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PCR检测猪弓形虫病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以p30基因的部分序列作为模板进行猪弓形虫病PCR检测的最佳条件,根据弓形虫p30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出现预期的扩增片段484bp,该PCR方法最低能检测到5个弓形虫速殖子的DNA,且与相关的2种寄生虫无交叉反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提取DNA是利用PCR技术检测纤维的关键技术难点。对牦牛绒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试验,通过PCR扩增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Ta Ka Ra Mini BEST Universal Genomic DNA Extraction Kit Ver.5.0试剂盒,将纤维样品尽量处理成粉末状,并在样品经裂解液处理后先离心除去其中尚未完全溶解的纤维,然后进行PCR扩增是比较有利的,完全能够得到满足PCR扩增要求的DNA样品。  相似文献   

3.
研制弓形虫PCR检测试剂盒,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根据GenBank公布的弓形虫MIC3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分别对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稳定性和保存期进行研究,之后进行临床试验。该诊断试剂盒能扩增出弓形虫特异性基因MIC3片段,与猪球虫、贾第虫、猪旋毛虫和隐孢子虫无交叉反应;该检测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到10个弓形虫速殖子的DNA,不同批次的试剂盒对同一样品检测和同一批次对不同样品检测,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且常温下可保存1年以上,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该检测试剂盒对弓形虫病早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检疫提供了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以猪弓形虫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为模板自行设计引物,建立了猪弓形虫病特异PCR诊断方法,并从弓形虫国际标准强毒株RH速殖子和疑似T.gondii感染猪全血及肺脏组织样品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了预期长度273bp的目的DNA片段。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PCR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DNA量为0.001ng,且与相关的9种对照寄生虫、细菌和病毒无交叉反应。用建立的PCR诊断方法对临床30份猪弓形虫疑似病料和60份健康猪抗凝全血样品进行检测,结果30份病料中有24份呈现阳性;60份健康猪血中有5份为阳性;随机取两个临床样品的阳性PCR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表明,二者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猪弓形虫ITS1基因相应部分序列完全相同。以上表明所建立的PCR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为猪弓形虫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重庆市、广州市和上海市3个典型城市屠宰环节和销售环节猪肉中弓形虫的携带情况,在这3个城市共采集猪膈肌样品393份,分别进行胃蛋白酶消化并提取基因组DNA,以弓形虫529 bp重复序列为目的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3个城市猪膈肌肉中弓形虫的阳性率为5.34%,其中重庆市的阳性率最高,达9.83%;其次是上海市,为3.17%;而广州市则未检出阳性样品。夏季和秋季间、屠宰环节和销售环节间的阳性率差异均不具备显著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为减少弓形虫对上述地区人群的危害,预防和控制弓形虫病流行,指导猪群的饲养管理以及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提供了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灵敏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弓形虫的技术。方法根据原虫rDNA的部分序列,找出弓形虫和新孢子虫共同保守DNA片段,设计套式PCR两对引物,以UltraPureTM基因组DNA快速提取试剂盒提取弓形虫和新孢子虫DNA为模板,初步建立了检测两种虫体的Nested PCR技术。将纯化的Nested PCR产物成功地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经鉴定、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Nested-PCR的外、内引物对两种虫体rDNA基因均能进行扩增,长度分别在800~900 bp、400~500 bp之间。内引物扩增DNA序列与公布的同种虫体DNA序列同源性较高,弓形虫和新孢子虫分别达99.1%、97.2%,但它们两者之间差异较大,同源性仅为86.6%。用软件寻找能区别两者基因序列差异的酶切位点,挑选内切酶进行RFLP实验,结果表明新孢子虫NestedPCR扩增片段能被Vsp1酶切。同时进行该分子检测技术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实验证明该Nested PCR能对弓形虫和新孢子虫rDNA基因进行特异性的扩增,而对其它原虫基因未能扩增出任何片段;该Nested-PCR能检测出100个弓形虫速殖子/g猪肉。结论本实验建立Nested PCR检测方法不仅可用于检测动物性食品中弓形虫,而且能明确区分弓形虫和新孢子虫。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屠宰生猪旋毛虫和弓形虫感染情况,2019年在广东(5个)、山东(4个)、云南(6个)等省份的15个大型、中小型生猪屠宰场,采集猪膈肌样品315份,用PCR方法进行旋毛虫和弓形虫病原学检测;在以上3省15个大型、中小型生猪屠宰场(每省5个),采集血清样品254份,用ELISA方法进行旋毛虫和弓形虫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经PCR检测,采样地区所有膈肌样品均为旋毛虫阴性,仅在云南省120份膈肌样品中检出1份弓形虫阳性;经ELISA检测,采样地区血清样品的旋毛虫和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7%和2.36%,不同省份的阳性率分布不一致,中小型屠宰场阳性率均高于大型屠宰场。结果表明,广东、山东、云南等省份屠宰生猪的旋毛虫和弓形虫携带率极低,基本可以保证猪肉的产品安全;部分地区屠宰生猪存在一定的弓形虫感染抗体,尤其是中小型屠宰场,表明此类猪群需要加强饲养环节的弓形虫感染控制。本研究为保障猪肉食品安全及饲养环节的猪旋毛虫和弓形虫感染控制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猪弓形虫病特异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作为弓形虫种特异的遗传标记.