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黄勇  刘菲 《中国家禽》2006,28(21):50-53
目前绝大多数家禽病毒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定完毕,家禽病毒基因组的研究已经由结构基因组时代进入功能基因组的时代,于是家禽病毒的反向遗传学应运而生。经典的正向遗传学研究策略是从功能或表型的突变体出发,寻找主导相关功能或表型的基因;而反向遗传学则是从制造基因的突变体以检测生物体表型出发,得知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是由基因结构认识基因功能的科学,与之相关的研究技术称为反向遗传学技术(Reverse genetic manipulation).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是采用病毒的遗传物质,在培养细胞或易感宿主中重新拯救出活病毒或类似病毒物质.能够拯救病毒的遗传物质称为感染性克隆,一般是在细菌质粒中含有整个病毒基因组的cDNA拷贝,使得cDNA本身或从cDNA体外转录所得的RNA具有感染性.自1978年第1例RNA病毒Qβ噬菌体的成功拯救以来,各类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主要归功于各种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反向遗传学是在获得生物基因信息的基础上,对基因进行突变、缺失等操作,进而研究基因变化对表型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包括PPRV在内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PPRV及同科属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传染病之首,其暴发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人民生活以及国民经济。但目前对口蹄疫病毒的了解仍存在盲区,口蹄疫疫苗还有许多不足。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口蹄疫病毒结构的深入研究与新型疫苗及其生物制品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的技术方法。论文就国内外运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对口蹄疫病毒分子致病机理研究及利用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研制新型 FMD 疫苗进行综述,并且展望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学研究新动向。  相似文献   

5.
反向遗传操作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RNA病毒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以及RNA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细小病毒感染的动物宿主广泛,包括猫科、犬科、猪科、牛科、鸭科和鼬科等动物,是动物的一种重要病原。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是在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构建感染性克隆,通过DNA重组、定点突变、插入、缺失等遗传修饰手段创造突变体,并研究突变体所造成的表型效应,从而研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论文对ssDNA细小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细小病毒同科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平台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微型基因组的复制效率,本实验分别以NDV 9a5b(ClassⅠ)病毒株和La Sota(ClassⅡ)病毒株基因组骨架为平台,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基因替代病毒的整个编码区,只保留与病毒复制、转录和病毒包装相关的调控区域Leader和Trailer,构建获得的微型基因组DNA片段反向插入反向遗传载体TVT(0.0)中,从而构建了两株病毒的微型基因组质粒。同时,将相应病毒株的NP、P和L 3个基因分别克隆至pCI-neo载体中,构建3个辅助质粒的真核表达系统。通过将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共转染BSR T7/5T7-5细胞,表明在相同转染条件下,无论使用哪一种辅助质粒,ClassⅡ型微型基因组的报告基因的表达效率均高于ClassⅠ型微型基因组。实验结果显示ClassⅠNDV转录复制系统的运行效率明显低于ClassⅡNDV。  相似文献   

8.
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向遗传学是直接从遗传物质入手研究生命现象与规律,其相应的操作技术已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作者对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主要研究方法,RNA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分子病毒研究和疾病防制种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着重介绍了感染性克隆构建的过程和拯救病毒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负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向遗传技术是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在深入研究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探寻其基因组复制、转录和研发新型基因工程疫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分节与不分节负链RNA病毒的复制机理和特征,论述了反向遗传学在研究这些病毒上的策略、最新研究进展及其主要影响拯救效率的因素,进一步涉及了负链RNA病毒载体及其重组病毒的研究动态。因此,通过反向遗传学,人们将更加了解负链RNA病毒,为科学利用和有效控制该病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459-1463
负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负链RNA病毒的副流感病毒5型(parainfluenza virus 5,PIV5),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重组病毒活载体。现结合PIV5病毒载体特征,对其重组病毒的反向遗传学及其应用等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反向遗传学技术及在RNA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是指由病毒的cDNA克隆获取RNA病毒的一项技术,该技术通过人为加入DNA基因片段,实现了在DNA水平上对RNA病毒基因组的人工操作。反向遗传系统可以对RNA病毒直接进行遗传操作,为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一例RNA病毒感染性克隆构建成功以来,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种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文章介绍了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基本特点、技术方法及其在正、负链RNA病毒的基因功能、致病机制及新型病毒载体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反向遗传操作(又称感染性克隆)在DNA水平上研究RNA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功能和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手段,纵观反向遗传学技术研究进展,讨论反向遗传学技术在部分负链RNA病毒研究中的应用,将会为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疫( 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虽然ND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之间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有关NDV毒力及其相关决定因素的研究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其中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是进行NDV毒力相关基因研究的一种主要技术手段.本文简要综述了ND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过程以及利用该技术在NDV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新城疫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的发展,重组新城疫病毒载体成为当今病毒载体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论文在综述了新城疫病毒的安全性评价、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以新城疫病毒作为病毒载体表达外源基因应用于基础研究、疫苗研究和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等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6.
