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仔猪直肠内容物分离的粪肠球菌进行体外耐受性研究。以粪肠球菌体外存活率为考察指标,通过耐酸性、耐胆盐、耐高温试验来研究菌株的体外培养特性。耐酸性试验采用pH为2.0、3.0和7.0培养基培养菌株3h,其存活率分别为2.18%、121.01%和134.02%;胆盐浓度在0.1%~0.3%培养菌株,生长良好且存活率均在70%以上;耐高温实验是在50℃和60℃处理30min后存活率菌小于50%,菌株对高温敏感。结果表明,仔猪肠源粪肠球菌有较好的耐酸性及耐胆盐能力,但对高温敏感。  相似文献   

2.
试验分析犬源粪肠球菌EF-19的耐酸性能、耐胆盐性能、犬小肠上层细胞黏附性及抑菌物质耐温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耐受高达0.5%的胆盐时,仍有50%以上的存活率;p H 2.0和9.0处理3 h仍有80%以上的存活率;对犬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有较强的黏附性;且其代谢产物中含有抑菌物质,并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对戊糖片球菌进行耐酸、耐胆盐能力表征及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实验.结果表明,在pH 2.5、3.5条件下培养4h后,戊糖片球菌PP的活菌数分别能达到108 cfu/mL和1010 cfu/mL以上.在胆盐质量分数为0.1%、0.2%和0.3%的MRS培养基中培养4h后,戊糖片球菌PP生长良好,活菌数均在106cfu/mL以上,其中胆盐质量分数为0.1%时,戊糖片球菌PP存活率能达到133.3%.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有效通过胃环境,能在肠道中繁殖.结果可见,戊糖片球菌PP具有较强的耐酸耐胆盐能力,符合微生态制剂和乳酸菌发酵功能食品菌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选择6种家兔肠道内分离的正常菌株,对其生长曲线、耐酸、耐胆盐能力,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菌株中1株粪球菌开始生长较慢,其他菌株生长在4~6h都达到生长高峰,增殖速度快。②菌株的生长速度随pH降低而下降,但所有菌株在pH2时仍然能存活。③随着胆盐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各菌株存活率下降,当胆盐浓度为2%时,2h后所有菌株均不能生长。④菌株中,除乳球菌属对青霉素钠敏感性较低外,其余的5个菌株对硫酸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青霉素钠、氯霉素、红霉素、硫酸链霉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寻益生特性优良、可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乳酸菌,并为后续应用于畜禽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青海黑藏羊和西藏白绒山羊瘤胃内容物为菌株分离来源,采用含有碳酸钙的MRS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测序鉴定及产酸产气试验分离得到22株同型发酵乳酸菌,测定并评价其生长速率、产酸能力、耐酸和耐胆盐性能、抑菌能力、自凝集率及抗生素敏感性。综合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分别在片球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中筛选获得2株戊糖片球菌、1株海氏肠球菌、2株戊糖乳杆菌。结果表明:2株戊糖片球菌均在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6 h达到稳定期,24 h后菌液pH达到4.0以下,能耐受pH 3.0和0.3%的胆盐环境;1株海氏肠球菌在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2 h达到稳定期,24 h后pH达到4.5以下,能耐受pH 4.0和0.3%的胆盐环境;2株戊糖乳杆菌均在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6 h达到稳定期,16 h后pH达到4.0以下,能耐受pH 3.0和0.3%的胆盐环境,5株乳酸菌自凝集率、抑菌能力及安全性均表现优良。综上所述,本试验筛选获得的5株不同种属乳酸菌生物学特性良好,可作为后续开发微生物发酵饲料及动物微生态制剂的菌种来源。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毛皮动物源粪肠球菌,并评价其益生特性,本研究从健康成年毛皮动物(水貂、狐狸、貉)粪便中分离粪肠球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种属鉴定。测定分离菌株生长曲线、产酸能力、抗菌药敏感性,并挑取部分菌株测定其对于温度、人工胃液、人工胆盐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中共5株为革兰氏阳性菌,生化特性与粪肠球菌标准株基本相符,且经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粪肠球菌。