建立了猪弓形虫病特异PCR诊断方法。应用人工感染的方法建立了猪弓形虫病动物模型.摸索出猪弓形虫病PCR检测的最佳条件。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PCR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0个弓形虫速殖子的DNA,且与相关的8种原虫和线虫均无交叉反应,证明该PCR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证明.在试验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感染后第5d).对取材的8个组织样品用该PCR方法检测,有6个组织样品为阳性,其中检出率最高的组织为肺门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 Bank中龚地弓形虫529 bp重复序列设计引物,以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常规PCR扩增出长度212 bp的特异性保守序列,将其克隆到p GEM-T Easy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以10倍倍比稀释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进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制作标准曲线,建立弓形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将该方法用于临床病死猪的弓形虫检测。结果表明:用重组质粒制作的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溶解曲线特异相关系数0.997,平均试验间变异系数2.30%,能检出约0.05个速殖子;检测弓形虫YZ-1株与YZ-2株均为阳性,而检测水牛梭形肉孢子虫、犬等孢球虫、柔嫩艾美耳球虫基因组DNA均为阴性;检测24头病死猪,弓形虫阳性率为70.8%,略高于常规PCR方法的检出率(66.7%),但检测的69个组织样品中,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出率(50.7%)明显高于常规PCR方法的检出率(34.8%)。  相似文献   

10.
弓形虫MIC10基因在速殖子时期与缓殖子时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但国内对该基因的研究甚少。为了解弓形虫MIC10基因的功能,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表达。本试验以提取的弓形虫DNA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MIC10基因片段,连接克隆载体pMD-18T和表达载体PGEX-4T-1,PCR和双酶切鉴定后进行原核表达。结果表明,经PCR扩增获得597 bp的MIC10基因片段,构建pMD18-T-MIC10克隆质粒和PGEX-4T-MIC10原核表达载体,经PCR鉴定和双酶切鉴定正确,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为49 kD。本试验为弓形虫MIC10基因功能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比较不同抽提方法对结肠小袋虫DNA提取效率的影响,从而获得一种高效、稳定的提取粪便样品总DNA的方法,继而为后续试验提供基础材料.采用3种商品化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和经典酚-氯仿法,分别对食蟹猴粪便样品进行DNA提取,作为模板,进行PCR检测,观察不同抽提方法对DNA扩增效果的影响.4种提取方法均能扩增出目的条带,粪...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贵阳某种猪场病死猪群的病因进行确诊,试验采用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PCR和RT-PCR等实验室检测方法对其进行诊治。结果表明:病死猪群的肺脏、心耳、肝脏等多处发生病变,PCR方法扩增出伪狂犬病毒特异性条带,RT-PCR方法未扩增出猪瘟、蓝耳病病毒特异性条带,弓形虫IHA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50%(6/12),染色镜检可见附红细胞体及弓形虫速殖子。说明病死猪群为猪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与弓形虫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猪弓形虫检测方法,根据弓形虫保守基因序列,设计一套特异性引物和FAM荧光素标记的MGB探针;通过对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建立了猪弓形虫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此PCR检测方法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60份疑似弓形虫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猪弓形虫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101~107拷贝/μL模板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对弓形虫重组阳性质粒出现阳性扩增信号,但对阴性对照的水和其他7种病原对照未扩增出特异性曲线;最低检测模板浓度为10拷贝/μL;自60份疑似猪弓形虫感染样品中检出32份阳性,并且和克隆测序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猪弓形虫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猪弓形虫的快速检测,从而为猪弓形虫病的诊断提供了特异、敏感、高通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人工感染弓形虫的猪阳性血清及感染前的阴性血清为样品,比较3个国产(A、B、C)和2个国外(D、E)ELISA试剂盒检测猪弓形虫病的敏感性。用这5种ELISA试剂盒,检测人工感染弓形虫的猪阳性血清42份及感染前的阴性血清45份,并参考PCR扩增结果,比较这5种ELISA试剂盒检测猪弓形虫病的敏感性。5种试剂盒中,1种国产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与PCR结果完全一致,其余4种试剂盒的检测结果都与PCR检测结果差别较大。结果表明,国产试剂盒A的检测效果最佳,国外试剂盒与部分国内试剂盒的检测结果相当,临床选用试剂盒时,可选择检测效果最佳的试剂盒A,不必盲目选择国外试剂盒。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集蒙古马新鲜粪便样品,采用酚-氯仿抽提法和2种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进行样品中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通过DNA浓度和纯度的测定,并将其作为模板扩增细菌16S rDNA V3区特异性片段对提取效果进行比较,从而找出更适合蒙古马粪便中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结果显示,3种提取方法得到的基因组DNA均能用于PCR扩增的模板,其中B试剂盒法提取的DNA数量较多,且纯度高,更适合用于提取蒙古马肠道微生物细菌基因组DNA及后续的蒙古马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等分子生物学试验。  相似文献   

16.
