VP2的核苷酸序列全长1764bp,编码587个氨基酸,与GenBarrk发表的GPV-B株、GPV-SHM株、GPV-YG株、番鸭细小病毒(MDPV)FRANCE株、FM株的VP2相比,核苷酸同源率分别为98.6%、96.2%、93.2%、80.3%、80.0%,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率分别为98.3%、97.5%、96.1%、88.2%、87.4%。  相似文献   

12.
将番鸭细小病毒强毒株MDPV-Q经番鸭胚传代,获得致弱株MDPV-26,应用PCR技术扩增MDPV-26株的VP2基因片段,将扩增后的VP2基因重组到pMD 18-T质粒载体上,并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定结果及由该结果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MDPV-Q株及国外已发表的MDPV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MDPV-26与强毒株MDPV-Q的VP2基因序列及与国外分离株均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3.
14.
番鸭细小病毒弱毒株VP2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序列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番鸭细小病毒(MDPV)强毒Q株经番鸭胚连续传代,获得致弱株MDPV-26,根据已发表的MDPV的全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LHMP7/LHMP8,同时在这2条引物中分别加入2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ac Ⅱ和KpnⅠ的酶切位点,应用PCR技术扩增了MDPV0-26株的VP2基因片段,将扩增后的基因片段重组到pMD18-T质粒载体上,并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弱毒株MDPV-26与强毒株MDPV-Q的VP2基因序列相同率达99.7%,与国外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8.3%,说明强,弱毒株的VP2基因序列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番鸭细小病毒(MDPV)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试验根据GenBank中发布的其他MDPV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可扩增NS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从MDPV阳性病料中获得MDPV YL08株NS1基因,将其克隆至载体p 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 ET-32a-NS1,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MDPV YL08分离株NS1基因全长为1 884 bp,编码627个氨基酸;MDPV YL08分离株NS1基因与国内外已发表的MDPV分离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5%~99.4%,该分离株与福建株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肇庆市某番鸭场1周龄雏鸭发生以腹泻、软脚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剖检变化等初步诊断为番鸭细小病毒(MDPV)感染。为进一步探明病原,本研究采集死亡鸭肝脏和胰脏处理后接种鸭胚上皮细胞,细胞出现变圆、脱落等典型的细胞病变。用番鸭细小病毒VP1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病毒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显示,VP1基因大小为2 199 bp,与GenBank已发表的6株MDPV参考毒株的VP1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8%以上,其中与福建株同源性最高,达99.4%。利用鸭胚上皮细胞成功分离到一株番鸭细小病毒,将其命名为MDPV-ZQ株。本研究为掌握番鸭细小病毒的流行病学及其变异趋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鹅细小病毒(GPV)B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对GPV GD-01株的VP3基因进行扩增,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GEM(R)-T后测序,分析了GPV GD-01株VP3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并进行原核表达.结果表明,GPV GD-01株VP3基因全长1605bp,编码534个氨基酸(DQ665790),与已发表的GPV、番鸭细小病毒(MDPV)的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15%、80.1%,97.78%、89.13%,说明GPV VP3基因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结合亲水性、表面极性、抗原位点分析比较GPV、MDPV VP3基因,为研究GPV和MDPV感染谱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原核表达显示,VP3蛋白的最高表达量占整个菌体蛋白含量的29.9%,经表达条件优化可产生大量可溶性VP3表达蛋白.SDS-PAGE与Western-blot分析显示,表达的VP3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60000,并能与鼠抗GPV阳性血清反应,证明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为进一步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及诊断制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参照GenBank中收录的鹅细小病毒(GPV)B株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扩增GPV分离株的3对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7株小鹅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基因和结构蛋白基因.然后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筛选重组质粒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及分析,测序结果表明,GPV分离株非结构蛋白基因由1 884个核苷酸组成,编码627个氨基酸;结构蛋白由2 19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732个氨基酸.拼接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的全序列,不同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4.3%~99.2%和92.6%~98.5%.表明目前国内的鹅细小病毒的同源性比较高,但是强弱毒株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VP2基因是番鸭细小病毒(MDPV)的主要免疫原性基因,其编码的VP2蛋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本文对2008年~2009年从广东各县市分离、鉴定的11个MDPV野毒株VP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对获得的VP2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11个不同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7%-100%;与6个国内外参考毒株同源性为97.7%-99.6%;所有毒株都含有4个完全相同的潜在糖基化位点;说明该病毒保守度高,仅有个别的点突变。将分离株SL2连续传70代获得致弱毒株SL-70,动物实验结果表明SL70株对雏鸭无致病力;经测序发现SL-70与其祖代分离株SL2的VP2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9%,仅发生了18个碱基的点突变。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国内霍尔多巴吉鹅源小鹅瘟病毒分离株(GPV-H)的结构蛋白VP3基因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并测序.结果表明,GPV-H株VP3的核苷酸序列全长1 605 bp,编码534个氨基酸,与GenBank发表的13株小鹅瘟病毒VP3相比,核苷酸同源性在92.5%~98.9%之间.通过基因进化树分析可以看出,GPV-H株与波兰和匈牙利分离到的5株病毒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