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轮状病毒VP4基因和VP7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PCR从含有VP4基因、VP7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T-VP4和pT-VP7中护增VP4、VP7基因,连接至pGEM-5zf( )。经筛选和鉴定正确后同时酶切目的基因和表达质粒pET-28a( ),连接、转化受体菌,经PCR、酶切和序列分析证明,连接向位和阅读框架是正确的,从而构建了轮状病毒保护性抗原VP4基因、VP7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VP4、pET28a-VP7。重组质粒转化表达菌在IPTG诱导下,用SDS-PAGE、薄层凝胶扫描分析表达的蛋白。结果表明,表达的目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37.69和36.20ku,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比例分别为17.1%和14.4%。  相似文献   

2.
利用PCR技术,从A型产气英膜梭菌染色体和pEWD299中分别扩增出a毒素(CPA)基因和LTB基因,通过分离、纯化、内切酶酶切、连接和转化,构建了含CPA—LTB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重组菌株BL21(DE3)(pCPA—LTB)。经酶切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构建的重组质粒pET—CPA含有CPA—LTB融合基因,其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均正确。经EISA检测和SDS—PAGE分析,重组菌株表达的CPA—LTB融合蛋白能够被α、LT毒素抗体所识别。重组菌株BL21(DE3)(pCPA—LTB)经IPTG诱导后,融合蛋白CPA—LTB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相对含量的12.5%。  相似文献   

3.
提取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总RNA,用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反应获得了约750bp的核酸片段,将其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埃希氏菌JM109。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及测序,证明所克隆的片段含有完整的VP1基因;将重组质粒与表达载体pcDNA3.1( )分别用Barn HⅠ和Eco RⅠ双酶切后连接,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宿主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证明,目的基因正确插入到表达载体中,命名为pcDNAV;用同样方法将IL-18基因插入pcDNAV中,命名为pcDNAVI。用pcDNAVI免疫豚鼠,2周后加强免疫1次,每周用ELISA检测豚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pcDNA VI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中Ⅰ型痢疾志贺菌ShT-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分别与pGEM-T连接构建了克隆质粒pGEM-TA1和pGEM—TA2。用BamHⅠ和KpnⅠ以及BamHⅠ和XhoⅠ双晦切pGEM-TA1和pGEM—TA2.均得到大小为895bp的ShT-A基因片段,分别与pQE30和pET21a(+)原核重组表达载体连接.构建pQE30-A2和pET-21A,原核重组表达质粒。工程菌M15/pQE30-A2和BL-21/pET-21A1经lPTG诱导.SDS-PAGE电泳观察,均没有目的蛋白表达。这表明全长ShT-A可能对E.coli细胞产生毒性作用。DNAsis软件分析ShT-A基因序列,发现在513bp处有HindⅡ位点.以ShT-A上游引物的BamHⅠ和HindⅡ从pGEM-TA。切出1个513bp的截短片段.重新插入表达载体pQE30.经PCR和双酶切鉴定正确后,得到pQE30-A513重组表达质粒.转化E.coli M15经IPTG诱导.SDS-PAGE电泳观察,在20000处出现1条特异性的表达蛋白带.与截短ShT-A513相对分子质量相符。经薄层扫描分析,试截短片段的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7.4%,主要为包涵体形式。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ShT—A513,蛋白同抗ShT-A513鼠多抗有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类钙调蛋白(CML)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分析重组表达蛋白的反应原性。以C.parvum卵囊c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得到C.parvum CML基因。将CML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MD18-T,获得重组质粒pMD-CML,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后,连接到经相同内切酶酶切的表达载体pGEX-6p-1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利用GST亲和树脂法纯化重组表达蛋白,对纯化的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CML,重组质粒转化菌经IPTG诱导后成功地表达出了分子质量约为51ku的重组蛋白rCML,纯化的蛋白rCML能与感染兔隐孢子虫(C.cuniculus)的兔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6.
产气荚膜梭菌α—β融合基因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CR从含产气荚膜俊菌α毒素基因的质粒pXETA1中扩增出α毒素基因,用NcoⅠ和BamHI双酶切该α毒素基因,回收0.95kb的α毒素基因片段,再用NcoⅠ和BamHI双酶切含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基因质粒pXCPAB2,与 回收的α毒素基因片段连接,转化至受菌BL21(DE3)中。经NcoI,BamHI,NcoI酶反应鉴定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获得了理想重组质粒pXCPAB2,该重组质粒含有α-β融合基因。重组菌株BL21(DE)3(pXCPAB2)经IPTG诱导后,其表达产物经ELISA检测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可以高效表达α-β融合基因,该融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22.14%。  相似文献   