赵恩茂  宋卫兰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10):I0001-I0005
作者根据病毒反向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动脉炎病毒的基因结构和亚基因mRNA的合成,就动脉炎病毒传染性cDNA克隆的构建及基因工程操作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利用传染性cDNA克隆作为工具,构建出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17.
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是一种以媒介昆虫为传播媒介侵染野生反刍动物和家畜的世界范围流行的病原微生物。BTV颗粒是由10个基因片段组成的双股RNA病毒,分别编码7个结构蛋白(VP1-VP7)和至少4个非结构蛋白(NS1、NS2、NS3/3a和NS4)组成的连续蛋白质层的复杂结构,BTV已被作为大型无囊膜dsRNA病毒研究的模型系统。近年来,通过反向遗传学(RG)、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蛋白晶体结构解析等研究分析方法,为BTV病毒蛋白结构、病毒蛋白之间功能关系、病毒组装/拆卸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研究进展,该文对BTV病毒衣壳蛋白结构、核心蛋白的组装、基因组RNA组装等方面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能致死禽类、鸟类,还能致死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已鉴定出很多关于禽流感病毒致病哺乳动物的分子标记。目前,普遍认为HA基因和聚合酶复合体是禽流感病毒致病哺乳动物的主要基础,而发挥着抗病毒作用的NS1和PB1-F2基因也能影响病毒的致病性。另外,病毒的复制效率以及刺激宿主先天性免疫应答的能力也与病毒的致病力密切相关。本文对目前已知的位于HA、NA、PB2、PB1、PB1-F2、PA、PA-X、NS1、NP、M1和M211个基因上能增强病毒对哺乳动物致病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为抗病毒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PED)的病原,是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28 kb。2010年以来,PEDV G2型高致病性毒株不断发生变异,给全国乃至全球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反向遗传学系统,即构建RNA病毒的全长感染性克隆。近年来,PEDV主要基于靶向RNA重组、BAC系统和体外连接3种方法来建立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文章简述了反向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靶向RNA重组利用冠状病毒RNA的高同源重组的特点来实现病毒的拯救;BAC系统利用pBeloBAC11载体克服PEDV基因组中含有的毒性序列所导致的cDNA在高拷贝质粒中不稳定的困难;体外连接技术主要利用PEDV基因组本身存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或通过改造的酶切位点在体外将病毒分片段地连接成全长的cDNA克隆。另外,文章还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反向遗传学技术的PEDV相关的研究进展。PEDV反向遗传学是研究PEDV病毒基因组结构功能及设计减毒活疫苗的有效工具,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探究S基因等毒力相关基因,探究其突变或缺失对病毒致病机制的影响,揭示PEDV毒力衰减的分子机制,有望设计出具有良好免疫原性且避免毒株返毒和重组减毒活疫苗。总之,PEDV反向遗传学是研究PEDV基因组结构及功能、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及致病机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设计PEDV减毒活疫苗一种合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副黏病毒科的副流感病毒5型(Parainfluenza virus5,SV5)和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的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都编码FPIV-like晚期结构域(Late-domain,L-domain),L-domain中的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F)对病毒出芽与复制有很重要的作用。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M蛋白也包含潜在的L-domain23FPIV26,但23F对NDV的出芽及复制的作用尚不明确。本试验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以NDV ZJ1株为母本病毒,拯救一株M蛋白F23A突变的重组病毒ZJ1F23A,并在DF1细胞上对ZJ1F23A的复制性能和细胞致病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ZJ1F23A在DF1上的复制水平显著低于母本病毒ZJ1,ZJ1F23A对DF1的致病性比ZJ1弱。试验结果说明NDV M蛋白23F对病毒复制及病毒的细胞致病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