5株菌均于培养后2 h进入对数期,8~10 h进入稳定期,且具有弱产酸能力。分离菌株对四环素、左氟沙星耐药性强,耐药率为100%,其次为青霉素(80%)、红霉素(80%)、庆大霉素(80%)、氯霉素(40%),对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敏感。水貂、狐狸和貉源的粪肠球菌对于60 ℃以下温度处理、pH>3.0的人工胃液、0.3%~0.5%浓度的胆盐耐受能力较强,对70 ℃以上高温和pH<3.0的人工胃液耐受性差。综上所述,本研究共获得5株毛皮动物源(水貂、狐狸、貉)粪肠球菌,分离菌株繁殖较快,适合在毛皮动物肠道中定植并发挥益生作用,且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和抗逆性,可作为动物用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种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奶牛瘤胃中分离具有抗氧化能力且耐受性好的芽孢杆菌,为牛源益生菌作为抗氧化添加剂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方法】采集3头成年荷斯坦奶牛瘤胃内容物,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化检测及16S rDNA分子检测进行鉴定,同时检测筛选菌株的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耐酸、耐胆盐能力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从奶牛瘤胃液中共获得了12株菌,通过特异性培养基与革兰氏染色共筛选出5株芽孢杆菌(X-1~X-5)。对5株芽孢杆菌进行分子鉴定,确定X-1为热噬淀粉芽孢杆菌,X-2为短小芽孢杆菌,X-3为解蛋白芽孢杆菌,X-4为枯草芽孢杆菌,X-5为沙福芽孢杆菌。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显示,5株菌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X-5菌株抗氧化能力最高,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73.81%和73.54%。当pH为2.5时,5株芽孢杆菌存活率均在25%以上;胆盐浓度为0.6%时,5株芽孢杆菌存活率均在60%以上,说明菌株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分离出来的大多数菌株对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链霉素等耐受;对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等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8.
研究针对粪肠球菌制剂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微胶囊法对粪肠球菌进行包埋,通过真空低温冷冻干燥法干燥,制备微胶囊原菌粉,研究储藏温度、载体和残余水分等因素对微胶囊化粪肠球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胶囊技术能显著提高粪肠球菌的稳定性,延长保质期;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微胶囊化粪肠球菌存活率降低,4~25℃粪肠球菌存活率相对较高,当储藏温度达37℃后,存活率急剧下降;使用混合载体,水分为4%,载体比例为玉米淀粉∶沸石粉=2∶1时,粪肠球菌存活率最高,且较为经济;微胶囊化粪肠球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强的耐酸、耐高温和耐胆盐特性,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筛解淀粉芽孢杆菌DHN04的生长曲线、人工胃肠液、pH及猪胆盐耐受性,并研究其抑菌特性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该菌生长曲线,活菌计数法测定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耐酸性和耐胆盐等特性,牛津杯法测定抑菌活性,药敏试片测定抗生素敏感性。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DHN04在经过4~6 h的缓慢生长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2~24 h为该菌的稳定生长期;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保持3 h后存活率分别为55.55%和53.33%;pH 2.0时该菌存活率为14.14%,随着酸性的减弱,存活率逐渐上升,在pH 7.0时存活率可以达到93.85%;随着胆盐浓度增加,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存活率逐渐下降,相同的胆盐浓度,24 h的存活率低于3 h。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四联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抗生素阿莫西林耐药。