7.
从猪肌生成抑制素(MSTN)cDNA序列中设计引物。以pMD18-T-MSTN质粒为模板,PCR扩增猪MSTN成熟蛋白编码序列,该片段全长1095bp。将所得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MT—mpMSTN,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DH5a中,成功地筛选到阳性克隆。双酶切重组质粒pMT—mpMSTN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目的片段与载体pcDNA3.1,转化大肠杆菌DH5a,经酶切、PCR及测序分析,表明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pMSTN。  相似文献   

8.
将克隆的梅山猪LH-β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型载体VR1020上,通过质粒PCR的方法在转化子中筛选阳性克隆,用BamH I、BglⅡ双酶切鉴定重组子。得到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株,RT—PCR检测猪LH—β表达情况。然后用VPLH—β质粒、VR1020分别肌肉注射小鼠,研究了小鼠的生殖特性情况。结果显示:通过质粒PCR和双酶切分析,得到猪LH—p基因以正确方向插入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VPLH—β。重组质粒VPLH—β经脂质体介导转染Cos7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后提取mRNA进行RT—PCR,发现转染细胞RNA中含有与LH—β基因对应的mRNA;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了PLH—β的真核表达质粒,能正确转录表达LH—β。动物试验结果显示PLH—β免疫小鼠后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处理。克隆构建的猪VPLH—β质粒能发挥明显的生殖生理调节作用,可较好地促进雌性动物的排卵、怀孕和正常产仔。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技术扩增出猪瘟病毒E2基因抗原结构域A、B、C、D区并克隆于PGEM-T easy载体上,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的为猪瘟病毒E2基因抗原结构域,切出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pProEX—HTb中,获得重组质粒经PCR、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E2基因抗原结构域插入的位置、大小和读码框均正确,SDS—PAGE检测表明受体菌经IPTG诱导后能表达E2基因抗原结构域蛋白,Westernblot检测表明受体菌诱导表达E2基因抗原结构域蛋白可与猪瘟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根据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基因pBK—CMV—N10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将基因N10的信号肤去除后,用T/A法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NovaBlue,经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到N10基因。将重组质粒pMD-18T—N10进行酶切后连接到原核表述载体pET-28a中,重组质粒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star(DES),用IPTG诱导表达出与理论相符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8700,诱导4h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15%。从N10重组蛋白提取可溶性融合蛋白,对其生物学特性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具有类似脱氧核糖核酸酶Ⅱ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对从含有鸡毒霉形体H3株TM-1基因的大肠埃希氏菌DH5α中提取的质粒,进行EcoR Ⅰ和Sα/Ⅰ双酶切,获得了大约为786bp的目的片段。将此片段与经EcoRⅠ和Sαl Ⅰ双酶切的线性原核表达载体pET-30a-1连接。转化宿主菌BL21(DE3),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经酶切、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确证其插入正确,从而构建成了重组表达载体。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分析,证明其分子质量约为29ku;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该蛋白可被鸡毒霉形体阳性血清识别,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pcDNA3.1-pIL-18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到了猪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成熟蛋白基因,通过KpnⅠ+SacⅠ双酶切及连接反应,构建了pET32c—pIL—18原核表达质粒。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CR鉴定及DNA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中的基因片段连接正确。之后,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于37℃、1.0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表达。菌体裂解产物经SDS—PAGE分析,在分子质量约为33ku处出现了预期的目的蛋白。用8mol/L脲对表达产物变性,经Ni^2+NTA柱纯化,透析复性,得到了纯化的IL-18蛋白。Western—blot分析证实,纯化的重组IL-18蛋白具有反应活性。上述研究结果为重组IL-18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环形泰勒虫TaA1272-1株裂殖体表面抗原(TaSP)基因的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用PCR扩增出该基因长为393bp的高免疫原性区片段(SBxp)。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上,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JM109中进行克隆。随后将重组质粒pGEM-SBxp和表达载体pGEX-4T-1分别以BamHⅠ、XhoⅠ酶切后,将酶切的目的片段SBxp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SBxp,并将其转化到BL21宿主菌中。提取重组质粒经BamHⅠ、XhoⅠ酶切、PCR鉴定和测序确证后,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收集不同时间的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SBxp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成功表达,其表达产物为分子质量43ku的融合蛋白,该产物能被牛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已发表的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Shimen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2对引物P1/P2和B1/B2,在B1和B2的5’端分别加上EcoR 1和BamH 1位点,以CSFV—Shimen株脾毒为材料。一步法提取总RNA。并以此为模板采用反转录PCR(RT—PCR)和套式PCR(nPCR)。成功地扩增出约1.2kb的E2基因。将PCR产物回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经PCR和酶切鉴定获得重组质粒E2-T。将E2-T经EeoR 1和BamH 1酶切消化、回收目的基因后。与经BamH 1/EcoR 1酶切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连接并转化,经酶切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BABE—puro—E2。序列测定表明,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方向和读码框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5.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BαmHⅠ将片段ompH从重组质粒pMDT—ompH切下,非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经酶切分析、PCR鉴定及序列测定,证实成功构建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外膜蛋白H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omp H。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至COS7细胞,经RT—PCR、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检测,证明了外膜蛋白H基因获得了瞬时表达。  相似文献   

