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通过生物学信息方法筛选和分析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为肝癌早期预防、诊断以及治疗的靶点筛选提供参考.利用Rstudio中Limma包筛选出肝细胞癌(HCC)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DEGs;Metascpape对DEGs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后,利用...  相似文献   
52.
肉仔鸡非典型新城疫并发克雷伯氏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通辽市某肉鸡养殖专业户,2004年2月份饲养商品肉鸡3000只,全部为外调鸡苗。初期鸡群生长良好,1月龄成活率为97.8%。新城疫10日龄首免、32日龄二免。二免第二天鸡群陆续发病,哮喘、采食量减少、软颈、口中有黏液、水样便等临诊症状,并陆续出现死亡。至3月15日,发病鸡约1000只,死亡近200只。经投服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饮水,饲料拌喂叶酸、硫酸锰和VB后,病情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53.
仔猪克雷伯氏菌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其疫苗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雷伯氏杆菌既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又是一种可引起多种动物患病的条件性致病菌。常可引起仔猪败血性克雷伯氏杆菌病,引起仔猪大量死亡,本文对临床采集的病料进行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特性和致病性分析后分离出克雷伯氏菌;同时制备了自家氢氧化铝灭活苗,并对疫苗的安全性、保护性及免疫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利用当地发病猪群分离的克雷伯氏杆菌制备的灭活苗性能良好.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4.
根据巴氏杆菌磺胺耐药基因Sul Ⅱ序列设计引物,以临床分离的禽源巴氏杆菌磺胺耐药菌株为模板,扩增出禽源巴氏杆菌Sul Ⅱ的全长基因序列。经T载体克隆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克隆的Sul Ⅱ基因与文献报道的同源性为98.9%,有9个碱基的差异,但所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将Sul Ⅱ基因按正向的阅读框架与表达戴体pET-28c( )连接,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正确后,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11%,蛋白表达形式为包涵体表达。  相似文献   
55.
为了研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IL-12和TNF-α表达的关系,试验采用不同浓度LPS以不同时间体外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和肺泡巨噬细胞(AM),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上清液中IL-12和TNF-α的分泌量。结果表明:用2μg/mLLPS刺激TEC,其分泌IL-12的量于24小时达到峰值(P0.01);随着LPS浓度的增加,TEC分泌IL-12的量逐渐增大,当LPS浓度增加到20μg/mL时IL-12的分泌量达到峰值。用10μg/mLLPS刺激AM,AM分泌TNF-α的量于2小时达到峰值(P0.01),随后逐渐下降;随着LPS浓度的变化,TNF-α分泌水平有明显不同。说明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IL-12和TNF-α的分泌量与LPS呈剂量及时间依赖关系,但随着LPS刺激时间及浓度的增加,IL-12和TNF-α的分泌量逐渐减少;不同浓度的LPS与细胞因子的产生效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
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Temprine-La(S)(T-La(S))、Temprine-La(FS)(T-La(FS))、RGD-T-La(S)和RGD-T-La(FS)对2型猪链球菌(SS2)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通过结晶紫染色法(CV)检测SS2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的最小生物被膜抑菌浓度(MBIC)和最小生物被膜杀菌浓度(MBEC);结晶紫染色法和扫描电镜(SEM)检测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XTT法检测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代谢活性的影响;苯酚硫酸法检测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建立猪链球菌-斑马鱼感染模型,HE染色法观察T-La(FS)对斑马鱼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及对斑马鱼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SS2具有良好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T-La(S)、RGD-T-La(S)、T-La(FS)和RGD-T-La(FS)对SS2生物被膜的MBIC分别为31.3、15.6、7.8和15.6μg/mL;MBEC分别为62.6、31.2、15.6和31.2μg/mL;结晶紫染色结果表明,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抗菌肽使SS2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量和生物被膜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外基质大量减少;XTT法结果显示,抗菌肽可显著降低SS2生物被膜的代谢活性;苯酚硫酸法结果显示,抗菌肽能有效抑制SS2生物被膜合成胞外多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抗菌肽作用后降低了SS2生物被膜基因的转录水平;T-La(FS)作用后TLR2、MyD88及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抗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抗菌肽主要通过影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和阻断胞外多糖的合成与分泌来抑制SS2生物被膜的形成,其中T-La(FS)可能通过抑制TLR2信号通路中TLR2和MyD88分子表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脑膜炎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7.
