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甘露聚糖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研发产品之一。微生物是工业生产应用甘露聚糖酶的主要来源。树叶覆盖的腐殖土壤蕴含丰富的微生物资源。研究从腐殖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真菌,经过ITS序列分子鉴定分析,该菌株SD02属于枝孢菌属。枝孢菌属专性营养型或半腐生型的生活方式决定其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的能力,而关于枝孢菌来源的甘露聚糖酶的报道极少。试验对液体发酵枝孢菌SD02分泌胞外甘露聚糖酶及其粗酶液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5.5和10.0,并且在2个最适pH值之间均能维持较高的酶活力;同时,具有较宽的pH稳定范围。枝孢菌SD02发酵上清液中含有甘露聚糖酶、葡聚糖酶和α-半乳糖苷酶。但是,枝孢菌SD02来源的葡聚糖酶和α-半乳糖苷酶不能有效地协助甘露聚糖酶降解甘露聚糖。枝孢菌来源的甘露聚糖酶具有较宽的pH值活性范围和稳定性,该酶在饲料、食品和造纸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棕榈粕的饲用价值,本研究评估了12种不同甘露聚糖酶对棕榈粕中甘露聚糖的酶解效果,筛选酶的最适添加量,对比研究了直接发酵组(对照组)、甘露聚糖酶组、发酵菌剂组和甘露聚糖酶+发酵菌剂组的固态发酵效果及在禽和反刍上的体外仿生消化率。结果表明:在甘露聚糖酶添加量2‰时,8#酶的还原糖含量最高为6.46%(对照组1.9%),还原糖占甘露聚糖的比例由4%提升至14%;对0‰~10‰甘露聚糖酶添加量处理棕榈粕结果表明,在酶添加量8‰时,8#酶的还原糖含量最高为9.9%(对照组2.1%),还原糖占甘露聚糖的比例由4%提升到21%;四种方式处理棕榈粕发酵72 h,结果表明甘露聚糖酶+发酵菌剂组在pH、粗蛋白质(CP)、乳酸、还原糖、酸溶蛋白/粗蛋白质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01);禽和反刍体外仿生消化结果表明,甘露聚糖酶+发酵菌剂组禽的干物质消化率(DDM)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01),反刍体外总产气量相比对照组从20 mL提升至70 m L左右,反刍体外发酵菌体蛋白(MCP)(P <0.001)、NH3-N(P=0.0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8#甘露聚糖酶...  相似文献   

3.
甘露聚糖广泛存在于豆粕、棕榈仁粕和芝麻粕等植物性饲料中,畜禽采食后会增加消化道内食糜黏度,降低饲粮的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β-甘露聚糖酶可水解甘露聚糖生成甘露糖单元,其在畜禽饲粮中添加可补充内源消化酶的不足,消除和降解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从而提高饲料转化利用效率,改善动物生长性能。本文就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特性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β-甘露聚糖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试验从萌发的花魔芋实生种子中筛选出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内生菌,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所产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采用透明圈法初筛,DNS法测酶活力,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产酶最高的菌株,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对所产酶的基本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内生菌株与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同源性达99%。所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温度为60℃,在30~50℃条件下较稳定;最适pH为6.0,在pH 4.0~9.0的条件下较稳定;Zn~(2+)(117.84%)、EDTA(115.80%)、Cu~(2+)(113.76%)对β-甘露聚糖酶有较强的激活作用,Mn~(2+)(22.02%)对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以魔芋粉为底物时,Km值为26.65mg/mL。该菌摇瓶发酵72h后,β-甘露聚糖酶酶活力达9.48U/mL,具有良好的酶学性质,在动物饲料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棕榈粕的营养价值,本试验利用正交结合熵权TOPSIS法对甘露聚糖酶、酸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组成的复合酶水解棕榈粕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棕榈粕为原料,还原糖、三氯乙酸可溶蛋白含量为指标,筛选了复合酶的组成和各酶的最适浓度;采用单因素试验获得料水比、复合酶酶解时间、酶解pH值以及酶解温度的最适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结合熵权TOPSIS方法获得最佳酶解条件。结果:复合酶组成和含量分别为酸性蛋白酶250 U/g、甘露聚糖酶45 U/g、纤维素酶160 U/g;各因素最适条件为料水比1∶3、酶解时间24 h、pH值4.8、温度37℃;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水比1∶2、酶解时间24 h、pH值4.8、温度42℃。结论:复合酶在料水比1∶2、时间24 h、pH值4.8、温度42℃条件下水解棕榈粕,反应后还原糖含量达到65.29 mg/g,酸溶蛋白含量达到3.86%,粗纤维降解至8.58%。  相似文献   