16.
以含长白猪IFN-λ基因的质粒载体为模板,用原核表达引物扩增了长白猪IFN-λ,基因,将其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b的EcoRI和XhoI位点,构建了长白猪IFN-λ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b-PoIFN-λ。经酶切、PCR鉴定,表明所构建的重组质粒为特异性长白猪IFN-λ,基因原核表达质粒。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细胞,阳性菌落筛选、SDS-PAGE分析以及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成功构建了表达重组猪IFN-λ的大肠埃希氏菌基因工程菌株。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目的蛋白经原核表达后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其他少量可溶性目的蛋白存在于细胞浆中。  相似文献   

17.
根据鼠脱氧核糖核酸酶Ⅱ (DNase Ⅱ)基因设计引物,通过RT-PCR 扩增出鼠DNase Ⅱα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经鉴定及序列测定,克隆基因与鼠DNase Ⅱα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大小为1 008 bp.将重组质粒pMD-DNase Ⅱα进行酶切后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重组质粒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正确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然后进行初步纯化,Western-blot鉴定.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了pET-28a-DNase Ⅱα表达载体;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 800;初步纯化的目的蛋白在SDS-PAGE图谱上呈单一条带,Western-blot鉴定能与抗体发生特异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RT-PCR的方法,从小鼠脾脏细胞总RNA中扩增出目的基因Flt-3L,并通过酶切-连接的方法将其连接到真核生物表达载体pcD-NA3.1A上,构建了重组的质粒表达载体。为了证明重组质粒上含有目的基因,用KpnⅠ和ApaⅠ酶切重组后的质粒,结果显示酶切后的片段大小与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经测序分析,所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表明本试验成功地扩增了此目的基因并构建了该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9.
用PCR从含产气荚膜松菌β毒素基因的质粒pXETB2中扩增出β毒素基因,NcoⅠ和BamHⅠ双酶切该β毒素基因,回收0.93kb的β毒素基因片段,再用NcoⅠ和BamHⅠ双酶切含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质粒pXETA1,与上述回收的β毒素基因片段连接,转化至受体菌BL21(DE3)中,经NcoⅠ,NotⅠ酶切反应鉴定和苷酸序列分析证实,获得的重组质粒pXCPAB1含有α-β融合基因,重组菌株BL21(CD3)(pXCPAB1)表达产物经ELISA检测和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菌株可以表达α-β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20.
经PCR、克隆鉴定、酶切获得PPVZ带有PvuⅡ酶切位点的TK1基因片段。将带有PvuⅡ酶切位点的TK1基因片段与经相同酶切的PUC19载体片段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UC19-Z。用限制性内切酶NcoⅠ对阳性重组质粒PUC19-Z进行单酶切(TK基因内存在一个NcoⅠ位点),经PCR、克隆鉴定、酶切获得质粒pGJP-5带有NcoⅠ酶切位点的P7.5基因片段,将此片段与经同样酶切的PUC19-Z连接,经酶切和PCR鉴定,筛选出正向插入的重组质粒即为鸽痘病毒插入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