综上,解淀粉芽孢杆菌能够快速活化,对人工胃肠液、胆盐及pH的耐受性良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阿莫西林耐药。因此,解淀粉芽孢杆菌DHN04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益生菌菌株应用于畜禽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羊源乳酸菌菌种资源,从健康成年散养山羊瘤胃内容物中分离乳酸菌,经生化试验、基因测序以及同源性分析、构建遗传进化树等方法对分离出的乳酸菌进行鉴定,并通过耐酸和耐胆盐试验筛选抗逆性良好的乳酸菌。结果表明:从散养山羊瘤胃内容物中分离出11株乳酸菌,将其编号为R1~R9、R11和R12;其中R1、R2为杜氏肠球菌,R3、R7为乳酸肠球菌,R4、R5、R6、R8、R9为屎肠球菌,R11为鼠李糖乳杆菌,R12为莱菲氏肠球菌;R4(屎肠球菌JQ067694.1)在pH值为2时存活率超过80%,在0.9%浓度胆盐下,存活率超过30%,抗逆性优于其他菌株,生产应用潜力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分离得到的1株牦牛瘤胃源菌株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开发新型动物源益生菌。【方法】通过显微镜和菌落观察试验菌株的形态学特征,采用VITEK2微生物生化自动鉴定仪鉴定其生化特性,并对其16S rDNA进行PCR扩增、相似性比对和遗传进化树构建。进一步对其生长性能、产酸能力、自凝聚、疏水性、溶血性和耐药性、耐酸耐胆盐及胃肠环境适应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试验菌株经过形态学、分子鉴定和16S rDNA扩增鉴定为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命名为无色杆菌YKS2。该菌株2 h进入对数生长期,持续增长至20 h后开始出现平台期并缓慢下降。发酵48 h后pH未降低,说明该菌株不具产酸性能;自凝聚力为28.7%,表面疏水性在氯仿中达到77.1%,其他溶剂均>60.0%,平均达到60%以上,表明细菌有一定的黏附能力;在血琼脂平板培养48 h后未出现溶血环;通过K-B法测试了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现其对常见的12种抗生素敏感;在pH 2.0的培养基中不能存活,在pH 4.0的培养基中存活率为61.4%;对0.1%和0.3%胆盐培养基有较高的耐受;在人工胃液重悬后培养3 h的细菌存活率为78.18%,在人工肠液中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菌落数极显著增长(P<0.05),说明YKS2菌株能够耐受一定程度的人工肠液。【结论】牦牛瘤胃源YKS2菌株为肠杆菌科无色杆菌亚种,无溶血、产酸及耐强酸特性,非耐药菌株,增殖性能较好,具有耐胆盐、耐胃肠液、自凝聚及表面疏水特性,可作为一种候选益生菌菌株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试验旨在寻找1株性能稳定、环境耐受性强的凝结芽孢杆菌菌株,以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其替抗功能。【方法】 本研究采集160日龄健康海兰褐蛋鸡的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分析。通过绘制该菌的生长动力曲线确定其生长规律;利用耐酸、耐胆盐试验分析该菌株的耐受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分离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分离菌在普通培养基上长出表面粗糙、不规则的灰白色菌落,镜检为杆状、芽孢端生的革兰氏阳性菌。结合生化试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综合鉴定该菌株为凝结芽孢杆菌,命名为NJ001。生长动力曲线表明,7~24 h为该菌株的对数生长期,24 h活菌数达到顶峰,凝结芽孢杆菌NJ001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pH 3.0温育2 h存活率为59.5%,pH为4.0时存活率达到87.6%以上,对酸有较强耐受力;0.3%胆盐处理2 h存活率为54.0%,胆盐浓度升至0.5%时存活率仍有50%以上,该菌对胆盐有较强的耐受性。单因素试验结果发现,该菌的最佳培养温度为40 ℃,接种量2%,初始pH 7.0,摇床转速220 r/min。综合以上最佳培养条件,菌株活菌数可达最大值,为1.93×108 CFU/mL。【结论】 所分离的菌株为具有较强耐酸耐胆盐特性的凝结芽孢杆菌,其最适生长条件易于实现;且与动物体内胃肠道环境基本吻合,具备作为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性能优异的乳酸菌,对一些饲料原料中乳酸菌进行了筛选和鉴定,共获得了105株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试验等手段获取了有代表性的16株乳酸菌,通过产酸性能、酸耐受性、耐胆盐能力和抑菌效果等试验测定,共获得了2株性能优异的乳酸菌P16和C20。