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郑岩松 《西南园艺》2004,32(5):51-52
苦瓜,又名凉瓜,因其果实中含有特殊的苦味得名,属葫芦科苦瓜属。苦瓜耐热、耐雨水,在南方地区广泛栽培。按嫩果的皮色,苦瓜可分为绿皮苦瓜和白皮苦瓜,白皮苦瓜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北方部分地区栽培,种植面积较;华南地区主要种植绿皮苦瓜,其果肉较厚,肉质脆嫩,苦味适中,清香爽口,由于当地高温潮湿的季节很长,而苦瓜本身具有促进食欲、凉血解毒和预防中暑的  相似文献   

2.
苦瓜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在我国南方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现全国各地均有种植,是我国夏秋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的广泛采用,重茬地面积不断扩大,致使土壤内疫病病原菌大量积累,苦瓜疫病发生日趋加重,据报道,苦瓜疫病发病率为15%~25%,严重  相似文献   

3.
苦瓜属葫芦科植物,又叫凉瓜,癞瓜,锦荔枝,癞葡萄,红羊。由于苦瓜成熟时易于裂开,展露出红色的籽和瓤,故有“红姑娘”、“红绫鞋”的美称。苦瓜原产亚洲亚热带地区,明初传人我国,在我国南方诸省栽培甚早,现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在瓜果类中,唯有苦瓜与众不同,其肉...  相似文献   

4.
苦瓜是福建省重要的瓜类蔬菜之一,全年种植面积约1.67万hm^(2)[1],其中早春大棚苦瓜因上市时间早、价格高、采收期长、经济效益显著,在福建省福州、龙岩、漳州等地分布广泛,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福建地区早春常伴随连续阴雨天气,温度低、光照弱,造成苦瓜植株生长缓慢、雌花率低、膨瓜速度慢、总体产量不高,严重制约着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选育耐低温弱光、抗病高产的苦瓜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2]。  相似文献   

5.
苦瓜在我国南方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现全国各地均有种植,是我国夏秋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的广泛使用,重茬地面积不断扩大,致使土壤内疫病病原菌大量积累,苦瓜疫病发生日趋加重,据报道,苦瓜疫病发病率为15%~25%,严重时高达60%~80%,疫病流行时田间出现大量死藤,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了苦瓜的产量与品质.为此,湖南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进行了苦瓜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苦瓜为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夏季蔬菜之一.由于苦瓜吊蔓栽培用工量大且管理复杂,农户多采用棚架越夏长季节栽培,引蔓上架后管理用工少,但存在土地利用率低的缺点. 长季节苦瓜套种空心菜一越冬甘蓝模式在苦瓜生长早期套种空心菜,采收结束后种植越冬甘蓝,土地利用率明显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每667 m2苦瓜产量4 000 kg,产值8 000元;空心菜产量3 000kg,产值5 000元;甘蓝产量3 000 kg,产值3 000元.总产值达到16000元.  相似文献   

7.
苦瓜在我国南方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现全国各地均有种植。苦瓜不仅能炒食,还可以加工,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近年来市场上已经开发出多种苦瓜产品,如苦瓜茶、超细苦瓜粉、苦瓜饮料、苦瓜蜜饯等,也有人研制生产苦瓜提取物。苦瓜作为保健食品的开发前景广阔。现将苦瓜无公害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云南昭通地区苦瓜种植面积小、品种少、产量低,市场上的苦瓜多从外地运入,品种单一。为丰富当地的苦瓜栽培品种,提高苦瓜的种植效益,作者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引进4个苦瓜新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绿脆1号、青脆1号、青脆2号、玉美人苦瓜的田间表现均较好,表现为植株长势强、抗病性好、低温条件下出苗率较高,虽然瓜形各异,但果实的商品性较好,产量和种植效益较高,且符合云南昭通地区的消费习惯,适合在昭通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苦瓜在我国南方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现全国各地均有种植,是我国夏秋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的广泛使用,重茬地面积不断扩大,致使土壤内疫病病原菌大量积累,苦瓜疫病发生日趋加重,据报道,苦瓜疫病发病率为15%~25%,严重时高达60%-80%,疫病流行时田间出现大量死藤,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了苦瓜的产量与品质。为此,湖南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进行了苦瓜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温高湿条件下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因其独特的风味而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苦瓜深加工产品不断开发,如苦瓜茶、苦瓜果汁饮料等,最新研究还发现:从苦瓜籽中提炼出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分裂,阻止恶性肿瘤生长;苦瓜里含有“高能清脂素”,是一种瘦身保健品,这些新用途使苦瓜的消费量迅速增长。苦瓜适应性广、高产稳产,尤其在我国南方,收获期较长,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是广西桂东南地区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良好蔬菜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1.
周成兴  黄巍 《辣椒杂志》2009,7(3):45-45
早春蔬菜生产是四川、重庆等地区农业生产的一项主导产业。每年在川南、成都及重庆等地都有利用大棚种植早春苦瓜的传统。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发现峨眉山地区为代表的苦瓜种植技术最好、经济效益最高。现将峨眉山符溪镇早春苦瓜栽培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苦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和多种氨基酸、矿物质等,具有清暑消热、明目解毒之功效。近年来研究证明,苦瓜皂甙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癌、抗艾滋病、抑菌、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尤其是近年来苦瓜茶、苦瓜粉等保健食品的开发,促进了各地区苦瓜产业的迅速发展。江苏省早春苦瓜供应主要来自山东,较长的运输距离及人工成本导致苦瓜价格居高不下。近年来,苏北地区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发展了一批日光温室,尤其是宿迁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  相似文献   