6.
试验从萌发的花魔芋实生种子中筛选出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内生菌,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所产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采用透明圈法初筛,DNS法测酶活力,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产酶最高的菌株,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对所产酶的基本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内生菌株与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同源性达99%。所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温度为60℃,在30~50℃条件下较稳定;最适pH为6.0,在pH 4.0~9.0的条件下较稳定;Zn2+(117.84%)、EDTA(115.80%)、Cu2+(113.76%)对β-甘露聚糖酶有较强的激活作用,Mn2+(22.02%)对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以魔芋粉为底物时,Km值为26.65 mg/mL。该菌摇瓶发酵72 h后,β-甘露聚糖酶酶活力达9.48 U/mL,具有良好的酶学性质,在动物饲料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自筛选得到的1株黑曲霉为试验菌株,经固态发酵获得了较高活性的酸性β-甘露聚糖酶。以此酶粉为样本,在相应的pH条件下测定分析其他酶系的活力表现。测定此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及最适反应温度,并对其酸稳定性及对胃蛋白酶和胰酶的抗降解作用也进行了特定分析。结果发现,该酶系中除了含有高活性的酸性β-甘露聚糖酶,还含有酸性蛋白酶、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等多种酶活。在pH 2~6,此酸性β-甘露聚糖酶表现出很好的活力,最适酶促反应pH约在3.5;在酸性缓冲液(pH 2.8)中40℃保温8 h,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酶活几乎没有损失。在胃蛋白酶环境中(pH 2.8)40℃保温5 h,此酸性甘露聚糖酶表现出非常好的抗降解能力,在胰酶环境中(pH 7.5)40℃保温5 h,酶活力损失不超过20%,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很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最佳工艺条件及肉鸡营养价值,为开发肉鸡非粮饲料原料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单独添加对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得到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混合添加处理棕榈仁粕的最佳比例,制得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通过肉鸡饲养试验测定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表观代谢能和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棕榈仁粕相比,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粗蛋白含量增加15.10%,粗纤维和中性洗涤剂纤维含量分别下降25.10%和21.96%。处理后的棕榈仁粕肉鸡表观代谢能增加33.81%;有16种(88.9%)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增加幅度为5.48%~148.28%,赖氨酸和精氨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菌酶协同处理显著增加了棕榈仁粕的营养价值,对提高棕榈仁粕利用率、扩大我国饲料原料来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发酵棕榈粕的饲用价值,本试验评估了5种水平(0、1%、3%、5%、5%+100 mg/kg甘露聚糖酶)发酵棕榈粕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抗氧化及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棕榈粕添加水平1%和3%时,肉鸡的日增重和采食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05);发酵棕榈粕添加量5%时,肉鸡的日增重、采食量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但5%发酵棕榈粕+100 mg/kg甘露聚糖酶时,其日增重、采食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随发酵棕榈粕添加水平的提高,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呈现线性增加(P <0.05),免疫指标IgG和IgA呈现线性增加(P <0.05)。综上所述,日粮中发酵棕榈粕添加3%时对肉鸡日增重、采食量无明显影响,发酵棕榈粕添加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肉鸡的抗氧化和免疫力,且添加甘露聚糖酶可以提高发酵棕榈粕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桦剥管菌木材纤维素降解机制,试验分别于23℃和28℃培养桦剥管菌,用菌落直径比较生长速度;以白桦木屑、云杉木屑和麦麸为底物诱导培养,以不加木屑的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为对照,测定12 d内桦剥管菌在纤维素外切酶和纤维素内切酶两种纤维素酶活变化;以云杉木屑、白桦木屑、玉米秸秆和麦麸为诱导物,测定15~21 d内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两种半纤维素酶活变化;检测8种不同金属离子以及金属离子抑制剂EDTA对两种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并对白桦木屑诱导桦剥管菌产半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桦剥管菌菌丝更适合在28℃培养;纤维素外切酶和纤维素内切酶的最适底物分别为白桦木屑和云杉木屑,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最适底物分别为麦麸和玉米秸秆;两种半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50℃,最适反应pH值分别为5.0和6.0;8种金属离子中,仅Co2+对两种半纤维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EDTA对两种酶活性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β-甘露聚糖酶是水解以β-1,4-D-吡喃甘露糖为主链的甘露寡糖、甘露多糖的内切水解酶。β-甘露聚糖酶能够消除β-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在动物饲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能够促进饲料转化效率、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本文从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提纯方法、酶学性质、作用机理及应用等方面,对β-甘露聚糖酶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高产β-甘露聚糖酶饲用益生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活力较高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WMYB-2,通过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实验及响应面分析对该菌的产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魔芋微粉10.0 g/l,大豆蛋白胨10.0 g/l、CaCl_2 0.6 g/l、K_2HPO_4 0.8 g/l、MgSO_4·7H_2O 1.0 g/l,pH三角瓶,37℃、220 r/min发酵36 h,酶活力达355.75 U/ml,是初始酶活力的3.5倍。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55℃和5.5。在45~55℃内酶活力稳定,55℃保温30 min和3 h后其相对酶活力保留92%和57%;在pH值5.0~10.0内酶活力稳定,在pH值9.0和10.0的环境下处理2 h其相对酶活力保留95%和81%。Li~+和K~+对该酶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该酶具有良好的耐碱特性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β-甘露聚糖是单胃动物营养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之一。家禽日粮中β-甘露聚糖的存在与肠道中食糜黏度高、营养消化率低以及影响免疫应答和微生物生长等负面特征有关。β-甘露聚糖酶有助于改善家禽饲料的营养价值。研究表明,在家禽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和包含瓜尔豆粕、椰子粕、棕榈粕的日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有积极作用。这种性能和营养消化率的改善是由于β-甘露聚糖酶单一或组合的添加方式作用产生的。尤其是在过去的10年,这种作用机制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家禽的养分消化、新陈代谢、整体性能及健康作用机制的鉴定和理解有助于拓展该酶在禽类营养中的使用。本文综述了添加不同模式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制以及该酶在不同条件下单一模式作用机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筛选培养基透明圈法从土壤中筛选到1株高效分泌β-甘露聚糖酶的细菌,经形态和生理生物化学鉴定,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试验对该菌株的液体摇瓶产酶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的优化,优化后的产酶发酵条件:碳源为2.5%魔芋精粉,氮源为0.5%硝酸钠,在250 mL三角瓶中装料量为30 mL,起始pH为7.3 ~7.5,接入1 mL种龄为20 h的种子液,190 r/min,35℃下培养48 h.在此条件下,β-甘露聚糖酶酶活可达375 U/mL.  相似文献   

