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兔出血症病毒Yaan株衣壳蛋白VP60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兔出血症病毒(RHDV)Yaan株衣壳蛋白VP60基因,将扩增片段克隆到pMD 18-T载体上,经酶切及PCR鉴定后测序.结果显示,VP60基因全长1 740 bp,编码579个氨基酸.将Yaan株与其他RHDV分离株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核苷酸同源性为90.5%~97.5%,氨基酸同源性为94.3%~99.5%,氨基酸变异多发生在衣壳蛋白C、E区,表明毒株具有高度保守性;同时对Yaan株与国外标准株AST/89的VP60蛋白氨基酸变异及其亲水性、柔性区、抗原区和表面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临床病料中分离鉴定出1株无血凝性的致病性兔出血症病毒(RHDV),命名为Yaan-1。HA试验测得该毒株原代及经兔体传3代后的肝毒在25℃、37℃和4℃时均无血凝性;但在琼脂扩散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中均可见分离株与常规RHDV高免血清形成清晰的沉淀线;电镜观察可见30nm左右的病毒粒子。采用RT-PCR方法将Yaan-1株的衣壳蛋白VP60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VP60基因序列全长1740bp,编码579个氨基酸,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注册号为DQ069280),并与世界各国的常规RHDV分离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核苷酸同源性为90.0%~98.0%,氨基酸同源性为94.1%~99.0%,氨基酸变异多发生在衣壳蛋白C、E区;同时对Yaan-1株的分子量、等电点、疏水性、跨膜区等分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无血凝性RHDV中国分离株,丰富了地方毒株资源,为明确我国地方株的分子流行病学,以及对VP60蛋白分子特征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3.
兔出血症病毒衣壳蛋白VP60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自感染RHDV致死的兔肝脏组织中提纯病毒,提取病毒总RNA,以RT-PCR方法扩增得到RHDV VP60基因全长片段,克隆到T载体中,经酶切分析及PCR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同一毒株不同克隆产物进行3次测序,测序结果已输送到GeenBank中(注册号为AF453761)。将测得序列与GeneBank中记录的RHDV不同分离株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各毒株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1%-98%,氨基酸同源性为94%-99%,氨基酸变异多发生在高变区,进一步证明了毒株的高度保守性,为明确我国RHDV地方株VP60蛋白的分子特征、分子诊断试剂及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应用RT—PCR方法从兔出血症病毒荣昌分离株(RHDV—RC)中扩增出衣壳蛋白VP60基因并测序,从GenBank下载已发表的16株RHDVVP60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表。结果表明。RC株的VP60基因大小为506bp,GC含量为56.35%.与其它16株RHDVVP60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最高达98.2%;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5.
RHDVCD株VP60主要抗原表位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慧  杨金生 《动物检疫》2010,(8):27-29,48
本实验用RHDVCD株人工感染家兔,发病死亡后,取肝脏匀浆,用Trizol试剂从匀浆上清中提取病毒RNA。根据Genbank已发表序列保守区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RHDV衣壳蛋白VP60主要抗原表位基因。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VP60主要抗原表位基因长525bp。该序列与已发表的其它13株RHDVVP60同一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CD株核酸序列与WX-84株同源性最高为97.5%,与其它毒株的同源性在92.0%~96.6%之间。氨基酸序列与WX-84株、墨西哥Mexi—co-89株同源性最高为99.4%,与其它毒株的同源性在96.6%N98-3%之间。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Bank公开序列自行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W和C9001分离株完整的核衣壳(N)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2个IBV分离株核衣壳基因片段长度均为1230bp,编码409个氨基酸,彼此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0%和89.5%,与GenBank中有代表性的参考毒株相应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较显示,w株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广东分离株(AY646283)同源性最高,为94.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6%;与国内部分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6.1%~88.0%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8.0%~90.7%之间;C9001株与国内部分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6.4%~99.8%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8.0%~99.8%之间。从核衣壳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可见,W株与C9001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枝,亲缘关系较远。同时将核衣壳基因构建于真核表达质粒pVAX1中,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入COS-7细胞中,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出核衣壳蛋白的体外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BV核衣壳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隋慧  杨金生 《中国动物检疫》2010,27(8):27-29,48
本实验用RHDV CD株人工感染家兔,发病死亡后,取肝脏匀浆,用Trizol试剂从匀浆上清中提取病毒RNA。根据Genbank已发表序列保守区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RHDV衣壳蛋白VP60主要抗原表位基因。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VP60主要抗原表位基因长525bp。该序列与已发表的其它13株RHDV VP60同一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CD株核酸序列与WX-84株同源性最高为97.5%,与其它毒株的同源性在92.0%~96.6%之间。氨基酸序列与WX-84株、墨西哥Mexi-co-89株同源性最高为99.4%,与其它毒株的同源性在96.6%~98.3%之间。  相似文献   

8.