经鉴定,P16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对大肠杆菌K88(Escherichia coli CVCC 225)的抑菌能力较强,12 h发酵液pH值为3.36, 0.3%胆盐处理2 h存活率为82.00%;C20为希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对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5923)的抑菌效果较好,发酵液12 h pH值为3.88,0.3%胆盐处理2 h存活率为97.67%;此外,P16和C20酸耐受性也相对较强,具备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富硒乳酸粪肠球菌微胶囊包埋工艺及产品抗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富硒乳酸粪肠球菌采用0.03%к-卡拉胶、0.25%刺槐豆胶和2.5%明胶喷雾干燥的方法,进行三层微胶囊生物包埋,获得产品率为82.68%,包埋后菌体存活率为72.15%,菌体硒含量为0.571 mg/g.产品抗性试验表明:在人工胃酸 (pH2.1) 环境下,经2h包埋的乳酸肠粪球菌的存活率达96%以上,不受胃酸的影响;耐贮存性试验证明,包埋的富硒乳酸肠粪球菌在常温下贮存1年,由初始的5.7×108cfu/ml活菌数降为5.4×107cfu/ml,菌体存活率保持在19.5%以上,包埋菌体的耐贮存性能好;在一定加热条件下,50℃、30min菌体存活率为89.71%,100℃、5min为86.91%,120℃、2min为89.18%,证明经3层微胶囊包埋的富硒乳酸粪肠球菌,其微胶囊产品的耐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筛解淀粉芽孢杆菌DHN04的生长曲线、人工胃肠液、pH及猪胆盐耐受性,并研究其抑菌特性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该菌生长曲线,活菌计数法测定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耐酸性和耐胆盐等特性,牛津杯法测定抑菌活性,药敏试片测定抗生素敏感性。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DHN04在经过4~6 h的缓慢生长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2~24 h为该菌的稳定生长期;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保持3 h后存活率分别为55.55%和53.33%;pH 2.0时该菌存活率为14.14%,随着酸性的减弱,存活率逐渐上升,在pH 7.0时存活率可以达到93.85%;随着胆盐浓度增加,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存活率逐渐下降,相同的胆盐浓度,24 h的存活率低于3 h。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四联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抗生素阿莫西林耐药。综上,解淀粉芽孢杆菌能够快速活化,对人工胃肠液、胆盐及pH的耐受性良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阿莫西林耐药。因此,解淀粉芽孢杆菌DHN04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益生菌菌株应用于畜禽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银川地区规模化养殖场肠球菌的耐药情况,试验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了216株肠球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表明:72株牛源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44.44%;其次对氨苄西林、红霉素、庆大霉素和利福平耐药率较高,均在22%以上;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72株鸡源肠球菌对红霉素、链霉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均在50%以上;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较高,均在80%以上。72株猪源肠球菌对链霉素耐药率最高,为90.28%;其次对红霉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较高,均在75%左右;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较高,均在80%以上。牛源肠球菌不耐药、一耐、二耐菌株数量明显高于猪源和鸡源的菌株数;鸡源肠球菌三耐、四耐的菌株数量明显高于猪源和鸡源的菌株数;猪源肠球菌五耐和六耐的菌株数量明显高于牛源和鸡源的菌株数。其中猪源肠球菌多重耐药情况比较严重,有一株菌株已经耐12种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鹅粪中分离芽孢杆菌属和乳杆菌属细菌,为鹅源功能菌研究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30只50周龄健康北方白鹅的直肠粪便,利用特异性培养基和生化反应试验分离筛选菌株,筛选的菌株通过DNA提取、PCR扩增16S rDNA测序鉴定后,与GenBank中参考菌株进行比对构建进化树,进行相似性比对确定菌株种类。