15.
采用DNS法对黑曲霉产的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在温度为80℃和90℃处理10min仍有超过90%的活性;最适pH值为4.0,在pH值2.0—7.0的范围内,相对酶活保持在80%以上。该酶在最适反应温度、稳定性能等方面表现优良,适于作饲用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纤维素酶和甘露聚糖酶,每种酶设3个水平,每个水平4个重复,研究纤维素酶和甘露聚糖酶对椰子粕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对椰子粕干物质、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3.72%~35.30%、31.16%~34.65%;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0 000 U/kg时,干物质、蛋白质消化率改善效果相对最佳,分别为35.30%、34.14%。15 000和1 000 000 U/kg添加量的甘露聚糖酶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3.46%和1.11%;与对照组相比,甘露聚糖酶对椰子粕蛋白消化率都有明显提高效果(22.52%~29.80%);甘露聚糖酶添加量为15 000 U/kg时,干物质、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提高3.46%、28.09%。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纤维素酶和甘露聚糖酶均可以改善椰子粕中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纤维素酶、甘露聚糖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0 000、15 000 U/kg,并且纤维素酶对椰子粕中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略高于甘露聚糖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及稳定性,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克隆并表达了一株分离自椰果的内生枯草芽孢杆菌YZ-21(Bacillus subtilis YZ-21)β-甘露聚糖酶基因ManA,并使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测定了酶活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β-甘露聚糖酶基因ManA序列全长1 104 bp,与相同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同源性高达97.56%,具有ManA保守结构域,符合糖苷水解酶家族GH26的典型特征。将ManA连接到pET-32a表达载体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ManA,并导入大肠杆菌BL21(DE),经诱导获得了β-甘露聚糖酶基因ManA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显示条带大小约为56.07 ku。重组酶活性为372.86 U/mL,酶学性质研究发现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为7.0,最佳反应底物是瓜豆胶,酶活性能够达到392.54 U/mL。在55℃处理120 min后,酶活仍保留69.8%,pH为4.0~9.0时处理30 min后酶活性均能保留60%以上,且金属离子Ca2+、Co  相似文献   

18.
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对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为6.5,在pH 5.5~10有较大的活性区间;有较强的耐碱性,在pH 6~10处理2 h仍有超过85%的活性;金属离子和螯合剂对酶活无明显的激活或抑制作用;该酶抵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能力比较强.  相似文献   

19.
甘露低聚糖及其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甘露低聚糖又称甘露寡聚糖 ,是从酵母培养细胞壁中提取的一类新型抗原活性物质 ,广泛存在于魔芋粉、瓜儿豆胶、田菁胶及多种微生物细胞壁内。由于它不仅具有低热、稳定、安全无毒等良好的理化性质 ,还具有保护肠道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国外已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用于饲料工业。β- 1 ,4-甘露聚糖酶简称β -甘露聚糖酶 ,是一类能够水解含 β - 1 ,4-甘露糖苷键的甘露寡糖、甘露多糖 (包括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葡萄甘露聚糖等 )的水解内切酶 ,属于半纤维素酶类。β -甘露聚糖酶能将广泛存在于豆类籽实中的甘露聚糖等多糖降解为葡萄糖、…  相似文献   

20.
采用黑曲霉ASP-1,以麸皮和豆粕为辅助发酵料,料水比1:1.2,温度30℃,121℃灭菌30min,接种量按孢子量106个/g添加孢子悬浮液,对棕榈粕进行发酵。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发酵配方为:棕榈粕90%、麸皮8%、豆粕2%,;最佳发酵时间48h;发酵后能量值为18413J/g;还原糖含量为5.1%,水解完全;β-甘露聚糖酶可达205.7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