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抗生素等兽用抗菌药在防治动物疾病、促进健康生长及提高养殖效益方面发挥着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出现的抗生素残留及细菌耐药性等问题,暴露出由于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带来的动物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风险隐患。据悉,为切实规范兽用抗菌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维护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遏制细菌耐药与兽药残留等问题,农业农村部发  相似文献   

2.
TMR中添加牛至精油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抗生素可以解决其变质问题,然而动物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药物残留等问题。牛至精油是一种天然无化学毒害且具有强抗菌作用的植物精油,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为研究牛至精油对TMR中霉菌、细菌、大肠菌群的抑制作用,并分析pH和温度对牛至精油抑菌作用的影响,将牛至精油添加到荷斯坦奶牛(约650 kg)的TMR中,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TMR中霉菌、细菌的菌落数;采用国标乳糖胆盐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结果表明:牛至精油对TMR中的霉菌、细菌、大肠菌群均有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P<0.05),可作为饲料添加剂提高TMR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棉花幼苗施用缩节胺(1,1-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DPC)和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后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变化,探讨与棉花幼苗生长相关的根际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陆地棉品系A201进行穴盘育苗试验。于棉花1叶1心期分别在叶片均匀涂抹50 mg·L-1DPC、500μmol·L-1SNP,以涂抹去离子水为对照。于3叶1心期取根际土壤分析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16S r RNA测序技术分析根际细菌多样性。【结果】DPC和SNP处理显著促进棉花根系生长,显著提高茎粗和植株干物质质量。DPC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SNP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但显著降低脲酶的活性,但是DPC和SNP处理均未显著影响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DPC处理显著提高髌骨菌门(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和土壤细菌群落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显著降低了绿弯菌门(Chlo...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不同林龄橡胶树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以5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用高通量测序测得3种龄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季节变化数据。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呈显著性差异,硝化螺旋菌门呈极显著性差异。酸杆菌纲、放线菌纲、γ-变形菌纲、鞘脂杆菌纲呈显著性差异,纤线杆菌纲、OPB35_soil_group、芽孢杆菌纲呈极显著性差异。norank_c__Acidobacteria、变异性杆菌属、Candidatus_koribacter、norank_o__JG30-KF-AS9呈显著性差异,norank_c__OPB35_soil_group、醋酸杆菌杆菌属呈极显著性差异。3种林龄土壤细菌群落Simpson指数、Sobs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季节对微生物群落解释度为24.60%。变形菌和酸杆菌是最丰富的细菌群,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季节是影响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甘肃黄土高原近52年四季极端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杨东  程军奇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1):180-187
为了客观分析并揭示甘肃黄土高原近52年各季极端降水过程的气候变化事实,利用甘肃黄土高原地区1960—2011年12个站点及周边4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用阈值检测方法计算出甘肃黄土高原地区极端降水的阈值,并运用气候线性趋势、多项式拟合、反距离加权法、Morlet小波、Mann-Kendall检验、R/S方法分析了近52年甘肃黄土高原四季的极端降水特征。结果表明:(1)甘肃黄土高原地区近52年极端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2)四季极端降水都呈下降趋势,其中秋季下降趋势最为显著;(3)夏季和秋季极端降水量和年极端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对年极端降水量有很好的响应;(4)在空间分布上,四季极端降水在北部增加显著,减小区主要集中在中部;(5)四季极端降水在不同的时间序列存在长短不同的周期震荡,以25年左右的震荡周期最为明显;(6)只有夏季极端降水发生了突变;(7)R/S分析表明,夏季极端降水未来的变化趋势和过去相反,其他3个季节极端降水未来的变化趋势都和过去一致。关键词:极端降水;四季;变化特征;甘肃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6.
旨在通过研究种植辣椒后的不同类型土壤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特征,探索适合辣椒种植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类型。以辣椒自交系SJ11-3为材料,利用Illumina MiSeq 2500测序平台对其种植前后不同类型土壤(包括潮土、稻田土和黄棕土)根际微生物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域和真菌ITS1区域的丰富度、多样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种植前土壤中共获得2253个细菌分类操作单元(OTU)和775个真菌OTU,种植后土壤中共获得2353个细菌OTU和877个真菌OTU。辣椒种植会使不同类型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OTU数量有所上升,且潮土中特有的OTU在种植辣椒前后均明显高于稻田土和黄棕土。同时研究发现,辣椒种植后RhodanobacterGemmatimonasBradyrhizobiumSphingomonas等细菌和FusariumPenicillium等真菌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相对丰度均显著升高。另外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ACE和Chao1指数)和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指数)分析发现,种植辣椒会使潮土、稻田土和黄棕土中真菌Shannon指数显著升高,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物种多样性显著上升;细菌多样性则无显著变化。种植辣椒对潮土、稻田土和黄棕土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均会产生重要影响,改变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及OTU类型。潮土在种植辣椒后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健康,未发现有大量病原菌富集,但稻田土和黄棕土则更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富集,因此推荐潮土为辣椒种植的适宜土壤。  相似文献   