培养48 h后检测细菌的生长特性、最适酸碱度和温度,以pH 7.0、无胆盐环境下细菌生长状态为对照,检测其耐酸耐胆盐能力,并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其对抗菌药的耐受性。【结果】经分离筛选共获得9株细菌,通过生化试验最终选出2株菌,根据进化树的进化距离和相似性比对确定其分别是特基拉芽孢杆菌CC2FG2和类肠膜魏斯氏菌JY0R2。生长特性结果显示,特基拉芽孢杆菌CC2FG2在培养基pH为6.5、温度为30 ℃条件下培养16 h的增殖效果最好,可以耐受1.2%胆盐,活菌数是无胆盐的69.2%,耐酸特性比较强,培养基pH为3.5的强酸环境下活菌数是pH为7.0的81.5%;抗菌药耐受性结果显示,其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卡那霉素、链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和万古霉素敏感,对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四环素不敏感。类肠膜魏斯氏菌JY0R2在培养基pH为6.0、温度为36.5 ℃的环境中培养18 h增殖效果最好,在1.2%胆盐下活菌数是无胆盐的50.6%,在pH为3.5的强酸环境下活菌数是pH为7.0的87.6%,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克拉霉素和红霉素敏感,对卡那霉素、呋喃妥因和四环素中度敏感,对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不敏感。【结论】鹅源特基拉芽孢杆菌CC2FG2和类肠膜魏斯氏菌JY0R2具有很好的耐酸、耐胆盐特性,且特基拉芽孢杆菌可以与部分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硝基呋喃类和四环素类抗菌药联合使用,类肠膜魏斯氏菌可以与部分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联合使用。该结果可为鹅源功能菌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菌株M74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为菌株M74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菌株M74对酸、胆盐、高温及抗生素的耐受性,然后测定其产酸量及考察益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研究其对致病菌的抑菌性能。[结果]经16S r DNA序列分析,该菌株为屎肠球菌;菌株M74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p H值为3的条件下保持3 h后,存活率为11.57%,在牛胆盐浓度为0.3%的条件下保持3 h后,菌株存活率为0.64%,在60℃处理10 min后,菌株存活率仍能达到25.42%,同时该菌株对不同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抗性;产乙酸含量最高,达到4 620.15μg/m L;菌株M74作为早期定植菌时,对其他益生菌有抑制作用;菌株M74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屎肠球菌M74有较好的生长耐受性,能抑制致病性菌株的生长,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对竹鼠肠内容物中分离出的3株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对3株受试菌进行生长曲线测定、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小鼠体内安全性试验以及耐酸、耐胆盐、自凝聚性、疏水性等特性测定。结果表明:(1) GL-4、GL-5、GL-8 3株受试菌均生长快,1.5 h即可进入对数生长期、5 h即可达到最大生长量;(2)抗逆性强:3株受试菌在pH2.5的条件下存活率均达到65%以上、在胆盐浓度0.3%和0.5%的环境下仍能继续存活增殖;(3)自凝聚及疏水能力好:孵育到24 h,3株菌的自凝聚率均达到85%以上,GL-5和GL-8的疏水率均高于40%;(4) 3株受试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对小鼠无毒副作用。GL-4、GL-5、GL-8 3株受试菌均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且安全性好,可作为畜禽微生态制剂良好的益生菌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20.
从新鲜仔猪粪便中分离益生菌,筛选出适合养猪生产的益生菌株,为进一步开发猪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采集长春市双阳地区某猪场健康仔猪新鲜粪便,分离纯化粪肠球菌,通过形态学观察、体外耐酸耐胆盐性能和抑菌能力试验,筛选出益生特性的候选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其种属,并对候选菌株生长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评价。成功筛选出2株(S-50、和S-4)耐酸、耐胆盐和抑菌能力较强的粪肠球菌,且具有较好的生长性能,为研发微生态制剂提了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