鹅细小病毒不同毒株VP3基因的序列分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将GPV4个分离株通过PCR技术,从病毒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病毒衣壳蛋白VP3完整基因片段,并与PMD18-T质粒载体连接,转化到感受态大肠秆菌TG1中,提取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后,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VP3基因全长1605bp,编码534个氨基酸。不同毒株主要结构蛋白VP3基因同源性较高(95.64%—99.81%)。但强弱毒株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鹅细小病毒主要结构蛋白VP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GPV H2分离株接种于13日龄非免疫鸭胚,收集接毒后3-7日死亡鸭胚的尿囊液。纯化病毒,通过PCR技术,从病毒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病毒衣壳蛋白VP3完整基因片段,经酶切鉴定后直接与pMD 18-T质粒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G1。提取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后,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鹅细小病毒H1分离株VP3基因全长1605bp,编码534个氨基酸,与国外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B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3%,表明这二个毒株亲缘关系相近。  相似文献   

10.
禽脑脊髓炎病毒VR株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冻存的禽脑脊髓炎病毒Van Roekel(AEV VR)株通过SPF鸡胚传代复壮,获得了试验用病毒株样本。根据已知禽脑脊髓炎病毒1143(AEV 1143)株的衣壳蛋白VP0、VP3、VPl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分别扩增AEV VR株的VP0、VP3、VP1基因,将RT-PCR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EVVR株与AEV1143株VP0、VP3、VP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1%、93.6%和93.9%;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57/6、97.5%和99.6%。  相似文献   

11.
以兔出血症病毒 CD株人工感染家兔 ,发病死亡后 ,取肝脏匀浆 ,用 Trizol试剂从匀浆上清中提取病毒 RNA。根据 Gen Bank已发表序列保守区设计并合成引物 ,采用 RT- PCR方法扩增了 RHDV衣壳蛋白 VP6 0基因。将所扩增片段克隆到 p MD18- T载体上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 ,测序结果表明 ,CD株 VP6 0基因全长 174 0 bp。该序列与已发表的其他分布于世界各地的 14株 RHDV序列进行了比较和基因进化树分析。无毒株与各强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为 85 .3%~86 .5 % ,强毒株间的同源性较高 ,为 92 .1%~ 10 0 %。根据进化树可把强毒株分为 2大群 ,一群为 CD株、Iowa2 0 0 0株、0 0 - 139株、99- 0 5株 ,其余的为另一群。进一步细分 ,还可以分为 4个亚群和 7个组。但毒株之间的地域性差异并不明显。同时根据 15株 RHDV VP6 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推导了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并进行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和亲水性、柔性区、抗原性和表面结构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各毒株氨基酸之间的的同源性在 90 .5 %~ 10 0 %之间 ,其中无毒株与各强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为 90 .5 %~ 91.9% ,强毒株间的同源性在 95 %~ 10 0 %之间 ;氨基酸变异分析未发现突变造成的 VP6 0蛋白高级结构的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分离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镇江株,分析其遗传进化变异,并表达具有良好活性的重组VP60蛋白。通过排除细菌感染、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检测、动物攻毒试验与病毒传代、LD50测定等方法,自江苏省镇江市某兔场发病死亡动物肝脏组织样品中分离病原并鉴定;RT-PCR方法获得VP60基因,通过分析VP60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研究其遗传进化;将VP60基因与pCold-Sumo载体连接,构建低温诱导、融合Sumo标签原核表达载体,15℃、IPTG诱导表达重组VP60蛋白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反应原性鉴定。结果显示,分离鉴定获得RHDV ZJ2015毒株,该毒株能凝集人"O"型红血球,HA效价为11log2,其血凝性能被RHDV (AV33)抗血清抑制,该毒株的LD50为10-6.38/mL,具有较强的毒力;RT-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1 740 bp的特异性条带,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毒株属于RHDV1抗原遗传变异株(RHDVa),与RHDV1和RHDV2 VP60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4%~97.6%和81.1%~81.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8%~98.3%和87.4%~87.6%。构建的低温原核融合表达质粒pCold-VP60在大肠杆菌Rosetta (DE3)中成功表达,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分子质量74 ku处有特异性表达蛋白条带,且与抗血清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反应,说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开展兔病毒性出血症流行病学研究、开发新型重组疫苗与诊断试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兔出血病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快速检测兔出血病病毒,参照RHDV-TP株VP60基因序列(GenBank Ac-ession AF453761),在其5′端设计一对引物,扩增片段为386 bp,建立了检测兔出血病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经过对反应参数的优化,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该方法在含多种已知病原的病料中,可特异性检出RHDV,检测病料的最高稀释度为10-5倍,且有很好的稳定性。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敏感性要高于血凝抑制试验,从而建立了RHDV特异、敏感的RT-PCR检测技术,可应用于RHDV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虎皮鹦鹉源鹦鹉幼雏病病毒(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 polyomavirus,BFPyV)福建株(命名为FJ-2016株)结构蛋白VP1基因特征,本研究针对BFPyV VP1基因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FJ-2016株VP1基因全长序列,目的片段经胶回收后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BFPyV FJ-2016株VP1基因全长为1 032 bp,编码343个氨基酸。所编码VP1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5.77,不稳定指数为40.91,是不稳定蛋白;脂肪系数为74.72;总平均疏水性指数为-0.366。将获得的VP1基因序列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为:MG148345。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不同时间、地区和品种BFPyV的VP1基因十分保守,相互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1%以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不同时间和地域BFPyV相互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但可细分为两个大的遗传进化分支(Clade 1和Clade 2)。从宿主品种来看,虎皮鹦鹉源BFPyV各分离株的遗传进化与分离时间及地域无明显关系,虎皮鹦鹉源BFPyV分离株在Clade 1和Clade 2分支均有分布。