7.
连作障碍是土壤修复世界难题,中国设施栽培随着栽培年限延长普遍出现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多样性的失调是设施连作障碍最根本的原因。生物炭能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含量,提高土壤保肥、持水能力,促进作物对营养物质吸收,针对设施连作蔬菜,开展生物炭对连作障碍的根际微生物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将成为蔬菜科技攻关的重要方向,这对于设施黄瓜高效绿色生产和土壤环境提质增效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意义和发展前景。本试验以设施黄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法,以正常定植土壤为对照,用日光温室黄瓜早春茬进行试验,开展土壤连作10年和20年不添加生物炭和正常定植、连作10年和20年分别统一施用生物炭2×104kg/hm25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对设施连作栽培黄瓜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探明生物炭对连作黄瓜根际细菌菌群结构变化及其互作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炭处理后均提高了连作黄瓜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共获得细菌OUT 3 048个,对于在不同连作年份向土壤中添加生物炭不会改变优势细菌的种类,但是通过生物炭处理改变了不同连作年限土壤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各处理均以变形菌...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福建三明地区不同水稻-烟草轮作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认识三明水稻-烟草轮作土壤微生物资源多样性,对不同土壤样品中细菌类群进行分析。通过构建细菌16S r DNA克隆文库,对将乐砂壤土、将乐壤土、宁化砂壤土和宁化壤土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4个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类群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等11个类群,将乐2个土壤样品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优势类群;宁化2个土壤样品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主要优势菌门。香农-维纳指数(H′)和辛普森指数(D)表明,壤土细菌多样性高于砂壤土。通过构建细菌16S r DNA克隆文库揭示了三明水稻-烟草轮作土壤中细菌多样性十分丰富,这为初步掌握三明水稻-烟草轮作土壤中细菌种类和组成状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地区水稻-烟草轮作土壤微生物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水稻多样性混合间栽对稻瘟病防治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筛选的高防治效果(E=54.48%)组合(汕优63||黄壳糯)和低防治效果(E=14.12%)组合(合系39||黄壳糯)分别在间栽和净栽下进行水稻根际土壤细菌16SrRNA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多样性间栽系统中水稻根际共检测到土壤细菌37门116纲244目384科689属,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主要细菌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均在15%以上。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高防效组合在间栽条件下可显著提高水稻根际细菌群落香农指数和Chao1指数(P<0.05),而低防效组合无差异(P>0.05)。ANOSIM及PCoA分析发现,净栽条件下各品种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r=0.48,P<0.01),间栽后高防效组合和低防效组合根际细菌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P>0.05),即间栽增加了组配品种间细菌群落结构的相似性。细菌优势类群组成结果表明,与净栽相比高防效组合中汕优...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比较患炭疽病草莓与健康草莓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了解其细菌群落生态特征,为找到有效的生防菌奠定基础。本研究基于土壤细菌16S rDNA V3-V4区基因多样性,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得出:与健康对照相比,患病土壤细菌的OTUs数目及多样性指数均较低;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浮霉菌门等是2种生境共有的优势类群;在属水平上,2种生境的优势菌丰度有差异,患病土壤的假单胞菌属丰度显著降低,气单胞菌属丰度显著升高;而且,健康土壤的解毒类菌、固氮菌、光合菌和硝化菌丰度均高于患病土壤。健康草莓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均高于患病草莓,2种生境细菌菌群结构有差异,且健康土壤中对植物有益的功能微生物群体含量高于患病土壤。  相似文献   