应用PCR检测隐孢子虫卵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原虫病。为了在临床样品中更准确、快速地检测隐孢子虫卵囊,从初步纯化的含有不同数量隐孢子虫卵囊的样品中和含有不同数量隐孢子虫卵囊的奶牛粪便中,直接提取DNA或用DNA纯化试剂盒对提取的奶牛粪便中卵囊DNA进行纯化之后用作PCR模板,用1对人工合成寡核苷酸作为PCR引物,扩增片段大小为452bp。优化了Mg^2 浓度、引物浓度和dNTP浓度,并进行了特异性检验。建立的PCR具有隐孢子虫属特异性,不仅扩增出新鲜样品DNA提取物中的目的片段,而且扩增出放置6年之久的DNA提取物中的目的片段。样品经过初步纯化之后,最低检测值100个卵囊/ml;从含有隐孢子虫卵囊的奶牛粪便中提取DNA,尔后经过DNA纯化试剂盒纯化,PCR最低检测值为10^5个卵囊/g粪便。  相似文献   

17.
巢式PCR检测隐孢子虫卵囊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原虫病。为了在临床样品中更准确、快速地检测隐孢子虫卵囊,从初步纯化的含有不同数量隐孢子虫卵囊的样品中和含有不同数量隐孢子虫卵囊的奶牛粪便中,直接提取DNA或用DNA纯化试剂盒对提取的奶牛粪便中卵囊DNA进行纯化之后用作起始PCR(Primary PCR)模板,以起始PCR的产物为模板进行巢式PCR(Nested PCR),用2对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分别作为两个PCR的引物,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1325bp和820bp。优化了Mg2+浓度、引物浓度和dNTP浓度,并进行了特异性检验。建立的巢式PCR具有隐孢子虫属特异性,不仅扩增出新鲜样品DNA提取物中的目的片段,而且扩增出放置6年之久的DNA提取物中的目的片段。样品经过初步纯化之后,起始PCR和巢式PCR最低检测值卵囊分别为2 86×103个/ml和≤2 86个/ml;从含有隐孢子虫卵囊的奶牛粪便中提取DNA,尔后经过DNA纯化试剂盒纯化,其起始PCR和巢式PCR粪便中卵囊最低检测值分别为2 86×107个/g和≤2 86个/g。有望发展为试剂盒。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发育时期弓形虫棒状体颈部蛋白5(Toxoplasma gondii rhoptry neck protein 5,TgRON5)基因的表达情况与其毒力的相关性,本试验以Ⅱ型弓形虫PRU虫株作为研究对象,以弓形虫管家基因ACT1作为内参基因,分别对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各基因建立标准曲线,确定二者扩增效率的一致性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法对弓形虫4个不同发育时期(速殖子、缓殖子、未孢子化卵囊及孢子化卵囊)中TgRON5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TgRON5基因在弓形虫各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其中,孢子化卵囊表达水平最高,未孢子化卵囊次之,速殖子较低,缓殖子最低,表明RON5蛋白的合成与分泌与虫体入侵宿主细胞的侵袭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结果为阐明TgRON5蛋白参与弓形虫入侵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和探索磺胺氯吡嗪抗弓形虫的作用机理,构建磺胺氯吡嗪处理弓形虫的抑制性消减文库.将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RH株速殖子腹腔注射(10000个/只鼠)感染昆明系小鼠,大量收集并纯化速殖子.用250 mg/mL磺胺氯吡嗪PBS溶液和PBS分别浸泡速殖子,37℃恒温箱孵育2h,分别提取虫体的总RNA和mRNA,以PBS处理的正常虫体cDNA为驱动组,以药物处理虫体cDNA为实验组,构建药物处理前后弓形虫速殖子的抑制性消减文库,对部分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虫体总RNA纯度高,合成的双链cDNA经RsaⅠ酶切反应较完全;从消减文库中随机选择100个阳性克隆进行PCR扩增,其插入片段长度在200~750 bp之间,文库的重组率达93%以上;随机挑取3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获得11个单一序列,Blast分析显示有7个单一有效EST序列与已知蛋白质相似性较高.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磺胺氯吡嗪处理弓形虫速殖子的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并对部分阳性克隆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深入研究磺胺氯吡嗪的抗弓形虫机制和寻找药物作用的关键靶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6,(6)
根椐Gen Bank中登录的猪弓形虫和附红细胞体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2对引物,在建立各病原单项PCR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双重PCR反应条件,建立了2种病原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用这2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弓形虫和附红细胞体核酸模板进行双重PCR扩增,结果可同时扩增弓形虫的241 bp,附红细胞体的748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它5份猪病原及对照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双重PCR技术能检出0.1 pg的弓形虫和0.1 pg的附红细胞体模板。用72份临床病料对此研究双重PCR技术和单项PCR技术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两者总符合率为100%。表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对这两种病原的同时检测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