13.
苦瓜新品种"农经苦瓜1号"是通过长白苦瓜系选育种的方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早熟、高产、低温坐果能力强、种子发芽率高,非常适合东北高寒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郭曼霞 《长江蔬菜》2021,(20):51-54
为筛选出适宜龙岩中高海拔地区秋延后栽培的苦瓜品种,以本地主栽苦瓜品种大明为对照,引进7个苦瓜新品种,考察各品种物候期、植株性状、果实性状、产量、抗逆性和抗白粉病.试验结果表明,玉翠苦瓜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折合每667 m2产量为3737.3 kg,比对照大明苦瓜(3347.8 kg/667 m2)增产11.6%,而且商品瓜颜色及条瘤等外观符合本地种植和消费习惯,适宜在龙岩中高海拔地区秋延后栽培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合湘南中高海拔地区春季露地栽培的苦瓜品种,以本地主栽苦瓜品种蓝山苦瓜为对照,引进17个苦瓜新品种,调查各品种物候期、植株性状、商品果实性状、产量、抗热性、枯萎病和白粉病抗性。试验结果表明,粒条相间瘤类型品种中,闽研6号苦瓜生长势最强,抗热性好,田间表现抗白粉病,枯萎病抗性较好,折合每667 m^(2)产量2800.0 kg,比对照蓝山苦瓜(1427.0 kg/667 m^(2))增产96.2%,商品瓜颜色及果型等外观性状符合本地种植和消费习惯;条状瘤类型品种中,碧绿三号苦瓜折合每667 m^(2)产量2522.0 kg,比对照蓝山苦瓜(1427.0 kg/667 m^(2))增产76.7%,条状瘤苦瓜在湘南地区有部分消费市场,同时可作为外向型蔬菜供应粤港澳大湾区。闽研6号和碧绿三号苦瓜适合在湘南中高海拔地区春露地栽培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苦瓜原产东印度,欧美仅供观赏,我国除观赏而外,主要作蔬菜供食。因其有一种特殊的苦味,食后清凉可口有增进食欲的作用,为我国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亚热带地区夏季的一种果菜类。近年来,由于对苦瓜的营养价值进一步了解。不但南方各省栽培面积迅速增加,而且引入北方也深受人们欢迎。目前,苦瓜已成为首都人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7.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为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因苦得名,也叫凉瓜.苦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铁等,具有清热祛暑、明目解毒、利尿凉血、解劳清心之功效.现已哈尔滨地区为例介绍苦瓜早春的露地栽培技术,为广大苦瓜种植农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苦瓜     
张德纯 《中国蔬菜》2008,1(12):63-63
苦瓜(balsam pear)学名Momordica charantia L.,别名凉瓜,古名锦荔枝、癞葡萄,葫芦科苦瓜属中的栽培种,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苦瓜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相似文献   

19.
苦瓜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又称凉瓜,别名为癞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苦瓜在南部地区种植面积比较大,北部地区种植面积比较小。苦瓜含有丰富的营养,其肉质柔嫩清脆,因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矿物质及各种维生素,特别维生素C的含量是黄瓜的14倍,是冬瓜的5倍,是番茄的7倍,因其果实中含有一种糖甙,药用价值较高。近年来人们作为保健品,  相似文献   

20.
薯尖与苦瓜在长江中游地区栽培,二者生育期相近,结合薯尖和苦瓜的生长习性,形成不同高度作物空间的互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利用率。从大棚基础设施搭建、整地施肥到薯尖扦插、田间管理、及时剪修,适时采摘、综合防治病虫害及苦瓜播种催芽、定植管理、吊蔓及整枝、病虫害防治、科学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薯尖与苦瓜的间作立体栽培技术,可为长江中游地区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