11.
植物提取物因其安全、绿色和高效等特点已成为目前替代抗生素的研究热点。植物提取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应用于不同水产动物效果不同。本文分别从诱食性、促生长、免疫增强、抗氧化应激和抗病原菌五个方面,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在水产饲料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开发环保型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类(antibiotic)化合物具有广谱、速效性、相对细胞低害性等特点,在哺乳动物类群的细菌感染治疗剂,及动物饲料或植物有机肥料有广泛应用。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近47种抗生素类化合物通过各类复合型有机肥的施用、农业灌溉用水、污水及人为污染物倾倒等途径,直接或间接的侵入土壤生态系统中,2013—2017年中国农业土地的平均抗生素含量约上升18.6%,部分采样土地的污染当量超过联合国规定正常值的157%。过量的抗生素会对土壤生物群造成干扰,相关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抗生素类分子可以通过蒸腾作用进入植物体,而对根系呼吸和蒸腾运输等生理活动造成干扰。此外,抗生素也会通过食物链扩散和富集,进而扩大其污染的范围和伤害。笔者就2010—2020年间有关土壤抗生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统计和归纳总结,并就土壤中抗生素环境行为和时空分布情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论述,旨在为土壤中抗生素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链霉菌能产生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次级代谢产物如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链霉菌的基因克隆和重组为发展次级代谢产物和开发新型抗生素提供了可能,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为其生物合成、调控、自身抗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信息。本文重点介绍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肠杆菌病的噬菌体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致使耐药菌株越来越多,新的抗生素的研制又存在周期长、花费高、使用后细菌很快产生耐药性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抗生素在细菌病治疗中的应用。噬菌体作为天然抗菌剂,可抵制细菌感染,无论是裂解来自人类、动物体中的细菌,抑或消除食品及公共环境领域的污染,噬菌体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以大肠杆菌感染的噬菌体治疗为例,介绍噬菌体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关于治疗细菌性疾病的抗生素类药物不断的被研发出来,这类药物在畜牧养殖业和医疗行业广泛应用。由于抗生素类药物在人或动物体内很难被分解,又会随排泄物进入到环境中去,在生态环境中残留的抗生素可被动物吸收或在动物体内不断地积累,不同抗生素还会对环境中微生物种群的平衡造成破坏甚至会诱导产生抗性基因,对人类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文中分析了残留的抗生素可通过多种形式进入身体,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归纳了一些检测抗生素的常用方法;总结了降解抗生素的方法包括生物降解方法、非生物降解方法和生物联合降解的方法。最后指出了环境中残留抗生素降解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水处理厂所出水中的细菌对抗生素耐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朝琼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0):312-316
为研究城市污水厂所出水中的一般细菌对抗生素的耐性。在成都市选取了2座有代表性的污水厂,检测分析其出水中的细菌分别对6种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氨苄、环丙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阿奇霉素)的抗性菌浓度、比例、及半抑制浓度。结果表明:2座污水厂出水的细菌总数随着抗生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青霉素和头孢氨苄对细菌总数的影响较小,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对细菌总数的影响较大。青霉素的抗性菌浓度最高,A、B厂分别高达6.5×104 、2×104 CFU/mL,B厂的四环素抗性菌浓度最低为8.9 ×102 CFU/mL。A、B污水厂出水中细菌的庆大霉素抗性水平最高,其半抑制浓度分别高达28.1 mg/L和25.4 mg/L。2座污水厂出水细菌的抗生素半抑制浓度高于污水中的抗生素浓度,低浓度的抗生素是抗性菌稳定存在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谨慎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抗性菌的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曹士亮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1):130-135
玉米再生体系的优化及对筛选物敏感性的研究是玉米遗传转化的基础,为了明确玉米茎尖再生条件及其对筛选物的敏感性,以玉米骨干自交系郑58和K10为试材,对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茎尖分生组织对4种筛选抗生素、一种抑菌抗生素和一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玉米茎尖丛生芽诱导需要细胞分裂素的参与,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1.0mg/L2,4-D+2.0mg/L6-BA时具有相对较高的丛生芽诱导率,自交系K10的分化速度要快于郑58。茎尖分生组织对筛选物的敏感性顺序依次是遗传霉素G418>巴龙霉素Par>卡那霉素(Kan)>新霉素(Neo)。在4种筛选抗生素中,遗传霉素和巴龙霉素比较适合茎尖转化体系的筛选,遗传霉素的适宜浓度为15~30mg/L,巴龙霉素Par的浓度为30~50mg/L,抑菌抗生素头孢霉素(Cef)的适宜浓度为400~600mg/L,除草剂PPT筛选的适宜浓度为1~3mg/L。  相似文献   

18.
鉴于抗生素在饲料添加剂中的滥用,研究高效复合益生菌来替代抗生素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益生菌是一类新型饲料(食品)添加剂,可改善人畜肠道环境,减少体内有害菌群及有害物质含量。在本实验中,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抑菌对象,分离到4株益生菌,实验证明其抑菌效果理想,经过经形态学观察及传统生理生化实验分析表明:本实验所获得的4株菌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为进一步开发高效复合益生菌奠定菌种基础。  相似文献   

19.
植物源杀虫剂是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因其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因此为研究开发植物源杀虫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是有机合成化学农药的替代品。本研究对植物源杀虫剂简史及现状、有效活性成分、作用方式等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提出了植物源杀虫剂研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本研究将为开发更多的植物源杀虫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1990~1992年在郑州进行的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药剂中生菌素751和抗生素B-903对苹果轮纹病离体培养的菌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1.77~18.70mm;田间将生物药剂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后,经“751”100倍液防治的轮纹病烂果率低于化学农药处理,且对早期落叶斑点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贮藏前用751的复配剂QGF处理后,获得了满意的防病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