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Temprine-La(S)(T-La(S))、Temprine-La(FS)(T-La(FS))、RGD-T-La(S)和RGD-T-La(FS)对2型猪链球菌(SS2)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通过结晶紫染色法(CV)检测SS2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的最小生物被膜抑菌浓度(MBIC)和最小生物被膜杀菌浓度(MBEC);结晶紫染色法和扫描电镜(SEM)检测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XTT法检测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代谢活性的影响;苯酚硫酸法检测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建立猪链球菌-斑马鱼感染模型,HE染色法观察T-La(FS)对斑马鱼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及对斑马鱼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SS2具有良好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T-La(S)、RGD-T-La(S)、T-La(FS)和RGD-T-La(FS)对SS2生物被膜的MBIC分别为31.3、15.6、7.8和15.6 μg/mL;MBEC分别为62.6、31.2、15.6和31.2 μg/mL;结晶紫染色结果表明,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抗菌肽使SS2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量和生物被膜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外基质大量减少;XTT法结果显示,抗菌肽可显著降低SS2生物被膜的代谢活性;苯酚硫酸法结果显示,抗菌肽能有效抑制SS2生物被膜合成胞外多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抗菌肽作用后降低了SS2生物被膜基因的转录水平;T-La(FS)作用后TLR2、MyD88及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抗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抗菌肽主要通过影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和阻断胞外多糖的合成与分泌来抑制SS2生物被膜的形成,其中T-La(FS)可能通过抑制TLR2信号通路中TLR2和MyD88分子表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脑膜炎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8.
为了找到引起养猪场送检猪发病的原因,试验采用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等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其生长特性、菌落特征、生化试验结果与葡萄球菌属中的溶血葡萄球菌基本一致,但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并未出现溶血现象;分离菌株与溶血葡萄球菌L50菌株(KU179371. 1)同源性为99. 9%,且进化程度最相近;分离菌株导致小鼠出现运动迟缓、群聚扎堆等临床症状,并从小鼠体内分离出相同形态特征和菌体特征的菌株;分离菌株对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敏感,对头孢哌酮、多西环素、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14种药物耐药。说明从病猪体内分离的菌株是存在多重耐药的γ-溶血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59.
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检测某猪场的猪感染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的情况,用250 mL/L 的鸡红细胞和200 g/L的高岭土去除非特异性物质,使用4单位抗原及5 mL/L鸡红细胞做HI 试验,发现这些条件较适宜。用此法对其他5 种猪传染病抗血清进行检查,发现均不产生非特异性血清学反应。另外,本试验用滤纸吸附血清与分离血清做HI比较试验,其HI价差异不显著,从而为以后进行血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方法。用分离的HEV与日本HEV 67N毒株抗原进行比较,两者的HI价一致。  相似文献   
60.
为探讨双启动子调控HN基因重组腺病毒Ad-mTERTp-mTyrp-HN对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的抑瘤作用,试验构建B16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HEK293细胞扩增重组腺病毒,进行纯化和滴度检测。将重组腺病毒Ad-HN、Ad-mTERTp-HN、Ad-mTyrp-HN、Ad-mTERTp-mTyrp-HN、Ad-GFP和PBS通过尾静脉注射裸鼠,冰冻切片观察裸鼠肿瘤内GFP绿色荧光表达情况,通过肿瘤生长和裸鼠存活情况计算抑瘤率,探究其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在HEK293细胞中扩增,滴度分别为10^11.250,10^12.250,10^10.625,10^12.125,10^12.250 TCID50/mL;肿瘤组织中能观察到黑色素细胞,证明皮下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重组腺病毒对脏器无损伤,且在双启动子组脏器中没有观察到黑色素细胞的肝肺转移;通过尾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后能够在肿瘤中观察到荧光表达;与其他组相比双启动子组重组腺病毒不但能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而且能延长裸鼠的生存期,抑瘤率为55.5%。因此,该重组腺病毒Ad-mTERTp-mTyrp-HN具有靶向性,并且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可为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