本研究首次证实福建地区虎皮鹦鹉中存在BFPyV感染,相关研究结果为丰富不同地区BFPy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参照GenBank公布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VP60、巴氏杆菌kmt基因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RHDV的VP60和巴氏杆菌kmt基因的目的片段。通过正交试验,对反应各组分浓度与组合、反应退火温度及反应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建立了RHDV、巴氏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RHDV及巴氏杆菌,最低核酸检出限分别达到70 pg和62pg。检测兔源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结果均为阴性。用本方法对临床送检的104份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检出RHDV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1份,巴氏杆菌单独感染10份,双重PCR检测结果与临床病原分离结果完全一致。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兔出血症病毒和巴氏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猪轮状病毒地方株JL94株VP4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猪轮状病毒VP4基因保守序列,利用Oligo4.1软件设计一对引物扩增猪轮状病毒地方株JL94株VP4全基因序列;并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并与国外分离株CRW-8株、BEN-307株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JL94株和CRW-8株、BEN-307株VP4全基因片段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98%和98.05%,说明JL94株与CRW-8株、BEN-307株属于同一VP4血清型.本研究为进一步研制诊断性抗原和病毒重组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of Polish RHD virus strains and to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genetic variant (RHDVa) subtype the partial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capsid protein gene, including two highly variable regions C and E, were examined.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15 viral strains obtained over 18 year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three genetic groups. The oldest RHDV strains exhibit very close amino acid sequence similarity (98-99%) to the German FRG89 reference strain and most of European strains of the same period, as well as Chinese isolate from 1984. The HA-negative strains and isolates with variable reactivity in the HA test belong to the second subgroup and exhibit an intermediate level of variability (about 3%) in the analysed VP60 gene fragment. The most genetically variable strains (6-7%) clustered to RHDVa subtype. The analysis of nucleotides and amino acid sequences demonstrated three pairs of well conserved RHDV strains, isolated over 3, 6 and 10-year period.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多株RHD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3对扩增RHDVCD株的特异性引物,扩增了RHDV CD株包含全序列的3个片段,并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根据引物上唯一的交叉酶切位点,把三个克隆片段同时克隆到pUC18载体上,获得了RHDV CD株全基因组克隆,测定了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AY523410)。进行了CD株全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布的其他6株全序列比较及基因进化树分析。发现除CD株外,其余6株(西班牙AST-89株、法国SD株、意大利BS89株、德国分离1株、德国分离2株、澳大利亚Czech V351株)之间的同源性均很高,在93.9%~100%之间,而CD株与其他6株之间的同源性均较低,在89.0%~89.6%之间。德国的2个分离株序列完全相同,应为同一毒株:进化树分析表明,此7株病毒可形成2个明显的分支,中国CD株形成一个分支,其余欧洲、澳大利亚分离株开成一个分支,具有明显地域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根据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PKV)VP0基因序列特征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猪嵴病毒VP0基因全长编码区。将特异性扩增目的片段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将结果进行拼接后获得猪嵴病毒VP0基因全长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所扩增的目的片段编码有完整的VP0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098 bp,编码有366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6.71,理论分子质量为38.489 ku,不稳定系数为34.65,最大疏水指数为2.622,最小疏水指数为-2.122。将获得的VP0基因和GenBank中的猪嵴病毒代表株VP0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其与HNXX-4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89.1%,与S-1-HUN核苷酸同源性最低,为81.1%。从遗传进化上看,猪嵴病毒VP0基因在遗传进化上呈两个独立的基因亚群,猪嵴病毒中国分离株在两个遗传基因亚群上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specific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VP0 gene of porcine kobuvirus (PKV), and the full-length coding region of VP0 gene was amplified by RT-PCR method and sequenced, then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porcine kubovirus VP0 gen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rcine kobuvirus VP0 gene was 1 098 bp in length, coding an open reading frame (ORF) with 366 amino acids.The isoelectric point, molecular weight and instability index of porcine kubovirus VP0 were 6.71, 38.489 ku, 34.65, respectively.The maximum and minimum hydrophobicity were 2.622 and —2.122, 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porcine kubovirus VP0 genes published previously in GenBank, the sequenced gene shared the highest homology with HNXX-4 strain, which was 89.1%;And shared the lowest homology with S-1-HUN strain, which was 81.1%.The porcine kubovirus VP0 gene shared two different phylogenetic genotype branches, and the Chinese porcine kubovirus isolates distributed in the two phylogenetic genotype bran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